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573365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0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docx(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县人民政府二一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1.1、规划编制目的11.2、规划编制任务21.3、规划编制依据31.4、规划指导思想51.5、规划编制原则61.6、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7第二章 县域概况82.1、基本情况82.2、区域土地利用状况102.3、首轮规划的实施评价132.4、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182.5、规划编制背景20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223.1、县域经济概况223.2、*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定位223.3、土地利用战略233.4、土地利用规划目标243.5、土地利用方针273.6、规划指标体系28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

2、构和布局调整294.1、调整的原则294.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比例304.3、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数量及布局30第五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375.1、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概况375.2、耕地利用情况375.3、基本农田保护38第六章 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486.1、建设用地调控原则486.2、建设用地调控指标496.3、建设用地调控措施496.4、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506.5、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布局54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包括55第七章 土地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567.1、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567.2、生态建设保护空间布局567.3、土地生态保护用途区的划分577.4、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3、措施58第八章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608.1、土地利用分区原则608.2、土地利用分区60第九章 土地整治安排669.1、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分析669.2、土地整治目标669.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669.4、土地整治管理措施66第十章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6810.1、乡镇土地利用方向6810.2、乡镇主要用地调控指标68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管理的保护措施7211.1、法制措施7211.2、行政措施7211.3、经济措施7311.4、技术措施7311.5、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及措施7411.6、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政策及措施75第一章 前 言*县首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

4、状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从1997年开始编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于2000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县首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取得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规划实施以来,*县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5年底,主要规划目标已经实现,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已经完成。为了更好的体现未来*县的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

5、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特编制新一轮*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本规划是*县土地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区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1.1、规划编制目的1、以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以严格保护耕地为中心,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2、建立和谐的人及资源、社会、经济的用地模式,以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切入点,依据*县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潜力,明确土地利用的战略方向和目标。3、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控制和引

6、导作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行业用地,并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既要体现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保护粮食生产安全为基础,使规划既有控制性,又有引导性,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权威性。4、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监控体系。加强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使土地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5、建立紧凑型、基建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形成“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

7、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1.2、规划编制任务县级规划编制任务,是根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上级规划的要求,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和调控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县域内各行、各业用地,制定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1、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2、制定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的调控指标;3、统筹安排县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及主要用地规模;4、划定土地用途区,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明确管制规则;5、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6、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1.3、规划编制依据(

8、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省实施办法;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及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国土资办发200910号);(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1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二)*省有关法规及文件 *省

9、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及修编要求调查通知(黔国土资发200317号);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200534号); *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黔国土资规修20076号);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指导意见(黔国土资发200738号);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962号)。(三)相关规划*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年) (1999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准);*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0、年);*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2000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062010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19962005);*县县城总体规划(1997-2010年) ; *县旅游业“十一五”规划(2005年); *县工业发展规划(20062010)(2005年); *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5年); *县退耕还林工程“十一五”规划(2005年); *县20062010年林业可持续建设规划(2005年); *县畜牧局“十一五”规划(2005年); *县土

11、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及图表; *县各乡镇总体规划及建设规划文本说明、图件; 其它相关规划和研究报告。1.4、规划指导思想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2、建立和谐的人及资源、社会、经济的用地模式,以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切入点,体现*县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潜力,明确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方向。3、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控制和引导作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行业用地,并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规划既要体现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12、”的基本国策,以保护粮食生产安全为基础,使规划既有控制性,又有引导性,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适用性。4、以严格保护耕地为中心,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5、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竞争力、提升城镇功能、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为工作重心,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1.5、规划编制原则规划编制在坚持专家领衔、政府组织、公众参及、民主决策的原则基础上,应遵循以下原

13、则。(一)依法编制县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要求。(二)统筹兼顾县级规划编制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条件和土地供需状况,妥善处理全局及局部、当前及长远的关系,统筹安排土地利用。(三)上下结合县级规划编制在确定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目标及主要指标、土地利用布局及用途分区中,应注重上下级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则上同步编制。(四)充分协调县级规划编制应及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做好协调。城镇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水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等规划应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五)公众参及县级规划编制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

14、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1.6、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2005年;规划目标年:2020年;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规划近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管辖范围,即全县所辖八个乡镇:*、*镇、*镇、*镇、*乡、*乡、*乡、*乡,土地总面积为153182.64公顷。第二章 县域概况2.1、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县位于*省东部,*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东经10752371082847,北纬264646272016之间。北抵*,东北及东部及*相连,东南角及剑

