《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此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异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2.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 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
2、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3 .“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 提并论的技术变革。”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B.生活方式的不同C.耕作技术的区别D.文化背景的悬殊4 .中国古代关于“五谷”的说法主要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 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水稻的栽培种植历史较晚B.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水稻产量不及其它作物D.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化5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
3、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之间,在开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开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 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开始产生贫富差异C.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6 .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 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汉武帝B.董仲舒C.卫青D.张骞7 .以下图为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
4、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 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嘉贻美歌者墓“吃烧烤”法画嘉贻美歌者墓“吃烧烤”法画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各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C.百姓对富足生活的渴望D.佛教向群众生活的渗透.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 二者的内容之比约成79: 21。这说明当时的北魏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开展8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 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
5、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 说明新航路开辟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开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开展.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 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那么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 菠萝等。材料说明,早期殖民扩张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推动了洲际物种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9 .甘蔗种植需要猛烈 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
6、,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 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 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B.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D.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以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10
7、.考古说明,原始社会时,水稻亩产约50千克。清代时太湖流域水稻平均亩产约278千克。1973年,袁 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1998年,亩产达450千克。2017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 02 千克。袁隆平院士的研究A.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C.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D.为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做出突出贡献11 .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 的品牌化经营,使得其产品进入国内大局部城市。这表达出()A.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C.
8、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的最终出路D.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开展必经之路12 .“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 模式,到达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开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平安问题B.降低了生产本钱,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二、非选择题(此题2小题,16题25分,17题15分,共40分)13 .餐饮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构成局部,不同时期不同文明餐饮的特征能表达人类的政治、经济与社 会开展的状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同餐共饮,构筑
9、起群体认同的纽带,一家人围坐在炉灶边的日常用餐,提升了亲密而持久的 社会联系,巩固了家庭生活的基础。同样,正式的宴会有益于将一种家庭亲密性因素传输到政治关系之中, 巩固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界定族裔认同。论语描述了孔子对用 餐的苛求:“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把精心准备的一餐饭与有 道之邦联系了起来。即便在大局部问题上与儒家思想相背的严苛的法家,也赞同农业的高产对于国家的安 康重要性。中国的医生将逍家的阴阳观念应用于食物,建议病人通过平衡“热性”食物和“寒性”食物来 保持身体健康。材料二:食物在现代早期的传播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粮食
10、产量和人口的增长,19世纪的工业化那么彻底改 变了食物的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铁路和汽船跨越大陆和海洋将水果、蔬菜和肉类运到市场 上,改变了世界各地的食物供应网络。与此同时,工业技术不断地将烹饪从家里的厨房转移到遥远的工厂。 随着食物由铁路和汽船从世界各地运来,“健康卫生”的含义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肉的新鲜程度不再取决于牲口被宰杀的日期有多近,而是取决于它的包装和冷藏。在19世纪之前,只 有精英阶层才可以每天享用白面包和肉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兴起,这两种食物和许多其他食物终于成为 西方社会的日常主食。摘编自世界历史上的食物(1)结合材料一,分析餐饮在我国古代社会起到的社会作用。(2)
11、结合材料二,说明食物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14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时间欧洲居民食品种类的开展变化11世纪到15世纪末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豌豆、栗子和杂豆等,食品种类主要是肉食、 面包和粥。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欧洲的本土植物也被带到殖民地, 在那里培育改良,大量生产,最终以补充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缺乏。如:变种小麦等。1864 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说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的制定出 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23 年瑞典工
12、程师创造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21世纪初一种中餐元素“肉夹馍”再次以快餐的形式抢滩西班牙,并计划大举扩张。据报道,被称为“BAO”的西式肉夹馍,最早在英国出现,是旅英华人利用中国传统名吃“肉夹馍”在当地创 业成功,然后逐渐开展成为国际连锁经营模式。据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新篇章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1【答案】D【解析】【详解】史前的墓葬中陪葬品的差异表达了不同身份的墓主人,表达了社会等级的存在, 选项D正确
13、;一万年前后,食物主要以采集渔猎为主,选项A排除;先人实行的是平均分配食物,排除B; 炎帝和黄帝是神话传说,排除C。2【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 设施”来看,当时有了储存稻谷的设施,代表了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与栽培 技术是否成熟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排除;C项浙江一带有最早的储粮 设施,不代表浙江水稻产量最高,排除。【点睛】此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占代小农经济的准确把握。3【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日
14、照和降水等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 北粟的农业格局,正确答案为A选项,生活方式、工作技术和文化背景的悬殊等都不是影响农业作物格局 的主要原因,其他BCD三项错误。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 化兴旺,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水稻主要产于南方,其历史也十分悠久,但是由于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A错误,B正确。水稻的产量也是很高的,C说法错误;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 化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农业的特点【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地域
