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基本设想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基本设想教育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健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根本设想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立、效劳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各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有必要进展一定程度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开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贯彻我党一系列关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高职学院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所谓素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在涉及自身生存和开展的各个认识与实践域所进展的勤奋学习与修养锻炼的工夫,以及在其知识才能和思想品
2、质方面所到达的。所谓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attaiment),根据中国知网(CNKI)对其的定义,它是指职业内在的标准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思等方面。从本文所探讨的“高职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看,“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其的定位,所以可以把“高素质和“技能型、“专门这两方面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隐形素养和显性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指其形象、资历、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通过专业考生来验证。隐形职业素养是指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具体表现
3、为:敬业精神、合作态度、责任意识、执行力等。 职业素养有如下几个特点:1、职业素养是从业者的精神文化潜质。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习惯与职业技能共同构成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是完成职业活动的前提,职业素养是完成职业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目标指向。职业素养的培养受社会、学校及个体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非智力因素,只有通过具体的职业活动表现出来。2、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后天养成的。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慢慢养成的。其养成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养,即从业者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获得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和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过程;二是修养,即在一定环境下,从业者通过自我学习,不断将本职业的社会要
4、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的过程。3、职业素养是从业者的共同素养的要求。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是具体的,其培养过程也是具体的,根据专业的要求差异,有的侧重于动手能力,有的侧重于语言表达能力,有的侧重于思维能力的训练等。而老实的品德、敬业的精神、团队的意识、负责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是每个从业者都应具备的素养。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2021年7月,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课题组对企业、已毕业学生、在校学生进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根据对企业的负责人、人事经理进展的问卷调查:对于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满意的占42%,根本满意的占48%,不满意的占10%;61%的用人单位认为高
5、职毕业生职业素养水平比一般大学生高;在对于好员工该具备的优秀品质中,92%的企业认为好员工应该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最想招聘的员工有以下几个特点:人品好有特长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希望在岗位上工作年限长。 2、根据对毕业生进展的问卷调查:认为对高职学生进展职业素养教育应该从大一开场的占12%,从大二开场的占1%,从大三开场的占3%,三个年级都应该有并且有各自的侧重点的占84%。在所调查的目前已工作的毕业生中,对于“你认为你的大学生涯对你的工作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92.8%的被调查毕业生给予了肯定答复。有70.6%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29.4%的
6、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在已就业的三届毕业生中,67.6%的被调查人员目前为止没有换过工作,23.5%的被调查者换过1-3次工作,有8.9%换过3次以上工作,最多的有换过10次工作的。 3、根据对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对于职业素养非常了解的仅占15% ,有61%的学生是比拟了解的,仍然有23%的同学对于职业素养不了解。有87%的同学认为应该在学校进展职业素养教育。73.6%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所需的职业素质很关心,23.2%的学生选择了关心,只有3.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或不关心。这说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关注自己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质要求,愿意通过学校的教育和学习,让自己具备职业人的根本职
7、业素质,从而实现自身价值。28.6%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制订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按照规划有目的地学习和培养职业素质,且能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等;有64.3%的学生表示,从未制订职业规划,他们认为因为不知道将来从事何职业,所以没方法制订职业规划,这其中有32%的学生曾经设想过将来的职业,32.3%的学生从未想过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走一步算一步;7.1%的学生选择了无必要制订职业规划。 三、健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几点设想 1、指导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 职业素养教育应该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在于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8、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比尔等人在1984年出版的?管理人力资本?中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录用、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绩效考评、员工鼓励、薪酬管理与员工福利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其中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进展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根底上,进展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方案,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到达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是学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与学
9、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载体。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都应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开展目标。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社会经历和工作经历缺乏,不能很好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展规划,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清楚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此时,在学生一入学就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切入点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定位,明确自我的职业奋斗目标,增强学生职业开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在职业环境中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养的原那
10、么和标准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必须在职业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中去实践和锻炼。 高职院校要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效劳、勤工助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辛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根底。同时,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担任多种角色,从事各类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严格管理,有效标准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
11、观念,使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亲历实践、亲身体验,磨练劳动毅力,使他们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艰辛创业意识。通过习惯养成把职业标准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高校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找到职业素养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深化和拓展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演练习得职业道德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分别提出具体内容、具体目标和要求,有方案、有步骤地在教学实践实习活动中进展相关的职业行为实践训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通过上岗实习等方式,如会计专业的模拟实习,师范专业的顶岗实习,以及一些
12、高职院校开展的“2+1教学模式中“1阶段的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到单位中去,身临其境,真正进展角色转换,了解行业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通过真实的职业锻炼,让学生熟悉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特性和职业前景,培养积极的职业情感和工作热情,通过职业经历的磨砺,培养优良的职业品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取向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有效提高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脱离社会,无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支持,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多渠道
13、、多途径地融入校园文化建立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环境。高校可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通过成功的企业家与青年学子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企业家的精神魅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更好开展自我。 进入企业后,学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效劳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更好的经营业绩。实践、实干是企业的主旋律。无需任何说教,浓郁的职场气氛就会使学生们明显提高了对岗位技能的重视程度。因
14、为他们已经深刻体会到,只有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大学校园文化中承载的使使命和梦想,而企业文化中那么更强调任务和责任。在顶岗实习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位的学生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并随时准备因为个人操作失误而承当责任。学生们会明显感觉到,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重新再来,而实际生产中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却是无法挽回的。 提高效率,特别是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降低本钱、增加盈利的根底。在起初的实习阶段,学生很快就发现,在长期的节奏相对较慢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自己对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不适应,自身的工作效率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而想要成为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磨练出坚毅的意志品质。在
15、以后的实习活动中,实习学生在有意识地克制精神不集中、动作缓慢等不良习惯,会变得更加专注、不怕疲劳,生产效率提高,过失率降低。 打造一支富有协作精神的团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建立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现代化大生产背景下,任何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员工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决定企业开展乃至生存的关键因素。而现实中,由于升学、就业等压力不断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特别是协作精神被淡化了,这直接导致了高职学生的协作能力普遍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思维方法训练的缺乏,高职学生在创新精神方面的职业素养不高。生产性实训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发扬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新情况、尝试新
16、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过程。(实例: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产品生产环境、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在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展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建立 目前,局部高职院校在突出技术性、专业性、针对性,强调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进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重技术、轻人文,重实践、轻修养,缺乏人文知识,缺失人文精神。这使得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具有工具理性的“单向度的人。这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开展,也削弱了学校育人的终极功能。 高职学
17、生做为一个群体,其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精神缺失,主要表现在:缺乏足够的文化积累,包括对我国历史文化知识和西方优秀文化的缺乏;知识构造单一,人文知识薄弱、主业技术知识占绝对优势的不合理知识构造;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如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的撒谎、逃课、考试作弊、打架斗殴,精神层面的过分强调个性和较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观有待深化,许多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缺少高远的人生追求和宽广的生活视野,对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较弱。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应有内涵,在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更加表达了它的重要性。 5、职业素养教育应提升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职业
18、素养教育人员素质的上下,关系到职业素养教育的成败。因此,做好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提升其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应将职业素养教育列为一种新的职业资格,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并设置准入标准,同时向社会宣传、普及。学校应加速完成现有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化,有方案地安排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学习实践,还可以招聘来自企业或者有多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家、名师来学校教授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企业不光只用学校培养的人,也应该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协助学校培训职业素养教育人员。职业素养教育人员还应具备高度的专业责任感,要为维持和增进专业的价值、信誉和尊严而努力工作。这样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联手,全方位、多层次,着力提高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加强学生现代职业素养教育奠定良好的师资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