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基础课程授课教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根底课程授课教案第一章 总 论教学内容: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根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核算方法及任务。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驾驭会计的根本职能及特点;理解会计核算的根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熟识会计的核算和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根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讲授中应留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同时,应留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中难点问题的把握。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根本理论的理解。本章共学时。第一节 会计的根本概念 引入:同学们印象中
2、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一、会计的产生及开展(一)会计的产生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开展,就离不开物质资料的消费。人们在进展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中,必定关切消费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切消费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消耗和获得的劳动成果。即必需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以满意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须要。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需对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进展记录、计算比拟及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进步经济效益。 用来记录、计算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自从人类社会有了消费,就产生了会计活动。它是管理消费经营过程,进步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的开展会计
3、是社会消费开展到确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消费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开展的科学。 消费力程度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古代会计原始社会阶段,消费力程度低,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消费活动最初只能用头脑来记忆。随着消费过程的日益困难和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场用石子、树枝来计量,后来开展到“结绳记事”,在木板和石板上刻契等。此时的会计只是消费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洁。奴隶社会后期,随着消费的开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须要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加,会计才渐渐从消费职能中分别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核算朝廷官府的钱、粮、财、赋、税等收支活动。清代学者焦循这样来说明“会
4、计”:“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唐宋两代是我国会计全面开展的时期。在宋朝出现了第一个比拟完备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司”,在会计结账方法上采纳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册”是我国古代会计的出色成就之一,对我国会计的开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近代会计近代会计是以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基阿勒提出的复式簿记为标记的。复式簿记系统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是会计开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记着会计由古代会计进入近代会计。复式簿记不仅是一个会计记录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供给了一系列科学的会计学观念,并购建了以日记账、分类账和总账三种账簿为根底的会计制度。.现代会计现代会计是指世纪年头以后,在兴
5、旺的市场经济国家开展起来的会计系统,随着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会计的深入变更:财务会计(对内)和管理睬计(对外)相结合。总结:会计产生于消费理论,并在消费理论中得到开展。经济更加展,管理越须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二、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一)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展连续、系统、完好的核算和监视,借以加强经济管理,进步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特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象: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职能:核算和监视。目的: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展连续、系统、完好地核算和监视,以加强经济
6、管理,进步经济效益。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企业对经济活动的记录可以用不同的计量尺度,照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等。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所运用的只能是货币量度。这是因为实物量度只能总计同一种类的物资,劳动量度只能核算工作时间方面的消耗,都不能综合反映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因此,会计只能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其他量度作为协助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展综合地核算和监视。()严格地以会计凭证为核算根据会计对于经济活动的核算,必需获得或填制合法的书面凭证。这些凭证不仅记录了经济活动内容,而且可以明确经济责任。会计只有根据合法的凭证记录经济业务
7、,才能照实反映经济活动状况,为经济管理供给真实牢靠的信息。()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好性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应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依次不连续地记录;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要进展科学的分类、汇总、加工整理,供给综合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完好性,是指对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都要进展计量、记录、报告,不允许有任何遗漏。 三、会计的根本职能及作用 (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管理就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根本职能有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视。 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各会计主体
8、经济活动的发生及完成状况,为经济管理供给信息的功能。 会计监视职能 会计的监视职能,是指会计根据确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获得的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限制,使之到达预期目的的功能。 监视的根据:各种法规、制度、支配、预算。 会计核算及会计监视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视的前提,没有会计核算供给数据,会计监视就失去了客观根据;但假如只有会计核算而不进展监视,会计核算就缺乏了质量保证,也就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二)会计的作用会计的作用就是人们利用会计活动要到达什么目的,即主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向谁供给会计信息? 第二,供给哪些会计信息? 第三,如何供
