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1 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_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_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
2、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_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 0.09 4006.57
3、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1.020.98元 0.69元0.7元 4分米3.8分米 l.2米 0.12米 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 1.8+0.4= 1.1一0
4、.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2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
5、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_ 555 2、计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
6、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组织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
7、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8、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 的探索能力和创新。 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目标: 让学生动
9、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和活动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课件。 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前面在练习中我们已经发现可以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电脑出示)如下图: 让学生说说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师:同学们,数小正
10、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操场的面积、游泳池的面积(出示图片),也用数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数学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课件出示篮球场、操场、游泳池等图片,在具体可感的的场景中引起学生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烦,应该寻找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想。 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的面积计算方法。 1、复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研究长方形的
11、面积之前,谁先来说说长方形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 2、师:既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与它的长和宽都有关,现在请你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肯定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已有计算周长的方法,我就利用这个旧知,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不是跟它的长和宽有关呢?在迁移中导出新知。) (二)分层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1、初求面积,猜想方法。 师:既然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关,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你先来试一试。在练习纸上,有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请你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可以自己独立尝试,也可以同桌讨论进行。学生动手尝
12、试。 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设想学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摆了15个,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3)用尺画了15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4)因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比较学生的方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发现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发现用乘法计算的第2种方法与第4种的联系。观察第2种方法与第4种方法,有没有发现什么? (联系:因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所以可以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宽是3厘米,所以可以摆3行。所以第2种方法其实与第
13、4种方法是相类似的。就是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厘米数的积。) 师:经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用乘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比较简便。现在请你们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出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 那我们的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个问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先初步求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不仅跟它的长和宽有关,而且猜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这个 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想要去验证这个计算方法的急迫心情开始下面的活动。)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摆了一个信封,在每个信封里放了许
14、多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请你自己动手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2)在拼长方形之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 用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限,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同桌合作,一个人拼,一个人记录。也可以交换着拼和记录。每拼出一个长方形,就请你在这张表格(实物投出表格)中记录下你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然后再接着拼。 拼好以后,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你拼的这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面积是1平方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反馈交流。 (1)(指名学生反馈)现在谁愿意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拼的?你拼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5、学生边说师边在电脑中输入。) (2)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4、四人小组讨论。把你们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观察表格,你从大家的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了吗?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了吗? 5、:刚才我们通过大胆猜想,并通过自己的实验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在合作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的力量。) 6、寻找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学生猜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电脑出示)一个长7分米、宽
16、5分米的长方形,求出它的面积。 (3)再把这个长方形渐变成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长5分米、宽5分米(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计算面积。 (4)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猜想,并利用迁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7、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来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发现了什么?(通过都是用乘法来进行计算的。不同的是长方形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行了,其实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 三、应用方法,巩固深化。 1、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让学生先估计它们的面积。 学生动
17、手测量并计算。 反馈交流。 2、先估计书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积,再动手测量,计算它们的面积。 3、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修了一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请你帮忙算算栏杆有多长? 4、前两天,老师就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请你们帮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58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330
18、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计算 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 三、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 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 提醒: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要让学生分析出每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 四、游戏活动 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6题。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相
19、同,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上。 五、课堂小结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而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分数的理解:分数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数量关系的刻画,分数是过程的记录,并不只是结果,是分数关
20、系的表征,并不仅仅是对象的本身。 理念与策略: 1、找准起点。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走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为基本模型构建对分数意义的初步理解。 2、充实素材。应用了课件的优势和学生手中的材料,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从不同角度体会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动。提供充分的实际操作时空,让学生选一选、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几分之
21、一的数学意义,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4、开放选择:习题拓展,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数学参与。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过程和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
22、设情境,激发经验 师:同学们小新想邀请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对,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来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对,他们走进了蛋糕房,这有4个蛋糕,怎样分给他们才公平了?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出一个人有多少块蛋糕吗? 生:每人两个。用数字2表示。 师:像刚刚这种分法数学上我们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书:平均分) 师:这两块蛋糕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 师:这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他们两个每人分几个? 师:那么“半个”就是“一半”,半个蛋糕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是的,当整数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请分数帮帮忙,这半个蛋糕我们可以
23、用分数1/2来表示。(副板书:1/2) 师:读分数时我们从下往上读,为什么能用1/2表示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简单的分数几分之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由学生所喜爱的动画人物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回顾平均分,从整数过度到分数,初步感知分数产生的意义。“一半”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1/2”是生活数字化的结果。学生借助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构起知识桥梁。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师:一个蛋糕应该怎样平均分了?请你用课前老师发的圆片代替蛋糕试着分一分。 师:找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关注:学生操作的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对折重合,虚线描折痕,为了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晰,
24、老师快速的涂色(斜线表示) 师:你们也是这样分的吗?那好,现在请孩子们把圆放进课桌里面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圆,这个圆被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追问:这一份是谁的1/2? 师:老师也分了一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PPT演示) 小结:分后的两块月饼大小完全一样,这种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设计意图: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1/2,让学生上台操作,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份。全班一起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三、认识几分之一。 师:这个月饼被我们分成了几份?怎样分的?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这半个月
25、饼就是? 追问:半块月饼是谁的1/2。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师:这条横线表示平均分,那这个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问:怎样分的? 师: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书:二份中的一份)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这根接力棒红色的部分请你用一个分数表示。这条线段的红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师:孩子们,不同的三个物品,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 师:平均分成了几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2。师:圆红色的部分用一个分数表示,现在圆有什么变化?红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现在了? 师:为什么大小不一样的圆都能
26、用1/2来表示? 生:因为是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谁能像他这样有条理的再来说一说? 师: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个圆。这个圆的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吗? 小结:看来要想用分数表示必须要平均分。 认识1/4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为什么填4。 认识1/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 。 为什么填4?为什么填1,你是怎样想的? 认识1/5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块,还有吗?(这三个分数结合PPT讲)思维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
27、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两份是?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过月饼、接力棒、线段三种不同物体、以及大小不同的圆强调平均分成两份,理解分数意义。然后在理解1/2的基础上认识1/3、1/4、1/5,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内化分数意义的理解。从分数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分数的读、写法。 四、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先写分数线,表示把月饼平均分; 再写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写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同桌间互相说一说1/2各部分的名称。 五、动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结:虽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