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教案-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教案-教学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国古代玉器、青铜器和漆器教案教学教案杭师院附高 罗雪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玉器、青铜器 和漆器,有所了解,有所相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学问,陶冶情操,培育观赏古代工艺美术的实力,提高艺术观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本课重点是介绍青铜艺术的种类、用途和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二)内容结构本课教学内容分成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三部分。各部分分别叙述有关观赏玉器、青铜器和漆器的基本学问。全课共分以下18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是本课的引言。说明为什么选择玉器、青铜器和漆器,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观赏的主要内容。 其次段说明玉、
2、石的关系。 第三段说明玉器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以及商周至汉代玉器工艺的演化和发展。 第四段说明玉器的设计创作的主要特点。 第五段分析周代玉器玉佩垂饰的艺术特色,进一步说明工艺美术设计所遵循的法则。惋惜本课图版中未能刊出这一作品的图片。 第六段说明青铜的特点以及青铜工艺产生的时间和它的鼎盛时期。 第七段说明青铜器的范围以及如何观赏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第八段说明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闻名的商代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四羊尊、虎食人卣为例。由于图版限制,前两件作品未能刊出图片。 第九段说明西周青铜器的主要特征,晕髦茉缙诘摹队鄱肺?第十段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并以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和战国时
3、期的十五连盏树形铜灯为例。 第十一段说明秦汉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征。 第十二段分析闻名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的艺术特色。 第十三段分析闻名汉代青铜器虎牛形祭案的艺术特色。 第十四段说明中国古代漆器的特点和它产生的年头,以及它的发展演化。 第十五段分析战国时期漆器彩绘透雕小座屏的艺术特色。 第十六段分析汉代漆器漆耳杯套盒的艺术特色。 第十七段分析明代漆器牡丹纹剔红盖碗的艺术特色。 第十八段分析清代漆器三凤牡丹纹朱漆描金碗的艺术特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教学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绚丽的
4、篇章。从驾驭学问和驾驭观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驾驭观赏方法上。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学问。 二、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简洁介绍工艺美术类别。(图片展示)教学内容:1、 玉器工艺: 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址中,均有精致的玉器出土。之后,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持续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明的时代风格,代表了世界玉器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人对玉的说明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软外,还给予它以“德”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
5、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请A同学谈谈玉器的用途。 玉器图片观赏。2、 漆器工艺: 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自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别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相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C同学小节。 漆器作品观赏。3、 青铜艺术: 为
6、什么古人采纳青铜铸造器具? 青铜器有哪些种类?(思索) 请B同学小节。 夏铸九鼎简介。 商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期。 司母戊方鼎(商)(通耳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这是商代闻名的青铜器,也是我国迄今发觉的最大的青铜器。青铜器中的鼎是古代一种炊器,煮或盛鱼肉用。它的形态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鼎的两耳一般立在口沿上,目的是在取用鼎时,用鼎钩将鼎钩起。“司母戊”方鼎因器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而得名。据考证,“司”为祠,意为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谥号,所以,这件鼎很可
