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49996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词句段 运用”分三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其二是注 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 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理活动描写 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日积 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 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

2、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目标.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 .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2 .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例如,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 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3 .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 .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例如,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 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1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

3、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小说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2 .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生L桥这篇课文中,老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3.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张飞的神勇?圈画出关键词。预设:涉及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一个情节能包含如 此多内容,皆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因此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4 .师生在交流中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板书:情节突出人 物形象).学生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突出人物形象的情

4、节? (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二、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师:请同学们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不安、害怕、担忧出示课件: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 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通过省略号和叹号表现出人物的情绪与情感,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五个省略号两个感叹号).请同学们自读第二个片段,然后

5、说一说这一段是怎么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 化的。出示课件: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忧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 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 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预设:这是发生在朝鲜战场的革命故事,表达角度是烈士邱少云的战友目击邱少 云牺牲时的内心变化,片段通过几个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的关键词将他对战友深深 的情谊和内心痛苦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1 .师:想一想你有没有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事情,如生活中有没有做过错事, 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说说内心经历这些事时的心理 变化过程。并

6、让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 豫不决的心情。2 .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板书设计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情节突出人物形象复杂心理活动一一五个省略号两个感叹号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教学过程一、朗读感悟1 .教师范读回乡偶书.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出示课件: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 .指名读,强调读音:鬓衰.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出示课件: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 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 从哪

7、里来的呀?3 .学生交流。4 .指导诵读、表演。二、情感升华.师:“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 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 乡偶书。1 .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板书:回乡偶书一一游子思乡)三、总结1 .师小结: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亮在许 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 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2 .学生齐诵回乡偶书。板书设计回乡偶书一一游子思乡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 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8、。1 .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3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4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教学重点.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1 .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教学难点.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1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1 .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交流方法1 .提出话题: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请你说说 读了这三篇小说,哪些人物

9、在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学生交流。预设:学习桥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沉着冷静、不徇私情的老支书;穷人 这一课,让我们认识了宁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桑娜和渔夫;金色的鱼钩 这一课,刻画了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形象。3 .提问:我们是怎样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呢?请结合课文说一说。4 .指名学生交流。5 .学习“交流平台”。(1)(播放录音)引导:我们来听听学习小伙伴们是怎么说的吧。课件出示: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拟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 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 谈一谈。预设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10、 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 以及对邻居的关心。预设2: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预设3: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 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 们内心世界的富有。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2)引导梳理:学习小伙伴们以穷人这一课为例,交流了哪些理解人物形 象的方法呢?学生交流。(3)迁移运用。引导:请同学们在桥和金色的鱼钩中任选一篇,从这 几个方面交流如何理解

11、人物形象。(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6 .拓展交流。(1)学生浏览小说一个走运的人。(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人物形象。(3)指名展示,相机引导。预设:人物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女店主的身残志坚、乐观向 上的形象。小说情节:从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从女 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看这些情节,烘托出了女店主热爱生活、乐观 向上的品质。环境描写:用历经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暗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 极心态,以及对“我”产生的影响。7 .小结: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小说 的情节、环境描写等方面去理解小

12、说中的人物形象,做一个真正的阅读者。二、朗读片段,感受形象.谈话:小说中的情节,会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小说三国演义 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 如,“长坂桥张飞退曹军”就是一个经典情节。(课件出示教材本单元语文原地中 描写“长坂桥张飞退曹军”情节的片段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从“长坂桥张飞退曹军”这个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 样的张飞?(神勇).指名朗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张飞的神勇?请圈画出关键词句。2 .学生交流。预设: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一一如飞乃厉声大喝日:“我乃燕人张冀德也!谁 敢与我决一死战? ”.讨论:“尽皆股栗

13、”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尽皆股栗”呢? 引导发现:这个小小的细节,更突显了张飞的神勇。3 .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张飞的神勇。(2)教师指导:抓住人物的语言读出豪迈;抓住“睁圆环眼”读出气势;读“厉 声大喝”时要重,让人感觉心惊胆战;结尾“尽皆股栗”略停顿。(3)教师范读。(4)师生合作朗读。板书设计语文园地理解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1 .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朗读片段,仿写心理1 .课件出示教材中两个心理描写片段。(1)引导:请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想想这

