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57233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261 大小:2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1页
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docx(2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础生物学1微生物学 13细胞生物学 19遗传学 27生物化学 42分子生物学 48基因工程 53细胞工程 57微生物工程 6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65发酵工程设备 70生化大实验 74食品工艺学 77水产品加工技术 83药用植物学 89药用动物学 92药物分析 98中药药剂学103制药技术11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15食品化学与分析120食品加工原理128采后生理与保鲜136植物组织培养139生物实验技术143现代生物仪器分析147食用菌栽培153生态旅游159免疫学概论164生物专业英语168植物化学170人体经络与腧穴概论177环境生物学181应用植物学184植物资源学187果树栽培学193

2、插花艺术196观赏鱼198生物统计学201生物学文献检索205生物工程208植物生理学212动物胚胎学概论218人体解剖生理学223生物进化论229食品卫生学235学科教学论238生物教学论242中药药物化学247中药材加工学256生物防治261发育植物学概论266美容271专业实习273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执 笔 人:杨永利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基础生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生物技术5总学时:126学时(其中授课72学时,实验54学时)6总学分:6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普通生物学是

3、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作为一门覆盖生命科学众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其作用和任务是,建立一套既能高度概括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能充分反映学科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的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不仅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力求使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在接触比较专一的各类专业课程之前,首先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层次上对复杂浩瀚的生物界、生命现象和生命科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基本认识和把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倾向,从而达到拓宽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目的。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学时:72学时;学分:3学分1、绪论(2 学)一、教学

4、内容1.1 什么是生命 1.2 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1.3 生物学研究方法1.4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1.5 生命的结构层次二、教学要求1.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重点掌握生命的共同特性:掌握生命科学的概念与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化学结构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应激性和运动、稳态、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适应。 3.关了解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包括活力论、特创论、神创论、机械论、目的论、整体论、还原论。 4. 科掌握学的方法:掌握观察法、假说和实验、模型实验等方法。 5. 了解生命科学的分科:介绍生命科学的各个分科。 6. 掌握生命的结构层次:由低等向高等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

5、、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7. 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分别在农业方面、工业、医药方面、人类健康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展望。 第一部分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12学时)2.第一章细胞的化学组成(2学时)一、教学内容2.1 元素组成2.2 分子组成二、教学要求1. 元素组成:了解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的概念和种类。 2. 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了解水的生理作用和无机盐的类型。 2、糖类:了解单糖、寡糖、多糖的结构、种类和特性。 3、脂类:了解中性脂肪、蜡、磷脂类、类固醇、萜类的特性。 4、蛋白质:了解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肽,蛋白质的结构特点和生理作用。 5、核苷酸和核酸:了解

6、其特性和结构。 3.第二章细胞的形态结构 (4 学时)一、教学内容3.1 细胞大小和数目3.2 细胞结构3.3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3.4 物质的穿膜运动3.5 细胞连接二、教学要求1.了解细胞的发现过程和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细胞的大小和常见形态; 掌握细胞膜和细胞壁才结构和组成成份; 掌握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基质; 掌握细胞质特性和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 体、线粒体、质体、微体、液泡、中心粒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包括脂双层、膜蛋白、膜糖和糖衣。 3.掌握扩散,渗透,主动运输、内吞作用、外排作用等物质的穿膜运动的过程和作用。 4.掌握桥粒、

7、紧密连接、间隙连接和胞间连丝等细胞连接的结构和作用。 4.第三章细胞代谢 (3学时)一、教学内容4.1 生命和能4.2 化学平衡4.3 酶4.4 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4.5 细胞呼吸4.6 光合作用4.7 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二、教学要求1.了解生命和能、化学平衡与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2.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了解辅助因子和酶活性的抑制。3.重点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4.了解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5第四章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 (3 学时)5.1 有丝分裂期(M期)5.2 单细胞有丝分裂举例5.3 分裂间期5.4 细胞周期的时间5.5 细胞周期的控制机制5.6 癌细胞5

8、.6 染色体二、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了解单细胞生物有丝分裂的特点。2.掌握分裂间期发生的变化。3.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时间、细胞周期的控制机制与癌细胞的分裂。4.掌握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第二部分个体生物学(34学时)6组织、器官和系统;内环境和稳态(2 学时)一、教学内容6.1 组织、器官和系统6.2内环境和稳态二、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2大类植物组织和4大类动物组织的特点。2了解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7第五章营养 (3 学时)一、教学内容7.1 自养营养7.2 异养营养二、教学要求1. 自养营养:了解二氧化碳的摄取过程,重点掌握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水和矿物质的摄取过程,掌重点握根的结

