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8届毕业生共计298人,专业分别为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本科)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口), 在学校以及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8年12月20日,全院毕业生 就业率为97%O一、毕业生基本信息1 .毕业生专业分布今年的毕业生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141人、汽车服务工 程专业(本科)112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口)45人。2 .毕业生生源信息分布2018届毕业生生源来自3个不同省份,其中安徽294人,占98. 66%;滁州 本地生源3人,占1.01%;中
2、部地区(河南1人,湖北3人)4人,占1.34九3、性别比例2018届毕业生中男生261人,占87.58%,女生37人,占12. 42%,男生与 女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这在工科学院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4、民族分布2018届毕业生中,汉族毕业生297人,占毕业生总数99. 66肌 少数民族毕 业生(回族1人)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 34%。二、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1、就业率表1机械学院2018届毕业生分专业分学历就业率统计表专业学历总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14113797. 16%汽车服务工程本科11210896. 4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对口)本科454395. 56
3、%2、就业单位性质表2机械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单位性质就业人数单位性质就业人数其他企业231升学31国有企业19机关1三资企业1医疗卫生单位1应征义务兵1中初教育单位1自主创业23、就业区域分布表3机械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统计表区域就业人数比例区域人数比例安徽省18263. 19%吉林省10. 34%江苏省5418. 12%陕西省10. 34%浙江省144. 86%山西省10. 34%上海市124. 17%贵州省10. 34%广东省72. 43%广西省10. 34%天津市31.04%河北省10. 34%北京市20. 69%黑龙江省10. 34%湖北省20. 69%
4、江西省10. 34%福建省20. 69%四川省10. 34%重庆市10. 34%4、就业行业分布表4机械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统计表行业就业人数比例制造业13653. 13%批发和零售业3614. 0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610. 1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55.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2. 3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2. 34%住宿和餐饮业51.95%农、林、牧、渔业51.95%建筑业41.56%教育31. 17%金融业31. 1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1. 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1. 1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 78%卫
5、生和社会工作10. 39%房地产业10. 3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 39%5、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表5机械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机械学院专业调研数据岗位与专业相关人数岗位与专业相关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367353. 68%汽车服务工程603456. 67%三、就业有关情况分析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分析2018届毕业生中31人考取研究生,162人签订劳动合同,89人签订协议书。 学院已就业毕业生中,77. 85%的毕业生选择在其他企业就业,10. 40%的毕业生选 择硕士研究生,6. 38%的毕业生选择在国企、政府或者三资企业里工作。0.34%选 择应征义务兵,10
6、人未就业,其中1人在准备第二次考研,2人自主创业,其他 7人正在寻找满意的工作。2、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毕业生在安徽就业人数最多,占63. 19%,其中在滁州就业人数为72人,占 25%O其次是流向江苏、浙江和上海,分别占18. 12%、4.86%和4.17虬而流向其 他省市自治区的毕业生比例为9.66%,虽人数不多,但涉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 区。总体来说,毕业生就业流向符合学校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开展的办学定位。3、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2018年 已就业毕业生中53. 13%从事制造业,10. 16%从事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管理类行 业,总体上符合学校“工、管”为主的学科专业定位。4、毕业生满意度分析从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反应来看,参与调查的一共196名毕业 生。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227元,从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数据来看, 专业相关度为54. 59%,毕业生有64. 29%对目前所做的工作感到满意。四、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1 .领导高度重视,推进全员参与就业就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就业工作小组, 书记和院长为组长,副书记、副院长、教务员、教学秘书以及全体辅导员班主任 为成员,全面统筹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掌握就业工作推进情 况,解决
8、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切实 提高学院就业工作质量。2 .积极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学院积极组织用人单位来校开展校园招聘,为毕业生创造了较多的供需见面 机会。截止2018年12月20日,共有17家用人单位来我院进行专场招聘宣讲 (未含各学院组织的专场招聘),参加学校组织的供需洽谈会单位8家,提供就 业岗位300多个。3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学院坚持把就业市场建设作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与 企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深层次合作,不断新建就业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 的就业实习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4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学
9、院不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派送教师外出进行就业创业方面 的培训,目前学院有5名教师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就 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极大的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学院每年举办毕业生 就业创业讲座,指导学生目标明确的就业和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建立就 业信息发布网站,定期发布招聘信息,并推送给学生,加强了就业信息服务。5 .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学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院企”链接,在扩大 就业实习基地的同时,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实践教学 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更多地走进企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 力。五、毕业生
10、对教育教学的反应在对毕业生的走访调研中,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1 .局部学生认为教育应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在校期间学校应加 强学生自学能力、调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适当减少一些不相干的纯理论课程。2 .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能力的锻炼。局部毕业生希望学 校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 摸索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得到全面开展。3 .继续增加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方面的投入,设施小班上课,加强师生互 动。六、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反应1 .加强与其他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交流学校应
11、该经常带着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走出去多学习其他优秀高校的教学 与管理经验,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 有效提升,同时可以引进新鲜血液,给同学们更加自由、更加国际化、现代化的 大学生活。2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实习实训的时间,应多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 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 高。3 .实施专业化教学,进一步细化培养方案学校应该在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加入实验课程,让学 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对学生的创造力更进一步的开发,加强实践经验的培养, 专业课细化突出一些重点技能。七、调查结
12、果的启示通过对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院就业工作满意度和2018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要进一步做好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1 .提供优良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提高就业服务时效性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环节,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 道、促进毕业生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继续加强毕业生就业 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学院生就业网站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建立优质、高效的 毕业生网上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平台。二是提高就业服务时效性,建立快速迅捷的 就业信息传递、发布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利用网站、班级QQ群、微信等平台 发布就业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毕业生,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择
13、业机会。2 .开拓市场,疏通渠道,为毕业生更好就业创造条件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认真组织好招聘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 是校友资源,发挥校友在业界的影响作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大力推介毕 业生;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开辟新的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基地和就 业市场;配合好学校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充分调动全院力量,积 极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为毕业生尽可能多的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企业, 提高就业层次。3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就业对教育的反应机制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社会需要优化专业课程设计,走向社会,加强与企业 和行业的联系,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把就业状况作为学院专业调整、 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大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案,着重能力 培养,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4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信息化、全程化”就业工作队伍,就业工 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相互交流,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类就业培训I、专题讲座、 系统操作培训等,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就业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意识,要 耐心、细心、周到的为毕业生服务,帮助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