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91128(20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91128(201页).doc(1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91128-第 193 页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江苏开放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小说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姓名 xxx教育层次 本 科学号 省级电大 江苏电大专业 汉语言文学分校指导教师 教 学 点小说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xxx内容摘要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为特殊的英雄人物政治上,他任人唯贤,善于纳谏;军事上,他审时度事,机谋善变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综合体:他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既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既阎王脾气,又菩萨心肠本文主要通过三国演义中曹操复杂形象的分析
2、,呈现一个更为真实、更为完整的曹操关键词 三国演义,曹操, 人物形象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他是贯穿整部著作的关键性线索人物对于他,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权贵庶民都对他有着不同的解决和评述:黄钧先生认为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强干的大奸雄自古以来,统治者从汉朝是刘姓天下的角度出发,受“尊刘抑曹”观念的影响,认为刘备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坐天下是顺天理曹操乃一布衣,出身低微、平凡,白手起家,趁乱世显示英雄本色,逐鹿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威震汉主,认为他大逆不道,视他为乱世之奸雄(黄钧中国古代学史)文学家们则从艺术角度出发,着力刻画曹操个性形象,
3、把他塑造成一个集“奸诈、伪善的阴谋家与雄才大略、精明干练的英雄”于一身的典型人物,留待后人去评说,以至令人读三国演义百看不烦,评三国人物津津有味,看曹操爱恨交织老百姓则不同,众说纷纭,各选其好,有人称之为大英雄,有人称之为大奸臣对于曹操这位独特的人物,他有着现实的复杂性,我们不能仅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评论,把他圈入善恶范畴,否则他便什么也不是且又“似是而非”了因为“任何人,即使是坏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人世间纯粹的完美与缺陷的性格不存在,真实的性格,美而有魅力的性格常常是在美丑、善恶矛盾统一的联系之中”(刘再复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和原则)如此说来,曹操这一人物的形
4、象如何定位,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带给我们后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来探讨的下面,就这几个问题,我们来浅析一下曹操这个伟大的人物我们评论曹操这一人物时,首要的是要看其主导方面,要把它放在特定环境,特定时代中去公正客观地评价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演义中,为什么他是白脸的奸臣?在历史的记载中,为什么他的所作所为自相矛盾?他是奸贼,是奸雄,还是英雄?众多说法不一的形象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曹操?在罗贯中笔下,曹操作为三国鼎立的主要力量,其政治家、军事家的英雄本色与后世开国帝王相比毫不逊色,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说明一、任人唯贤,雍容大度,乐观进取,
5、百折不挠的政治家风貌(一)曹操用人唯才是举曹操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人,他的唯才是举、雍容大度和屯田惜农等政策措施,对后世政策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吾用天才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为”,这是曹操的用人名言自古以来曹操以知人善用而著称司马光说他“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作者罗贯中更是以赞赏的笔调细致入微地刻画他这一特点我认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刘备摔阿斗收买人才,刘备用的是软办法,用义气聚拢人才,文如诸葛亮、庞统,武如关、张、赵、马、黄,尽管都是济世人才,但人才凋谢的前景注定了蜀王国日趋没落的趋势;孙权的江山是子承父业,占长江天险之利,割据一方,而唯有曹操是靠一批又一批人