15、河县接壤,南接台江以清水江河为界,西靠*、余庆,呈南北长,东西窄状,全县土地总面积153182.64公顷,占*州土地总面积的5.04%。县城距省城贵阳230公里,离州府*76公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海拔高,纬度低,具有较明显的高原性季风气候特征。县域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较长,雨水充沛,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水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300天,10积温5147.4,年降水量1029.6毫米,日照时数1195.4小时,年日照率为27%。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倒春寒、暴雨、干旱、秋绵雨、冰雹和大风。*县地处黔中山地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带上,全县地貌具有地势起伏大,

16、河流下切强,地形破碎,地貌类型多样,溶岩地貌发育、分布广泛和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并导致了土壤类型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境内地势大致是北部高,中部、南部低。北部为中山地形,海拔一般为10001300米,最高峰佛顶山海拔1869.3米;中部、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一般600900米,南部*乡六合及剑河五合交界之清水江河谷,海拔486米,为全县最低处。*县属长江流域,境内分属乌江、阳河、清水江三大水系。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的主要河流有阳河、杉木河、小河、江凯河等20条。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8.40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550毫米。全县土壤类型主要有黄棕壤、黄壤、黑色石灰土、

17、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其中黄棕壤占0.74%、黄壤占34.80%、黑色石灰土占57.20%、紫色土占2.48%、潮土占0.02%、水稻土占4.76%。*县境内现已探明矿藏有重晶石、铅、锌、铜、磷、钒、钼、石灰岩、褐煤、高岭土等10多种。*县境内植被类型多,动物种类丰富。县内主要树种资源分属47科113属219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树种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马尾松、三尖杉等。各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香獐、云豹、野猪、狗熊、猕猴等种。中药材有头花葵、何首乌、太子参等,牧草种类繁多。(二)社会经济条件2009年,*县辖4个镇、4个乡共有64个行政村(由原107个村委会撤并而成)、10

18、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16.21万人(2009年统计年鉴中公安年报数据),其中,城镇人口4.03万人 ,城镇化水平为27.99%;乡村人口12.18万人;人口密度为106人/平方公里。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1502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7604万元;第二产业35277万元;第三产业52149万元。财政收入170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0元。*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省东线旅游腹地。国家级阳河风景名胜区规划的625平方公里中,*县就占425平方公里,其自然风景景源富集,在我国自然风景景源的7大类19个亚类中,就占了4大类10个亚类。境内景观划分为上阳、下阳、杉木河、*山、黑冲5个游览区,另有五

19、台山、金钟山、西华山、佛顶山、华严洞、漏日岩等景点和人文景观。*县交通较为便利,县内有湘黔铁路珠六复线穿境而过,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过境18公里,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全县8个乡镇已通油路、60个行政村已通公路;各行政村均已通电;通讯较发达,8个乡镇都开通程控电话,并且用上了移动通讯;全县8个乡镇、6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都用上自来水。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有长足的发展。2.2、区域土地利用状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2009年末,*县土地总面积为153182.64公顷,各类用地中以农用地规模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94.00%;建设用地规模最小,占土地总面积的2.18%,具体情况如下:1、农

20、用地144012.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00%,其中:耕地23700.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47%;园地966.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3%;林地106590.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58%;牧草地483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6%;其它农用地7917.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15%。2、建设用地3307.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8%。其中:城镇用地389.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0%;农村居民点用地1470.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采矿用地111.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7%;交通用地693.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21、45%;水利用地605.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04%。其他建设用地36.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3、其他土地5862.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3%。其中:水域面积1303.57占土地总面积的0.85%;自然保留用地4558.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8%。全县其他土地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只要通过科学的规划,采取各种工程和生物措施,可以开发为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及水产养殖用地等。(二)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1、山地比例大,土地利用率较高。*县以山地为主,丘陵、谷坝次之。全县已利用土地面积147320.60公顷,土地利

22、用率为96.17。2009年全县耕地总面积为23700.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47%。2、农业用地比重大,非农业用地少。全县农业用地面积144012.98 公顷,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7.74%。农业用地中,以林地面积最大,达106590.62公顷,占农业用地的74.03%。3、农业生产条件差,投入力度不够。多年来,政府虽然对农业进行了大量投入,但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4、土地开发难度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县荒草地4838.15公顷,在目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开发利用比较困难,适宜开垦为耕地的其他土地很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

23、积增加由于人地矛盾的加剧,有些地方陡坡开荒,过渡垦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土浅薄,基石裸露,石漠化面积增加,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恶化,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2、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资源储量少且较为分散,难形成规模化开采3、其他土地开发难度大,耕地后备资源有限根据*县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荒草地有483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6%。这类土地坡度较大,山势陡峭,石质比例高,土层浅薄,而且多分布在高山谷地,开发难度大。4、牧草地利用率低*县的牧草地面积较小,不利于发展草场牧业。而且,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牧草自生自灭,草地自由放牧,踩踏损坏严重,利用不充分、不合理。5、耕地质量下降近些年

