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例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最新例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
3、46)=1926=8144=1152 (户)=1152 (户) 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 (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 16(52)= 35254= 35(254)= 121258= 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书:1652=16(52) 35254=35(254)431258=43(125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 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
4、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5、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
6、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61254 61254 =61100 =15254 =6100 =6100 (2) 89125 89125 =72125 =91000 =9000 =9000 小组讨论:每题都有几种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
7、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
8、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可以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
9、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中心点的哪个方位和偏角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游戏:找找我在哪? 游戏说明:在全班同学的座位上,编好行和列,根据老师指定同学的位置,说出他所在的行和列,
10、快者获胜。 师:请根据老师指的同学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几行和第几列。请根据老师报的行和列快速确定同学,并说出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游戏的形式,以小组竞争的方式复习根据行、列两个条件确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小结 师:怎样才能快速地确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诉你们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确定的位置吗?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创设 一提到位置与方向,老师就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连里开炮技术算是的一个,但就是判断不好目标的位置与方向。咱们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吗? 这就是小王演习的炮兵阵地。(出示地图)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
11、炮) 再来找一找他的训练目标(出示目标1) 让小王先开几炮咱们看看。(开炮4下不准) (画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帮帮我,告诉我目标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发百中的。” 看得出来,小王真的挺苦恼,那咱们同学愿意帮助他吗? 那就请同学们来当小王的阵地观察员怎么样? (二)角度确定方向 谁能告诉小王目标1的位置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说出在东面,在北面,或者在东和北中间等等。) 你是根据什么说出目标1的位置的?(引导学生复习看地图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们所说的方向开炮,能击中目标吗? 军事上对目标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学们可要准确地向王叔叔汇报呀! 在
12、以前的学习中提示方向时我们经常会画一个方向轴。那你们觉得今天这个方向轴应该画在哪比较合适呢? 也就是画在我们的大炮的位置上。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分辨它们的方向,可以标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条件够了吗? 你认为我还要提供什么? (引导说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东偏北方向,或北偏东方向,并说出偏多少度。(板书:方向)。 两种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强调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个方向.) (三)距离确定位置 可以了吗?现在可以告诉小王了吗?开不开炮? A.开(打不准,或远或近) B. 不开,那你还要告诉他什么? (引导说出距离) 怎样确定目标1的距离呢? 你从哪
13、里发现了秘密? (观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这样的几段)(板书:距离) 那么目标1到大炮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四)总结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现在我们把勘察的数据报告给小王。 谁来报告? 既然是在训练阵地,我们就要像部队军人一样,提出报告形式。 (报告,目标1在大炮的北偏东40度方向,1200米处。) 还可以怎么报告。(角度的另外一种) 准备开炮,你们认为小王能打中吗?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这小王还真有两下子。当然这也和咱们同学报告的准确数据是分不开的。 像这样,把一个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来,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离,观测点) 小结:我们具备了观测点,
14、同时利用角度来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离表示它所处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物体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还想不想再试试?(出示目标2、3、4) 1、先观察目标2。(有准确的角度和明确的距离) (说到角度时做偏离动作) 向王叔叔汇报目标2的准确位置。 课件演示:击中目标。 2、再观察目标3,缺距离。 依照前面的报告形式,向王叔叔汇报目标3的位置。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然后汇报。 答案填在小卷1题 目标3在大炮的_偏_ _的方向上,距离是_米。 打目标3(课件演示) 3、最后观察目标4(缺角度) 这次能不能一下子汇报成功? 学生测量,得出数据,汇报。 答案
15、填在小卷2题。 目标4在大炮的_偏_ _的方向上,距离是_米。 正确答案是42度,教育学生量角度时要认真,不能单纯地依赖感觉。 4、打目标4(课件) 汇报完成后,然后打目标4,(打不到位置,出示对话,“对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请考虑移炮到目标2。”) 我们该怎么走,谁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路线? 现在大炮移到了目标2,请问我们现在开炮,可以吗? (学生提出质疑,重新勘测方向) 得出结论:观测点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勘测数据。 在小卷上完成第3题,测出目标4在目标2的方向。 汇报,开炮。 四、总结提高 1、课件演示:空炮,提示:没有炮弹了,请去弹药库取炮弹。(出示有关弹药库位置的数据) 你们
16、能告诉王叔叔去弹药库怎么走吗? 2、我们不能这样总帮助王叔叔确定位置呀!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吗? 谁能告诉他该怎么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呢? 3、再次强调先确定观测点,再根据角度确定方向,最后根据距离确定位置。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
17、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谁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 2.填空。 256+756=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用简便方法计算10245,3227+3273。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1024 10245 =(100+2)45 =102(40+5) =10045+245 =10240+1025 =4500+90 =4080+510 =4590 =4590 (2)3227+3273 3
18、227+3273 =32(27+73) =864+2336 =32100=3200 =3200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1)你认为每个题的哪种算法最简便?为什么?这种简便算法的依据是什么?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 (1)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 (2)填空。 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练习五第4题:学生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练习五第8题:学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
19、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全班交流,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3.发展练习 练习五思考题,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先在小组中商量解决,最后全班反馈,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4.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
20、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
21、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22、,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 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