6、才谋定江山他在用人方面,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在兖州招兵买马,于禁、典韦因武艺出众,成为将军,荀或、郭嘉、刘晔成为谋臣,从此威震山东在后来征战中降将徐褚、徐晃、张辽受到厚待,从内心深处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愿望”,终身追随曹操,誓死无二心,后来拥有战将千员的强大军事力量唯才是举论功行赏的做法,使文臣武将愿意为他,为魏国效命,血洒疆场而在所不惜,最终呈现“文有谋臣,武有武将”的兴盛局面(二)曹操为人心胸宽广刘备可以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这一点从“煮酒论英雄”的试探开始,曹操心中早就明白但当刘备两次落难投靠曹操时,均受到曹操的厚待,后来刘备乘击袁术之机,取得兵权,叛曹而去,曹操也不深加追究关羽是刘备
7、义弟,与兄长走散,走投无路暂归曹操,败军之将,敢言“三约”,核心是不降曹只降汉帝,终生不忘桃园三结义,只对刘备永不变心曹操明知此人留不住心,却宽宏大量接受了“败将”近乎苛刻的约定后来关公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激怒众将堵截,曹操因惜才爱其义气,命张辽亲自往边关宣读军旨,“任便放行”这若无博大的胸怀绝容不下小说中曹操“不念旧事”的故事屡见不鲜破袁绍后从敌人文书中发现下属有人与袁绍暗中通信联系,谋士建议按名一一捕杀他却认为当时袁绍强大,自己势弱难以自保,别人为求生存与对方通信是正常的,于是将书信一把火烧光,以德报怨,让众人心服口服除此之外,曹操还善于纳谏,他虽机敏过人,却从不刚愎自用,虽说
8、也有拒谏之时,但并不见多,即使对提过错误意见的人,也能给予鼓励如击乌桓凯旋后,第一件事是“重赏先谏者”官渡之战中在相持阶段向荀彧讨教,一举反败为胜郭嘉病亡征途,他在悲痛中一丝不苟地按其遗计行事而平定辽东作为古代一个政治家有如此胸怀,难能可贵(三)曹操处事乐观进取在打江山和坐江山的几十年里,他更多的是积极乐观,以“微笑面对人生”说到这里,尤其让人难忘的是赤壁败走华容道时三次大笑第一次大笑在“乌林之西,宜都之北”,败军刚离开险地,曹操见此地树林丛生,山川险峻,于是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众将士不知什么原因,他回答说:笑诸葛亮、周瑜无谋少智,在此关口不知道设伏兵,用兵不如自己话还没说完,伏兵四起第二次在
9、葫芦口埋锅造饭时,第三次在华容道,80万大军只有300余人相随,士兵疲惫至极,毫无斗志,此时他仍笑得出来三次大笑,引出三路伏兵,又三次化险为夷“笑”只是一种外部表现,实则反映出曹操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勇气和一位政治家的谋略,在如此重大挫折中,他能保持冷静、沉着,以乐观的态度激励士气,把这种乐观及时转化为极富感染力的身体的语言,表情语言,从而稳定军心,重振士气,让将士在困难中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看到胜利的曙光笑对困难,也表现出他不怕困难,坚信胜利最终是属于自己的,作为统帅临危不惧,意志坚定、高瞻远瞩,必然会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曹操议政爱农惜农曹操采取过一系列保护、发展农业生产的积
10、极措施,小说在不少章节中直接地展现了他重视农业,重视经济发展的积极愿望命令军民屯垦,这样在军阀混战中可以使百姓得到暂时休整,“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同时军粮自给,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南征北战中,他号令三军,不准作践麦田,不准虐掠百姓,违背“一律斩首”征袁绍时,重申军纪:“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同罪”仓厅大捷,众将领一致要求乘胜进兵翼州,他却予以否定,理由是:连续进兵“枉废民业”决定秋后进兵,认为民为本,民富才能国强,民安才能国兴这些措施和思想表现他体恤民情,把“民”放在心上,让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看到希望,从而赢得了民心,自古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有人民拥护,他的霸业最终才能成功他的“行屯田以
11、资军食”,长期为后世仿效,影响深远二、审时度事,机谋善变,有勇有谋,奇正互用的军事家风貌曹操是一个世所公认的军事家作为军事家,他有勇有谋讨董卓中,开始满朝文武大臣相聚一堂,谈虎色变,哭成一堂却束手无策,只有他抚掌大笑毛遂自荐,自己一人冒险行刺董贼在行刺中,被董卓发现,他又急中生智,假献宝刀,得以脱身而逃(三国演义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回家后,发娇诏,招义兵,会盟十七路诸侯共讨董卓,起事后又推势力雄厚的袁绍做盟主,自己甘当联络员巧借大树遮荫,不断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自己在统一北方的征战中,曹操作为军事家的指挥才能尽情显现出来以官渡之战为例,这一战,曹操以军粮不足7万人对抗袁绍粮草充足的七十万人,以
12、一敌十他在战争对峙阶段,召集谋士商策问计,定计出奇兵,用奇计,夜袭鸟巢,一把火烧光了袁绍粮草,断绝其粮道后援,令袁军军心大乱曹操正由于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择善从流,灵活机灵,结果一举扭转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 曹操不仅仅是“运筹帷幄”的帅才,而且也是披坚执锐的勇士在其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多次亲自挂帅,出生入死,百折不挠讨袁术时,攻城不利,他亲临前线到城下督促将士搬土运石,填壕塞堑当有人退却时,他果断执行军纪,杀一儆百,并亲自下马,参与填沟坑,激励将士奋勇争先“赤壁之战”是其一生最大败迹,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败后回北方,又重振旗鼓,休养生息,不久便又军威大振三国鼎立时,蜀国诸葛亮
