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完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完全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一样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撇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
2、烈?正字通?根底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展纠正。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进的反切。根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
3、,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
4、语虚词通释?。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B、加上词头词尾。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局部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区分本义。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根本的原那么。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16、押韵分为三种:A、 句句押韵。B、 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C、交韵。奇
5、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开场于汉代。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四种:A、释词。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21、常见古书术语: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异。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C、 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
6、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的样子。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G、读如、读假设。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说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
7、同的读法。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31、古代
8、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D、 文赋,受古
9、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34、赋的构造: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表达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E、代称。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如“二毛。b、以局部代全体。如“风雅。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d、以具体代抽象。如“丝竹。e、以地代人。如“彭泽。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军。g、专名用作通名。如“扁鹊。h、割裂式的代称。如“吞舟。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
10、辞押韵。E、隐喻,没有比喻词。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行?。39、?文心雕龙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创造四声,写作?四声谱?。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
11、古风的特点之一。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41、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北曲有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二、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12、“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开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局部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13、。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局部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一样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开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局部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
14、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构造相差较大,意义完全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展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
15、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表达句:以动词为谓语、表达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13、否认句:表示否认的句子。必须有否认词,古代汉语中否认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一样的字如干、满、南、叹可
16、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一样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韵的情况不是。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认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24、双声
17、:两个字的声母一样,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双声。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一样,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光辉。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
18、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津津。29、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等正义。传指说明经义,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
19、衍。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上下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失黏:诗歌中不符合黏的规那
20、么的现象。37、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对立。失对:诗歌中不符合对的规那么的现象。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那么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构造一样的语句相为对仗,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一样,不要求句法构造一样。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41、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
21、全或者根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42、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
22、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46、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那么连缀起来的套曲。48、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37、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交叫做“失对。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那么因为第二句句末也
