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文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文案 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1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 第一次情境引入 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
2、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第二次情境引入 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 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认识度量单位 分小组讨论、汇报。 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
3、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 (听介绍,课件演示) 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表示1度。 (媒体展示 10 100 200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 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 板书: 10 =1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
4、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 2、认识量角器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 (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同桌相互操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
5、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 3、角的度量 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学尝试。 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 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 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 (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 (4)点拨。编儿歌 板书:量角的步骤 点对点 边对边 找零度 认刻度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
6、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 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 (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 板书: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锐角90度 90度钝角180度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
7、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 5、画角 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 (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 (2) 小组内交流画法。 (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 (4) 再练习画几个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
8、优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
9、听得入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 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2 教学背景: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与概率”,并且指出在教学“统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4页例2)的教学目标如
10、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
11、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
12、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
13、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
14、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
15、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
16、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3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借助数线
17、,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 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
18、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 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
19、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
20、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 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 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
21、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 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 你能说说生活
22、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
23、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
24、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
25、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 舍;5、6、7、8、9 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
26、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 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 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 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
27、的方法。 5.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 巩固练习 1. 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
28、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 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
29、、2、3、4 舍 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 入 233482200000 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4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
30、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
31、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
32、,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
33、”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2022冀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5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34、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
35、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
36、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
37、,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 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 综合运用,感知提
38、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 (3)线段CD长5cm。( )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