9、给会计信息? 注:在此主要分析前两个问题,至于如何供给信息将在以后各章介绍 向及企业有干脆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群体供给 ()投资者(包括股东或潜在的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作为评价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进展投资决策的根据。 ()债权人(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利用会计信息作为贷款决策的根据。他们须要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实力、偿债实力如何;负债比率凹凸;贷款的风险及风险程度的凹凸等。 ()财税部门。利用会计信息,理解企业获利实力和国家规定的纳税法定义务是否履行;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政府法定机构供给的各种报告是否正确等等。 向企业管理者供给 作为筹资、投资、消费、营销等决策的根据;同时,也
10、为理解整个消费经营业绩供给信息。 .向其他用户(包括职工、顾客等)供给 他们须要理解企业经营方向是否正确,以保证稳定的工作;企业福利待遇有何变动;企业的工资待遇如何等等。 总之,会计作用是指向企业管理者和外界有关方面供给有用的会计信息。第二节 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视的内容。会计的对象即社会再消费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或者也可以说是企业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社会再消费过程是由消费、安排、交换和消费四个互相联络的环节所构成,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视再消费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只能核算和监视再消费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那些内容。留意:会计对象必
11、需可以用货币进展计量。如签定合同等不行以作为会计的对象。二、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企业会计的对象可表述为企业消费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企业资金运动具体表述如下:()资金的筹集。企业筹集资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投资者投入,二是向债权人借入。企业筹集资金进入企业的形态有货币、实物、证券和无形资产。()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由于社会再消费活动是由各个具体的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各单位在社会再消费过程中担当的任务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各单位会计核算和监视的具体对象也不同。以工业企业为例,其消费经营活动是以消费过程为中心的供给过程、消费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如下图所示:供给过程消费过程销售过
12、程资金投入货币资金储藏资金消费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安排及退出资金循环和周期供给过程是消费的打算阶段。在供给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资金购置消费所需的各种材料物资,形成必要的物资储藏。这样,货币资金就转变为储藏资金。消费过程是企业消费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在消费过程中,储藏的物资不断投入消费,并变更其形态,构成消费中的在产品,储藏资金转变为消费资金 ;同时,企业还要用货币资金支付职工工资和其他消费费用,使一部分货币资金干脆转化为消费资金;此外,固定资产由于运用会发生损耗,其损耗的价值也以折旧的形式转化为消费资金。随着施工消费过程的进展,未完工程逐步完工,消费资金就转化为成品资金。销售过程是企业消费经
13、营活动的最终环节。在销售过程中,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实现其价值并收回货款,成品资金就转化为货币资金。()资金的退出企业从事消费经营活动收取的货币资金,除了用于补偿消费过程中的资金消耗外,还要按有关规定以税金形式上交国家。以收抵支后剩余部分即为企业的净利润,按净利润确实定比例提取必要的留存收益外,要按出资比例向投资者安排利润。企业实现利润的一部分,税后利润再根据国家规定进展安排。一部分以积累形式留归企业,形成企业的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安排利润,一部分以投资回报的形式安排给投资者。另外,企业还要向债权人归还债务。以上活动都会使资金退出企业。可见,企业的会计对象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留意:经
14、济业务的内容会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根本前提和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核算的根本前提会计核算的根本前提又称根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根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人为限定。会计核算的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根本假设。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效劳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限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区分自身经济活动及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企业投资人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的经济活动。明确哪些经济活动应当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哪些不属于自己的核算范围。例甲企业从乙企业购入材料,站在不同的会计主体角度其核算是不同的。甲企业为主体
15、时,会计核算为一项购进业务,乙企业为主体则为销售业务。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消费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因倒闭、解散而清算。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时,企业可以对资产按获得时的实际本钱计价,按期收回应收款,并根据自己的承诺归还所负担的债务,对多期受益的费用支出进展摊配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消费经营活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以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期间通常有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之分。我国规定以公历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
16、反映企业的消费经营状况。在我国,以人民币“元”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二、 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根本标准和规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进展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根本原则:客观性。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以及证明这些交易或事项发生的合法凭证为根据,照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供给真实牢靠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指企业供给的会计信息应当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满意不同会计信息运用者的须要。明晰性。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必需清晰
17、明了,有利于会计信息运用者精确地理解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可比性。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运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保持一样,不得随意变更,以保证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指标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根据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展,从而供给一样口径的会计指标,便于比拟、分析、汇总。确需变更的,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本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本质进展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核算根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虽然承租企业从法律形式上尚未获得该资产的全部权,但由于已获得了该资产的长期运用权,而且租赁期满后该资产通常会归承租企业全部,因此承租企业应在租