15、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农业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经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 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开展的不 平衡性和到补性。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5【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开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 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可知,宫殿、特权阶层的出现说明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选项A正 确;选项B错在“开始”,排除;商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选项C排除;农耕时代是在封建社会
16、,而非 原始社会,排除D。6【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故 选D;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7【答案】B【详解】烧烤本来是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汉人采用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表达出当时各民族 文化进一步融合,B正确;图画中信息并不能说明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A错误;百姓对富足生活的渴望 也和材料中信息不符合,C错误;佛教的渗透图片也没有表达,D错误。8【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魏时期牛的地位已超过了马,这可以说明北魏时期农业的重要地位。 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内容来看,种植业的内容远超过畜牧业。综合分析可知,北魏非常重视农耕经
17、济,说明北魏 的汉化政策成效明显,汉族的生产方式已对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应选B项;A项显然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 错误,因为马的地位有所下降;D项不符合材料中的比例,故排除。9【答案】B【详解】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排除A;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物种交流, 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应选B;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 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开展,也没有改变新大陆的落后面貌,排除CD。10【答案】C【详解】从材料看到“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 啡等。美洲那么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波萝等
18、”说明早期的海外扩张有利于不同大洲之间物 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洲际物种交流看不出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A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形 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B错误。材料没有表达种族交流信息,D错误。【点睛】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锥形开始出现(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3)殖民掠奇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附属于西方。(4)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 “地圆学说”正确性,冲击了宗教神学理论。11【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
19、条件恶劣。结合所学 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本钱,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 量使用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本钱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 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答案为Bo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 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有限,不是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A错误。依据材 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本钱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蔗糖价格下降无关,D错误。12【答案】D【详解】通过观察商
20、代甲骨文中的“高”字,由土台上建造房子,土台下挖地窖的图像,可以得出当时人们 已经开始懂得储存粮食,D项正确;早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建筑房屋并过 上了定居生活,A项错误;商代属于奴隶社会,社会各阶层并非共享财产,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商 代“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C项错误。13【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的信息和所学可知,超级水稻为世 界粮食产量的提高、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作出重大贡献,D正确;杂交水稻主要是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 不是推动人口增长的因素,A错误;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
21、在现代科学 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超级水稻并不是能完全解决 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错误。14【答案】B【详解】双汇集团率先引进生肉生产、配送、销售等“冷链”物流,打造出“冷鲜肉”品牌.,使其产品进 入了国内大局部城市,表达出冷链物流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B项正确;“科技含 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的“最终出路”在材料 中没有表达,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开展的“必经之路”,D项错误。15【答案】C【详解】与传统 水产养殖相比,“渔光一体”模式下,水上发电、水下养
22、殖,有利于实现养殖和发电的产 业叠加和资源共享,C项正确;“渔光一体”模式并不能“彻底”解决食品平安问题,A项错误;渔光一体模 式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无关,B项错误;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轻但不能解决我国的雾霾问 题,D项错误。16【答案】(1)建立了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政治和谐,维系统治;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 团结;注意饮食有利于养生。(2)变化:食物的制作方式,甚至是食物的根本属性发生了改变;世界各地的食物供应网络发生了变化; 新技术运用于肉类保鲜;白面包、肉和许多其他食物终于成为西方社会的日常主食。原因:工业化的影响;铁路和汽船等交通运输的改进;新技术的运用;大规模
23、工业生产的兴起对食品的要 求。17.【答案】例如一:观点:由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丰富了食物的种类。论述:古代世界各地之间联系较少,欧洲的主要食物原料为谷物、小麦等。随着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原 产于美洲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成为欧洲人的食物,有助于解决欧洲粮食短缺的问题。19世纪中期随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欧洲人创造的罐头食品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们提供了营养方便的 食品。19世纪末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欧洲人创造的电冰箱保鲜食品传至世界各地,人们的饮食更加讲究食 品质量,生活更加便捷。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食品快餐外传丰富了当地的食品种类,促进了中西饮 食文化的交流
24、。综合概括: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使食物的开发和利用冲破了区域性的限制,食物新产品和新种类不断丰 富,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例如二: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食品种类的创新。论述:罐头食品(罐藏的原理)、保鲜食品(家用电冰箱的出现)和国际连锁快餐食品(信息时代)的出现。 综合概括: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食品的加工设备和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推动食品种类的创新,改变了传统 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促进了食品业的开展。(其它观点及论述,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赋分。)【解析】【分析】【详解】图表一时间为序,反映不同文明体的原有食物结构,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食物 结构呈现融合态势,并且食品种类的不断创新。由此可以拟定:由于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丰富了食物的 种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食品种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