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小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小抄.doc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闻1、简述神话的起源神话的起源有劳动起源及宗教起源二说。从今存的神话作品看,不管它想像多么神异,它所表现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或者说总有劳动生活的影子,如战胜干旱、洪水及其他自然灾难,便是我国和世界远古神话的共同主题之一。初民思维实力的不断开展,也及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干脆关系;正是劳动,才促使初民的大脑不断进化和兴旺起来。因此,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神话的产生也及原始宗教有关。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阅历的最初思索。比方,面对雷电、风雨、地震、洪涝等自然灾难带来的威胁,初民会产生惧怕的心理。他们渴望并且信任以忠诚的崇拜和
2、语言的力气,可以使那些自然现象护佑自己,免除对他们的危害。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事实上,神话中如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有生命的自然现象及其作为,最初就是来自于原始宗教的意识,是由初民曾经崇拜的自然现象不断变更而来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神话的产生于原始宗教是有极大联络的。2、简述神话及传闻的区分。神话及传闻有严密联络,又有明显区分。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闻早;神话是传闻的故事原型,传闻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闻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比方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奇妙的英雄,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加了新的内涵。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
3、,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指责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这样,是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参加了道德的评判。于是,后来的故事就演化成了传闻而不是神话了。3、谈谈你对诗经情爱诗中大胆直爽及温文高雅两种风格的理解。诗经中一些爱情诗说明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来愈急迫,先是渴望男子选好日子来求婚,继而渴望今日就来求婚,最终则说如今就可以成亲,把女子着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地展露出来。及上述大胆直爽的作品不同,另外一些诗作的表现风格,则呈现为温文高雅。如陈风月初: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
4、纠兮,劳心悄兮。描写月下美人的绰约风姿,咏唱自己仰慕、相思之情,明净、纯洁而漂亮。4、简要说明诗经中反映及爱情婚姻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诗的详细内容。情爱诗是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诗经有很多作品歌咏漂亮多姿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的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来愈迫切。首先是渴望男子选好日子来求婚,继而渴望今日就来求婚;最终,是说如今就可以成亲,把女子着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地展露出来。诗经还有很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正值春光明媚、桃花盛开之时,像桃花一样漂亮的新娘出嫁了。诗人真
5、诚地祝福她家庭和谐,生活华蜜。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栖。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是的后两章及此大体一样,只是把“父母”换成了“诸兄”、“人之多言”。诗作写这个女子及心上人倾心相爱,但是又惧怕父母、哥哥的反对和别人的风言风语。这类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爱情同礼教、社会言论的冲突。她们爱情的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外来的社会压力。诗经还有几篇作品,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这些“弃妇诗”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这两首诗都叙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忠贞不二、辛苦持家却被无情抛弃的凄惨遭受,但是表现风格各具特色。谷风伤怨丈夫喜新弃旧,悲悲泣泣,柔婉
6、缠绵,哀怨凄切;氓则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通过自己及丈夫在行止、情意等方面的比照,使是非显明,从而表现出醒悟而刚果的看法。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按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颂,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状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6、简析诗经抒情及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305篇,根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其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方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动身,去感
