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不做小马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不做小马虎.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马虎的种种表现,知道马虎不仅添麻烦,而且危害大。寻找为什么 会马虎的原因。2 .学会防止马虎的方法。不怕困难,乐于在别人帮助下战胜困难。二、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因马虎而抄错题、算错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因马虎做 错事、耽误事。这一方面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中多数事情由父母或长 辈代劳,对于马虎的危害基本没有认识,在学习中还没有重视“小马虎”产生的 问题;另一方面那么是由于缺乏责任心,没有形成学习、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 惯。教学中,为防止学生谈话显得空泛,需要时刻抓住孩子的事例,步步深入, 分析马虎的原因,让孩子有切身的感受,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有针
2、对性的引导, 丰富评价语言和手段,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渗透责任心的教育,使学生懂得 马虎危害大,学习、做事时不能马虎,要认真、细心。三、重难点1、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要做到不马虎, 首先要把自己要做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做到学习、做事不马虎。2、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引导提醒学生不仅学习中的马虎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生活中的马虎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从小养成不马虎的好习惯非常重要。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了解生活中“小马虎”的种种表现,知道马虎不仅添麻烦,而且危害大。2、寻找为什么会马虎的原因。活动一:情境创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马虎的故事说一说:谁能说说这个
3、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马虎)出示任务:生活中的“小马虎,(课本第14页图),你发现了什么?反应指导:提问小马虎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学生发言。没有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就是马虎。交流:赵老师坐地铁,因为赶时间,坐反了方向,反而耽误了时间。老师也犯了 小马虎的毛病了。找一找:你身边有小虎”吗?马虎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麻烦?(1)忘带书;(2)试卷忘写名字;(3)考试时漏题;(4)穿衣服扣错扣子;(5)丢东西同桌交流,班级汇报。小结:通过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我们知道了,马虎不仅使事情做不好,还会带来 麻烦,甚至会耽误事情。我们小朋友能不
4、能做小马虎”啊?(板书:不做)活动二:小马虎,有原因出示任务:小马虎的字条:妈妈,今天放学,我到同学家玩,你回来后别 忘了去接我,去之前先给他家打 。提问:妈妈能接到“小马虎吗?为什么会有这些“马虎的现象呢?反应指导:说说看,马虎有什么后果呢?马马虎虎有这么大的危害,小马虎已经认识到错误 了,所以不好意思,脸都红了。那么,小马虎明白了什么道理?谁能替他说一说 呢?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讨论:展开小组讨论,互相说说组内同学出现马虎现象的原因,全班交流。小结:做事情要认真。负责任,就不会出现马虎的现象了。(板书:认真、负责)活动:马虎不仅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出现,在大家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请
5、大家 翻开作业本,从里面找找你们马虎的地方和同桌同学说说你都有什么样的马虎, 为什么会马虎呢?小结:做事学习要认真,马马虎虎可不行。(板书:做事、学习)思考:小马虎如果不改掉马虎的习惯,20年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学生 自由想象,同桌交流。教师指名个别发言。总结:马虎的后果真可怕,不马虎有没有好方法呢?请大家回家请教爸爸妈妈,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吧。五、教学反思“不做小马虎这一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教学 中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课堂上创设 活动情景,灵活多样地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在丰 富多彩的活动中,主
6、动地学习,健康地开展。一年级学生虽然小,但是对于马虎 的危害和方法能够有自己的看法,我根据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 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的设计思想,遵循儿童生活 的逻辑,切实的表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 动手动脑,建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从而到达教学目标。缺乏之处:第一课时的生动事例应该紧抓不放,对学生的具体事例充分挖掘、运 用,贯穿到最后,贯穿到全课的所有环节。要时刻关注两课时的相互呼应。改进预设还需要充分通过学生自身的事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马虎的危害,激励学生将学习、做事不马虎的道理内化成行 动,完成知行统一的过程。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绘本故事的讲述上精益求精, 力求儿童化、生活化,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到达加 深道德认识,促进形成道德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