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大纲96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学大纲96学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温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温州医学院教务处二四年十月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供医学专业用)人体解剖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 human anatomy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学分:108/5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麻醉、中医、预防、影像、口腔、法医等 先修课程: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78学时,以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采取中班(3-4个小班)教学,实验教学30学时,共10次,以青年教师为主,实验室配置模型、标本,采取学生观察结合教师指导的实验教学方法。推荐教材:柏树令、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2、004参考书目:解剖学相关图谱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理论考试80%、实验考核10%和平时成绩10%。一、 前言与说明一、教学时数与方式(一)根据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学科的教学时数为108学时。讲课78学时,实习30学时。(二)本大纲是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可通过讲课、尸体解剖标本观察、活体观察与触摸、放映电影、录像、投影片、多媒体以与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尸体解剖标本观察。二、目的与任务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名词多、描述多是其特点。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
3、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一) 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二) 通过实习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掌握各部的形态结构,学会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比较,写出实习小结。达到理解基础理论,加深巩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培养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自学能力。三、教学内容要求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分为两级。(一) 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实地解剖标本观察,使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做到能说得出、认得准、用得上,达到牢固掌握。(二) 凡属“了解内容”,可以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
4、展与规律,使学生有一般认识,知其要点,学到有关知识,做到一般理解。附1 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 容学 时 数理论 实验 合 计1.绪 论 2 0 22.运动系统 16 9 253.内脏学 15 3 184.脉管系统 13 4 175.感觉器、内分泌系 5 2 76.神经系统 30 9 39 合 计 81 27 108附2 实 验 目 录内 容 学时数实验一 躯干骨 四肢骨1 3实验二 四肢骨2颅骨 3实验三 骨连接与全身肌 3实验四 内脏 3实验五 心脏动脉 3实验六 静脉淋巴感觉 3实验七 中枢1 3实验八 中枢2 3实验九 周围神经系统 3 合 计 27三、讲课内容与要求绪 论【
5、目的要求】掌握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教学内容】详细讲解人体解剖学的方位术语。第一篇 运动系统第一章 骨学(一) 骨学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2、掌握骨的构造。3、了解骨的化学成份、物理特性与其年龄变化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骨的形态、分类。2、详细讲解骨的构造。3、一般介绍骨的化学成份、物理特性与其年龄变化和临床意义。(二) 躯干骨【目的要求】1、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掌握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2、了解肋的数目、形态、分部,掌握肋骨的形态。3、掌握胸骨的形态。【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椎骨的一般形态。详细讲解各部椎骨的主要特点。2、一般介绍肋的数目、形态、分部,详细讲解
6、肋骨的形态。3、详细讲解胸骨的形态。(三) 颅骨【目的要求】1、掌握颅分部(脑颅、面颅),23块颅骨名称。2、了解分离颅骨的形态。3、了解颅盖的形态,掌握颅底内面的形态,了解颅底外面的形态。掌握颅侧面的形态。4、了解眶的组成与形态。掌握骨性鼻腔:顶:筛板,底:骨腭,骨鼻中隔组成、鼻甲、鼻道。鼻旁窦概念、位置、开口。5、了解新生儿颅的形态。【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颅分部(脑颅、面颅),23块颅骨名称。2、一般介绍分离颅骨的形态。3、一般介绍颅盖的形态,详细讲解颅底内面的形态,一般介绍颅底外面的形态。详细讲解颅侧面的形态。4、一般介绍眶的组成与形态。详细讲解骨性鼻腔:顶:筛板,底:骨腭,骨鼻中隔组