7、受生活,表达爱情。如伐檀、硕鼠一类对地位不同等和坐享其成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或是表达青年男女的恋情,或是抒发夫妇之间的挚爱,或是表现弃妇的怨愤难过。“我口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关雎),“惟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狡童);抒发爱恋,则径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有天!歼我良人。”这样的例证数不胜数。
8、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如七月,依据月令依次,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但是其中时常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存状况;又在衣、食、住方面比照贵族和农夫的悬殊差距,虽是平实的叙事,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再如大雅的史诗,在叙述周人的历史中,也浓铸这对先祖的崇敬和赞美。7、简析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重章复沓的构造形式。重章是诗经的一大特色。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一样的再罗列一遍,而是变更或交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就产生了两种状况,一是字词随变而意义一样。如关雎的最终两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
9、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二是变更字词后使诗章间形式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比才疼惜,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恋人相思的情感,随着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的夸大抒发,层递而进,越来越浓烈。这类重章就不是简洁的复唱,而是在意义或情思上有所添加。其次,诗经以四言为根本句式。据统计,诗经中纯是四言的诗章有140篇,四言间杂二、三、五、六、七、八言的诗章有159篇,通篇不用四言的只有6篇。这说明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再次,诗经节
10、奏显明,音韵谐洽,有自然的音乐美感。诗经时代的作者,并不知晓音韵的规律,其歌颂的声韵谐调,乃是出于天籁自然。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生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秦散文8、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开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其中,在当时或其后产生宏大影响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这四家的代表作,大约可分为三个开展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根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他们开场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
11、论,说理畅达,文辞富缮,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开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方、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深沉的文学色彩。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华美,是先秦说理文的顶峰。总起来看,这些散文作品,繁繁简不一,文体有别,风格也各具特色。其开展趋向,是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加。9、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第一,形象化的说理。老子往往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八章)老子的道,虚玄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老子就以显明浅近的形象,比方说明。形象性的说理,令老子具有了肯定的文学色彩。第二,
12、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例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十二章)10、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 论语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擅长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及性格。如先进篇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子路的坦白直率,冉有、公西华的慎重谦逊,曾皙的潇洒不羁,都在各人的言谈举止中显明地表达出来。11、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墨子文章的特点之一,是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的例子如非攻上篇,反对侵凌性的不义斗争,却从“入人园圃窃其桃李”说起,指出一般人和执政者都会因为行窃者“亏人自利”,而
13、予以指责和惩处;然后渐次胪述对于“攘人犬豕鸡豚”、“如人栏厩取人马牛”、“杀不辜人”的行为,“当此天下之君子,姐知而非之,谓之不义”;最终推出“攻国”这样最大的不义却不受指责的反常现象,以其说明其“非攻”思想。如此层层推演,不仅使文章逻辑严密,劝服力强,而且由于它运用了详细可感的实例,以此例比,例证之间就成为互相比方的关系,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墨子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例如兼爱阐述“乱自何起”,一段叙说,素朴质实,直如口语,甚至啰嗦繁复,但说理明白透彻,很有条理。12、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引
