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古代的“十二时”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554178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我国古代的“十二时”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我国古代的“十二时”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我国古代的“十二时”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我国古代的“十二时”基础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我国古代的“十二时”基础知识唐代诗人王维在送杨长史赴果州的诗中曾写道:“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何谓十二时呢?它是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的一种历法。是古人依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改变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sup></sup>。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项杰出贡献,也是

2、我国绚丽的文化珍宝之一。下面我们对十二时的名称逐一诠解溯源,以便读者了解它们的词义、来源和用例。(一)夜半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运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一当日凌晨时(北京时间,小时制,下同)。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改变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一年之始为正

3、;一月之始为朔。我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数不胜数。(二)鸡鸣“鸡鸣”,辞源注为:“兵器名。”辞海则注道:“诗经齐风篇名。乐府相和歌曲名。戈的别称。”这两部工具书都缺注了十二时中的“鸡鸣”的词义。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时一时,

4、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状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等。(三)平旦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早晨的时时。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

5、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四)日出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膏。”“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时一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朝气之感。在古代诗文中,人们运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许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五)食时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时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6、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六)隅中接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时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假如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

7、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视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春秋左传昭公五年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条注释也可作运用“隅中”一词的古文例证。(七)日中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时一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上古

8、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记,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运用相当频繁。(八)日昳“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时时。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跑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

9、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九)晡时古人进餐习惯,吃其次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其次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时时。古时“晡”与“馎”相通。说文段注:“馎,申时食也。馎,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馎。又以食食人谓之晡。”“晡”( 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资治通鉴唐纪里有运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人还经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十)日入顾名思义,“

10、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时时。“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愿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记。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养精蓄锐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辰表的。(十一)黄昏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时一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最早运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常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妙时刻来运用,是极准确的。历来喜闻乐见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十二)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