7、成、鼻甲、鼻道。鼻旁窦概念、位置、开口。5、一般介绍新生儿颅的形态。(四) 四肢骨【目的要求】1、了解上肢骨的组成、排列,掌握其形态。 2、了解下肢骨的组成、排列,掌握其形态。3、了解足骨:跗骨数目、名称,距骨的位置关系。距骨的数目与排列关系。趾骨的数目、名称与排列关系。【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上肢骨的组成、排列,详细讲解其形态。 2、一般介绍下肢骨的组成、排列,详细讲解其形态。3、一般介绍足骨:跗骨数目、名称,距骨的位置关系。距骨的数目与排列关系。趾骨的数目、名称与排列关系。第二章 骨连结(一) 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骨连结分类: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间接连结。2、掌握
8、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3、了解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骨连结分类: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间接连结。2、详细讲解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3、一般介绍关节的类型和运动。(二) 躯干骨的连结【目的要求】1、.掌握椎骨的连结:椎间盘(定义、分部、功能)、韧带(前纵Lig、后纵Lig,黄Lig)的位置、功能、关节突关节的组成和功能。2、了解脊柱前面观、后面观、侧面观(四曲)和运动。3、掌握胸廓组成、形态(上口、下口、肋间隙、胸骨下角)。4、了解肋的连结(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肋弓、浮肋)。【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椎骨的连结:椎间盘(定义、
9、分部、功能)、韧带(前纵Lig、后纵Lig,黄Lig)的位置、功能、关节突关节的组成和功能。2、一般介绍脊柱前面观、后面观、侧面观(四曲)和运动。3、详细讲解胸廓组成、形态(上口、下口、肋间隙、胸骨下角)。4、一般介绍肋的连结(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肋弓、浮肋)。 (三) 四肢骨的连结【目的要求】1、了解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组成和运动。2、掌握肩、肘、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3、掌握前臂骨的连结:前臂骨间膜、桡尺远侧关节组成。前臂旋前、后运动。4、掌握拇指腕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掌指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手指间关节的运动。5、了解骶髂关节的组成、韧带与运动。
10、耻骨联合的组成与女性耻骨联合的特点。6、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与性别差异。7、掌握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8、了解小腿骨连结:胫腓关节、小腿骨间膜。9、了解跗骨间关节的构造特点、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的组成,足的内翻、外翻与其意义。足弓的概念与其意义。【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的组成和运动。2、详细讲解肩、肘、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动。3、详细讲解前臂骨的连结:前臂骨间膜、桡尺远侧关节组成。前臂旋前、后运动。4、详细讲解拇指腕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掌指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手指间关节的运动。5、一般介绍骶髂关节的组成、韧带与运动。耻骨联合的组成
11、与女性耻骨联合的特点。6、详细讲解骨盆的组成、分部与性别差异。7、详细讲解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8、一般介绍小腿骨连结:胫腓关节、小腿骨间膜。9、一般介绍跗骨间关节的构造特点、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的组成,足的内翻、外翻与其意义。足弓的概念与其意义。第三章 肌学(一) 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肌的分类、构造。2、掌握肌的起止点与其运动中定点和动点的关系,肌在关节周围的配布规律,拮抗肌的概念。3、了解肌的辅助结构。【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肌的分类、构造。2、详细讲解肌的起止点与其运动中定点和动点的关系,肌在关节周围的配布规律,拮抗肌的概念。3、一般介绍肌的辅助结构。(二)
12、 头肌【目的要求】1、掌握枕额肌的位置、起止、构造特点和作用。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2、掌握咀嚼肌的位置、起止、作用。【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枕额肌的位置、起止、构造特点和作用。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的位置和作用。2、详细讲解咀嚼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三)颈肌【目的要求】1、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作用,颈阔肌的位置。2、了解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概念。【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起止、作用,颈阔肌的位置。2、一般介绍舌骨上、下肌群的位置、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概念。(四)躯干肌【目的要求】1、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作用。2、了解胸腰筋
