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观摩课教案(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观摩课教案(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观摩课教案-第 19 页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观摩课教案【教学目的】1、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分析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了解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全面把握王熙凤的复杂性格【教学难点】体悟王熙凤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有人曾说过,作为一名学生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读过红楼梦就会像外国人到中国没有去过长城一样的遗憾。所幸的是我们已没有这种遗憾。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部书的主要内容,熟悉
2、了小说中所营造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基本情况。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什么呢?文学是人学,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林这一课写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虽是节迁但主要人物形象已得到鲜明的体现。据电脑统计,红楼梦全书所写的人物男278人,女247人,共525人;而作者对众多人物的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绝不雷同;我们节选的这一课描写最精彩的人物当属王熙凤和贾宝玉,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这份精彩。二、整体感知:分析王熙凤的艺术形象(一)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
3、的铁腕人物,因此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可谓不遗余力。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王熙凤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明确:1、出场时间:黛玉进贾府后,首先与贾母相见,然后又与贾府众女眷,如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一一相见。贾母正在与黛玉谈话之际,王熙凤出场了。2、这样精心的艺术安排作者是用心良苦。王熙凤在贾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安排她与众人同时出场就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相见的苦痛腾不出场面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也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于充分描绘她的个性特征。因此,作者把她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众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
4、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多面地表现她的性格。(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三)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个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向他们补充介绍一下贾府内外的人对她的有关评价: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周瑞家的说道: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贾琏的
5、小厮兴儿说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四)具体剖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及其艺术形象。提问1:她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明确: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在老祖宗“贾母”面前,“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包括邢王二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作为一个深闺女子更应遵守礼数。何况今天还有远客来到,谁也不可以失礼的
6、。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脂批本云: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提问3:作者是怎样描写王熙凤的肖像的?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者是主要从两方面来写的:服饰及容貌。提问4:观察王熙凤的服饰有什么特点?明确:打扮与众姑娘不同,浓妆艳抹、遍体锦绣、光彩照人,恍若神妃仙子。提问5:众多女眷为何只让王熙凤如此着装呢?能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明确:对她的这种描写表面是褒,实际是一种贬责。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
7、“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李渔语)着极为华丽的衣服,满头翡翠,环鬓金珠,过于修饰包装自己是俗气而不是美丽。老舍也说过“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的,不乱穿衣服的。”她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同时,以这身服饰来见初来乍到的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呢?应该说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连并非少见侯门金贵的黛玉都对她服饰惊诧不已,可见其辉煌华艳的程度。不过,她的文化修养太低了,虽然聪明能干,但她太缺乏文化情调的熏陶,不懂什么是高雅。除了衣食享受和权力之争外,并无多少精神生活可言。
8、其风度气质与出身书香、受过教育特别是经古典文学陶冶的林黛玉的诗人气质大相径庭,因此,她的炫耀也是低品味的,显得俗不可耐。我们以前学过作品中的人物如相府千金崔莺莺、太守之女杜丽娘都不是如此着装的,只有项链中那个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是喜欢高贵的服饰的。可见穿戴服饰与人格志趣、情操修养是密切相关的。曹雪芹深知这一点,他如此描写王熙凤的服饰正是欲借此提示这一反派角色风骚庸俗的性格和空虚贪婪的性格。 提问6:中国古代写美女的容貌通常都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红”。作者是怎样写王熙凤的容貌的呢?明确: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她的眉目: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9、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丹凤眼”、“柳叶眉”本来是很美的,而作者偏偏在“眼”和“眉”前分别加上定语“三角”、“吊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以称得上漂亮,也决非温柔敦厚善良的形象。中国传统相面术麻衣神相讲,“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的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提示王熙凤“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一眼看穿了这一点。(五)服饰和外貌描写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写,要想充分展示
10、人物的个性,还必须在动态中去刻画她。品味王熙凤的语言及其动作: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如果我们不善于体察语言环境,细心玩味就无法领悟到作者深藏的七分用意。鲁迅很赞叹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描写,认为它能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王熙凤的语言描是林文极为精彩的一笔。1、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句平常的话看似无奇,可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却能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与特殊性格。在贾府,“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初来乍到的林黛玉也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此听了王熙凤的话,深为“这样放诞无礼”而“纳罕”。
11、可贾母听了此话,并不生气,却是“笑道”:“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结合这些,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2、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1)她的第一句话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提问:如果林黛玉站在你面前,你想怎么去赞美她的美丽?)中国古典文学描写女子美丽时,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色”等类似的语言。赞美的话也可以表达得很多种,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
12、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活脱脱一个语言学家!(2)她的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看来这语言学家也并不厉害。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
