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特色(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特色(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特色-第 6 页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史林折枝吴之闽 文/图三坊七巷的建筑物以众多颇具特色的古民居为主体,还有从属于住宅的亭台楼榭等园林建筑、宗教殿堂庙宇、宗族乡党活动的祠堂馆舍和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及商店等。由于上层阶级的名流人士聚居于此,因此,三坊七巷逐渐成为省会福州的高尚府第,宅院建筑越建越好。三坊七巷古民居等建筑的主要风貌体现于青瓦白墙、石板深巷、各种雕刻精美的建筑饰物和多进院落。鳞次栉比的风火墙,从高处俯视,犹如此起彼伏的波浪,极为壮观。三坊七巷的传统建筑格局则是坊巷纵横,曲径通幽;深宅大院,高墙环绕;青瓦白墙,装饰精美,极富地方特色。在设计方面,三坊七巷的民居住
2、宅十分注意坐向选择,不论大门开在何处,住宅建筑总是取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福州气候以东南风居多,这种选择取其冬暖夏凉的效应。富家豪宅由门、院落、庭园及其他附属建筑组成。一般是门、院落安排在一条轴线上,庭园及其他附属建筑安排在轴线的另一侧。主次分明,设计严谨。三坊七巷住宅的大门独成一组建筑,门多者有四道,门与院落之间还用高墙阻隔。处理方式有五种:一、用规整巨石架设门框,在石框后安装厚实的版门,用于安全和防卫。有的宅院在石框内沿石框大小安装一道雕花或拼花的双开花门,门额上方架有用斗拱悬挑的单坡小雨遮,起装饰作用。二、用石门框配以厚实的版门,门上装铜铺首,门后用铁拴。三、大门有三开间六扇门或明三暗五的
3、六扇门,门前有宽敞的门廊,廊的顶棚用弯椽,双坡顶,门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十分气派。大门以内两侧一般设门房,供轿夫、仆人居住。这类大门独自成为一个单元,有高墙与院落隔开。进入院落,还需要过石门框和厚实的版门。四、门与院落不在同一轴线上,大门与门房组成单独单元;大门内一侧,有通院落的屏门。五、大门内不设门房,大门后是院落前回廊,回廊有一道插屏门,遮住直对正坐建筑的视线。明清前后,福州传统民居一般以一院落为一进。院落正面有院墙,正中设石门框,框后有厚实的双开版门,门后为回廊。回廊周绕院庭,通连正坐厅堂,天井两侧的回廊兼有披舍,披舍常被用做书斋。没有披舍的回廊在达官贵人家中用作排列执事牌或停放坐轿。正
4、坐厅堂是院落的主建筑,面阔通常为三开间或五开间甚至七开间,进深通常用五柱、七柱,双坡顶,两侧山墙依屋顶高低砌成弧形或马鞍形。房屋结构主要考虑适合福州地区炎热、多雨。前廊后堂,即建筑物前部留出一间廊位,用于通风、遮雨和纳凉。将明间用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作为接待和公共活动场所,后厅则是供祀祖先的所在。次间、梢间则用作居室。按长幼、尊卑分配使用。院落与院落之间均设院墙,以利于防火和防盗。院落中也有盖楼房的,楼房双层,楼上下正间均用作厅堂,楼上堂前施栏杆或设鹅项椅(“美人靠”)。楼房的位置安排在院落最后面,正坐的后天井是楼房的前天井,楼后不一定有天井。达官富绅建造的大院中都有庭园设置,民间称为“花厅”
5、。三坊七巷民居豪宅中的花厅一般设置在住宅轴线另一侧。花厅中建置一座厅堂或双层楼房,四周种花植树,开掘池塘,建造假山,在池塘和假山间配置亭台楼阁或水榭。花厅、书房旁的鱼池、假山、亭台楼阁、小桥和水榭设计典雅,小巧玲珑。旧时富有人家的花厅用作读书、作画或接待亲戚朋友吟诗作乐等场所。元宵灯节和中秋佳节,在花厅摆塔、摆鳌山或请戏班演戏、讲评话等。三坊七巷民居大院的墙体注重装饰艺术。许多豪宅的门前山墙多砌成马头形,气势雄伟。马头墙正立向墀头,用灰浆塑制花卉图案,十分美观。位于正坐建筑两侧的山墙砌成马鞍状,俗称“马鞍墙”,既气派又有防火功能。最突出的是院落内向院墙的墙檐下的壁面上,灰塑人物故事,内容取材于
6、住宅祖先的事迹或民间流传的忠孝节义的故事等,还有象征吉祥如意的花卉、飞禽、走兽等图案。灰塑之外,还在线脚部位彩绘,图案是缠枝和蕃莲吉祥草等。彩绘与灰塑使三坊七巷的白墙青瓦更加突出其淡雅、稳重的特色,体现了闽都文化的内涵。在三坊七巷古民居的内部建筑构件中,工匠们往往雕梁画栋,精雕细刻,精心装饰。雕饰的部位大致有三部分。一是厅堂的前廊构架和顶棚,二是厅堂明间的正立面,三是门窗户扇。廊位部分的修饰,明代的檐下出挑斗拱方整大方,拱(挑)的线条流畅,撩檐由令拱承托;清代的檐下斗拱,尤以斗的造型多样化,有梅花、海棠、蝶状形。撩檐下是垂柱、雀替。廊的构架,明代多数是朴素无华,顶多在梁上驼岸上雕刻花卉,棚顶采
7、用弯椽;清式廊位构架构件均施雕刻,雕刻内容有人物、花卉、鸟兽等。驼峰常刻成狮形,俗称“坐梁狮”。廊位的石柱础也雕琢精细。厅堂明间正立面装饰,屏门多数用朱红点金。屏门上襻间的斗拱,明代常见用倒立人字驼峰和规整的一斗三升;清代常见变形的一斗三升,雕刻成花篮形、宝瓶形、卷书形等,以显示主人的高贵身份。宅内门窗如花门隔扇等的装饰亦精美别致。门窗的漏花采用镂空悬雕,榫接而成,工艺精巧,图案花饰丰富多彩。穿斗构架、插斗、童柱、月梁托座等处着重加以雕刻,显现主次对比。吊柱精雕细刻,形态各异。院内的柱础、台阶、门框、花座等建筑构件,也雕刻有山水花草或鸟兽虫鱼等。三坊七巷的此类建筑很多,如清代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太傅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在文儒坊的故居;唐代名儒黄璞在黄巷的故居(后成为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的故居);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在杨桥巷的故居(后成为现代著名文学家谢冰心的故居)等。三坊七巷民居的屋脊或风火墙上,一般设有陶制的辟邪物,形如狮子,其功能为保护宅主平安、辟邪驱魔。有的小巷巷口转角处,还设有“扛轿石”,这种嵌在墙上的方角方形石板,旧时是为了达官富绅乘轿通行时防止轿杆撞坏设置的,颇具福州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充满了乡土民俗风情。(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