14、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根本都是虚构的;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化写意。因此,庄子所谓重言、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史记本传闻:“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这样的看法很对。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根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奇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奇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13、简说荀子说理文的特色。荀子说理文中值得留意的,则是它长于比方而少用寓言的特点。荀子中寓言极少,仅有“蒙鸠为巢”(劝学)、“浮阳之鱼”(荣辱)、“处女遇盗”(富国)、“
15、涓蜀梁(解蔽)”、“曾子食鱼”(大概)、“欹器”(宥坐)等少数几则,大都极简短,类于比方。而他为了说理所运用的比方,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例如劝学,前半篇几乎全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比方组成,仅录其第一段: 君子曰:学不行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段文字,除去前后两句论点,论证部分都是层层排列的比方。由此可见其善用比方之一斑。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寓言的特点。韩非子的说理文,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争论透彻。“明切”是指明
16、辨是非,切合事理,五蠹、显学、问辩、六反等篇,很能表达这个特点。“犀利”是指他的理论虽似无情而往往切中要害;他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别人所不敢道,并且词锋锋利。备内、八奸等篇,最能表达这个特点。明切和犀利,造成了韩非散文冷峻峭拔的文风。至于其条分缕析、争论透辟的特点,在亡征、说难、八奸等篇,表达最为明显。如亡征,竟然把亡国的征兆析出47种之多,可见他分析实力之强,条理之细密。韩非子的寓言,往往是采纳历史故事的形式,说明道理,表达思想。例如买椟还珠、宋人酒酸,这些寓言,都通俗浅白,形象可感。先讲一个(或不只一个)故事,之后摆出寓意,比较明切。但是由于韩非子寓言大多采纳历史故事的形式(尽管有些
17、也是虚构),表现手法又比较单调,较之庄子寓言的想象富奇、飞动飘逸,似显得沉闷而缺少姿彩。第二章 辞15、简述楚辞及赋的区分。 楚辞及赋体式不同,性质也有很大差异。从体式上说,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过失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从性质说,楚辞以抒情、争论、描绘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殊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乏主观情感的抒发。晚清刘熙载说“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实”(艺概赋概),这一概括大致准确。16、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及屈原其他作品不同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爽幽渺的境界。再加上
18、他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是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清爽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妙奇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文17、简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第一,善用比照手法。本文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协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终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第二,文章叙事说理,擅长铺陈。如文章大肆铺陈秦王爱好外国珍宝、玩好、美色、音乐的事实,敷陈偕偶,颇具纵横家法。然后提出秦王逐客的政令,举重若轻,使重物及
19、轻人形成显明比照,事理昭彰。18、简述西汉初期散文开展概况。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初期。王朝初建,汲取秦亡的教训,取消言禁书禁,鼓励士人追思秦亡教训,为新朝的政权建立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及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19、简述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纂而成,寓含劝谏训教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此二书擅长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
20、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这类故事,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影响。第二章 班彪指出史记有两个缺点,一是务求多闻广载,至于疏浅;二是思想未能统一到儒家经上来。这一指责得到班固的认同,他也指责司马迁“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是非颇缪于圣人。”(汉书司马迁传)另外,班固著史,和司马迁的“私作”不同,乃是奉召修史,所以干脆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在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及史记有较大差异。如史记写入“世家”的项羽、陈涉,汉书一概写入“传”;汉书从酷吏传中抽掉了张汤、杜周,单独作传;尤其对于游侠、货殖,汉书很大