13、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话,竟深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意义。(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
14、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只是错把生活当成了舞台。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
15、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4)下一步,是“忙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细细琢磨这句话,会发现两种口气在里头,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5)最后写她回王夫人的话,“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体现了她办事圆熟
16、干练,善于机变,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欢心,从而独揽了荣国府大权。这就是红楼梦的语言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六)、概括王熙凤的形象王熙凤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外表美丽,为人却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善于阿谀奉承,深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了王熙凤的艺术形象。一百多年来,王熙凤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鲜活的形象,关键在于她的个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描写人物时,绝不能千人一面,而要抓住每个
17、人的个性特点去写,那样写出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富于久远的生命力。四、布置作业: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复杂记叙文。要求:1、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尤其是铺垫手法)对人物进行刻画,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题自拟; 3、不少于800字。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课时难点 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学法指导 朗读讨论点拨 知识链接 1. 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
18、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
19、搁笔长逝了。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 写作背景 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
20、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此外,此书对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制艺尺犊、医药卫生、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烹调饮食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作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作品的语言凝练自然、准确传神,达到了空前纯熟的境地。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 4小说常识概况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
21、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 学习过程 一、语言积累(A级) 1. 正字音 敕造( ) 纨绔( ) 盥洗( ) 杜撰( ) 宸翰( ) 攒聚( ) 翠幄( ) 瞋目( ) 懵懂( ) 忖度( ) 绾结( ) 嫡亲( ) 嫡( ) 敕( ) 钗( ) 帷( ) 谪( ) 赦( ) 杈( ) 帏( ) 3通词义(古义今义) 形容 偏僻 风流 乖张 仔细 惫懒 可怜 总角 便宜 风骚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B级) 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
22、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 三、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C级) 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 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 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 A、贾府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4)威严显赫的气势 B、人物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繁琐的礼仪 四、学习反思(C级) 本文
23、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五、布置作业(C级) 1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二。 2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三。 3.背默西江月二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时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难点 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 一、分析林黛玉形象 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
24、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 (1)见迎探惜三姐妹时 (2)见王熙凤时 (3)在邢夫人处 (4)在王夫人处 (5)回贾母话时 (6)和宝玉相见时 小结: 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
25、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1)众人眼中的黛玉 (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 (3)宝玉眼中的黛玉 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 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 (一)王熙凤 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1)写出场 (2)描眉目 (3)绘服饰 (4)见黛玉 (5)回王夫人 (二)贾宝玉
26、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 (1)出场前 (2)衣饰描写 (3)肖像描写 (4)两首西江月 三、诱思探究,小结课堂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结合全文谈谈你自己对本文写法的感受。 (1) (2) (3) (4) 四、学习反思 通过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和感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1.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 2.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三。 3.语言学家王力说:“看一本好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意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通读红楼梦,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
27、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答案) 一、语言积累 1、正字音 chi wanku guan zhuan chenhan cuan wo chen meng cunduo wan di 2、辨字形 嫡庶 敕造 金钗 帷幄 贬谪 赦免 树杈 内帏 3、通词义 形容:形体容貌。 偏僻:偏激,不端正。 仔细:小心。 风流:风韵神态。 乖张:偏执,不驯顺。 惫懒:涎皮赖脸。 可怜:可惜。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便宜:方便。 风骚:姿容俏丽。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第
28、2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第1516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2、明确:第24段是第一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二层。 第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是第三层。 第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 三、环境描写: A、贾府 明确:(一)(1)宏伟的外观。(课文第一段,可依据宁国府的外观来推测荣国府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
29、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五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华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和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之高;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等,
30、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4)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B、人物 (二)除此之外,林黛玉进贾府,她还见到了众亲戚。在贾府中生活的这些人又透漏给林黛玉了怎样的信息?(学生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并标记。) 明确:(1)非凡的服饰。(第1段、第5段等处)例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