7、能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母戊而铸造。 司母戊方鼎为直口,宽边,立耳,耳廓饰双虎噬人头纹,壁厚,腹深,腹周边饰兽面纹(旧称“饕餮纹”),中间为白地,方腹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条粗大的柱状足,足的上部均饰一兽面纹。整个器物外观雄健浑厚,纹饰庄重,气概威历。它的鼎身和四足是整体铸成的。鼎耳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铸造青铜器的模型称“范”)浇铸上去的。这表明商代的青铜冶铸已达到很高的成就。 司母戊方鼎既是炊煮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它体现着商代奴隶制贵族的无上权威。 四羊方尊(商)(高583厘米,口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1938年湖南宁乡县月山铺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青铜器中的“尊”
8、是一种盛酒器。此器的基本造型是方尊,上下分成三个部分,器口颈部分以极劲健有力的弧线起始,以稳重的直线围成的圈足结束。中间部分是用分铸法铸成主体的四只大卷角羊身,分置于四面转角之处,肩部的空隙处有蜿蜒的龙。器物上部饰以蕉叶纹,以加强口部开放的感觉。羊身及器身其余各部分均填以严谨工细的鳞纹和云雷纹。羊肩还饰有高冠的鸟纹。整个装饰非常繁复,充溢了神奇、威慑的色调。 从这一器形的设计来看,它把平面的形象和立体的形象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运用了线刻和浮雕的手法,使这一器物显得更加庄重威历。在铸造工艺上,它采纳了分铸技术,即首先将羊角和龙头铸好,然后将其二者分别插入外范中,再进行整体浇铸,使之成型,又一次显示
9、了我国商代青铜铸造工艺的超群水平。商周青铜器特点: 商代的青铜器,特殊是青铜礼器,形制厚重华丽,充溢了神奇、威慑的色调。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奇色调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实、高雅之美。秋战国青铜器艺术。 莲鹤方壶(春秋)(通高118厘米,口横305厘米,口宽249厘米,重6428公斤,1923年河南省新郑出土)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壶是一种盛酒器。它的造型有圆形、方形、扁形、瓠形等。这件莲鹤方壶(又称“立鹤方壶”)是青铜器中的闻名作品,出土时还有一件与此同样造型的青铜器。现在,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
10、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样奇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改变。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有的是以鸟兽合体的形式表现,虬屈蟠绕,布满壶体。圈足上每面饰相对的两虎,器盖口沿饰窃曲纹。壶颈部四面均有龙(兽)形耳,两正侧面作回首反顾之龙形,有花冠形角,体积很大,长度约当壶身高度的23,冠与身躯均有镂空的精致花纹。壶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饰的有翼小龙,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状。兽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圈足下有双兽,弓身卷尾,头转向外侧,咋舌,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全部附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相互应合,共同在观者视觉上造成壶身
11、轻快、移动的感觉。 壶盖上部为两重骈列的莲瓣形装饰,向四周翻仰,有力地烘托出盖心一只展翅欲翔的鹤。鹤的形象生动真实,为早期青铜器艺术中所罕见,被学术界认为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战国以后,青铜壶盖以立鸟为饰的渐多,莲鹤方壶为此类器物的已知最早实例。春秋战国青铜艺术特点: 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渐渐失去了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器形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秦汉青铜艺术: 长信宫灯(汉)(高48厘米,重15.85公斤,河北省满城陵山窦绾墓出土) 这是1968年出土的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青铜器,是汉代铜灯具中的
12、代表性作品。因此器上所刻铭文中有“长信”二字,依据墓主窦绾是汉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妻,而中山靖王的祖母即汉景帝时的皇太后窦氏所居住的宫殿名“长信宫”,故将此灯定名为“长信宫灯”。整个灯的造型特别新奇新颖,呈宫女双手执灯形象,器身通体鎏金。灯座和灯罩都可以拆卸,灯罩还可以汗合,以便调整灯光照度的宽窄。灯盘上的一个短柄,可以用来调整照耀方向;宫女的头部和右臂也可以拆卸,因为右臂事实上是烟的通道,使灯烟容纳于宫女形的器身之内,使室内保持空气干净,实在是一个特别奇妙的构思。宫女双手执灯,跪伏在地的姿态以及当心翼翼侍候主子的神情,也完全符合一个身处深宫的年轻宫女的身份。 虎牛形祭案(汉)(高43厘米,长76厘米重1235公斤,云南省江川李家山出土,南省博物馆藏) 这是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葬出土的一批重要青铜器中的一件。属于古代云南少数民族滇族的文化。关于这一青铜器的年头,一般定为西汉,也有学者以为要提前至战国时期。这件青铜器造型独特,案作牛形,背有沿,形成盘状,便于祭祀时在上面安放祭品。为了保持器物的稳定性,牛尾处设计了一只咬住牛尾的虎。在牛的前后脚之间,利用空腹,横一头小牛,别有一番情趣。 秦汉青铜艺术特点: 青铜器便向轻巧、精致、好用的生活用器和欣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好用和美观(主要体现在造型的美)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三、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玉器工艺 以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