18、入时就将该资产视同自有资产进展核算。重要性。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分其重要程度,采纳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需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展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精确的披漏;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运用者作出正确推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合并处理。慎重性。是指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的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建立在稳妥牢靠的根底上。如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打算,固定资产采纳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等。慎重原则要求企业必需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但不能预料不确定的收益。刚好性。是指会计核算工作应
19、当讲务实效,根据规定的时间,刚好供给会计信息,以满意有关方面管理的须要,不得提早或延后。三、 会计确认及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各个经营期间收入及费用的方法。即但凡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相反,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企业只有根据权责发生制进展收入和费用的核算,才能精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供给正确的会计信息。配比原则。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实现的收入和为获得这些收入而发生的本钱、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确认,以计算该会计期所实现的净损益。配比原则要
20、求企业对确定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根据其因果关系进展确认、计量,以正确计算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历史本钱原则。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都应当按获得时的实际支出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即使物价变动,也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资产按实际本钱计价,有原始凭证为根据,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也便于会计核算和事后查考。划分收益性支出及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仅及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凡支出的效益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价值,并按收益期限分摊计
21、入各期损益。四、 会计计量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展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纳历史本钱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本钱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七种。一、设置账户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展分类核算和监视的一种特地方法。二、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通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对应的账户中,双重平衡地记录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一种特地方法。三、填制和审核凭证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保证登记账簿的会计记录正确、完好而采纳的一种特地方法。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获得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
22、始凭证,应用复式记账方法将经济业务科学地登记在记账凭证上,对记账凭证进展再审核后,作为登记账簿的根据,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正确。四、登记账簿登记账簿是根据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系统地、连续地、完好地依次记录经济活动的一种特地方法。五、本钱计算本钱计算是根据确定的本钱计算对象归集消费费用,计算各该对象的总本钱和单位本钱的一种特地方法。六、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来查明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特地方法。七、编制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表,就是将确定时期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括的加以反映,为会计信息的运用者供给会计信息的一种方法。上述会计核算的特地方法之间互
23、相联络、亲密结合, 组成了一个完好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其关系如下图所示:留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本钱计算和财产清查是是会计核算的根本方法及技术,它们都须要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的实务操作方法表现出来,并通过编制会计报表反响其信息。所以,填制及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第二章(一)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内容: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驾驭会计要素定义、特征和具体内容,驾驭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和会计等式的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是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教学方式刚好间安排:以讲授为主,举例说明会
24、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运用。本章共学时。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展的根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对象划分为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财务成果的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限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上述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必需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第二,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限制的。说明企业的资产可以是拥有也是可以是限制的。“拥
25、有”是具有该项资源的全部权; “限制”是指不具有该项资源的全部权但是可以限制其运用并享有该项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全部权不属于企业,但根据本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 第三,资产必需是可以以货币计量是。即可以运用货币计量其价值,否则就不能将其作为资产确认。如某企业垄断占有某种优质矿产资源,这对于该企业来说是一大经济资源,它有利于企业消费出优质产品,可以给企业带来将来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无法用货币对该矿产品资产的价值进展计量,所以不能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 第四、资产必需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即必需具有运用价值。没有运用价值的物品
26、,未能给企业带来将来经济效益的,则不作为资产予以确认。资产根据在经营活动中的流淌性和存在形态,划分为:流淌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其他应收款等。长期投资: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打算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打算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指企业为消费商品或者供给劳务、出租给别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运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无形资产:指企业为消费商品或者供给劳务、出租给别人、或