21、程度上持贬抑的看法。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表达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21、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汉书最负盛名的人物描写,是李广苏武传中对李陵、苏武的精神刻画。“李陵传”写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负能使气,率五千步兵突袭匈奴,鏖战兵败而降。武帝遂尽杀其家人。昭帝即位,及李陵交好的霍光、上官桀辅政,即派李陵故人任立政及李陵相见的叙述描写,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特别细腻。两次相见,第一次因为单于设宴,双方不得交谈私事,、任立政只能以眼神和动作示意。第二次相见,老挚友可以一叙衷情,但中
22、间又插进个卫律于是,立政婉言侧敲,李陵忧心忡忡,班固把这个常年,写的曲曲折折,盘旋细腻,极能传神达意。“苏武传”塑造了忠贞不渝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芒形象。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访匈奴,因匈奴缑王欲劫持单于之母归汉,就便联络苏武副使张胜共谋反叛,事败,牵连苏武。匈奴威胁利诱,想令苏武倒戈,但苏武始终忠贞不屈。尤其是李陵受单于之命劝降苏武的一段文字,更在比较中突出了苏武的光芒的品行,李陵联络自己的身世以及汉朝现状设言,语言恳切,真诚动人。但是,苏武却丝毫不为所动。这段描写,表现各自的思想品行和深层心态,特别细腻传神。总之,汉书叙事翔实平妥,笔法谨严,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史著。它的人物传记,有不少生动
23、的描摹和细腻传神的刻画,在文学史上也有较高的地位。22、简述吴越春秋及越绝书的异同。东汉时期,除汉书外,还出现了一些杂文类地历史散文,以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最为知名。两部杂史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一样。它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特点:记录根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谬离奇的故事,也采纳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闻,及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吴越春秋前后连接成篇,越绝书各篇相对独立;吴越春秋集中记叙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绝书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视觉来看,吴越春秋似较越绝书更具文学性。第三章 汉代辞赋23、简述枚乘创始的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这篇赋作虚拟楚太子患病,
24、吴客前往探视,指出其患病是“久耽安乐,日夜无极”、“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的结果,表示此病可以“要言妙道”治愈。以下,枚乘便依据听琴、饮食、跑马、巡游、田猎、观涛以及“方术之士”的妙理高论七个方面,层层铺叙,启发太子,最终使太子“霍然病已”。这篇作品,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表达着大赋的根本形式;第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第二,七发完全失去了作者的自我的真情实感。第三,遣词造句走向繁难和华美。第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构造全篇。24 、简述天子游猎赋的创作意图及客观效果。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虽有二名,是为一篇,称天子游猎赋。从创作意图看,天子游猎赋是要讽谏的,乌有先生斥责子虚“不称楚王之德
25、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骄,”亡是公说天子于“酒中乐酣”之际,“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确有扶正倡俭的意思。但这一讽谏之意在整个作品中并不突出。作品的绝大部分是以繁词丽句对诸侯、天子的园囿铺排夸饰,至于篇末点缀的些少讽谏之语,早已被华美的摹绘沉没了。作品对天子的讽谏之意,乃是实行反言正出的曲折笔法写就,并非直言相谏,这便使讽谏往往成了颂扬,也冲淡了作品的讽谏意图。因此,天子游猎赋纯在着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反差,讽谏意义比较薄弱。25、简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及地位。张衡在汉赋开展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的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而他的归田赋又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归田赋
26、全篇只有40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特性显明。这些特点,都标记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26、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汉代乐府民歌,及诗经的周民歌一脉相承,反映现实,内容多样。其中有倾诉正货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艳歌行和悲歌等。还有反映人民厌倦斗争的诗,如古歌、战城南等。汉乐府民歌中也有一部分讥讽达官显贵的诗,如鸡鸣、相逢行等。它们描写贵族夫人的显贵和奢侈,颇显漫画意味。汉乐府对后代诗歌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那些抒写爱情、婚姻的民歌,如江南、上邪等;而陌上桑还反映了及爱情、婚姻相关的某些社会问题。第三编 魏晋南