14、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特点。(2)学生交流。预设:这两段话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忐忑不安。2 .读第一段话,体会桑娜的内心世界。(1)思考:桑娜的内心有哪些变化?(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课件出示:体恤丈夫害怕丈夫突然回来责问自己下定决心(3)想一想: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桑娜内心的忐忑不安?引导发现:作者还密集地使用省略号、问号来表现桑娜从忐忑不安到下定决心的 心理活动。3 .读第二段话,体会“我”的内心世界。(1)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资源链接,简介写作背景:原文记述了发生在朝鲜战 场上的革命故事,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茅草丛被敌人用燃烧弹点燃, 自己被燃烧了起

15、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壮烈牺牲。(3)再读第二段话,学生结合片段谈体会。(4)仿照学习桑娜内心活动的方法,理一理“我”内心的思绪变化。(5)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课件出示:为战友心痛担忧暴露不忍心看忍不住不看心如刀绞一般.学习方法,试着写出复杂心理。(1)思考:生活中有哪些让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事情?(2)教师点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 意思做?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难题,或跟自己的贪玩之心、惰性斗争等经历?(3)学生画出自己的心理变化示意图。(4)同桌交流。根据心理变化示意图,互相说一说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 心理。(5)借助图示,仿照

16、两个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心理活动。4 .交流评价。(1)同桌交流:把自己的练习片段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是否写出了复杂 的心理。(2)全班交流:说说谁的仿写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好在哪里。二、日积月累,了解诗意.过渡:古诗中也有着诗人的故事和复杂的心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古 诗回乡偶书。(课件出示教材回乡偶书)1 .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想一想这首古诗大致写了什 么内容。(2)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字词。(3)学生交流古诗的大致意思。(诗人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乡, 乡音没有改变但两鬓头发已白了。小朋友见到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诗人

17、:“客人 从哪里来啊? ”).感受诗情,背诵古诗。(1)思考: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你又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呢?(2)学生交流,引导发现。少小离家老大回一一终于能回到家乡的激动。乡音无改鬓毛衰一一岁月流逝的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一无奈、伤感。(3)创设情境朗读。引导:贺知章老爷爷离开家乡多年,重新回到家乡,这种 心情是激动的,又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这种复杂的心情读 一读这首古诗吧!(4)背诵古诗。“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远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 朝思暮想的家乡,回到了在梦中出现了千百遍的故乡。我们来背一背这首古诗。 4.拓展。(1)介绍背

18、景。贺知章老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那里了解了近几十年来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提笔写下第二首诗。课件出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课件出示:回乡偶书(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2)学生自由读,齐读。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四)教学目标1 .能通过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2 .通过朗读和交流,学会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借助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3 .利用教材中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回乡人 又悲又喜,百

19、感交集的心境,朗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形 象。1 .熟读并背诵古诗回乡偶书。教学难点.分析、交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1 .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回忆课文,说形象.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课件出示: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带着几个病号过草地。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老班长。1 .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班长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

20、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桑娜;忠于革命、舍己 为人的老班长)二、理解形象,学方法.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1 .课件出示:(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容。(板书:多个层面 理解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学生读课本上关于“长坂桥张飞退曹军”的一段文字。1 .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2 .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张飞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的大英雄).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

21、出现了怎样的形象?(提示学生说具 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言等方面说一说)3 .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二、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课件出不: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 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 好! ”.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不安、 害怕、担忧(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板书:五个省略号两个感叹号).自主读第二个片段,小组讨论。1 .学生尝

22、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2 .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日积月累一、朗读感悟1 .教师范读回乡偶书。2 .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 .指名读,强调读音:鬓 衰.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课件出示: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 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4 .学生交流。5 .指导诵读、表演。二、情感升华.“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 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 乡偶书1 .指名试读,自由读,

23、齐读。(板书:回乡偶书一一游子思乡)三、拓展延伸1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亮在许许多多文 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 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2 .齐诵回乡偶书板书设计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情节突出人物形象复杂心理活动一一五个省略号两个感叹号回乡偶书一一游子思乡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五)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 .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3 .积累背诵回乡偶书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

24、解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 .读经典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导入:学完本单元的小说,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也感受到忠于革命的 崇iWj品质。教师展示与本单元所学课文相关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 文。二、交流平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呢?结合课文说一 说。1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拟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 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先以穷人 为例来谈一谈。预设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

25、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 以及对邻居的关心。预设2: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 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预设3: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 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 们内心世界的富有。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3.教师总结:在以后的小说阅读中,我们可以多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与环境描写,从而深入感受人物形象。三、词句段运用.感受小说