9、构和功能。 2. 异养营养:了解营养概念和营养素种类,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熟悉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特点;掌重点握人的消化系统结构和生理特性。 8. 第六章气体交换 (2 学时)一、教学内容8.1 植物的气体交换8.2 动物的气体交换二、教学要求1. 陆生植物的气体交换:了解叶和气孔、茎和根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2. 动物的气体交换呼吸 (1) 水生动物的呼吸:了解鳃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2) 陆生动物:了解书肺和气管、肺的结构和功用;掌握鸟的呼吸系统组成和结构;重点掌握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9. 第七章物质的运输 (4 学时)一、教学内容9.1 植物的运输系统9.2

10、 动物的运输系统9.3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二、教学要求1. 植物的运输系统维管系统:重点掌握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与功能; 一般了解水的运输和蒸腾作用、矿物质的运输与有机物质的运输。 2动物的运输系统:了解海绵的水管系统;重点掌握比较各类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的异同; 3人的血液循环系统:重点掌握血管、心脏、血液循环、血液的结构和生理功能。10.第八章免疫(3 学时)一、教学内容10.1 免疫作为一种防护体制的特点10.2 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 10.3 两种免疫机制10.4 克隆选择学说10.5 免疫系统疾病10.6 免疫系统与癌二、教学要求1掌握免疫、抗体、抗原等免疫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非特异

11、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等特点,重点掌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机制和过程,了解免疫系统疾病。 11第九章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 (2 学时)一、教学内容11.1 体液调节排泄和水盐平衡11.2 体温调节二、教学要求1.掌握体液和排泄的特点,不同动物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2.掌握不同动物的排泄和水盐平衡的器官与特点,重点掌握肾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机制.3.了解体温调节的特点和机制.12. 第十章神经系统(4 学时)一、教学内容12.1 神经系统基本结构12.2 反射弧12.3 神经冲动的传导12.4 突触和神经递质12.5 神经系统的进化12.6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二、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神

12、经胶质细胞的结构和特点,了解神经和神经节。2.了解反射狐、效应器等概念,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3.掌握突触和神经递质,了解神经系统的进化。4.重点掌握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13第十一章感受器和效应器 (2 学时)一、教学内容13.1 感受器13.2 效应器二、教学要求1. 了解感受器的生理特性和分类。 2. 了解效应器的种类与效应。 14. 第十二章激素 (3 学时)一、教学内容14.1 植物激素14.2 动物激素14.3 激素的作用机制二、教学要求1.掌握植物激素的种类、功能、作用机制。2.重点掌握动物激素的种类、功能与分泌和调节机制,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15第十三章行为 (3 学时)一、教学内

13、容15.1 行为与其适应性15.2 先天的行为和后天学习的行为15.3 行为的遗传15.4 符号刺激和固定动作格局15.5 学习15.6 生物节律与生物钟15.7 社会行为 15.8 利他行为和间接选择二、教学要求1了解行为与适应性概念; 掌握先天的行为和后天学习的行为等概念。2了解行为对遗传进化的作用;了解符号刺激和固定动作格局。3了解习惯化、印随学习、联系学习、洞察学习等概念;了解鸟类学歌。4了解捕食者和捕食手段、捕食的得失问题、集体打猎、被捕食者的逃避行为。5掌握领地和领地行为的概念;了解迁徙和航行举例、定向、迁徙和航行的适应意义。6掌握近似昼夜节律、月周期、年周期、生物钟等生物节律与生

14、物钟;7了解通讯、优势等级、性行为、昆虫社会、脊椎动物社会等社会行为;了解利他行为和间接选择。16. 第十四章生殖和发育 (6 学时)一、教学内容16.1 无性生殖16.2 有性生殖16.3 高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16.4 人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6.5 变态16.6 发育机制二、教学要求1.了解裂殖、出芽、孢子生殖、再生作用等无性生殖 的特点。 2.重点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了解性别进化、雌雄同体、孤雌生殖。 3.重点掌握花:花被、雌雄蕊群、花序; 熟悉花粉的产生,和胚囊的形成;了解开花与传粉, 了解花粉的发育和受过程, 了解胚的发育过程; 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 了解果实和种子的散布的过程