27、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27、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曹丕诗歌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一种便娟婉约的纤丽清爽风格。尤善写游子思妇的思乡怀远之情。他的燕歌行其一即是代表。全诗清词丽句,情丝宛转,缠绵动人。曹丕的一些述怀之作,则写得清峻悲凉,如善哉行、杂诗,这类作品有点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曹丕还有一些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像黎阳作和至于广陵立刻作等,虽气概昂扬却亚于曹操。另外一些宴游酬酢之诗,则写得亦颇繁丽,然逊色于曹植。28、简述王粲诗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王粲是七子中诗、赋最佳者。王粲前期诗作的内容,因经验战乱,在荆州期间又郁郁不得志,志向难以施展,
28、所以多是抒发志士明珠暗投之悲愤,及反映斗争离乱引起的凄怆之情,代表作为七哀诗三首。后期则因北方统一,事业有成,更多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代表作为参军诗五首。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大方悲凉,文辞秀美,场面阔大。其中抒情深切不但指“客子多哀痛,泪下不行收”(参军行其五),“悟彼下泉人,喟然难过肝”(七哀诗)一类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覆盖浸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尤可留意者,王粲诗取景场面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方舟斥大江,日暮愁我心”,干脆启发了谢朓写出“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名句,“风彪扬尘起,白日忽已冥”,则把风云突变,狂飙聚起,飞沙走石,天晕地暗的景象写得震撼人
29、心。29、简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正始时期的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自魏明帝曹睿去世,继位的齐王曹芳只有八岁,明帝托孤宗室曹爽和重臣司马懿辅政,曹氏 、司马氏的明争暗斗从今开场。但司马懿是河内温县大族,有谋略而且功名显赫,最终在正始十年 发动政变,一网打尽曹爽及其集团。其中名士如何晏、丁谧、李胜、毕轨皆夷三族。自此之后,司马氏在政治上大杀名士。在这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惧下,士人建功立业的志向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优生之嗟。另外,司马氏政权一方面用残酷的血腥手段篡取政权,大肆杀戮士人,以放慢却又标榜“名教”,维护自己所劫
30、到手的权利,更显现出其虚伪卑劣。因此,正始士人心中更加鄙视名教,充溢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又不能干脆变现出来,所以表如今诗歌创作上,以方面用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的虚伪龌龊,完全失去了建安诗歌鲜活明快的特色,代之以沉痛委屈隐藏曲折的风格。另一方面,由于对现实社会的悲观,转而追求一种志向中的人生境界。30、简述嵇康诗的特色。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他的诗歌在正始诗坛虽不如阮籍,但也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自有特色、首先,嵇康在他的诗中创建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志向境界。嵇康把庄子游道的心斋坐忘方式,改造成了一种充溢现实生活情趣的人间化的世界。庄子的纯哲理的人生境界,从今变成了详细的真实的人生,从今
31、以其真实可感、如诗如画的意蕴,正式进入了文学领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其次,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由于他“轻肆直言,刚肠嫉恶,遇事便发”的性格,及“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思想趋向,所以在一部分诗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另外,嵇康还能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诗经的古朴写实之风,在嵇康诗中不见了,而出之为清远之意境,隽秀之语言,独具匠心,诗经四首体式,在汉代本已式微。曹操的四言诗,古直苍凉,可谓四言中兴。其后亦无人追步。嵇康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第三章 两晋诗坛31、简述
32、太康诗歌的美容特点。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没有胸怀天下的宏大志向,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深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变现绮丽情思。特点之二是拟古仿照,缺乏现实内容。由于太康诗人缺乏直面人生的激情,所以在诗歌内容上只得求助于古人。诗经、乐府、“古诗十九首”,都是他们拟古的对象。在以旧翻新的模拟中,驰骋文采,逞示文化。32、简述刘琨诗歌的特色。刘琨今存诗四首,其中扶风歌及重赠卢谌最为优秀。扶风歌当写于任并州太守,北上抗敌时。在艰辛卓绝的战斗生活中,刘琨用血泪写下了他的坚毅意志和悲愤意绪。国家动乱,民生凋残,引起他无限悲凉。但壮士报国奋身御敌,又激起他刚毅意志。故有刚健雄放之情致
33、。重赠卢谌则写于被段匹磾囚禁时,月余被害。诗中用了六个典故,鼓励卢谌。末段写出英雄末路的悲凉大方。但是,刘琨的诗即使是写失败时的意绪,也是壮丽的,同样有“清刚之气”、“清拔之气”。33、简述玄言诗产生的缘由及特色开展过程。(1)产生缘由东晋偏安江东留意农业消费,经济渐渐开展。到孝武帝末年,已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此时东既无收复北方之力,又无北人南侵之忧,朝野上下晏然,偏安心态占主流,加之江南山明水秀,士人遂怡情山水,留连胜景,培育出很细腻的山水审美意识和更强的山水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偏安的场面有利于东晋士人追求安静及安静的心境,他们清谈玄言佛理,诗乐书画往还,高雅脱俗、优游闲适而又情