13、七出祁山,面对蜀兵咄咄逼人之势,他采取主动防守战略因时制宜,以静制动这一防守战略,既给人民以休养,更重要的是以退为进,是更大的进攻,吴蜀两国被迫以进攻自卫,力量逐渐消耗魏国反而越来越强,为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作为军事家、政治家,曹操敢想敢说敢干敢当乱世之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长期征战中,功勋卓著,由于功高震主,权势愈大,汉献帝疑忌也愈重,面对公卿士大夫集团诽谤猜疑,他不畏人言,并未激流勇退,公开宣称自己不会主动交出兵权,退出政团,认为天下没有他便会大乱,人民便会遭难,这与刘备假惺惺正好形成鲜明对照,刘备当初兵败长坂,无立足之地,心中想据荆州,却口口声声说是兄刘表之地,不敢据,后来还是占了
14、荆州赤壁之战后,东吴欲讨荆州他不想却以哭为掩护,一致采用拖延战术后来西川请他抵抗张鲁,张松献地图,为他兵进西川提供大好机会,他想以此地图霸业,却口口声声,假仁假义说是:“不忍取之”这种口是心非的行为反衬了曹操的光明磊落三、多样复杂的奸雄曹操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 但是当我们弄清楚曹操的历史形象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15、就是这个历史形象它也不是那么好弄清楚的比方说,民间都说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欢曹操苏东坡就讲到,在北宋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那么说明至少在北宋的时候,曹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他又干了些什么不讨人喜欢的事呢?那么也无非是三条: 一个是曹操这个人为人奸诈第二件事情呢说他篡汉那么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但是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英雄人物“在现实生活
16、中,我们不能找到很多好的东西,也就满足了,并不要找到数字式的完美的毫无瑕疵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评价他,要把他放在东汉末年统治者腐败,社会动荡,人心思定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是时事造就他成了英雄,所以他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阶级地位中形成的烙印他的身上,体现出一个大“奸”不为过,对于曹操其人,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一)奸而不恶先说曹操的奸诈,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在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地艰苦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军粮已经不多了,没有粮食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
17、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曹操光着脚冲出去以后,抚掌而笑,说哎呀呀呀,子远你来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问曹操:“你的情况怎么样啊,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呵呵呵,这个我的军粮很充足啊,足够用一年的”许攸说:“错了,重讲”曹操说:“半年”许攸说又错了,见到老朋友都不说老实话,说实话吧,再给你一次机会曹操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刚才开玩笑,实话告诉你,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
18、烧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 ”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军一看,来了曹军烧粮食,当然也拼死奋战,当时情况非常地紧张曹操左右的人跑过来说,曹公,敌人来了曹操说,慌什么?敌人到我背后以后再说这话,上然后把袁绍的粮草全部烧光,从而扭转了这个局势小说中描绘曹操如何专权,对汉献帝不敬,对汉室宗亲不敬,但他没损害老百姓利益,没有阻碍社会进步正由于汉献帝懦弱无能,汉室衰落,才导致群雄四起军阀混战,战乱让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曹操借乱世兴义兵,平定诸侯,给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虽说是
19、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凭他的势力让汉王朝又延续了几十年,他损伤的主要是奄奄一息的刘汉末代王朝的体面,汉献帝有能力平定军阀混战吗?肯定是不能的,所以在老百姓的眼里,谁让他们安居乐业,谁就是英雄,曹操能在军阀混战中成为霸主,与人心所向分不开,尽管他是“奸雄”,但在百姓眼里并不可恶(李卓吾强臣论)(二)残忍与宽容在这一方面,曹操做的太绝,谋刺董卓事败出逃,被吕伯奢收留,吕家连夜准备磨刀杀猪买酒款待,曹操因疑心主人有害己之心,不管男女,连杀八口人出逃,路遇吕伯奢买酒回来,就说正在杀猪请他返回他明知道杀错了人,却仍追杀吕伯奢,说:“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后来成为政治家的名言在用法上,他过于重,有