26、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1)经典情节往往因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让人印象深刻。在三国演义中, 哪些人物的经典情节让你印象深刻呢?预设: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关羽斩华雄。(2)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 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 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3) “长坂桥张飞退曹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描述的是:曹操 亲率大军在长坂坡追上了仓皇南撤的刘备。在混战中,赵云及两位夫人与刘备失 散。麋芳认为赵云已投降曹操,刘备并不相信,但张飞却信以为真。于是,张飞 带着二

27、十多名骑兵来到了长坂桥前。此时,赵云怀抱刘禅再度杀入重围。张飞让 赵云赶紧过桥,自己单人独骑立于长板桥边。他面对的是曹操亲自率领的数十万 大军。张飞大吼曹军一片混乱,一起向西败退。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4)读经典片段,感受人物的神勇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生2:穷人这篇小说写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毅然收养 她的两个孩子。生3:金色的鱼钩表达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课件出示课文内容概要。1 .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预设:生1:桥中面对凶猛的洪水时,

28、人们的恐慌,老汉的镇定。生2:穷人中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时那忐忑不安中透出来的善良与质朴。生3:金色的鱼钩中对夜色弥漫草地的描写,是社会环境描写。生4:桥中山洪到来时,那种天崩地裂的环境让人害怕,可老汉在暴雨中的喊 话盖过了一切。2 .小结引导。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都能打动我们,让我们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颤。小说 穷人中桑娜的质朴、善良打动了很多人,那么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怎样理解桑娜这一人物形象呢?3 .出示句子,交流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1)出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课件出示:“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

29、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一一只有两个,可 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指名读并说说你的感受。引导学生交流:从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中,感受到她对外出打鱼的丈 夫的担忧和对邻居的关心。老师小结:读小说,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 理解人物形象。(板书: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2)出示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课件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 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 揍我

30、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指名读,抓住画横线的地方说说你的理解。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 看。飞乃厉声大喝日:“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思考: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张飞的神勇之气?预设1:正面描写:飞乃厉声大喝日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 声如巨雷。预设2:侧面描写:曹军闻之,尽皆股栗。2.体会复杂人物的内心世界(1)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交流第一段话: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31、不,还没来!为什么把 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预设:这段话表达了桑娜体恤丈夫一一又害怕丈夫又害怕丈夫突然回来一一责问 自己最终做好决断的心理过程。教师提出问题:这段话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不安的?预设:运用了省略号、问号和叹号。交流第二段话: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忧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 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 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预设:“我”的情绪变化是为战友心痛一一担忧暴露一一不忍心看一一忍不住不 看盼望出现奇迹一一心如刀绞,这表达了

32、 “我”内心痛苦的变化。(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 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些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编写自己的内心变化过程,教师巡视指导。汇报交流预设: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噎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 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 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 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 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四、日积月累.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

33、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 .作者简介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 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 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 唐诗共19首。2 .写作背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时,已八十六 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 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3 . (1)自由读诗,理解诗句大意。(2)汇报交流预设L “鬓毛”的意思是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预设2: “衰”读作s

34、huGi,是疏落、减少的意思。预设3: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的 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 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4 .朗读、背诵古诗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试着在多读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古诗吧!学生同桌练读并齐读古诗,在朗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六)教学目标.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1 .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2 .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例如,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 决时的心理活动。3 .朗读、背诵

35、回乡偶书,大致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1 .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教学难点.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1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由此可见,经 常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是多么重要。刚刚结束了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来复习 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发现。二、学习“交流平台”。1 .谈话: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拟鲜明的人物形象,如 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在柏林中的老妇人。怎样理解小说的 人物形象呢?下面,我们以穷人为

36、例来谈一谈。(1)读小说时,留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可以帮助我们 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可以感受到她对 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课件出示对应的语言、动作、心理活 动语段,品读。)(2)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如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 情节中,可以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3)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如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寒风 呼啸、波涛汹涌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 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2 .运用分析穷人的方法,分析桥金色的鱼钩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1)自

37、读课文。(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三、学习“词句段运用”。1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许多情节,对突出 人物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就是一个经典情节。朗读 下面的片段,读出关公的神勇之气。(曹)操教醐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日:”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 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 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1)自由读。(2)指名读,生评价。(3)师评价:这段文字短句较多,读时注意语速要快慢适中,首句是表达语气, 慢点读,从“出帐提刀”

38、到“掷于地上”,语速要快,表示动作的词语还要重读,以便突出关公做事干脆爽快的侠义之风。(4)配乐读。2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 理活动。(1)出示课件: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 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忧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 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 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一一火突然间熄灭

