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546734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模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模板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模板1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操作试验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 2.借助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建模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 “几何画板”制作的教学课件,三

2、角形的每条边可以根据学生生成的数据输入显现,展示围的过程。 六、学具准备 透明彩色喷墨胶片打印线段。 七、教学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再现三角形模型强化对三角形的认识 1.谈话导入,复习三角形概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2.操作试验,感受三条线段怎样围成三角形,懂得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任意两条线段的端点两两相接。 (实物投影:三张印有线段的胶片,胶片的边沿相连。) 师:看屏幕,现在这样围成三角形了吗? 教师:谁来围一围?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其他同学观察,评价。) 教师:刚才的没围成三角形,现在就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 学生操作,评价 学生讨论并回答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通过实物投影上三条线段围的变化,一方面帮助学生重现三角形的模型,强化对“每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围的方法。为后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拆解三角形模型制造冲突,引发思考 1.拆解 师:如果从三条线段中拿走一条,剩下的可能是哪两条? (板书:11、6和11、11) 2.讨论 师:用这两条线段能直接围成三角形吗?能想办法变成三条线段吗? 师:变成三条线段了,就能围成三角形吗? (板书:能?不能) 学生动手,观察并总结回答 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认识中,想象得到的都是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

4、线段,头脑中也有大量这样的生活原型和抽象的三角形模型。教师通过“从三条线段中拿走一条两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想办法变成三条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吗”四个小步骤的巧妙设计,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存有的三角形模型,引发学生的思考: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质疑自己和他人已有知识经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审视、思考、疑惑中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研讨。 三、重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1.操作试验,明确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1)明确要求。 师:实际情况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呢?请你动手试试。 要求在动手前,小组内先一起说说打算剪哪一条,怎么剪。组内4个人每人剪的尽量不一样,剪完围围看,然后填在记录

5、单上。 记录单:两条线段11cm和6cm(或11cm和11cm) 剪后的三条线段是()cm、()cm和()cm 围成三角形了吗?(或)_ (2)小组合作试验。 教师监控:收集试验数据 能围成不能围成 3、8、62、9、6 4、7、61、5、11 5、6、62、4、11 (3)展示交流试验情况,提取数据。 师:谁愿意把你试验的情况给大家看看?(学生说教师板书。) 追问:谁和他的不同? 还有补充吗? 谁用的是11和11,说说你们试验的结果? 师:这两条线段在哪儿相连?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师:到底连没连上,最后边的同学看得清楚吗?看来这儿用学具不容易看清楚,咱们用课件清楚地看看。 师:有

6、没有同学认为这个能围成?到底能不能围成,说说理由。我们通过课件演示来看一下。 (播放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围的课件。) (4)小结过渡。 师:通过亲自试验,大家知道三条线段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展示结果 情况一: 全是能(或全是不能)的情形。 情况二: 有的能有的不能的情形。 学生将一条线段剪成两条,从理论上分析能够得到无数种不同的剪法,但围三角形的结果只会出现两种:能围成和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试验结果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生生交流中提取典型数据。通过实物投影变焦放大的功能,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看到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情况。几何画板课件随学生生成输入数据和动态

7、演示过程,弥补了学具操作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达成统一认识。这几个环节的设计,不是就内容说内容,而是让学生在亲自动手试验基础上,补充完善个人和小组的认识,达成共识。学生在剪、围中思考,初步感受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不是在比较每一条线段,而是需要看两条线段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为后续教学做了铺垫。 三、重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2.数形结合,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试验前我们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如果继续研究,你想研究什么? 师:你觉得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与什么有关系? (2)研讨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师: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呢?小组同学研究研究。 师:哪个

8、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课件:输人数据生成三角形演示围的情况。) (3)研讨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了两条短的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的时候一定不能围成三角形。 那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就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来看这些能围成的情况,一起来分析分析。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小组讨论 学生说想法 课件重现了数据对应的图形,学生借助黑板上的数据、屏幕上的图形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模板2 教学建议 (1)用好主题图。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埃及