27、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运用权、商誉等。其他资产: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负债 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即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需已经发生。第二,负债是企业担当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不等同于“将来承诺”,只有在资产已经获得时才产生义务。如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第三,负债是须要企业在将来某一日期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供给劳务来清偿的义务。归还债务会使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负债根据归还期的长短,分为
28、流淌负债和长期负债。流淌负债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归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长期负债指归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全部者权益全部者权益是指全部者对企业资产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其特点有:第一,全部者权益在一般状况下,企业不须要归还其投资者。(而负债负有归还和支付利息的义务)。第二,在企业清算时,全部者权益只有在清偿全部的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负债拥有优先清偿权)。第三,全部者权益中的根本部分可以参及企业利润的安排(而负债则不能参及)
29、。全部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金和未安排利润。投入资本是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留意: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财产物资假如超过其认缴的注册资本额,超过部分不能计入投入资本,而应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特别缘由形成的资本,并非由于企业消费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形成的资本增值,如前述的资本溢价以及承受捐赠资产的价值等。盈余公积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共积累,包括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未安排利润是指企业本期未安排完的或待以后年度安排的利润。其中前两项内容来源于外部投入,而两项来源于企业消费经营所得。 二、
30、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供给劳务及让渡资产运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特征有:第一,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日常活动是指概念中提到的三种状况。日常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不作为收入,而作为“营业外收入”。第二,收入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削减。如:增加银行存款、削减预收账款第三,收入能导致企业全部者权益的增加。第四,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收入的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供给劳务等日常
31、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其特点有:第一,费用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日常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不作为费用,而作为“营业外支出”。第二,费用可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削减,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增加。如:削减银行存款、增加应付款项。第三,费用能导致企业全部者权益的削减。费用的分类如下图: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确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其特征有:第一,收入的实现是利润的重要前提。第二,利润是收入抵减费用后的差额形成的。第二节 会计等式一、会计等式的含义 (一)静态会计等式任何一个会计主体为了进展消费经营活动,都必需拥有确定数量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
32、源在会计上称为“资产”。资产最初进入企业时有两个渠道,一是全部者供给的,二是债权人供给的。他们对企业供给了资产,就应对企业的资产拥有要求权,这种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会计上称为 “权益”。因此,一个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应当等于各有关供给者对这些资产的权益总和,即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权益资产负债十全部者权益资产说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多少经济资源,而权益则说明是谁供给了这些经济资源,是谁对这些经济资源具有索偿权。资产、负债、全部者权益是静态会计要素,其组合而成反映企业确定日期财务状况的等式,是静态的会计等式。例:宏达建筑公司200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和全部者权益状况见下表: 资产金额负债及
33、全部者权益金额现金 短期借款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应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库存材料 实收资本 固定资产 盈余公积 合计 合计 从表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总额为 元,全部者权益总额为 元,负债总额为 元,权益总计为 元,资产总额及权益总额相等。 (二)动态会计等式在企业的消费经营过程中,必定会获得收入,也会发生各种费用。企业应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及费用进展比拟,收入超过费用的部分,就是企业获得的利润;反之,则为亏损。其关系可用下列等式表示:收入一费用利润企业获得利润,表示企业消费中增加的资产,企业发生亏损,表示企业资产的削减。所以当企业处于消费经营过程中时,上述两个等式可合并为:资产负债十全部者权益
34、十(收入一费用)资产 费用负债十全部者权益十收入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确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动态的会计等式。月末:本期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结转利润,利润安排后会计要素关系又变形为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十全部者权益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一)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会影响会计的等式的关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各种经济业务,这些引起资产和权益发生增减变更的一切业务,称为“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 会计事项的发生必定会引起各个会计要素相应的增减变更。但不管发生何种经济业务,会计要素怎样变更,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二)为什么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
35、计的等式关系?因为企业经济业务虽然纷繁困难,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根本类型。引起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引起权益之间有增有减;引起资产及权益同时增加;引起资产及权益同时削减。 仍沿用上例的资料,假设该公司年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以银行存款 元购入库存材料。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库存材料资产增加了 元,同时使另一项资产银行存款削减了 元,资产工程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资产总额不变,资产总额及权益总额依旧相等。()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元归还前欠的应付账款。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流淌负债短期借款增加了 元,同时使另一项流淌负债应付账款削减了 元,负债工程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等,权益总额不