13、膜位置、分层。3、掌握胸大肌起止、作用。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肋间肌的位置、分层与作用。4、掌握膈的位置、形态、构造特点和作用。5、掌握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和构造特点。腰方肌的位置。6、了解腹直肌鞘的构造、弓状线位置和成因。掌握腹肌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与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作用。2、一般介绍胸腰筋膜位置、分层。3、详细讲解胸大肌起止、作用。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肋间肌的位置、分层与作用。4、详细讲解膈的位置、形态、构造特点和作用。5、详细讲解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的位置,起止和构
14、造特点。腰方肌的位置。6、一般介绍腹直肌鞘的构造、弓状线位置和成因。详细讲解腹肌沟管的位置、构成、内容物与临床意义。(五)四肢肌【目的要求】1、上肢肌:肩肌:掌握三角肌位置、起止、作用。了解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大园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掌握肱二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掌握肱肌的位置、作用。掌握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前臂肌:了解分层、名称、排列、起止概况与作用。手肌:了解分群、位置、作用。【教学内容】肩肌:详细讲解三角肌位置、起止、作用。一般介绍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大园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详细讲解肱二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详细讲解肱肌的位置、作用。详细讲解肱
15、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前臂肌:一般介绍分层、名称、排列、起止概况与作用。手肌:一般介绍分群、位置、作用。2、下肢肌【目的要求】髋肌:了解髂腰肌的组成、起止,作用。掌握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臀中、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了解长收肌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了解分群、各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作用。足肌:了解分群。【教学内容】髋肌:一般介绍髂腰肌的组成、起止,作用。详细讲解臀大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一般介绍臀中、小肌、梨状肌和闭孔内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详细讲解股四头肌、缝匠肌的位置、起止、作用。一般
16、介绍长收肌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一般介绍分群、各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作用。足肌:一般介绍分群。第二篇 内脏学第一章 概述【目的要求】1、了解内脏组成、位置、功能。2、了解内脏分类与其结构特点。3、了解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内脏组成、位置、功能。2、一般介绍内脏分类与其结构特点。3、一般介绍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第二章 消化系统(一) 消化管【目的要求】1、掌握消化系概述:消化系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了解口腔的境界、分部。了解唇和颊:人中、鼻唇沟。掌握腭: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3、了解舌的形态(舌体、根、尖)。
17、掌握舌的粘膜:舌乳头种类分布、形态和功能。了解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舌扁桃体。掌握颏舌肌的起止、功能。4、掌握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牙腔、牙髓)。了解分类:按萌牙的先后:乳牙、恒牙,按牙的形态: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掌握牙式。5、掌握口腔腺的位置、开口。6、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交通与各部的形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梨状隐窝、咽淋巴环位置和形态)。7、掌握食管的位置、长度、分部、胸段毗邻。掌握食管三狭窄的位置与其意义。8、掌握胃的形态、分部。了解位置和毗邻。9、掌握小肠分部10、掌握十二指肠长度、位置、分部与其形态。11、了解空肠与回肠:位置、肠壁构造的不同点。1
18、2、掌握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三大特征。13、掌握盲肠的位置与回盲瓣。阑尾位置变化、根部的体表投影。 14、了解结肠分部与各部的位置。15、掌握直肠的位置、直肠横襞、骶曲、会阴曲。掌握肛管的位置、形态。【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消化系概述:消化系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一般介绍口腔的境界、分部。一般介绍唇和颊:人中、鼻唇沟。详细讲解腭:硬腭、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3、一般介绍舌的形态(舌体、根、尖)。详细讲解舌的粘膜:舌乳头种类分布、形态和功能。一般介绍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襞、舌扁桃体。详细讲解颏舌肌的起止、功能。4、详细讲解牙的形态(牙冠、牙颈、牙根、牙腔、牙髓)。一般介绍
19、分类:按萌牙的先后:乳牙、恒牙,按牙的形态: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详细讲解牙式。5、详细讲解口腔腺的位置、开口。6、详细讲解咽的位置、分部、交通与各部的形态(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扁桃体、腭扁桃体、梨状隐窝、咽淋巴环位置和形态)。7、详细讲解食管的位置、长度、分部、胸段毗邻。详细讲解食管三狭窄的位置与其意义。8、详细讲解胃的形态、分部。一般介绍位置和毗邻。9、详细讲解小肠分部10、详细讲解十二指肠长度、位置、分部与其形态。11、一般介绍空肠与回肠:位置、肠壁构造的不同点。12、详细讲解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三大特征。13、详细讲解盲肠的位置与回盲瓣。阑尾位置变化、根部的体表投影。 14、
