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519255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Chinese Medicine )课程代码:学分:i学时:24(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 先修课程:适用专业:非医学类所有专业教材:中医学概论;樊巧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中医学概论是一门表达中医学理论概貌及其基本内容的课程。本课程系统 地说明了中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基础知识及辨证论治,旨在系统而扼要地介绍 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中医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阴 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那

2、么等 中医学基本理论,以及中药、方剂、针灸等基础知识和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基本方法。(二)教学目标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及防治疾病的基本原那么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 绪论1、教学内容(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开展;(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4)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2、教学要求理解中医学的特点,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开展概况。(二)上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1、教学内容(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水湿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四节痰证1、教学内容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痰湿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阻中焦证、胆郁痰

3、扰证的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痰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五节饮证1、教学内容饮停于肺证、饮停胃肠证、饮停胸胁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饮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六节食积证1、教学内容食滞胃肠证、脾虚食积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食积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三、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课堂教学实验上机课程实践小计绪论1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2第二章、中医学的生理观1第三章、中医学的病理观1第四章、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4第五章、中医学的防治原那么4第六章、中药基本知识1第七章、方剂基本知识1第八章、针灸基本知识1第九章、寒证2第十章、热证2

4、第十一章、虚证2第十二章、实证2合计24四、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五、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或途径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课堂表现出勤率30%期末考试考试方式(开卷)70%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中医学概论;樊巧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H年3月第1版七、大纲说明1、本大纲根据中医学概论编写。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课堂讨论、课外阅读、课 外作业、撰写学习心得等。2016年10月20日(2)阴阳的特性,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2、教学要求(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熟悉阴阳的特性;(3) 了解阴阳学说的概念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

5、行学说1、教学内容(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2)五行的特性,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五行的生克关系;(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五行学说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第二章中医学的生理观第一节藏象1、教学内容(1)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2)(3)(4) 心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形、窍、志、 肺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形、窍、志、 脾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形、窍、志、 肝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形、窍、志、 肾的生理功能以及与形、窍、志、液、 液、 液、 液、 液、时的关系。 时的关系。 时的关系。 时的关系。 时的关系。(7)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8)脑、女子胞

6、的功能。(9)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藏象中各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第二节气血津液1、教学内容(1)气的概念、生成、运动、功能。(2)气的分类,以及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生成、分布、功能。(3)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4)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和排泄。(5)气与血、气与津液、血与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及其功能。第三节经络1、教学内容(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3)十二经脉的名称与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及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奇经八脉的概念、生理功能。(7)经

7、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8)经络的生理功能。(9)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教学要求理解经络在中医中的功能和作用。第四节体质1、教学内容(1)体质的形成。(2)体质学的基本原理。(3)体质的生理特点。(4)体质的分类。(5)体质学说的应用。2、教学要求理解体质的功能作用。第三章中医学的病理观第一节病因1、教学内容(1)外感病因(2)内伤病因(3)病理产物性病因(4)其他病因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各致病因素对人的影响第二节发病1、教学内容(1)发病的基本原理(2)影响发病的因素(3)发病形式2、教学要求理解发病的原因。第三节病机1、教学内容(1)邪正盛衰(2)阴阳失调(3)气血津液失常(4)

8、内生五邪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发病的机理第四章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第一节诊法1、教学内容(1)中医诊法的概念及内容。(2)全身望诊之望神、望色。(3)局部望诊之望头颅、望五官、望皮肤。(4)望排出物之痰涎、呕吐物、二便。(5)望小儿食指络脉。(6)望舌之舌质、舌苔、舌质与舌苔的关系,以及望舌考前须知。(7)闻诊之听声音、嗅气味。(8)问诊之问主诉、病史、及现在病症。(9)切诊之脉诊、按诊。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第二节辨证1、教学内容(1)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2)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3)辨证的步骤。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中医常用的辨