31、)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佛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有物质的,也有礼教的。课文不仅写出了贾府的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四、明确: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二) (答案
32、) 一、分析林黛玉形象 1、明确:(1)(第3段)迎春三姐妹来时,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第5段)王熙凤出场时,黛玉“连忙起身接见”“忙陪笑见礼”。均说明黛玉有着良好的教养,非常注意礼节。(2)(第7段)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3)(第9段)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下了”。(第10段)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
33、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子坐了。“王夫人再四邀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到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4)(第12段)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她“方才告了座,坐了”。(5)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到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
34、几个字。”(6)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感觉相同,但两个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黛玉一见,便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但黛玉只是深隐内心,宝玉却直率地表达出来。黛玉的表现固然固然是女孩子特有的羞涩,但也和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小结: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2、 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明确:(1)众人眼中的黛玉。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35、。(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3)宝玉眼中的黛玉。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 小结: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和“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红楼梦中写林黛玉用的是“烟眉”,清,淡。作者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是为了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脱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含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黛玉的美不仅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
36、、灵秀气、孤傲气。她有的是才,她是一位“才女”。显其神而略其形,正是为免落俗套,使这一形象更加美好理想,更富有浪漫的魅力。谁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呢?在曹氏笔下,林黛玉的形象不就呼之欲出吗? 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 (一)王熙凤 明确: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团火,暗是一把刀。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写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其与那
37、些“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这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风辣子就是了”,更证明了这一点。“老祖宗”能够用这样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描眉目。作者一再着力描写王熙凤的眉形目态。此回借黛玉所见,告诉读者,王熙凤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不仅写其形,更写其神。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即便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绝非温柔敦厚之形象。含着威不露的
38、“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3)绘服饰。作者不只写了王熙凤容貌体态的细节,还详细地写了她的服饰装束。从头饰、项饰到裙饰,从上穿、外罩到下着,从衣饰质地、款式到色彩,可谓精雕细琢,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淋漓精致地体现了王熙凤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与华贵。身为荣府管家奶奶的王熙凤,她的装束自然要与荣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相协调。盛装丽服的王熙凤撑得不仅仅是她自己的门面,更是荣府的门面。这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透漏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见黛玉。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情感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看王熙凤的出场语言,
39、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的尊贵身份和泼辣性格。再听听她见林黛玉时说的一连串话。她的第一句话先是赞美林黛玉的相貌(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赞美的话有许多种表达方式,如“你长得真美”“你标致极了”“你真是天下无双的美人”。可这些话王熙凤都不用,而是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样说,效果好在哪里呢?请看:“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没有见过。这哪里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种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
40、觉得空洞肉麻。第二句话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读者听了这话,可能要纳闷: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竭力赞美林黛玉,把林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第三句
41、话,则转悲为喜,“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悲为喜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悲为喜,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经“大哭”“呜咽”过,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
42、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位天才的表演家!真的忘记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些都入木三分地描绘了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其得宠的原因。 (5)回王夫人。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言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掌权人。 (二)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具有反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1)出场前: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贬斥态度)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王夫人:“
43、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足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时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2)衣饰描写:宝玉一出场便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逼凤姐。贾宝玉因其衔玉而诞,受贾母万般宠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可及,一身丽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但他一身华丽的装束又有别于凤姐。首先,宝玉着此装是外出去庙里烧香,且是与其父贾政同去,其衣着打扮必须与贾府的社会地位相称,必须使其父看着顺眼。所以说,如果说凤姐的盛装丽服是主动的,是顺应其性情的,那么宝玉的衣饰则在光彩照人中以青紫色为主,华丽宝贵中透着高雅之气。不过,曹雪芹重笔描写宝玉的衣饰主要是为了突出宝黛初会时,贾宝玉在黛玉眼中的形象,宝玉出场前,他在黛玉的想象中“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但当宝玉一出场,贾宝玉光彩夺目的装束使黛玉眼前一亮,原来,宝玉竟是如此一个打扮整齐、风流倜傥的年轻公子!与宝玉出场前给人的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3)肖像描写:黛玉的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