20、一般介绍结肠分部与各部的位置。15、详细讲解直肠的位置、直肠横襞、骶曲、会阴曲。详细讲解肛管的位置、形态。(二)消化腺【目的要求】1、掌握肝的位置,体表投影和形态、分叶。2、掌握胆囊位置、分部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3、掌握输胆管道组成,肝胰壶腹、胆汁排出途径。4、掌握胰位置、分部。【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肝的位置,体表投影和形态、分叶。2、详细讲解胆囊位置、分部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3、详细讲解输胆管道组成,肝胰壶腹、胆汁排出途径。4、详细讲解胰位置、分部。第三章 呼吸系【目的要求】1、了解外鼻、鼻翼。2、掌握鼻腔分部,固有鼻腔:鼻甲、鼻道、嗅区、呼吸区常见鼻出血部位。3、掌握鼻旁窦位置、开口。4
21、、掌握喉位置、喉软骨主要形态与连结(弹性园锥、声韧带)。5、掌握喉腔分部和喉粘膜的特点与意义。6、掌握气管位置、构造、分部。7、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特点与其意义。8、掌握肺的形态、肺尖、肺门、肺根。9、了解肺分叶。10、掌握胸膜、胸膜腔的概念。11、掌握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12、掌握胸膜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外鼻、鼻翼。2、详细讲解鼻腔分部,固有鼻腔:鼻甲、鼻道、嗅区、呼吸区常见鼻出血部位。3、详细讲解鼻旁窦位置、开口。4、详细讲解喉位置、喉软骨主要形态与连结(弹性园锥、声韧带)。5、详细讲解喉腔分部和喉粘膜的特点与意义。6、详细讲解气管位置、构造、分部。7、详细讲
22、解左、右主支气管形态特点与其意义。8、详细讲解肺的形态、肺尖、肺门、肺根。9、一般介绍肺分叶。10、详细讲解胸膜、胸膜腔的概念。11、详细讲解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12、详细讲解胸膜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第四章 泌尿系 【目的要求】1、掌握肾的形态:肾门、肾蒂、肾窦。2、掌握肾的位置、肾区。3、了解肾被膜与肾的固定因素。4、掌握肾的剖面结构:肾皮质(肾柱)肾髓质(肾锥体)。5、了解输尿管行程、分部,掌握三狭窄。6、了解膀胱位置、分部,掌握膀胱三角位置和粘膜特点。7、了解女性尿道特点。【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肾的形态:肾门、肾蒂、肾窦。2、详细讲解肾的位置、肾区。3、一般介绍肾被膜与肾的固定因素
23、。4、详细讲解肾的剖面结构:肾皮质(肾柱)肾髓质(肾锥体)。5、一般介绍输尿管行程、分部,详细讲解三狭窄。6、一般介绍膀胱位置、分部,详细讲解膀胱三角位置和粘膜特点。7、一般介绍女性尿道特点。第五章 生殖系【目的要求】1、了解睾丸位置、形态。了解附睾位置、形态。2、掌握输精管分部、结扎部位,射精管行程、开口。3、掌握精索组成、位置。4、掌握前列腺位置、分叶与主要毗邻。5、了解阴茎分部、构造6、掌握男性尿道分部、三狭窄、二弯曲、前尿道、后尿道。7、掌握卵巢位置、形态。8、掌握输卵管分部、结扎部位、受精部位、识别标记。9、掌握子宫分部、子宫内腔、子宫位置和固定装置。10、掌握阴道穹后部毗邻与临床应
24、用。11、了解阴道前庭。12、掌握乳房构造、放射状、乳房悬韧带。13、了解会阴分部、尿生殖膈、盆膈。【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睾丸位置、形态。一般介绍附睾位置、形态。2、详细讲解输精管分部、结扎部位,射精管行程、开口。3、详细讲解精索组成、位置。4、详细讲解前列腺位置、分叶与主要毗邻。5、一般介绍阴茎分部、构造6、详细讲解男性尿道分部、三狭窄、二弯曲、前尿道、后尿道。7、详细讲解卵巢位置、形态。8、详细讲解输卵管分部、结扎部位、受精部位、识别标记。9、详细讲解子宫分部、子宫内腔、子宫位置和固定装置。10、详细讲解阴道穹后部毗邻与临床应用。11、一般介绍阴道前庭。12、详细讲解乳房构造、放射状、乳
25、房悬韧带。13、一般介绍会阴分部、尿生殖膈、盆膈。第六章 腹膜【目的要求】1、掌握腹腔、腹膜腔、腹膜的概念与机能。2、掌握腹膜与脏器的关系。3、掌握小网膜分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了解大网膜位置、形成、功能。4、了解网膜囊位置。5、了解系膜的名称。6、掌握腹膜的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腹腔、腹膜腔、腹膜的概念与机能。2、详细讲解腹膜与脏器的关系。3、详细讲解小网膜分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一般介绍大网膜位置、形成、功能。4、一般介绍网膜囊位置。5、一般介绍系膜的名称。6、详细讲解腹膜的陷凹: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第三篇 脉管学【目的要求】掌握脉管系的组成【教学内
26、容】详细讲解脉管系的组成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一)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心管系的组成。2、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心管系的组成。2、详细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二) 心【目的要求】1、掌握心的位置、毗邻、外形和心的各腔形态结构与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2、掌握心传导系的构成和机能;掌握窦房结的位置、功能。3、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与其分布。4、了解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掌握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5、掌握心包的形态构造。【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心的位置、毗邻、外形和心的各腔形态结构与房间隔、室间隔的形态结构。2、详细讲解心传导系的构成和机能;详细讲解