9、金字塔的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史。 课中,可以先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找出金字塔上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在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特点的同时,初步感受金字塔的构成。 然后出示大桥图片,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大桥,感受大桥的宏伟、壮观,再让学生从大桥中找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并用笔把三角形描出来。在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同时,初步感受三角形在大桥中的作用,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手口一致地描绘三角形。 找主题图中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把描绘三角形的动作和语言描述紧密结合,增加

10、学生对图中不同形状三角形的直观感受,为学生全面认识三角形、初步感受不同形状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编写意图 (1)教材先通过“画一个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然后把学生对三角形的了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三角形本质的理解,方便教师调整教学。 (2)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材采用发生式定义方式介绍了三角形的概念,并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体会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奠

11、定基础。 (3)为了便于表述,教材介绍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还借助小精灵“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三角形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4)“做一做”意在巩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能根据给定的底画出其对应的高,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建议 (1)在画三角形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在画三角形之前,教师可以这样设问:“请你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你是怎样画这个三角形的?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感知三角形的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尝试概括三角形的含义,然后再与课本上的定义进一步

12、比较,通过画的过程着重理解“围成”的意思。 (2)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可让学生边画边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然后,请学生思考“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通过给定三角形的底画出高的练习中,再次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编写意图 例2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分两个层次进行编排: 第一个层次,从性的角度来理解。教材给定小棒根数让学生摆三角形、四边形,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三角形,无论怎样摆,摆出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样

13、的;而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四边形,则可以摆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四边形。然后,借助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初步从性的角度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第二个层次,从牢固的角度来理解。教材给定三角形、四边形,让学生研究其是否稳定、易变。这里又分为两小层,一是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为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积累感性经验。二是对三角形、四边形的学具进行拉伸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大小、形状不变),四边形的易变性(大小、形状会变化),并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让

14、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 (1)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受、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利用教材提供的两次操作实验活动,从两方面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 第一次操作,是根据给定的小棒的根数摆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充分体会,无论怎么摆,所摆出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变,摆出的四边形大小、形状可以发生变化。 第二次操作,是对给定的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拉伸,从另一角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2)给足空间,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一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建议在“看看下图中哪儿有三角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这一环节中加

15、入含有四边形的图片,将设问改为“看看下图中哪有三角形、四边形?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建议将“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改为“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易变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比中,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编写意图 (1)例3通过小明从家出发去学校可以选择哪条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确走中间这条路最近,从而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 (2)例4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是借助实验材料揭示具备什么条件的三张纸条能摆

16、出三角形。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第(1)、(4)组的纸条能摆成三角形,第(2)、(3)组的纸条怎么摆都不能摆成三角形,再由小精灵的问题进而探索出“当任意两张纸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张纸条长度时能摆成三角形”“当两张纸条的长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张纸条长度的时候不能摆成三角形”。通过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且向学生渗透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第二层次是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体现数学的严谨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事实。 在现实生活中,从

17、某地出发到达目的地,有几条路径可以到达的事情很多:比如从家出发去学校,从某处出发去游乐园,从某处出发去动物园等。教学时,借助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提炼出数学事实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备好学具,充分操作,在探究中感受、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准备的学具要精细、严格,尽量减少误差,还有充分,以便于学生操作。另外还要注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的拼摆情况,教学时也可以制作成课件,以帮助学生理解。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模板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

18、于第三边。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识别。 3.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渗透合情推理。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5种平面图形,能够在众多的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因为任何多边形都可以分割为三角形,所以三角形是

19、最基本的图形。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的内涵(定义),三角形的构成要素及特征,还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以及三角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三角形概念的深化,引导学生从直感层面把握三角形向关系层面把握三角形,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还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

20、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建构他们自己新的知识与经验,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如“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并渗透了等边三角形是

21、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并增加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概念。又如,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设计,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个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教材创设了“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一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妙,等等。这些情景的设计,不仅是认识几何形体特征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 (2)精心构建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小学几何学习与中学几何学习的

