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57082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二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1、 微生物:(P1)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呗,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2、 微生物学:(P2)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他们的一门科学3、 医学微生物学:(P3)主要研究与人类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症状、对人体感染和致病的机理、特异性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措施,以控制甚至消灭此类疾病为的目的的一门科学4、 代时: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5、 细胞壁:包被于细菌细胞膜外的坚韧而富有

2、弹性的膜状结构6、 肽聚糖或粘肽: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桥构成7、 脂多糖:(P13)LPS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3个部分组成8、 质粒:(P15)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双链闭合环状DNA结构,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或的某些特定形状,如耐药、毒力等9、 荚膜:(P16)某些细菌能分泌粘液状物质包围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功能是抗吞噬,并有抗原性10、 鞭毛:(P16)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

3、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11、 菌毛:(P17)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那个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12、 芽孢:(P18)那个环境条件下,某些革兰阳性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题,成为内生孢子,简称芽孢13、 细菌L型:(P14)即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14、 磷壁酸:(P12)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有两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15、 细菌素:(P25)是某些细菌

4、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16、 专性需氧菌:(P 23)此类细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17、 热原质:(P25)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将它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18、 专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19、 抗生素:(P25)为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20、 兼性厌氧菌:(P23)此类细菌具有完善的酶系统,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21、 菌落:(P26)一个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第三章

5、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1、消毒:(P29)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如注射使用的酒精2、灭菌:(P29)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3、防腐:(P29)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一般不杀死微生物。(同一化学药物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为防腐剂)4、无菌:(P29)不含活菌。5、无菌操作:(P29)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6、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7、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8、高压蒸汽灭菌

6、法:(P30)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温度达121.3,维持153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适用于耐高温、高压并且不怕潮湿的物品,如敷料、手术器械、药品和普通培养基等。第四五张 细菌的遗传变异1、 毒性噬菌体:2、 温和噬菌体:3、 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中的噬菌体4、 转化:(P44)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形状的过程5、 溶原性转换:(P38)前噬菌体的基因有时会在溶原性细菌中表达,从而导致宿主均获得新的形状,成为溶原性转换6、 接合:(P45)供体菌与受体菌通过性菌毛接触,遗传物质自供体菌

7、转移入受体菌,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7、 噬菌体:(P36)一类感染细菌的病毒8、 F菌、-菌、质粒:不具有F质粒菌细菌,不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具有F质粒菌细菌,能产生性菌毛的细菌叫F菌。F质粒为致育因子,决定细菌的性别的质粒,即决定性菌毛的有无9、 耐药突变:(P48)突变是细菌失去了对某种抗菌物质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10、 突变:(P42)是指生物体的核酸序列发生了变化,导致生物体出现新的形状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感染:(P50)又称传染,指外源或内源性细菌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后,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侵袭性酶和毒素,引起一系病理生理改变的过程。2、侵袭力:(P

8、52)致病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3、毒血症:(P61)致病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外毒素经血到达靶器官和靶组织后,可出现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和破伤风。4、败血症:(P61)致病菌侵入血液、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淤血及肝脾大等,如炭疽芽孢杆菌所致的败血症。5、带菌者:(P59)是携带某些致病菌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健康人或恢复期传染病患者(体内可继续排菌一段时间)。由于带菌者旺旺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易被人觉察,股危害性高于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6、内毒素:(P54)LPS 是革兰阴性菌

9、细胞壁中的成分,在菌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毒性脂多糖。7、外毒素:(P53)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于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8、菌血症:(P61)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未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只是短暂的一次性通过血液到达适宜部位再进行繁殖致病,故引起的症状较轻,例如,伤寒早期细菌第一次入血引起的菌血症。9、脓素血症:(P61)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集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血症,常引起多发性的肝脓肿、肾脓肿和皮下脓肿等10、类毒素:(P53)外毒素经用0.3%0.4%甲醛处理,能使其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11

10、、菌群失调:(P51)指机体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的菌群间比例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了正常范围的状态12、条件致病菌:(P50)有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寄生条件改变或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可致病,这类菌成为条件致病菌13、致病菌:(P50)能感染宿主引起疾病的细菌成为致病菌14、细菌毒力:(P51)致病菌致病力强弱的程度15.侵袭力: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16.医院内源性感染:指来自自身的病原菌所导致的感染。病原菌一般都是体内正常菌群的成员,少数是以隐形状态居留的病原菌。产生的条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

11、机体免疫功能下降。17.医院感染: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获得而出院后发病的感染。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指病人遭受医院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包括从病人或带菌者到病人或医护人员、健康人,也可从医护人员的直接感染。19.医源性感染:指在医院诊断护理实施中由于操作污染、治疗不当引起的感染20.非特异性感染:是人类在长期种系进化和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有遗传性,生来就有,故称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考的可能性很小)1、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

12、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2、培养基:人工培植的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3、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分,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组分是1%蛋白胨和0.5%NA.C.L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4、选择培养基: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抑制非目的菌的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5、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做鉴别之用,如

13、糖发酵培养基6、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第八章 病原性球菌1、SPA: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与吞噬细胞的Fc手提争夺Fc段,从而降低了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起到了协助细菌抗吞噬的作用。2、血浆凝固酶:由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酶,可使也太的纤维蛋白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3、M蛋白:是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分,与心肌组织有交叉抗原,具有抗吞噬与粘附上皮细胞的作用4、链道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能分解浓汁中的DNA,使浓汁稀薄,促进细菌扩散的酶5、链激酶:由致病性链球菌产生,能溶解血

