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第 11 页病症的鉴别()感冒与温病早期。 温病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热像重)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解表发热难愈)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易传变) 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热像轻)病势轻,不传变,()服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解表发热即可)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热像高()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辨证属发热者居多。(1992.157 1993.55 1994.55 19
2、96.154)() 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 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主症:感冒(寒或热)以恶寒发热为主,兼有咳嗽。咳嗽(风寒或风热)以咳嗽为主,兼有恶寒发热。()风热咳嗽与肺痈。 风热咳嗽:痰色黄稠,不易咳出,或间发风热,头痛咽痛,汗出口干,舌苔淡黄,脉浮数。 肺痈: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咯吐腥臭脓痰。(大叶性肺炎) () 肺痈与肺痨。 ()哮证与喘证。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哮有“夙根”,哮:频发频止。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
3、个症状。(2003.139)()实喘与虚喘。 临床表现实喘虚喘 呼吸 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 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 声音 高大,伴有痰鸣咳嗽 低微,少有痰鸣咳嗽 脉相 数而有力 微弱 病势 骤急 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即甚()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肺胀为肺系多种慢性疾病日久引起肺气胀满,气还肺间,不能敛降,引起喘满,咳嗽,心悸,肢肿 等。(肺心病) 喘证为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哮病为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慢支) 支饮为痰饮的一个类型,表现为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形如肿。(肺水肿) ()肺胀与心悸、水肿。 肺胀为肺系多种慢性疾病日久引起肺气胀满,气还肺间,不能敛降,引起喘满,咳
4、嗽,心悸,肢肿等。 (特征:胸部膨满)(肺心病) 水肿: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肾性水肿) ()肺痨与虚劳。 虚劳 肺痨 病因 多种原因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病位 五脏 肺 症状 精气亏损的各种症状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传染 不传染 传染 治则 补虚扶正 养阴清热、补肺杀虫 病理特点 阴虚火旺()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脾阳虚弱证: 饮停于胃症侯清阳不升症侯脾阳虚弱症侯
5、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 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饮留胃肠证:饮停于肠症侯 饮邪化热症侯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自汗: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 脱汗: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 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 黄汗
6、: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粘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之症。 ()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胃热证:鼻衄、齿衄、吐血 肝热证:鼻衄、咳血、吐血 阴虚证:齿衄、咳血、尿血、紫斑 气虚证:鼻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龙胆泻肝汤:鼻衄、吐血 归脾汤:鼻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泻心汤:齿衄、吐血 十灰散:咳血、吐血、紫斑 茜根散:齿衄、紫斑 ()胸痹与真心痛。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概念)(心绞痛) 真心痛乃胸痹之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
7、烈,甚者持续不解时间可长达分钟以上,休息或服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伴有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急性心肌梗死) ()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胸痹(心绞痛) 胃痛(消化性溃疡) 胁痛(胆囊炎) 悬饮(胸腔积液) ()惊悸与怔忡。 惊悸:因惊而悸(常由外因而发),阵发性(时作时止),实证居多(病性属实),病势轻浅,病情较轻(病势浅而短暂),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因病而悸(内因引起),常持续(),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8、。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因 内伤 外邪(六淫或疫毒) 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 正邪交争 起病 缓 急 病程 长、反复发作 短 热型 多为低热、少数高热,或仅自觉发热 多有高热,热型有差异 恶寒 无,或仅怯冷,加衣被可减 初多恶寒,加衣被不减 实证为主 兼症 有实有虚,虚证居多 外感症状(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 ()癫、狂、痫证。 癫病与狂病均属性格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 癫病:(文疯子); 狂病:(武疯子);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 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羊羔疯)()中风、厥证
9、、痫证、痉证。 中风: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斜或伴及半身不遂等症状; 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 痉病:神昏,同时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证; 痫证: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 (羊羔疯)()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有无神智改变。()刚痉与柔痉。 刚痉(无汗);柔痉(有汗) ()暑厥、气厥、蛔厥。 热晕了、气晕了、痛晕了 ()头痛与眩晕。 头痛的病因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眩晕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诸
10、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胸痹、胃痛、腹痛、胁痛、 头痛、痹证、淋证、腰痛 ()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痫证、中风、厥证、痉证、消渴、喘证、肺胀、关格、鼓胀、黄疸 ()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失笑散、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等。 龙胆泻肝汤:不寐(肝郁化火)、痫证、胁痛、耳鸣耳聋(肝胆火盛)、鼻衄(肝火上炎)、吐血、自汗盗汗、遗精(湿热下注)(1996.159); 温胆汤:心悸、不寐、耳鸣耳聋、内伤发热;(黄连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胸痹、胃痛、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郁证; 归脾汤:心悸、不寐(心脾两虚)、眩晕(气血亏虚)、郁证
11、、血证(除咳血、齿衄)、自汗盗汗、内伤发热 (气血亏虚)(2012.170) 金匮肾气丸:喘证、痰饮、消渴、内伤发热 失笑散:胃痛、积聚 藿香正气散:呕吐、泄泻 葛根芩连汤:泄泻、 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中风(2003.145)()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噎膈:指痰、气、瘀互结于食管,阻塞食管、胃脘导致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由胃复出的病证。 反胃:指饮食入胃,脾胃虚寒,胃中无火,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之病。 呕吐: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胃气上逆所致。 梅核气:为无形之痰气阻于咽喉,自觉咽中如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咽下顺利。 ()呃逆与干
12、呕、嗳气。 干呕: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乃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 嗳气:是胃气郁阻,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常伴有酸腐气味,食后多发。 呃逆:呃逆古名为“哕”,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 ()泄泻与痢疾。 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如水样者为泄泻。泄泻亦有腹痛证,但多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即减。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液者为痢疾;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且腹痛便后不减。 ()干霍乱与腹痛。 霍乱,猝然心腹作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也。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谓之干霍乱也。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
13、症的病证。 ()腹痛与疝气、肠痈。 肠痈之腹痛集中于右少腹部,拒按明显,转侧不便,右足喜屈而畏伸。 疝气之腹痛是少腹痛引睾丸。 ()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急黄、胆黄、瘟黄。 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急重肝) 胆黄:“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梗阻性黄疸) 瘟黄:“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甲肝) ()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黄疸: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 ()积证与聚证。 “积”:触之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触之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 鼓胀与水肿。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肝、脾、肾受损(病位),气、血、水互结于腹中(病机),以腹部胀大为主(主证),兼证: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兼证)。 水肿:肺、脾、肾功能失调(病位),水湿内蕴(病机),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主证),兼证:面色白,腰酸倦怠(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