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497220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案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 .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 .橡皮泥。2 .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 . powerpointo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

2、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 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翻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 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 .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 .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

3、“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 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 .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

4、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你能用我站在 看到 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 庐山中7 .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 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 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 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 喜爱的方式朗

5、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 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 .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 了 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么是身 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 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

6、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 .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 .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 的意思。板书: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 .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 .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一理解诗题一理解诗句f品读悟意境一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 .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 . 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

7、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补充: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姓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 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 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 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 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

8、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 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 .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 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 么道理?(2)对于比拟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 .反复练习古诗。2 .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 .学生齐读。4 .熟读成诵。第

9、二课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 .指名背诵读诗。2 .指名说诗句意思。二、学习游山西村1 .初读感知。2 . 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 .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首一首古诗。4 .品读悟哲理。5 .就读成诵。古诗两首教学随笔备课充足,能使上课发挥得更加的好。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 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乂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 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疗国欣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

10、 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 “暗”呢? “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 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梁乐儒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 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 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方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 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 诗句轻声地问:“只写

11、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 ”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 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 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 ”“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 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 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蒙哲平站起来问:“张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 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 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 ”学生假设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 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 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 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 回去进行扩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