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范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范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范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
2、几分钟? 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3、(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米的长度。 1、 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你手中的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
5、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县医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离大约就是1000米。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从自己家到那儿大约是一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说明: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
6、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权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乐亭到闫各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
7、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比较长的路程。 说明: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步。我们可
8、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 要求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 10千米;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 说明:创设设计秋游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
9、新意识。 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教案2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思想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
10、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方法: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并利用计算机和投影胶片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四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负数; 二、联系对比,突出重点; 三、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四、总结提高,渗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
11、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使同学们感到,数的第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随之提问: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 为了给下节课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我把学生们答出的数归类为整数和分数。 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体现负数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我选择了三个学生较熟悉的例子,用计算机显示动画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学。 (计算机)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记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玛峰高出海
12、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样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东走3米与向西走3米、收入50元与支出50元等等。还可以联系抗洪实际,让学生思考怎样用数学来区分高区警戒水位1米与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以上实例说明,小学学过的那些数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且数的局限也阻碍了数学自身向前发展。如小学遇到0-2、3-5这类题我们束手无策。以上种种矛盾及不便我们如何解决呢? 使学生感到数的扩充势在必行,扩充的根源是社
13、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既然小学学过的数不能满足需要,我们需要引出新的数。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没有比0还上的数呢?此时,负数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学生顺利地接受了这一事实,负数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来讲解正、负数的定义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取联系对比的方法,始终不脱离小学所学知识。在给出正、负数的定义时,我采取比较轻松的态度,尽量避免使概念复杂化:小学学过的大于零的数就是正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难学。在讲述正、负数的表示法、读法后,强调这里的"+""-&q
14、uot;是性质符号,虽然与表示运算符号的加号、减号涵义不同,但又能完全统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样的。在学运算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从温度计上观察0C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C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表示,说明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是正数与负数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非正非负的中性数。对于0的认识,我们小学知道,0表示没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质:0不能作除数、0乘以任何数都得0等。其实,0不仅仅表示没有:比如:0C并不是没有温度,水位线定为0米并不是没有高度。在实际意义中,0是用来表示基准的数,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它比所有正数都小,又比所有负数都大
15、。当然,0的内涵还很丰富,我们将在以后陆续学到。 以上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的分析,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正数、0、负数的大上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也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分类打下基础。 在此选取课本练习1让学生口答,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并把课本例1作为练习给出。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正、负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为了突出正、负数的意义这一重点,就要突出它的实践性。那么,与引入部分呼应,有了负数以后,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记作5C或+5C,零下5C可记作-5C;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记作+50元,支出5
16、0元记作-50元等等。同学们观察、正、负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趣的是,在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因此,上仍相反意义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负数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能表示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请学生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 (1)意义相反 (2)同一种量 并解释相反与相异的区别。比如向东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通过以下练习加以巩固。 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是理解上的难点,如何讲解难点呢?在此要向学生渗透相反意义所隐含的辩
17、证关系。 "+""-"作为性质符号有着更深层的涵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同意义, "-"表示与问题中给出意义的相反意义, 如:前进+5米,表示真正前进5米, 前进-5米,表示后退5米, 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进5米。并通过课本例2加以巩固。 为了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及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 图中所示是一个零件的剖面图。用300。07表示轴直径的误差范围,说明0。07的意义。 因为学生第一次见到这种标注误差的方法,很难回答。我采取铺垫式启发,先讲解;"这是一个直径为3
18、0mm的轴,在制作过程当中允许产生尺寸上的误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许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此标准谁能说出它的意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特点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这样使学生把正、负数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正、负数意义内涵的理解。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检查教学效果,采取相应措施。在练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养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生的练习分出了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贯彻因材
19、施教的教学原则。各组练习在进行中,进行后,都要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举手,加以统计,及时纠错及再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练习题目的多少与难易。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告诉,发挥评价的增益效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语气、神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听课过程当中通过有形的精神状态如眼神等所表现出来的无形思维状态加以感知,随时捕捉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讲课进程作出相应的调整,快、慢、停、转应用自如。 在本节课的小结部分,首先小结本课重点与难点,然后向学生提问:你知道是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吗?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
20、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题及作业,目的是把正、负数与第一章所学代数式联系起来,加深对正、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学习习惯,更要重视教学生做人,才能真正讲出一堂好课,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 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1、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 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 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
22、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
23、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
24、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教案4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0+17=37 12-Y=4 a+12=35 21-b2022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走进新农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