15、, 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4.重点掌握:(1)雄性生殖系统:睾丸和精子的发生、雄激素; (2)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和卵子的发生、卵细胞、排卵和发情、雌激素、月经周期; (3)受精: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精卵融合。了解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的发生; 卵裂和胚泡、胚胎外膜、胚胎发育、出生、泌乳、生后发育、衰老。 5.了解昆虫的变态、两栖类的变态;解先成论与后生论、细胞发育的全能性、细胞质的作用、细胞学和遗传学实验、胚胎诱导和组织者。第三部分遗传、进化与生态学(24学时)17第十五章遗传和变异 (6 学时)一、教学内容17.1 孟德尔定律17.2 染色体遗传学说17.3 基因的本质17.4 基因工程1

16、7.5 遗传学的实践意义17.6 人类基因组研究二、教学要求1.重点掌握孟德尔的第一、第二定律与连锁与交换规律;掌握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染色体的变化与遗传变异与基因的相互作用。2.重点掌握基因的本质,了解DNA的结构、RNA和核糖体的结构,掌握DNA复制是遗传的基础、DNA决定蛋白质,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的调控。3.了解遗传学的实践意义和人类基因组的研究。18第十六章生物进化 (4 学时)一、教学内容18.1 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18.2 基因频率和自然选择的作用18.3 物种和物种形成 18.4 适应和进化形式18.5 进化理论的发展二、教学要求1.了解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了解遗传、变异、

17、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等自然选择理论。2了解基因库的概念;了解哈迪温伯格定律;了解种群的大小(遗传漂变、建立者效应、瓶颈效应)、不随机交配、突变和新基因的加入、自然选择的作用。 3掌握物种、种群和多倍体的概念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了解异地物种形成和同地物种形成与渐变群。4了解隐蔽色或保护色、恶臭、警戒色、拟态等花对昆虫采粉的适应;了解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与趋同进化和趋异进化;了解适应辐射。5了解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学说的修改、分子进化和中性学说、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物种灭绝和灾变。19. 第十七章生命的自然史(2 学时)一、教学内容19.1 生命的起源19.2 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19

18、.3 人类起源和进化二、教学要求1了解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个假说;了解生命来自无生命物质新的“自然发生”的概念;了解宇宙的进化和地球的形成;了解从无机分子生成有机分子、从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多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原始生命的出现(团聚体学说、微球体学说)、多分子体系生物化学过程的进化和自养营养的出现;了解内共生说。2了解化石和地层的年龄的概念和各个地层的年龄;了解显生宙以前的化石;了解寒武纪物种的暴发式突增、古生代(甲胄鱼、总鳍鱼、裸蕨)、中生代(爬行类)、新生代。3了解人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南猿、能人(早期猿人)、直立人、智人的特点;了解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体质演

19、化的关系。20.第十八章生物界(8 学时)一、教学内容20.1 生物分类概述20.2 病毒20.3 原核生物20.4 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二、教学要求1了解人为分类、自然分类和生化分类等分类学的发展;了解分类等级;了解系统发生树;了解二界系统、三界系统、五界系统和六界系统等生物分界。2掌握细菌病毒噬菌体、真核细胞病毒的结构;了解噬菌体、真核细胞病毒的繁殖;了解病毒病。3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营养、分类(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古细菌)、人体细菌、细菌与物质循环;了解蓝藻的形态结构、分类、经济价值;一般了解原绿藻。4(1)植物界:掌握金藻、甲藻、裸藻、褐藻、红藻、绿

20、藻等藻类的形态结构特点、分类以与经济价值,掌握中核生物概念; 掌握苔纲(地钱)、藓纲(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分类与经济价值;掌握石松、卷柏、木贼、蕨等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以与蕨类植物的分类与经济价值;掌握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买麻藤纲等裸子植物的形态特点、分类与经济价值;掌握单、双子叶植物纲特点比较与木兰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蔷薇科、蝶形花科、壳斗科、山茶科、伞形科、芸香科、锦葵科、大戟科、忍冬科、茄科、唇形科、菊科、百合科、莎草科、禾本科、兰科等被子植物的科特点、代表植物与其经济价值等。(2)真菌界:了解粘菌的基本特点; 掌握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

21、菌等真菌的特点、分类与经济价值等;了解地衣的结构、分类与繁殖特点。(3)动物界:熟悉鞭毛虫、纤毛虫、胶虫等原生动物门的特点和作用一;熟悉海绵等海绵动物门的结构与作用;熟悉水螅、僧帽水母、珊瑚虫等腔肠动物门的结构与作用;掌握涡虫、绦虫等扁形动物门的结构和作用;掌握螺、蚌、蜗牛等软体动物门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沙蚕、光虫、蚂蟥等环节动物门的结构和作;掌握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昆虫纲等节肢动物门的形态、分类和经济价值等; 掌握海星、海参、海百合等棘皮动物门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文昌鱼等脊索动物门的特点和作用;掌握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脊椎动物门的特点、分类与经济价值。