27、窦房结的位置、功能。3、详细讲解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与其分布。4、一般介绍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详细讲解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5、详细讲解心包的形态构造。(三)肺循环的血管【目的要求】1、了解左、右肺动脉的行程,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2、了解肺静脉起止。【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左、右肺动脉的行程,详细讲解动脉韧带的位置。2、一般介绍肺静脉起止。(三) 体循环的动脉【目的要求】1、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与每段的主要分支。2、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3、颈总动脉。(1)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功能。(2)掌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面
28、、颞浅、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和分布。(3)了解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4、锁骨下动脉(1)掌握锁骨下、腋、肱、桡、尺动脉的起止和行程。(2)掌握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下、椎、胸廓内动脉)的分布。(3)掌握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4)了解肱深动脉的行程和分布。(5)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与其分支。5、胸主动脉(1)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与分支;了解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分支。(2)了解支气管、食管动脉的行程和分布。6、腹主动脉(1)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2)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与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3)了解肾上腺中、肾、睾丸或卵巢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4)了解
29、膈下、腰动脉的行程和分布7、髂总动脉(1)掌握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2)了解髂内动脉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8、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1)掌握髂外、股、胫前、胫后、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与其体表投影。(2)了解足底内、外侧动脉与足底弓。(3)掌握全身体表可以触摸脉搏的动脉位置与其压迫止血的位置。(1)头面部:颞浅A,面A。(2)颈部:颈总A。(3)上肢:肱A,桡A。(4)下肢:股A,足背A。【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部与每段的主要分支。2、详细讲解主动脉弓的分支。3、颈总动脉。(1)详细讲解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和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功
30、能。(2)详细讲解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上、面、颞浅、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和分布。(3)一般介绍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4、锁骨下动脉(1)详细讲解锁骨下、腋、肱、桡、尺动脉的起止和行程。(2)详细讲解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甲状腺下、椎、胸廓内动脉)的分布。(3)详细讲解腋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4)一般介绍肱深动脉的行程和分布。(5)详细讲解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与其分支。5、胸主动脉(1)详细讲解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与分支;一般介绍肋间后动脉的行程和分支。(2)一般介绍支气管、食管动脉的行程和分布。6、腹主动脉(1)详细讲解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2)详细讲解腹腔干、肠系膜上、下
31、动脉与其分支的行程和分布。(3)一般介绍肾上腺中、肾、睾丸或卵巢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4)一般介绍膈下、腰动脉的行程和分布7、髂总动脉(1)详细讲解髂总动脉、髂内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2)一般介绍髂内动脉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8、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1)详细讲解髂外、股、胫前、胫后、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与其体表投影。(2)一般介绍足底内、外侧动脉与足底弓。(3)详细讲解全身体表可以触摸脉搏的动脉位置与其压迫止血的位置。(1)头面部:颞浅A,面A。(2)颈部:颈总A。(3)上肢:肱A,桡A。(4)下肢:股A,足背A。(五)体循环的静脉【目的要求】1、掌握静脉系的组成2、上腔静脉系
