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
2、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
3、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
4、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说明 新课引入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借助图片展示,是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活动一: 阅读课本80页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5、(2) 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 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 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
6、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 活动三: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课堂小结: 1.当前水资源状况, 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3.节约水资源的办法 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
7、要性! 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
8、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2=9;2.()2 =0.25; 5.()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
9、根. 由此我们看到 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 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 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
10、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其中 读作“二次根号”, 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262470.23 解:26 的平方根是 247的平方根是 0.2的平方根是 3的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
11、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 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
12、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
13、面积是_ 33可以记作_,读作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 333可以记作_,读作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3、应用新知 巩固概念 练习1、2巩固乘方定义及乘方表示的注意点,培养学(cn-)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进一步强化乘方运算 4、探索研究 发现规律 通过题组训练,探索规律,合作交流,获得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
14、学习主体作用,体现分类的数学思想。 5、应用新知 巩固训练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符号法则的运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思维 知识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 7、课堂小结 归纳反思 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归纳能力 教学评价分析: 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参与及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1)关注学生的智力参与度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练习的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 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4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
15、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及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小结,同时也为后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3 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按照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解决应用题前认真审题,观察题目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列出代数式,并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
16、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普适性美。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有理数列式解决实际问题及正确而 合理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本例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
17、惯。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题,学生用抢答等多种形式完成最终的解题。 五:说教学程序 (课本36页)例9: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 师生共析:认真审题,观察、分析本题的问题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1 全年哪几个月是亏损的?哪几个月是的盈利的? 2 各月亏损与盈利情况又如何? 3 如果盈利记为“ ”,亏损记为“-”,那么全年亏损多少? 盈利多少? 6 你能将亏损情况与盈利情况用算式列出来吗? (5)通过算式你能说出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吗?
18、 【师生行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指出运算顺序(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再由学生自主完成运算。 【教法说明】:此题一方面可以复习加法运算,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准备,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三):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例9的学习懂得了遇到实际问题应把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动手”的过程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准确的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少而精,直观性要强。能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本节课的重点,模仿示范例题熟练而准确的完成练习。也能体现出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
19、纠正。 2022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5 垂线 教学目标 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 1、 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 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
20、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 ,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 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
21、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
22、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例1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A 例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解:略 例3 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位置。 练习: 1. 2.教材第9页3、4 教材第10页9、10、11、12 小结: 1. 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2.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3.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教材第9页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