22、21. 第十九章生物与环境 (4 学时)一、教学内容21.1 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耐受性和限制因素22.2 种群数量变动22.3 群落和群落演替22.4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和物质循环22.5 生物圈和群落型22.6 人和环境二、教学要求1掌握光、温度、湿度和水分、化学因素、土壤等无机或物理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理解限制因素和最低量定律的概念;掌握捕食、竞争、寄生、共栖、合作、化学互助和拮抗等生物因素生物彼此间的关系。2掌握出生率与死亡率、性比和年龄分布等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种群增长率、逻辑斯蒂方程、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密度制约因素的反馈调节、非密度因素的作用等种群数量的调节。3一般掌握群落中物

23、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时间分布等群落结构、生态位的概念、食物链、初级演替、次级演替、顶极群落等生态演替。4了解能流和营养水平、能量流转的效率和生态金字塔体、水循环、气体循环、沉淀循环、DDT的富集现象等物质循环。5了解热带雨林、红树林、热带落叶林、萨瓦纳、旱生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温带草原、荒漠、苔原等陆生群落型、海洋生物群落、淡水生物群落、深海热泉口生态系统等水生群落型。6了解耕作(农业生态系统、绿色革命)、森林的采伐和利用、渔猎、城市建设和工业化、污染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人口问题。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学时:54 学时;实验内容与要

24、求参阅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考核方式考试六、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30%)、实验成绩(20%)、期末考试(50%)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上课之余开设与教师科研方向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小科研课题,让学生学习之余走进实验室与教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行设计试验、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并撰写科技论文,遇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与教师探讨共同解决。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科研过程,既巩固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八、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陈阅增主编,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高

25、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1吴庆余,基础生命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写组,生命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3 吴峰等,普通生物学,青岛海洋出版社,青岛,19994 G.H.弗里德, G.J.黑德莫诺斯. 生物学(全美经典学习知道系列),科学出版社,2002年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执 笔 人:蔡汉权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5.总学时数:90学时( 其中课堂教学:54学时 实验课:36学时)6.总学

26、分:5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微生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教学中在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形态、结构、类群以与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等常识的同时,着重强调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介绍微生物在工、农、医、环境保护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微生物在发酵工业、生物制药工业的成果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全面了解微生物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分离、鉴别、培养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满足工业生产技术岗位的需要。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绪论 (3学时)第一节微生物概论一、什么是微生物:从生物学的六界法

27、分类入手,介绍微生物的研究对象、类群,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以与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二、微生物学的任务:介绍其意义和重要性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一、形态学发展阶段:介绍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过程以与显微镜的发明对微生物学所起的作用。二、生理学发展阶段:以巴斯德、柯赫、梅契尼科夫、李斯德等科学家的成就,介绍微生物发展的重要成就与历程。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介绍当前微生物学发展成就与研究方向。第一章原核微生物 (5学时)第一节细菌一、以细菌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介绍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区)和特殊结构(鞭毛、芽孢、夹膜)二、细菌的细胞壁组成与结构对革兰氏染色的影响利

28、用细胞壁特点在工业和医学上的应用三、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繁殖方式和菌落的定义与特征第二节放线菌一、一般形态:介绍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的形状、菌落形态等。二、放线菌类群的重要作用:介绍代表属的特征,放线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等。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比较凝聚分裂和横隔分裂的区别。第三节其它类型的原核微生物一、立克次氏体:介绍形态、结构以与引起的危害二、衣原体:介绍形态、主要特征与致病性三、支原体:介绍形态、结构特征和致病性第二章真核微生物 (4学时)第一节酵母菌:介绍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和菌落特征、繁殖方式、生活史以与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二节霉菌:

29、介绍霉菌的形态、大小、菌丝结构、菌落特征和繁殖方式,代表菌属的主要特征与其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节大型真菌一、结构大型真菌的菌丝结构、锁状连合和实体组成。二、食用菌的开发、利用途径第四节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比较重点比较形态、结构与组成。第三章病毒(4学时)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第二节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增殖过程二、温和噬菌体和溶源体细菌三、一步生长曲线第三节病毒的种类与分类着重介绍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和微生物病毒的主要特点,病毒分类方法作一般介绍。第四节亚病毒介绍亚病毒的形态、组成特点和种类。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3学时)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与其功能介绍微生物细胞组成成分、碳源、氮源