32、(1)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属支、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程。(2)了解颈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掌握面静脉和海绵窦的交通途径。(3)掌握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颈外静脉组成和行程。(4)掌握头、贵要、肘正中静脉的行程,了解上肢的深静脉。(5)掌握奇静脉的起止、行程、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与椎静脉丛。3、下腔静脉系(1)下肢的静脉了解下肢深静脉的配布特点.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与注入与属支。了解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与注入。(2)盆部的静脉了解髂内、外、总静脉的起始、位置与流注。了解直肠静脉丛的位置、构成、流注特点与临床意义。(3)腹部的静脉掌握下腔静脉的合成、行程、注
33、入与属支的分类、各类属支的名称。掌握下腔静脉左、右脏支的注入特点与其临床意义。(4)肝门静脉系。掌握肝门静脉的合成部位、合成、行程、注入。掌握肝门静脉的两个特点。掌握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掌握食管静脉丛、脐周静脉网的位置、构成、流注与临床意义。掌握肝门静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吻合途径与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静脉系的组成2、上腔静脉系(1)详细讲解上腔静脉的组成、属支、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程。(2)一般介绍颈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详细讲解面静脉和海绵窦的交通途径。(3)详细讲解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颈外静脉组成和行程。(4)详细讲解头、贵要、肘正中
34、静脉的行程,一般介绍上肢的深静脉。(5)详细讲解奇静脉的起止、行程、一般介绍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与椎静脉丛。3、下腔静脉系(1)下肢的静脉一般介绍下肢深静脉的配布特点.详细讲解大隐静脉的起始、行程、与注入与属支。一般介绍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与注入。(2)盆部的静脉一般介绍髂内、外、总静脉的起始、位置与流注。一般介绍直肠静脉丛的位置、构成、流注特点与临床意义。(3)腹部的静脉详细讲解下腔静脉的合成、行程、注入与属支的分类、各类属支的名称。详细讲解下腔静脉左、右脏支的注入特点与其临床意义。(4)肝门静脉系。详细讲解肝门静脉的合成部位、合成、行程、注入。详细讲解肝门静脉的两个特点。详细讲解肝门静脉的
35、主要属支。详细讲解食管静脉丛、脐周静脉网的位置、构成、流注与临床意义。详细讲解肝门静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部位、吻合途径与临床意义。第二章 淋巴系统【目的要求】掌握淋巴系的构成【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淋巴系的构成(一) 人体的淋巴管道【目的要求】1、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与其收集范围。掌握乳糜池的位置、组成。2、掌握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3、掌握淋巴结的形态。4、掌握全身淋巴干的名称、形成与归宿。【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与其收集范围。详细讲解乳糜池的位置、组成。2、详细讲解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3、详细讲解淋巴结的形态。4、详细讲解全身淋巴干的名
36、称、形成与归宿。(二)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目的要求】1、头颈部掌握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引流方向,掌握颈干的形成。2、上肢(1)了解肘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2)掌握腋淋巴结各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与锁骨下干的形成。(3)掌握乳房淋巴引流。3、胸部(1)了解胸骨旁淋巴结、肋间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2)了解肺门、气管支气管、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收集、引流与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3)了解纵隔前、后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4、腹部了解腰、腹腔、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腰干、肠干的形成。5、盆部了解髂外、髂内、骶、髂总淋巴结位置、收集范围。6、下肢(1)了解月国 淋巴结
37、的位置和收集范围。(2)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教学内容】1、头颈部详细讲解头颈部主要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引流方向,详细讲解颈干的形成。2、上肢(1)一般介绍肘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2)详细讲解腋淋巴结各群的位置和收集范围与锁骨下干的形成。(3)详细讲解乳房淋巴引流。3、胸部(1)一般介绍胸骨旁淋巴结、肋间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2)一般介绍肺门、气管支气管、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收集、引流与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3)一般介绍纵隔前、后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4、腹部一般介绍腰、腹腔、肠系膜上、下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腰干、肠干的形成。5、盆部一般介绍髂外、髂内、骶