39、。我的心像刀绞一 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2)分析体会桑娜以及“我”复杂的心理活动。(3)回忆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情景,写一写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四、学习“日积月累.出示古诗回乡偶书,读一读。1 .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例如:年轻时离开家乡,到了年老才回来,(我)家乡的口音没有变,鬓发却早 已疏落了。村童看见我却并不认识,笑着问我是从哪里来的。2 .讨论这首诗。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情节表现出来的? (1)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诗人年老归乡之时,抒写久 客伤老之情。(2)此诗运用了三种比照: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比照,以突出离开家乡 时间之长;通过乡

40、音难改与鬓毛已衰的比照,以突出世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 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比照,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的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 感,并且将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感情凝合在一起。3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引导学生交流:桑娜一家生活本来就很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会难上加难。 但是,她“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知道“非这样做不可”。说明她明白救助苦 难不需要理由,即使是受到丈夫的责骂,甚至是挨打。故事开展到这里,我们看 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关心邻居,更透露出人物的善良、伟大: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照顾孤儿。老师小结:通过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板书:故事情节) (3)出示环境描写的句子:课件出

41、示: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 外面文熏文洛,逐间温蒙的力、窟里却温暖而舒适。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指名读,抓住带点字也说说矗矗写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故事发生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样的环境描写 让我们看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用环境描写衬托出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 世界的富有。老师小结:小说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鲜明的特点。(板书:环 境描写).总结。我们通过对穷人一文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感悟,故事情节的 回顾,环境描写的分析理解小说中桑娜的形象。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从这 些方面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二

42、、词句段运用.学习从故事情节中理解人物形象。(1)出示语段,老师范读一遍。课件出示:(曹)操教醐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 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 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2)学生说说语段介绍的故事情节。(检查学生预习三国演义中对关羽人物 形象的刻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3)指名读,说说这一经典情节突出人物怎样的形象。预设一:“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讲述关羽在汜水关前斩杀董卓部将华雄的故事。 从故事中感受到关羽的英勇。预设二:抓住“酒”这一关键字在语段中的作用

43、体会:关羽斩杀华雄的快、狠、准。(4)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共读、比照读。提示:读出关羽的神勇之气。(5)学生简要说说自己预习时从故事中认识到一个怎样的关羽。预设: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1 .围绕人物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 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1)出示第一个语段,指名读,说说桑娜此时的心情以及你对桑娜人物的理解。 (课文已学知识的回顾)预设:桑娜先是非常不安、紧张、犹豫

44、不决,后来又下定决心要收养。从她内心 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中,看到桑娜的朴实、善良、有同情心。(2)出示第二个语段,迁移学习。课件出示: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忧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 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 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一一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 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3)自由读第二个语段,思考以下问题。课件出示:1 . “我”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2 .从对“我”的心理描写中,你如何理解邱少云这一人物形象?(4)同桌交流。(5)反应。预设问题一:从“绷” “怎么忍受得了” “不敢” “

45、不忍”“忍不住” “盼望”等一 系列的心理描写,看出“我”的想救却不能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他跳起来 离开火场,一方面又不希望他跳起来,一方面想看,又害怕看,一方面又期待发 生奇迹。预设问题二:语段中没有直接写邱少云,但从“我”矛盾的心理活动中,看到邱 少云正忍受着常人无法遭受的痛苦与煎熬,看到邱少云宁愿被活活烧死也不暴露 位置的决心,看到他在危急时刻也要一动不动遵守纪律,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在所 不惜。(6)学生齐读,老师小结。语段中从“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侧面衬托出邱少云的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英勇以及钢铁般坚强的意志。3 .试写。(1)回顾语段,明确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忐忑不安和犹豫不决。生1

46、:第一个语段直接从人物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感受人物朴实、善良的人物形 象。生2:第二个语段从人物紧张、担忧的矛盾心理侧面烘托人物高尚的英雄形象。(2)学生练笔,试着写一段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3)学生读自己写的语段,师生一起点评。三、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语段,学会如何进行小说人 物形象的阅读,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相信同学们在今 后的小说阅读中能认识更多的有特点的人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熟读并背诵古诗。1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 .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 .老师谈话: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甚至不惜 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人的思乡之情啊!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从小生长的 故乡非常依恋,有着浓浓的故乡情结,人在外地却常常心系故乡。今天,我们就 来学一首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板书:回乡偶书).教学“偶”字。教师在板书课题中“偶”字时,释字形,引导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老师带读“偶”, 学生齐读课题。2 .学生理解题意,教师点拨。偶:偶然。偶书:偶然间写下的诗。3 .过渡:偶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