23、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完全相反,而只能局部相反。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那么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同样,以“平平仄仄平作起句,那么第二句也只能是“仄仄仄平平,而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因为如果那样,就违反了必须以平声字押韵的规定。失对:诗歌中不符合对的规那么的现象。 50、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51、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52、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一样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53、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构造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24、。54、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55、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5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那么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7、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那么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58、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59、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
25、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6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61、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62、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6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64、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65、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为
26、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66、对动词用法:所谓对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对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67、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68、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讲解。69、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如唐代孔颖达编撰的?五经正义?。70、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71、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那么包括传、笺等。72、章句:讲解古书的一
27、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73、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74、曰,为,谓之:释义术语,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75、谓:释义术语,放在被解释的词后面,用它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较、影射的事物。76、貌,之貌:释义术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77、犹,犹言:释义术语,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一样,只是近似。往往用近义词作注,或用引申义训释本义。78、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训术语,被释词与注释词在声音上一样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关或相通。79、读为,读曰: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
28、注假借字。被注字在术语之前,注释字在术语之后。80、读假设,读如: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一样。只是相近。81、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注释体例。82、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注释体例。83、集解体:是聚集众说的一种体例。84、文体:文章的体裁、样式。85、论辩:以立论或驳论的方式所撰写的论说文。86、序跋:对一部书或一篇文章所写的说明、评介的文辞。87、奏议: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公文。88、书说:“书是书信,“说属游说之士的说辞。89、赠序:专门为赠送友人
29、而作的劝勉性文章。90、诏令:皇帝写给臣下的书信、命令。91、传状: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92、碑志:用以封禅、纪功等及对死者悼念赞颂的文辞。93、墓志铭:对死者悼念赞颂的文辞,由“志和“铭所组成,“铭一般是韵文。94、封事:机密性奏议,为防止泄露而用皂帛做囊封住书板。95、答子:即札子,写于竹简上的奏议。96、对策:奏议的附类。由皇帝命题,应举者答复,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97、檄文:诏令的附类。属于军事文书,用于征召、晓喻或申讨。98、行状:提供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作为立传资料的文体,优秀的行状就是一篇传记。99、颂赞:用以歌功颂德和表彰赞扬的文辞。100、箴铭:用以奉劝、戒备的
30、文辞。101、骚赋:摹拟楚辞而写成的赋。102、古赋:除骚体以外的汉赋。103、骈赋:源于古赋,主要指六朝时期的骈体赋。104、文赋:散文化的赋体。105、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为纬的历史散文。106、纪传体:集中而完整地描写历史人物的文体。107、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集中表达有关某一专题的历史散文。108、哀祭:赞颂死者嘉言善行、致以哀悼思念的文辞。109、三平调:仄仄仄平平句式第三字七言为第五字不能不拘平仄,必须用仄声,否那么便成了三平调110、骈体文:是在辞赋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从不用韵的角度说,它不属于韵文而似散文;从使用对仗和平仄来说,它又不是散文,所以称它是一
31、种特殊文体。111、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展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112、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根底上,为表达原作神韵风貌而进展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113、句读: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句,一种是“读,合称“句读。114、古诗:泛指古人所作的诗歌。特指与唐代才形成的格律诗不同的也就是不讲究格律的古人所作的诗歌。它包括唐以前人的诗作及唐以后人们仿古的诗作。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又叫做古风,它用韵而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骈偶而不讲求严格的对仗,可骈可散,对仗的位置
32、也不固定,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五七杂言等,但以五言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像近体诗有规矩极严的格律,只是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押韵。古体的名称出现在近体诗流行之后。文人们在使用古体形式写诗时,往往摹仿汉魏六朝时期的古诗,在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尽量防止律化,成心多用拗句、多犯孤平、多用非平声字押韵,这样也就形成古体诗的一些自身特点,如句末多用三平式、三仄式或仄平仄、平仄平等形式。115、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唐代人就将这种新产生的诗叫今体诗或者近体诗,而将不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古诗唐人又称之“古
33、风、往体。格律诗又可细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又分为七律、五律和长律排律,绝句又分为七绝和五绝。所谓“七、“五都是就每句字数而言。116、首联:首律诗共由四联组成,第一联叫首联。117、颔联:律诗的三、四两句叫做颔联。118、颈联:律诗的五、六两句叫做颈联。注意: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由对仗句构成。119、尾联:构成律诗的最后两句。流水对往往出现在尾联。但尾联未必都对仗。120、出句、对句每一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也就是每首律诗的一、三、五、七句叫出句,二、四、六、八句叫对句。121、押韵:每一首格律诗的偶数句句末位置的字都应属于?诗韵?中同一韵的字,读起来就感觉韵律和谐,这就叫
34、做押韵。122、首句入韵:如果采用“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或“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式做为格律诗的第一句,就要求这句末尾的字也要与后面的二、四、六、八句句末的韵脚字同韵。这种多了一个韵脚字的做法就叫做首句入韵。但由于首句本来是可入韵可不入韵的,所以即使首句入韵,在选字时也相比照较宽松,它可以是用同一平声韵的字押韵,也允许选用与其它四个韵脚字相邻韵的字来作韵脚。例如韦庄?金陵图?诗:“江水霏霏江草齐,六朝为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首句“齐与“啼、堤同为“齐韵字押韵。但也可邻韵通押,如规定用一东韵但首句末却允许用二冬韵的字来押韵。123、诗韵:又叫“平水韵。它是唐宋以来形成的专门为科举考