14、块或阻止血浆凝固,促进细菌扩散的酶。机制是它可使血液中的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溶纤维蛋白酶。第九章 肠道杆菌1、Vi抗原:又称独立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2、肥达反应:由已知得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3、S-R变异:指细菌菌落有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特异性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造成。此变异出现时,表示细菌毒力、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变异4、不耐热肠毒:LH。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

15、EC)产生的致病物质。对热不稳定,65、30min可灭活。由A、B两个亚基组成第十章 弧菌属1、霍乱肠毒素:霍乱弧菌的主要毒性物质。为不耐热外毒素,能作用于肠粘膜 上皮细胞的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使肠液过量分泌,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大量失水和电解质,导致患者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2、弧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的革兰阴性菌,以水中为最多。主要致病类型是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1、 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

16、冲至试管口的现象2、 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3、 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芽胞梭菌、G+无芽胞杆菌、G-无芽胞杆菌、G+球菌、G-球菌第十三、棒杆菌属十五、动物源性细菌十六章、其它格兰阴性杆菌1 人畜共患病:某些病原微生物既可以感染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类,切人类患病多事由于接触了感染动物,如布氏杆菌、炭疽等2 青霉素串珠试验:炭疽杆菌检测中,此菌可在0.05%0.5%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化,菌体肿大呈球形,似串珠,称为青霉素串珠试验3 锡克(Schick)试验:是根

17、据毒素抗毒素中和的原理,用少量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的皮内试验,同时取等量无毒力的白喉毒素做对照实验,本实验可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免疫状态4 DPT(百白破三联疫苗):由白喉类毒素、百日咳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组成 ,可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5 硫磺样颗粒:放线菌在感染组织中形成的菌落。肉眼见为黄色小颗粒,镜下呈菊花状6 白喉毒素:是白喉棒状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又-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编码。完整的白喉毒素是一条大量含精氨酸的多肽链,经蛋白酶水解后,分为A和B两个片段。白喉毒素是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敏感细胞正常合成蛋白质,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第十四章

18、分支杆菌1、 卡介苗(BCG):是将有独立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过230次移种,历时13年培养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使人获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2、 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抗酸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性乙醇的驼色,故得名。又因此类细菌的形态是细长微弯的杆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故又称为分支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3、 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4、 旧结核菌素(OT):是

19、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肉汤中的培养物经加热浓缩的滤液,其主要成分是结核菌蛋白。作为结核菌素试验的试剂第十七、十八、十九章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1.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可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 解脲脲原体:又称T株支原体。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通常寄居在人的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非淋球性尿道,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3. 冷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中常出现一种冷凝集素,能与人O型红细胞在04条件下发生凝集,置37凝集消失,以此可作疾病的辅助诊断4. 立克次体:是一类与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关系密切,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

20、物5. 外斐反应:是用变形杆菌OX19、2、K株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检查抗体水平和变化,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等疾病的实验6. 原体:在衣原体繁殖过程中所见较小的、具有感染性的颗粒为原体7. 性病淋巴肉瘤肿(LGV):为沙眼衣原体的一个生物学变种,即性病淋巴肉瘤肿变种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形状1、 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单位:mm)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旨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2、 病毒体(virion):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3、 壳粒(capsomer):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

21、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至数个多肽。根据壳粒的多少和排列,将病毒衣壳分为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及符合对称等类型 4、 刺突(spike):为某些病毒在包膜上的刺状突出结构,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两种刺突。刺突具有抗原性并与侵染细胞有关5、 核衣壳:有病毒的核心(核心)和衣壳(蛋白质)构成的结构体6、 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7、 顿挫感染: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或具有感染性的病毒8、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9

22、、 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10、 亚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比病毒更小、结构更为简单的传染性颗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11、 病毒的基因重组:是指相关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了同一细胞后,发生病毒基因核酸片段的互换,而导致病毒变异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间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2. 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3. 包涵体: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嗜酸或嗜碱性染色的斑块结构,成为包涵体4. 干扰素:是

23、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5. 聚肌胞:即聚次黄嘌呤核苷酸(肌苷),为人工合成双链RNA,是干扰素的诱生剂6. 持续性感染:是指有些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终身带病毒,而且经常或反复间断的向外界排出病毒7. 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8. 慢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1、 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而形成新

24、的变种2、 抗原转变: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的变异(HA和NA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HA变异,而NA未变或小变异)3、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蘑菇状抗原,它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NA可抑制流感病毒从细胞内芽生释放,但中和病毒作用4、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可抑制血凝。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1、 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

25、及管形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2、 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3、 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第三十三章 逆转录病毒第三十四章 其他病毒1. 内基小体:是狂犬病病毒核衣壳积储在细胞浆内,凝集而成的一种卵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颗粒,广泛分布在脑和神经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2. 逆转录病毒:一组含逆转录酶,具有包膜的RNA病毒。

26、可引起人和动物白血病的AIDS等严重疾病3. Gp120:是存在于HIV病毒包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构成包膜表面刺突,是病毒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的部位,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作用4. 街毒株:从人和自然感染的动物中分离并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野生毒株真菌1. 真菌: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多位多细胞2. 菌丝体: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行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由可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3. 真菌中毒症:有些真君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成为真菌中毒症。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毒素-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