30、、矿质元素、生长因素的概念、功能和来源。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介绍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的概念、主要特点、代表细菌。第三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介绍单纯扩散、异化扩散、主主动运输和基因移位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比较各种吸收方式的异同。第四节培养基重点介绍制备微生物培养基的原则、培养基的组成和类型。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4学时)重点讲授微生物代谢的特殊性,表明微生物代谢类型多、活性强的特点。第一节微生物产能代谢介绍微生物对几种主要有机物的分解特点。第二节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一、介绍肽聚糖、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二、微生物的固氮作用介绍固氮微生物种类的种类、根瘤的形成、固氮体制和固

31、氮作用机理。第三节代谢调节介绍酶合成和酶活性的调节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 (4学时)重点介绍细菌群体生长规律和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介绍微生物的培养、同步生长与同步培养方法,以与测定方法。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介绍个体生长、群体生长的特点、生长曲线各时期特点,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介绍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控制微生物生长。第七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6学时)重点介绍微生物变异的类型、突变的机制以与利用遗传变异手段在工业育种中的应用。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重点介绍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病毒的拆开和重建试验。确立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第二节微生物的变

32、异介绍微生物突变体的种类,微生物突变体的筛选方法。第三节基因重组介绍转化、接合、转导现象。第四节微生物遗传变异的应用着重介绍菌种诱变和选育过程;基因工程。第五节菌种保藏介绍几种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5学时)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区间分布,微生物与其它生物的关系。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结合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的特点第二节微生物的生物环境介绍互生、共生、拮抗、寄生关系的概念、特点与典型例子。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介绍微生物在碳素、氮素、硫素循环中的作用。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介绍污水处理方法、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6学时)重点介绍传染

33、和免疫的概念、抗原、抗体的结果、性质、作用,免疫学防治。第一节传染与抗传染免疫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影响因素。第二节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介绍抗原和抗体的结构、性质、组成与作用。第三节变态反应介绍几种变态反应特点、相关的抗体。第四节免疫学知识的应用介绍血清学反应、免疫学防治、常用免疫生物制品的种类、特点和运用。第十章细菌分类 (2学时)着重介绍细菌的分类单位与命名方法。第一节细菌的分类单位和命名介绍几个分类单位的概念和细菌的命名。第二节细菌的分类依据和方法介绍细菌分类的常规分类法、遗传特征分类法和化学特征类法的依据与方法。第三节细菌分类单位和分类位置介绍细菌的分类系统和分类位置。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应

34、用 (9学时)第一节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微生物肥料、饲料、农药等方面的应用第二节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微生物在发酵工业中的成果和应用第三节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着重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制品等医疗领域的应用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共36学时)微生物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基本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鉴别和发酵实验等。祥见实验课大纲。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六、成绩评定总评成绩100%=理论成绩70%+实验成绩30%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基础为主,理论

35、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生物技术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案、培养配方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通过材料选择、培养途径设计和发酵产物的探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八、教材和参考资料教 材:蔡信之、黄君红.微生物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书:1、黄秀梨.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杨颐康.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学通报.4、邬行彦等.抗生素生产工艺学沈阳: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执 笔 人:查广才,李建平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细胞生

36、物学2课程英文名称:Cell biology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4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非师范)专业5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36学时)6总学分:5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生物系生物技术(非师范)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分支学科,已被教育部列为理科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基础课程。细胞作为有机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既是生命科学发展的生长点,又是生命科学发展的汇聚点,因此,细胞生物学教学在生命科学综合素质教育与实验技能综合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法,为学生从事

37、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细胞生物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既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简史和前沿领域,又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受到基本科学思维训练,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具有自我开拓可获得知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在重视细胞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3、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二、本课程讲授按每周3学时安排,全学期共54学时。教学内容与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章节讲授内容学时第一章

38、绪论2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3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2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7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7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7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6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5第九章核糖体1第十章细胞骨架4第十一章细胞增殖与其调控6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2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2三、课程教学内容:1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第二节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历史,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其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细胞的发现;(2)细胞学说的

39、建立;(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4)实验细胞学时期;(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基础与条件。当前细胞生物学主要发展方向是细胞分子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作为一切有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为出发点,在各层次上(主要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热点问题:(1)细胞核、染色体以与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4)细胞增殖与其调控;(5)细胞分化与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重点介绍了当前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总趋势和热点领域与方向。 2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知识概念 第二节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与其与细胞的关系第三节 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第四节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教学要求:掌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特征与进化上的关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含义。原核细胞的两个重要代表:细菌与蓝藻。真核细胞的可能祖先:古细菌的结构和遗传学特征。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三大体系:(1)生物膜体系以与以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