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注释(整理版)(31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450780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全文注释(整理版)(3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字经全文注释(整理版)(3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全文注释(整理版)(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全文注释(整理版)(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字经全文注释(整理版)-第 31 页三字经全文解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昔孟母,择邻处。子不

2、学,断机杼。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

3、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

4、,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5、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

6、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者,君臣义。父

7、子亲,夫妇顺。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

8、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

9、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启示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启示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

10、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曰江河,曰准济。此四渎,水之纪。启示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启示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译文】中国

11、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

12、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启示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13、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译文】人?嗌钪械闹魇秤械睦醋灾参铮竦咀印蟆估唷衩缀透吡海庑俏颐侨粘畹闹匾称贰?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

14、安乐而有意义。【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启示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车奈逯盅丈侨嗣堑娜庋勰芄皇侗鸬摹?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启示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

15、的。【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启示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启示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

16、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启示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启示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

17、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才能和睦。【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启示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

18、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启示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启示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

19、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启示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启示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

20、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启示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启示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凡训蒙,须讲

21、究。详训诂,明句读。启示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22、“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启示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

23、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芯亢?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并为此感到骄傲。【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

24、仔细阅读。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我周公,作周礼

25、。著六官,存治体。启示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启示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启示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

26、,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

27、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子通,读诸史。考世

28、系,知终始。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启示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

29、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

30、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

31、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译文

32、】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启示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译文】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

33、灭亡。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启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部?悼梢缘玫胶芏嘤幸娴钠羰荆私獾焦糯秸亩嘶妗?【译文】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启示南北朝时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这里所指的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这里的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所以也称为刘宋,刘宋统治的时间只有五十九年。【译文】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元魏,分东西。

34、宇文周,兴高齐。启示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都是那些开创天下的帝王。至于那些继承祖业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其他多数总是平平凡凡。【译文】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启示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35、启示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译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启示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人称“开元盛世”,但后期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开始衰落。对于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人们常把罪责归到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身上。其实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译文】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梁唐晋

36、,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启示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字来区别。这是五个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启示宋朝的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尽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镇割据,臣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弊端,但它过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县日益困弱、无力抵抗外侵,成了一个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朝代。【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

37、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启示蒙古人曾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宋朝就此结束。【译文】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启示历史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它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统一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及各民族间联系。【译文】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

38、义推翻了。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启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启示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启示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

39、腐败和贪污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启示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启示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国家,在内

40、地设立了十八个行省,从而确立起?冉瞎潭榷恼?【译文】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启示自鸦片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译文】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启示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个人称“老佛爷”的女人,十分专横,在她

41、手中,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译文】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启示中国发展了五千年,经过了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第一位由人民选出的总统诞生了。【译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镏猩饺瘟偈贝笞芡场?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启示“读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当成一个大家庭的家谱,那么当我们回顾前人的经验时,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有用的东西。【译文】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

42、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启示史记是我国汉代大思想家司迁所写,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时代共几千年的历史。汉书是东汉时期思想家班固所著,它记载的只是西汉这一时代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译文】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启示后汉书讲述东汉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写的是东汉灭亡后,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局面,直到被晋统一;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以史为鉴戒的的思想,所以叫资治通鉴。【译文】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

43、,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启示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前面提到的不过是一个简单轮廓,要想真正掌握必须翻阅各朝各代的历史资料,深入进行了解和研究。历史是面镜子,我们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吸取许多宝贵的历史教训。【译文】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启示我们应该立志努力学习,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是财富、是力量、是智慧。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它。【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44、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启示孔子曾经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老子学人生哲学。孔子曾说过:三个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启示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终止的。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应该好学不倦,直到死为止。【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启示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启示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因为求知识这件事任何人也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