36、变,资产总额及权益总额依旧相等。()企业承受投资者投入的设备两台,价值 元。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增加了 元,同时使企业的实收资本也增加了 元,资产及权益工程同时增加,增加的金额相等,资产总额及权益总额依旧保持平衡关系。()企业以现金 元支付应付职工的工资。这项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现金资产削减了元,同时使一项流淌负债应付职工薪酬也削减了元,资产及权益工程同时削减,削减的金额相等,资产总额及权益总额依旧保持平衡关系。上述经济业务引起宏达建筑公司资产及权益的增减变更状况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资产金额权益金额现金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库存材料实收资本固定资产盈余公积合 计
37、合 计综上所述可知:经济业务的发生,假如引起资产和权益两方工程发生变动,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会同时增加或同时削减,但增减后的双方总额仍旧相等,不会破坏二者的平衡关系; 经济业务的发生,假如只引起资产或者权益一方工程发生变动,不仅不会破坏资产及权益的平衡关系,而且原来的总额也保持不变;由此可见,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及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平衡关系,对于驾驭按这一平衡关系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三、会计等式的作用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提醒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络,为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供给了理论根据。第二章(二)账户和复式记账教学内容:会计账户、
38、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以及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账户、会计账户及二者的联络及区分,驾驭借贷记账法的根本原理和具体内容,驾驭平行登记要点及方法等,使学生初步熟识记账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重点借贷记账法的根本内容,难点是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教学方式刚好间安排:以讲授为主,举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本章共学时。第一节 会计科目及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展分类核算的工程,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分类,进展归类反映和限制的一种方法。.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展分类核算的工程。.
39、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根底。是编制记账凭证的根底。、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好用性原则统一性及敏捷性相结合原则相对稳定的原则、会计科目的分类、按会计要素分:资产类、负债类、全部者权益类、本钱类、损益类五大类、按供给核算指标的具体程度分: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财政部统一制定)、明细科目。 二、会计账户 账户根据会计账户设置的,具有确定格式和构造,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更状况及其结果。 会计科目及账户既有联络又有区分。 联络:都是用来分门别类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区分: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只能说明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除了名称外,还具有确定的构造和格式, 并
40、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更及结果。 二、账户的一般构造 为了在账户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所开设的账户应具确定的构造。从企业来讲,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要素变动不外乎是增加和削减两种状况。因此,账户的根本构造通常就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用来记录增加,另一方用来记录削减,其构造如下: 账户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削减数 期末余额 上列账户格式反映的是账户的简化构造,账户的一般构造如下表:账户名称(会计账户)年凭证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贷余额月日其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增加和削减的金额及余额; 凭证号数(说明账
41、户记录的根据)。 上述账户中记录的四个方面的金额存在如下的等式关系: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削减发生额至于上述账户的左右两方,原委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削减应视其所实行的记账方法和各账户的经济性质而定。第二节 复式记账法一、复式记账的根本原理.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互相联络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进展登记。从复式记账的定义中可知,它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相等的金额;二是须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反映。.复式记账法的特点及单式记账法相比拟,复式记账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可以理解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完好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42、;第二、对记录的结果可以进展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在其开展过程中,曾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几种复式记账方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记账采纳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含义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二)记账符号和账户构造以“借”和“贷”表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增减变更,只说明记账方向,并不表示“增”或“减”对于账户应记入“借方”或“贷方”要看账户的性质。 在借贷记账下,任何账户的根本构造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都分,通常规定
43、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削减,则取于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或账户的性质。 为了保证记账的科学性和简明性,按惯例,对借贷记账下和账户构造作了如下的规定: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削减额。余额一般在借方。借方余额期初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借方资产类账户贷方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削减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负债和全部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削减,贷方登记增加,余额一般在贷方借方负债及全部者权益账户 贷方期初余额 本期削减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合计 本期发生合计 期末余额 本钱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削减,期末结转后无余额。借方 本钱费用类账户 贷方本期增加额 本期转出额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本期发生额合计 期末余额 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削减数,贷方登记增加数,期末结转后无余额。收入类账户本期转出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合计 本期发生合计 期末余额 借 账户名称 贷资产的增加资产的削减负债、全部者权益削减负债、全部者权益的增加收入削减和转出收入的增加本钱费用的增加本钱费用的削减和转出期末余额:资产余额期末余额:负债,全部者权益余额(三)记账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