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流》的第四节变压器教学设计(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变电流》的第四节变压器教学设计(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交变电流的第四节变压器教学设计-第 5 页三亚市2016年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比赛课题名称授课人学校榆林八一中学教学对象高二学段高中课时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变压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四节。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远程输电和给电子产品充电不可缺少的装置在讲解变压器的原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电磁感应的角度说明:原线圈上加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流,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界负载供电。要向学生强调,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变压器是把电能通过磁场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经过转换后一般电压、电流都发生
2、了变化.有的学生认为变压器铁芯是带电的。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可让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经过独立思考了解到变压器铁芯并不带电,铁芯内部有磁场(铁芯外部磁场很弱)。让学生明白,电磁感应现象在学习电磁学中的重要性。这里的关键是明白原线圈和副线圈有共同的铁芯,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时刻都是相同的.因而,其中的感应电压之比只与匝数有关.这样,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就可以改变电压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数据,根据数据猜想,得出原电压、感应电压和匝数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式。(二)、素质教育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变压器的基本构造()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探究并应用变压器的各种规律2、过程与方法:
3、()能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多变量问题()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激发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通过真实操作和记录,获得团队合作精神的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四)、教学器材手机充电器、变压器、学生电源、多用电表,小灯泡,导线。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对于电磁感应现象、互感现象以及涡流现象有了基本的掌握。通过交变电流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变压器这节内容的知识储备。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
4、经经历过通过实践探究物理规律,对科学探索的环节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已有了较深的体会,所以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方法储备。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教学理念:在这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理念是:以实验为基础,学生的思维拓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注重规律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验探究过程的教学、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强调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能力活化;“变压器”一课的教学围绕“什么是变压器?”、“变压器副线圈为什么有电压?”、“变压器怎样将原线圈的电能传输给副线圈?”、“变压器副线圈上的电压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定量关系是怎样的?”等
5、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如下的教学流程:(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课件、资源内容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一)、新课导入(二)、新课教学巩固练习(三)、小结:用手机充电器点亮小灯泡,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涉及到变压器(一)、变压器的结构原线圈(U1 ,n1)副线圈(U2 ,n2)铁芯(绝缘硅钢片)电压表的电路图(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互感现象。决定U1的因素:1、 在U1 与n1不变是,U2 与n2正相关2、 在n1与n2不变是,U2 与U1正相关3、 在U1与n2不
6、变是,U2 与n1反相关(三)、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实验:400匝原线圈接交流电,在铁芯上绕漆包线作副线圈,绕漆包线两端接电流表。引导学生控制变量发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 把可拆式变压器的一个线圈作为原线圈,连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端,另一个线圈作为副线圈,可不接负载。2 采用控制变量法,试的输出电压U1=2V和n1=400不变。3 闭合电源开关,用多用电表的交流电压挡测量副两个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同匝数接线柱两端的电压,记录下表中,测量完毕断开学生电源的开关。控制U1和匝数n1,改变n2,用万用电表测量U2。电子表格如下表: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电压和匝数的关系表达式:再次观察实验数据,引导学
7、生的出,降压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如果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损失很小,能够略去原、副线圈的电阻,以及各种电磁能量损失,这样的变压器我们称之为理想变压器。这是物理学中又一种理想化模型变压器的应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变压器。(四)、巩固练习:1、家庭电路电压220v怎么给电压为5v的手机充电?2、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的匝数为110匝,副线圈匝数为660匝,若原线圈接在6 V的电池上,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 ( )A.36 V 小结:1、变压器的结构;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电压和匝数的关系:作业:课本第44页,2、3两题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举例教师引出问题:220v家庭电路怎么给电压为5v的手
8、机充电?让学生带这问题去学习,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变压器,学生能直观的知道变压器的结构。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变压器。教师:通过展示线圈,讲述线圈、铁芯都是绝缘的,而且不连通,怎么样导电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演示实验:教师按照左边电路图连接电路,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小灯泡为什么发光?教师提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请学生回答这问题。同样的电路,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得出 U1与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怎么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注意事项。注意人身安全。只能用低压交流电源,电源电压不能超过2V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压和匝数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控制
9、U1和匝数n1,改变n2,用万用电表测量U2。教师:查看学生实验情况,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选取学生三组实验数据。输入电子表格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猜想。通过电子表格的出实验结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得出变压器可以有,降压变压器和升压变压器介绍变压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实物。实验演示,激发学习兴趣,对变压器作用有初步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实物展示变压器,多媒体展示简化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述能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注意人身安全,控制U1=2V。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验
10、协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数据的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出数学关系式。通过多媒体直观的知道生活中的变压器。图片加大课堂容量及加快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五、教学及学习建议(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将实验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总结,物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突出学法指导,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这样不仅教学思路清晰,而且让学生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动作思维,引发抽象思维,让物理课堂成为训练学生手脑并用的场所。同时,本节课突出了能量守恒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它不仅在变压器的工作中适用,而且是自然界中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律。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产生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