24、来,农民在对耕地的耕种过程中,偏施化肥,忽视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差,调水、调肥、调气、调热能力弱,土壤质量下降。6、交通密度低,不利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初期的需求。2009年,全县交通密度0.39,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0%左右。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初期,交通需求量比较大。2.3、首轮规划的实施评价(一)首轮规划实施的情况1、耕地保护指标实现情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下简称首轮规划)201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为23612.25公顷。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统计,2009年底全县耕地面积为23612.25公顷。2

25、、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实现情况2009年末,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7482.12公顷,略高于首轮规划中17413.36公顷的规划目标。3、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实现情况首轮规划确定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232.00公顷,到2009年所有指标已落实使用。(二)首轮规划实施的成效1、规划实施成效的总体评价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从多个方面对土地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土地的开发整理政策,不仅有效保护了耕地,强化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而且在强化土地资产价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保证了城乡经济建设的合理进行。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

26、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和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通知(1997国土规字第100号)等文件,新增了*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以及*县城镇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报告,使规划实施的措施具体化,使土地利用制度创新得以实施,同时也促进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总体规划的协调。2、规划实施成效评价社会效益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认真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的多项工程,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和土地开发整理政策的付诸实施,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耕地,特别

27、是基本农田,而且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还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及此同时,首轮规划还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按规划用地的意识,使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大大加强。经济效益*县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加强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土地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推动了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态效益*县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土地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整治,通过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2009年林地面积106590.62公顷,超额完成首轮规划目标。森林面积的增加,使水土流失强度大

28、为减轻,从而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为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良好。(三)首轮规划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规划目标以及主要用地指标、用地布局调整的实现程度、规划项目和实施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等进行分析,首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切实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推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基本农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土地利用规划基础数据缺乏现实性,规划从上

29、到下制定,弹性相对不足,不确定因素多,对*县的发展估计不足,规划指标分解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等问题,使首轮总体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1、建设用地需求及用地控制指标矛盾规划建设用地供给控制指标的矛盾逐渐加剧。首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为113公顷。到2009年此数据已经临近突破。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规划编制科学及否,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可操作性。加上规划编制的时间往往比较紧张,导致研究论证不充分,特别是对一些战略性问题研究不够;此外,仅用有限的人员和时间去收集、处理庞大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30、,并完成编制规划方案和图件等大量工作,势必降低资料收集的完整性、资料分析的全面性和规划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规划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及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联系不够紧密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实施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实施两个“冻结”政策背景下编制的,是以耕地总量不减少为战略目标,整个规划的部署、规划用地指标控制、土地开发及保护等都在围绕耕地数量上做文章。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下,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也就简化成为三项: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净增耕地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平衡也相应地简化为耕地的占补平衡。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

31、土地利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改善土地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化发展,建设中心村等,首轮规划对这些方面要求虽有所体现,但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具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引导效果不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表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某些方面已及*县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从而降低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规划实施的权威性还不够,总体控制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对规划重要性认识还不深,出现了规划的法律地位虽然很高,但在实施管理中的随意性却相对较大的现象。5、首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弹性 首轮规划在方案编制时过于刚性,

32、刚性有余,弹性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和对土地利用的需求缺乏适应性,导致实施时因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而出现一些困难:一方面不调整规划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频繁地调整规划,又使规划失去了严肃性。6、规划间协调不到位规划的协调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部门上下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由于上轮规划编制自上而下开展,且时间紧、基础薄弱,上级规划仅仅是对下级规划的指标控制,没有很好地吸纳下级政府的发展设想,而下级规划仅仅是对上级规划的指标落实,从而导致了上下级规划间只是用地指标的衔接,而不是全方位的协调和衔接。其次是及城镇总体规划的不协调。虽然首轮规划中编制了*县城镇总体规划及土地

33、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的报告专题报告,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及土地规划在规划体系、编制时间等上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城市规划及土地规划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2.4、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从2006年到2020年,是*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统筹区域发展和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本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全球和我国东部、中部的资本及产业向西部递次转移,本县丰富的资源必将在开发中被“唤醒”,迸发出巨大能量。近年来,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创新共存,使城镇的历史感和现代性同步增强,独特的自然地

34、理环境及区域经济增长相适应,城镇的经济及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相得益彰。所有这些条件,都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革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需要优化、土地利用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土地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土地供需矛盾加剧等诸多问题,土地利用和管理正面临如下挑战:1、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县在20062020年期间正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在这期间建设用地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从城镇化和工业发展情况来看,全县开始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处于

35、新一轮快速上升期,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根据建设用地需求量多方案预测,20062020年全县需新增建设用地远大于上级下达给*县得指标603.00公顷。2、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近年来,*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导致耕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毁、城镇建设、工业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因素。3、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巨大。近年来,*人增地减的趋势和土地资源开发强度的扩大,加剧了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本县所在的多山地形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破碎稀缺,大量的喀斯特地貌和水土流失更加剧了这种趋势。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矿山开采等地质灾害加