38、、髂总淋巴结位置、收集范围。6、下肢(1)一般介绍月国 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2)详细讲解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二) 脾【目的要求】1、掌握脾的形态和位置。2、了解脾的功能。【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脾的形态和位置。2、一般介绍脾的功能。第五篇 感觉器【目的要求】了解感觉器的定义、分类依据与分类。【教学内容】一般介绍感觉器的定义、分类依据与分类.第一章 视器 【目的要求】掌握视器组成与视器各部分的重要形态特点【教学内容】详细讲解视器组成与视器各部分的重要形态特点第一节 眼球 【目的要求】1、掌握眼轴和视轴的定义。2、掌握眼球的分部。3、掌握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结构特
39、点与功能。4、掌握眼球内容物的构成与共同特点。5、掌握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与临床意义。6、了解晶状体的位置、结构特点与调节屈光的机理。7、了解玻璃体的位置和作用。【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眼轴和视轴的定义。2、详细讲解眼球的分部。3、详细讲解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各部结构特点与功能。4、详细讲解眼球内容物的构成与共同特点。5、详细讲解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与临床意义。6、一般介绍晶状体的位置、结构特点与调节屈光的机理。7、一般介绍玻璃体的位置和作用。第二节 眼副器【目的要求】1、掌握眼副器的构成与作用。2、了解眼睑、结膜和泪器的结构。3、了解泪液的产生和引流途径。4、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
40、作用与其神经支配。5、了解眶脂体的位置和作用。【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眼副器的构成与作用。2、一般介绍眼睑、结膜和泪器的结构。3、一般介绍泪液的产生和引流途径。4、详细讲解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作用与其神经支配。5、一般介绍眶脂体的位置和作用。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目的要求】1、了解眼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2、了解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3、了解眼上、下静脉的回流、吻合与临床意义。4、了解眼的神经支配。【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眼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2、一般介绍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3、一般介绍眼上、下静脉的回流、吻合与临床意义。4、一般介绍眼的神经支配。第二章 前
41、庭蜗器耳第一节 外耳【目的要求】1、了解外耳的构成。2、了解外耳道的分部、弯曲方向与其临床意义。3、掌握鼓膜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与其临床意义。4、了解光锥的定义。【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外耳的构成。2、一般介绍外耳道的分部、弯曲方向与其临床意义。3、详细讲解鼓膜的位置、分部、各部的结构特点与其临床意义。4、一般介绍光锥的定义。第二节 中耳【目的要求】1、了解中耳的构成。2、掌握鼓室的位置、交通、内容、各壁的名称与其主要结构。3、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与作用。4、了解听小骨肌的名称、位置 、作用。 5、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与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与其临床意义。6、了解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42、的位置与交通。【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中耳的构成。2、详细讲解鼓室的位置、交通、内容、各壁的名称与其主要结构。3、一般介绍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与作用。4、一般介绍听小骨肌的名称、位置 、作用。 5、详细讲解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与幼儿咽鼓管的结构特点与其临床意义。6、一般介绍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与交通。第三节 内耳【目的要求】1、了解内耳的分部和内、外淋巴的位置。2、掌握骨迷路的分部与各部的排列。3、了解前庭的位置与交通。4、掌握骨半规管的名称、排列与结构特点。5、掌握耳蜗的朝向、构成与主要结构。6、了解膜迷路的构成、与骨迷路的位置关系。7、了解椭圆囊和球囊的位置、交通。8、掌握位、听觉感受器
43、的名称、位置和机能。9、了解蜗管各壁的构成和上、下壁的毗邻。10、了解声波传导的方式与各种方式的途径。11、了解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区别要点。【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内耳的分部和内、外淋巴的位置。2、详细讲解骨迷路的分部与各部的排列。3、一般介绍前庭的位置与交通。4、详细讲解骨半规管的名称、排列与结构特点。5、详细讲解耳蜗的朝向、构成与主要结构。6、一般介绍膜迷路的构成、与骨迷路的位置关系。7、一般介绍椭圆囊和球囊的位置、交通。8、详细讲解位、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机能。9、一般介绍蜗管各壁的构成和上、下壁的毗邻。10、一般介绍声波传导的方式与各种方式的途径。11、一般介绍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区别要点。第六篇 神经系统 第一章 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