34、韵无穷,创建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其根本风格更切近老庄的泯于自然和佛教的虚心静照,总之,偏安的心态,中朝玄谈的流风遗韵,以及新形成的高雅脱俗的情调和流连山水 的审美情趣,加之佛教般若空观的影响,使玄言诗在东晋诗坛占据了主流地位。(2)开展过程玄言诗发生及开展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发端自魏正始时代已开场,其时由于玄风影响,嵇、阮等人诗中已有玄言成分。西晋末,至“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诗品序)。东晋中期是玄言诗的成熟和高潮期。东晋末叶,殷仲文和谢混的诗已变得以抒情写景为主,玄言成分仅余残烬,
35、玄言诗已经式微了。34、简述玄言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及其文学奉献。玄言诗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议论老庄玄论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及汉魏西晋以来抒情绘景的写实倾向南辕北辙,纯以韵语敷述玄理,背离了艺术表现的形象、情感等原则。这种创作倾向也集中表如今了兰亭雅集的诗歌中。值得留意的是孙绰还有另一类作品,即由面对山水而领悟玄理,因此在诗中就不仅清言玄胜,同时还描绘了山水景物,如秋日诗。这种不同于前代的东晋特有诗风,不但干脆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而且,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及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开
36、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根底。这也可算是玄言诗诸多弊端之外的两点主动奉献。 第四章 出色诗人陶渊明35、简述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桃花园记通过描写一个奇妙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的社会志向,从而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进展了反讽。作者憧憬一个和平安定康乐富足的社会环境,憧憬民风淳朴的人际关系。这种没有压迫剥削的同等制度,和悦安静,纯朴敦厚的奇妙风俗。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和平生活,成为后代人世世追求呼喊的人间乐土。在写法上,以纪实手法写虚构故事,颇具奇趣。在语言上,自然简洁而极生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均有以少胜多之妙。36、简述归去来兮辞的思想艺术特点。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
37、挂冠之时,全篇流溢着诗人摆脱官场返回田园的欣喜之情,行文亦随之流畅轻快,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首段写辞官之喜。中间两段则欣快地想象着即将重新开场的田园生活,不但有怡人的风景,而且有暖和的感情。末段则以争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乐天顺化的人生看法。37、简述闲情赋的艺术特点。闲情赋虽题意为防闲男女之情,但其中写到曾对意中女子的深切思念,极为细腻,譬喻妙切,辞采绮丽。赋中的十愿十悲,角度各个不同,然无不奇妙妥当地传达出作者热情缠绵的情思。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38、简述元嘉诗歌创作的新特点。元嘉诗歌出现新的特点。首先,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变更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把山水作为审美的对
38、象,特别写实地模山范水,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其次,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变更为重抒情,抒发了剧烈的感慨。再次,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特性的追求。另外,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讨论。不但有各种体式的尸体创作,而且留意对仗,对于用典使事更是特别追求。39、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鲍照诗歌内容丰富。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深入的相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及不公,对高门士族压抑人才的愤懑不平,所以他的很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及鞭挞。如拟行路难其四、其六。鲍照诗歌的另一类内容是边塞征戍题材之作。有描写了边塞的艰辛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鲍北门行。有的写征人思乡不得归的苦痛,如拟行
39、路难十四。另外,鲍照还有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有的揭露了钻营富贵的宦官为私利日夜奔跑的丑恶,如代放歌行;有的表现了广袤人民在赋役战乱之下的不幸及苦痛,如拟古其六;有点则描写了边塞的风光,表达了卫国壮志,如代陈思王白马篇;另外还有表达游子思妇别离相思的诗篇和山水诗等。40、简述永明诗歌的开展创建及其缘由 永明时期诗歌的主要开展倾向,仍旧是肿文学特质的发扬,同时创建了一种清爽的美的志向,为后代所宗仰;更重要的是,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究。永明诗歌之所以获得这样的开展创建,及当时的文学环境关系甚巨。一是皇室的爱好和提倡。创建了良好的气氛。宋、齐皇室均出身庶族起于行伍,虽握有重权,但在文化
40、上并无地位,但在文化上并无地位,难于文化修养很高的名门世族抗衡。这种的潜在的文化自卑心理,促使他们读书重文,爱好诗赋,追求文静。二是文人集团的良好风气。他们商讨文义,唱和酬赠,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文学前辈奖掖后进,如沈约之于王筠。而且这些文人集团有着较为一样的文学主见,可以影响文坛风气的转变。讲求声律的新体诗永明体就是西邸文人集团推动的。41、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的“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彩丽靡轻艳的文风。宫体诗创作特点之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消遣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之情、咏物、游宴登临、嬉戏。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消遣目的和消遣性质。着意写妇女姿