35、试时写格律诗而编写的一本官修韵书,它具体规定了哪些字属于同一韵,共分106韵。每首格律诗都必须在同一平声韵中选用韵脚字。南宋时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与此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所以?诗韵?又叫“平水韵。“平水韵中平声韵共有30个。124、同字对:在对仗句中出现了用同一个字相对的情况。这是律诗所不允许的。所以在律诗中很难找到例子。但在词中却是允许用同字对的,所以在词中不难找到例证。如苏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用同一个“有字相对。125、四声:中古唐宋时期,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合称四声。汉语有声调这一事实本应是古已有之,但是直到
36、六朝时期才由沈约、周颙等人发现。他们于是提倡将声调变化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以平仄声调的有规律变化组合以表达汉语的音乐美。126、三平调:诗句中如果最后三个字全都是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如杜甫的?岁晏行?中如下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127、拗救:当出现了拗句,即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就要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这种做法就叫做“拗救。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
37、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那么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
38、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展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
39、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那么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128、词:隋唐以来新兴的音乐文学,是一种可以歌唱的特殊形式的诗,具有律化、长短句、固定字数三个特点。它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最初称为曲子
40、词。因此词又有好多种称呼,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诗余等。129、词调: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即曲调的音乐旋律。130、词牌:每种词调的特定名称。由于每种词调的长短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不同,因而决定了不同词牌的句数、每句字数和平仄、押韵等。本来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但到后来绝大多数的调名和词的内容已经没有关系,所以宋人常在一首词的调名下另外写出词题或小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者是词调,后者是词的题目。131、单调:只有一段的词,一般都字数较少,又称为小令。如?如梦令?、?十六字令?等。132、双调:多数的词由两段构成,故称双调。每段叫作“阕或“片,分别称上阕、下阕或上片
41、、下片。如果前后两段的平仄字数一样或根本一样,叫做“重头或“不换头。也有的前后阕平仄字数不同,大都是因为后阕开头的两三句字数或平仄不同的,叫做“换头。133、阕:一首词称作一阕,但又如上所说,有时称词的一段也称为阕。134、三叠、四叠:即由三段、四段构成的词。如?阳关三叠?、?兰陵王?就有三段。四段的词只有?莺啼序?一种词牌。135、词谱:从分析前代名家词作的根底上概括出每一种词调的句法和平仄,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这就是词谱。有用黑白圆圈式,也有用平仄文字式。详见古人的有关词谱。136、一字豆:“豆就是“读,这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一字豆多数是虚词,如“但、正、又、渐、更、甚、乍、尚、
42、况、且、方、纵等等;有些是动词,如“对、望、看、念、叹、算、料、想、怅、恨、怕、问等等。从声调看,大多数是去声字。这些字往往放在四字句前面构成五字句上一下四式,如“渐霜风凄紧、“更草草离筵、“又酒趁哀弦、“且莫思身外、“纵豆蔻词工、“念武陵人远等等。所谓“一字豆就是读到这个字时要稍作停顿以引起下文之意。如“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三、补充: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是同一大类的,上联是对句是A型,那么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是对句是B型, 那么下联出句是b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黏平,仄黏仄,把两联粘连起来。对:指每联的出句
43、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那么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那么对句是A型,也就是在对句中,平仄是平安对立的。失黏:不符合黏的规那么的,叫做失黏失对:不符合对的规那么的,叫做失对犯狐平;B型句五律第一字七律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那么就会犯狐平三平调:A 型句,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否那么最后三个字变为平平平,是所谓的三平调。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救拗: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救拗。合掌:一联对仗的出句合对句完全同义或者根本同义,是诗家之大忌,叫做合掌。流水对: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
44、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合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借对:是说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思,诗人在诗中用的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者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议的一种,是臣民对君有所陈述的一种文体。疏: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上给皇帝的奏疏。墓志铭:古代的一种文体。表示对死者的纪念。文章正常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是序言,序是死者的姓氏,爵位和生平事迹。第二局部是铭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有三个特点:1语句方面:偶和四六2语言方面:平仄相对3用词方面:用典和辞藻声律:作家按照汉语声调的特点,安排一种上下长短互相交替的节奏,就是
45、所谓的声律节奏:平仄在诗和韵文中的作用,构成一种节奏三王:夏禹,商汤,文王五帝:皇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尧,舜汉魏六朝诗:一般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歌辞:乐府是官置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新乐府: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的白居易等掀起了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做新乐府。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据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限制五古:五言古体诗七古:七言古体诗五律:五言律诗,限定八句四十字七
46、律:七言律诗,限定八句五十六个字排律:超过八句的诗叫作排律绝句:只有四句的律句:受平仄格律限制杂剧:是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其中唱词是剧中人唱的往往是主角一个人唱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它和词的性质相近小令:等于一首单调的词,是独立的只曲,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词调或小曲,句调长短不齐,而有一定的强调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那么连接起来的套曲衬字:是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加添的字,或者加在句首,或者加在句中,但是不能加在句尾曲子词:词来自民间文学,它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当初成为曲子词填词:倚声在唐宋时代,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的,所以叫做填词,又叫倚声词调
47、: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牌:词调很多,多种词牌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小令:前人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以五十八字以内的为小令,五十九到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双调:是最常见的形式,一般的情况是前后两调字数相等或根本相等,平仄也一样,不相等的大都是后阕起首的两句,字数不同或者平仄不同稽古:援引古人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引经: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倒置:由于对仗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古代作家往往着意造了一些词序颠倒的句子迂回:是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话不是直接说的,而是用转弯没角的方式说出来,所以叫迂回法委婉:在封建社会里,说话有所顾忌,怕得罪权贵,统治者以至惹祸,所以说话时往往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夸饰;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不是言过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