9、证方法第五章中医学的防治原那么第一节预防1、教学内容(1)预防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2、教学要求理解中医预防的机理第二节治那么1、教学内容(1)治那么的概念及最高层次的治疗原那么。(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安排阴阳(6)安排脏腑(7)调理气血(8)三因制宜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七项原那么。中篇临床治疗基础知识第六章中药基本知识第一节中药的品质1、教学内容(1)中药的产地及道地药材的概念。(2)中药采集的方法。(3)中药的炮制。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中药产地、采集与炮制的知识。第二节中药的性能1、教学内容(1)四气的概念及临床应用。(2)五

10、味的概念及五味功效。(3)中药升降浮沉(4)归经的概念及临床意义。(5)毒性的含义。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中药的基本性能。第三节中药的用法1、教学内容(1)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2)中药配伍“七情”(3)用药禁忌。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中药的常用方法。第四节常用中药1、教学内容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行气药、驱 虫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益药、 收涩药及外用药等的常用药。2、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第七章方剂基本知识第一节方剂的组成1、教学内容(1)方剂、八法的概念。(2)方剂的组成原那么以及君、

11、臣、佐、使药的含义。(3)方剂组成变化的形式。2、教学要求理解方剂的组成原那么和中医临床处方思路。第二节方剂的用法1、教学内容(1)各种常用剂型的概念及特点。(2)汤剂的用法。(3)汤剂的服法。2、教学要求领会方剂的临床应用方法。第三节常用方剂1、教学内容解表剂、清热剂、温里剂、泻下剂、和解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 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治痈剂等常用方剂的组成、配伍 意义、功用和适应证。2、教学要求熟悉或了解局部临床常用方剂的配伍意义、功用和适应证候。第八章针灸基本知识第一节胸穴1、教学内容(1)脚穴的概念。(2)腌穴的分类与作用。(3)胸穴的定位方法。(

12、4)人体常用腌穴介绍。2、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腌穴的定位方法及其适应病证。第二节刺灸方法1、教学内容(1)简介各种针刺工具。(2)针刺前的准备工作。(3)简介毫针刺法。(4)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5)针刺考前须知。(6)常用灸法介绍。(7)灸法的适应征和禁忌。(8)施灸考前须知及灸后处理。(9)拔罐法及耳穴疗法介绍。2、教学要求了解针灸常用的方法。第三节针灸治疗1、教学内容(1)针灸治疗作用机理。(2)针灸治疗原那么。(3)针灸选穴原那么及配穴方法。(4)特定穴的应用2、教学要求了解针灸治疗的常用方法。下篇辨证论治第九章寒证第一节 表寒证1、教学内容(1)风寒表实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治疗

13、方法。(2)风寒表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治疗方法。(3)风寒表实证与风寒表虚证的鉴别诊断2、教学要求了解表寒证的辨证方法,理解中医理法方药针灸的实际应用。第二节里寒证1、教学内容寒滞经脉证、胃寒证、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里寒证的辨证方法第十章热证第一节表热证1、教学内容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肺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表热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二节里热证1、教学内容热闭心包证、心火亢盛证、肺热炽盛证、肝火上炎证、热极生风证、肝火犯肺证、 肝火犯胃证、胃火炽盛证、肠热腑实证、肌肤热毒证等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里热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十一章

14、虚证第一节气虚证1、教学内容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脾虚气陷证、脾不统血证、肾不纳气证、气随血脱证的 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气虚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二节血虚证1、教学内容心血虚证、肝血虚证、心脾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血虚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三节阴虚证1、教学内容心阴虚证、肺阴虚证、胃阴虚证、肝阴虚证、肝阳上亢证、肾阴虚证、大肠津亏证、 亡阴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阴虚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四节阳虚证1、教学内容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肠虚滑泻证、肾阳虚证、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阳虚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十二章实证第一节气滞证1、教学内容肝气郁结证、脾胃气滞证、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气滞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二节血瘀证1、教学内容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外伤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血瘀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第三节水湿证1、教学内容湿伤脾胃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肝胆湿热证、膀胱湿热证、大肠湿热证、 风水相搏证、水湿浸渍证、阳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2、教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