41、色的艳美,写他们的娇态及媚态。宫体诗的另一特点则是对写实技巧的追求。诗文的写实技巧最明显的表现于咏物及山水描写中,从谢灵运开场的山水诗,才把客观对象的细腻刻画作为追求的技巧。宋、齐以后的咏物诗,才精微细致的进展了物象的客观描绘刻画。宫体诗人从咏物转向咏人,把女人当作物来描写,写她们的姿色形貌,完全从形似着眼,写得细致入微。42、简述南朝诗歌的内容及其产生缘由。 南朝诗歌的内容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究其缘由,一则是江南经济的开展和城市的旺盛。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妓,二则是思想观念已脱离了两汉以来的经学道德标准,时代风气有利于民间情歌恋曲的兴旺。加之南朝皇室和文人对于文学消遣性质的追求,因此
42、在乐府采集民歌时也不想汉代乐府留意“观风俗,知厚薄”,而是更留意搜集新声艳曲,以满意自己的好尚。43、简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首先是风格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如半夜四时歌.春歌。其次是语言上的清爽流丽和多用双关比方,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明。此外,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不但被南朝文人所借鉴,对唐代绝句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44、简述西洲曲特色。 此诗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诗写一女子怀人,情思缠绵,写景秀丽。语言清爽明丽,采纳“钩句”连接上下,一意贯穿而又摇曳多姿。换韵造成回环宛转的效果。从内容到形式都堪称上乘。45、简述北朝
43、民歌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1)、内容:北朝民歌数量不及南朝民歌,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不似南朝以情歌为主。一是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陇头流水歌辞二是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三是反映了斗争及其带来的苦难的,前者如陇上歌,后者如企喻歌,另外还有反映劳动人民苦痛生活的,如陇头歌辞,即使是反映爱情婚姻的民歌,也是快人直语、不似南朝之温顺缠绵。 (2)、艺术: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朴质有力,风格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歌独有的特色。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46、简述建安赋创作旺盛的缘由。建安赋作家面对汉末动乱,耳闻目睹梁静残缺,天下板荡的时局,亲身体验斗争乱离、戎马倥偬的艰辛,加之
44、主观思想中的经学桎梏已彻底打破,客观形式上又有建功立业的机遇,而且还有当权执政者的提倡鼓励,于是他们继承汉末抒情小赋的优良传统,在赋的创作上驰骋才华,形成了建安赋作的旺盛。47、简述洛神赋的艺术成就。洛神赋叙写眷恋之情,辞采绚烂清泠而又臻于极致。其始写道路艰辛之后,憩息于泽畔芳草,而用“容及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便写尽少年公子之一种潇洒风神。既描摹神态,又点染出气质情思。之后寥寥数语,似未见着墨痕迹,便已轻轻转入幻境;于是极写幻境中神女之漂亮。虽设譬摹神,词语用极绚烂美艳,而到处皆抒发一己惊喜仰慕情怀。洛神之美,乃此惊喜仰慕者眼中之美,到处写彼之绰约风姿,而实到处写己之惊宠爱恋情思。其写洛神感
45、恋慕之情,报之以脉脉情思,一种私有而无,若即若离的迷离惝恍的境界,真是写得如诗如画,而写诗如诗如画之梦幻境界,亦仍旧在于把自己内心一、一缕惊喜眷恋之热情情思点染出来。48、简述左思三都赋的特点。左思主要成就在三都赋。三都赋取法班固两都赋及张衡二京赋,但青出于蓝,成为千古名篇。究其所以然,大端有三。一是其内容丰博,详尽细致地描写了蜀魏吴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二是细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三是它一反汉大赋言过于实的弊端,以务实精神去创作,所以成为京都大赋的典范作品。49、简述潘岳悼亡赋的特点。潘岳悼亡赋凄恻宛转,哀婉动人,所以后人评潘岳为“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
46、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就是看到了潘岳既深于清又擅长抒情的特点。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50、简述建安散文的特点。其一,在内容上不再是重复和敷衍经义,而是留意抒发情怀,言之有物。曹操的痛悼郭嘉,曹丕的追忆旧游,曹植豪情万丈的上表自荐,都是真情流露,袒布胸怀,衷于内心,而发于文章。其二,在形式上摆脱了经生式的引经说教,枯燥拘谨,变为留意文采,渐求骈俪。这尤其表达在曹丕、曹植兄弟的文章中。其三,在风格上,建安文章的作者都有很强的特性特点。曹操清峻通脱,曹丕隽丽流畅,曹植气盛辞华,都各有千秋,好不雷同。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51、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总体而言,内容丰富。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冲突,表达了显明的爱憎,漂亮的情怀,浪漫的梦想,充溢奇异色彩。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总体上看,多数是短小故事,艺术表现上还比较无趣,但有一些篇章已经在技巧上较为成熟。如搜神记,不仅有完好的构造,离奇的故事,浪漫的想象,留意刻画人物性格特点,题材处理突出主题,情节曲折,细微环节描写以及对话生动,而且文笔已趋于华美,小说的艺术特点已趋向完善。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及初唐诗歌52、简述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