22、一个区别,是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及其图形的特征。学生通过折叠、剪拼、画图、测量、建造模型、分类等活动,了解图形,认识图形,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的能力。 本单元的数学学习活动,既包括学生的观察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操作活动,比如撕、剪、拼、折、画,还包括学生的想象活动、一些非常简单的推理,以及对图形及其特征的表达,如,在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新编了一个探索活动:分别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和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让学生发现3根小棒只能摆出一种形状的三角形,从而从另一方面说明三角形不易变形。接下来还让两人分别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从不同的层面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的

23、稳定性。 (3)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为方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理念与意图,开展有效的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地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这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

24、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三、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因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5、?”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 动手操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第二,操作可以对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第三,操作可以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 在动手操作中不要忽视推理的价值。虽然小学阶段不要求学生进行严格的证明,但是不代表学生没有推理的意识,而且,推理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出现的误差。比如,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中,由于操作中的误差,造成了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学

26、生“拼出”了三角形,面对这一情况,的解决方法是借助一些推理。比如,4+5=9,9与9都平行(重合)了,拼不成了。也可以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等于的时候是拼不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中积极思考,否则,缺乏思考的盲目操作会造成操作的无效性。 (3)重视图形分类,鼓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结果。 图形分类在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可以不断体会图形的特征。因此,在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图形分类的价值。在图形性质探索的初始阶段,安排图形的分类活动,其主旨是指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边、角等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图形的分类,帮助学生不断体会图形的特

27、征,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理清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从“边”人手分一分再考虑“角”,或者从“角”入手分一分再考虑“边”的思路分析图形特征,进行分类。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分类的结果(集合图、列表等),有助于理清不同类别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4)建议用6课时教学。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8、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 一、创设情境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 )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 方法三:80 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2、1米45厘

29、米=( )米 (1)尝试 (2)交流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三、实践应用 第50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2022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表格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

30、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表格、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请听谜面: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图形

31、)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三角形 2、介绍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师:真聪明!板书“三角形”!那么,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这几类 师分别出示卡片贴于黑板。 3、激发学生探知心里 师:大家会不会画三角形啊? 生:会 师:下面请你拿出笔在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但是我有个要求: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试一试吧! 生:试着画 师:画出来没有? 生:没有 师:画不出来了,是吗? 生:是 师: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为什么画不出来呢?这就是三角形中角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三角形角的知识“三角形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看看这三个字,说说看,

3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啊? 生:3个。 师:那么为了研究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们把这三个内角标上角1角2角3,请同学们也拿出桌子上三角形标出(教师标出)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吗? 生:三角形里面的角加起来的度数。 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分别拿出一个直角三角板,请同学们看看这属于什么三角形,说出每个角的度数,那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算一算:90+60+30=180 90+45+45=180 师:180也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角? 生:平角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

33、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 4、操作、验证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各不相同,那怎么办呀?你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要求: (1)每4人为一个小组。 (2)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较快的完成任务? (3)验证的方法不只一种,同学们要多动动脑子。 师:好,开始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好!请一组汇报测量结果。 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 师:其实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只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存在了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准确。 生:我是用撕的方法,把直角三角形三个(jy135幼儿教育 )内角撕下来,

34、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是180度。 师:好!非常好! 师:有其它同学操作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生:展示锐角三角形(撕拼) 生:展示折一折我是用折的方法把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是180。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实验看一看是不是和大家得到结果一样呢?(多媒体展示) 现在老师问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生:180度。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无论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解决疑问 师:好!请同学们回忆

35、一下,刚才课前老师让同学们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画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画不出来吗? 生:两个直角是180度,没有第三个角了。 师:如果想画出有两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吗? 生:大于180度,也画不出第三个角。师:所以,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三角形。 师:学会了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去运用。 四、巩固提高。 1、填空。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80和75,它的另一个角是()。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1)1=27 2=53 3=()这是一个()三角形。 (2)1=70 2=50 3=()这是一个()三角形。 3、判断每组中的三个角是不是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 (1)80 95 5( ) (2)60 70 90( ) (3)30 40 50( ) 4、红领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求底角的度数。(多媒体出示) 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 5、思考延伸。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算一算四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6、游戏:帮角找朋友每组卡片中,哪三个角可以组成三角形?)每组卡片中,哪三个角可以组成三角形?)6090453060、90、45、30544652 五、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