36、剧,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同时,矿产开发造成林地、草地和耕地的较难恢复。4、经济总量偏小和粗放型增长,土地利用方式难以在短期内有根本性改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以资源精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链不长,多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低,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低;第三产业发展规模较小,质量较低,竞争力不够强。经济粗放型增长,导致城镇综合竞争力不强。从土地及资本的替代关系看,在规划近期内,土地的节

37、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很难有显著的提升。5、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缓慢,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内生动力不足。*县2004年以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现小幅波动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略呈增加趋势,相反,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在波动中有所增加。整体来看,三类产业结构变化不大,变化速度较慢。尤其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下降的幅度较小,说明了*县工业发展吸纳劳动力的引力不足,发展不快,因此,未来*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及优化,面临经济社会发展自身动力不足。2.5、规划编制背景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从我国国情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并严格

38、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深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是一件关系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大事。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基础调查、资料搜集、课题研究和政策建议的论证等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为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打好基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和国家、省、州的要求,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稳妥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真正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为实行最严格土地管

39、理制度的重要手段,促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总之,*县首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取得了积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规划实施以来,*县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9年底,主要规划目标已经实现,主要规划控制指标也已经完成。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好地为*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服务,特编制本规划。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3.1、县域经济概况2009年,药材产业逐步实现了产品多样化,管理科学化,种植规范化,面积规模化。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通过国

40、家GAP认证。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现产值7000万元。同时,2009年烤烟种植面积达4.38万亩,烟农收入7160万元,创税1065万元。同年,旅游直接收入1608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游客接待量达91.2万人次,综合效益14320万元。2009年,*县财政收入不仅未因其恒盛硅厂受金融危机影响收缩而造成减少,却因药材,烤烟,旅游三大优势产业的蓄势而发,带来了17028万元的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2%。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4386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完成7789万元,比上年增长9.77%,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摘自2008年*县统计年鉴)但是全县

41、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县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生产阶段。3.2、*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定位*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生态立州、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旅游活州、科技兴州、城镇带州”和“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圈、氵*河山水名胜古迹旅游经济圈,雷公山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侗族文化和仰阿莎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经济圈、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的经济发展框架,我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要切实打好“两个基础”(教育、交通),倾力构筑“三化一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框架的战略思路,进一步打造“中国漂城” 、“亚洲硅城”、“西南药城”三张品牌,围绕生

42、态、绿色、环保和安全的战略理念,布局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寻求交通等基础设施、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教育和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等五大突破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3.3、土地利用战略充分考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自然资源环境赋予条件,准确把握未来面临的主要机遇及挑战,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要求,结合*县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下指导*县土地利用的战略:1、以大区域为背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数量,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抓好三个基础(交通、农田水利和科技)、三个产业(工业、中药材和旅游业)。工业战线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

43、更好更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工业结构优化为主线,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认真抓好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发展思路“三个转型”,使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强县的发展目标。2、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改变“小而全”的传统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扶持种植业、养殖业等基地建设,为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划定农产品种植基地、养殖基地保护区;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建立规划期内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类型进行可行性评价,

44、确定实施的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3、按照土地利用及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严格划定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管制区域;加强对特色旅游用地资源的特殊保护;坚持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执行最严厉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4、土地集约及高效利用是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要盘活土地存量,积极探索节地挖潜的方向和措施,限制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要做到利用集约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高效化、产业合理化、政策配套化。5、切实保护耕地,优先保证交通、水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值。6、大兴产业,描绘产业发展蓝图。采取“政

45、府引导、农户参及、企业操作,积极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整合资源,共同打造”的举措,把烤烟、中药材、畜牧养殖作为农村产业结构、农村财源的重点支柱产业来抓,推动了*县经济的快速发展。3.4、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统筹土地供给、需求以及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通过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挖掘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集约式、规模化发展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而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健康的人居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规划期间严格执行*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耕地保护得到加强;统筹安

46、排各业用地,特别是土地用途管制有新的提高;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适度开发宜耕土地,改善农地生产条件,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基本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坚持以内涵挖潜发展为主,盘活存量土地,科学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到规划期末耕地(2020年)保有量不低于2085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7413.36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4799公顷,城乡用地规模不高于2308公顷;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规模分别不高于534公顷和33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不低于330公顷;城镇化率达46.30%。(二)规划阶段目标1、近期目标(20062010年) 耕地保有量: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23700.25公顷,规划到2010年为耕地保有量在21048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2009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17482.12公顷,规划到2010年为17482.12公顷;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2006-201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为188.00公顷; 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