20、犯必杀,甚至杀错了许多人,有滥杀无辜之嫌,尽管是帝王集团利益之争逼使他痛下杀手,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其多疑、残忍的本性,不过在乱世,他用重刑确实起到震慑作用,稳定了自己的地位但同时曹操也是一个很宽容的人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曹操的祖宗骂起后来?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
21、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所以曹操是很宽容的(三)善于玩弄权术如在执行军纪中,割发代首,哭泣死敌袁绍,礼葬关羽首级等,但这并不失为一个政治家成熟的表现自古以来,政治家要想在权利之争,利益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懂得玩弄权术,玩弄权术是所有政治家不可缺少的政治手段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差异只不过是高明与拙劣之分,我们不能因曹操善弄权术而贬低他因为他毕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治乱世的能人因为“某种弱点只适合某种个性”,(布孔洛外国作家创作经验)战士毕竟是战士,有缺点的战士还是战士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过:“罗贯中的成功之处在于揉百家之言而合成曹操这一形象,在曹操这一形象中,雄才大略和奸诈狡猾有机地融为
22、一体”总之,曹操这个人是个极为复杂的人苏东坡曾说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而且他奸诈一生,最后归于真实,但是我对苏东坡先生一贯尊敬,对于他这句话是不以为然的,我认为这恰恰表现出曹操的大气曹操能够如此地本色,说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诈的,因此是奸猾的英雄,简称奸雄而这个奸雄呢,又是非常可爱的,所以我认为对曹操的评价就是这五个字可爱的奸雄 综上所述,曹操的形象是复杂多变的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时,不是走两个极端:尽善
23、或大恶,而是从客观工作的角度,从多方面把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得以丰满他是东汉末年军阀的矛盾焦点,又是三国鼎立的最重要一足,抛开历史的偏见,曹操是历史时代的英雄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中,有分有合,但统一、发展是历史发展趋势,为西晋统一中国奠基了基础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他对推动中华民族的前进功不可没,所以我们今天不能抱着偏见,片面说其好或者说其坏,要用辨证的观点,客观公正的评价他曹操无论是政治、军事上的成就,都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孙刘军阀们,而其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亦是同时代的诸侯们所无法比拟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没了荒草,飘扬了浮尘曹操这一特定的艺术形象将随三国演义让后人津津乐道,为
24、后世提供许多可供借鉴的东西参考文献:1、黄均 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刘再复 论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3、罗贯中三国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0年版4、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北京新潮出版社,1985年版5、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6、李卓吾 强臣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7、布孔洛 外国作家创作经验,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曹操一、人物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
25、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是三国时期势力最大的霸主二、性格特点之一广纳贤才,礼贤下士具体事例:1、曹操是个颇负盛名的爱才之君在官渡一战中,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局面一直僵持不下袁绍手下,有几位谋臣,其中就有才高八斗的许攸在袁绍的旗下,许攸是最受宠的谋士一次偶然的机遇,郭图趁许攸探查曹军虚实在袁绍帐前大肆指控许攸私通曹操,一脸茫然的许攸被伦为囚犯他明白,如果自己仍旧辅佐袁绍的话免不了杀身之祸,还是赶紧弃袁绍而去为妙眼下只有曹操离自己最近,何不投奔曹操为快消息传到了曹营,曹操早已耳闻许攸的才华,兴奋不已鞋子还没穿好就跑来迎接许攸最终,许攸帮助曹操找到了袁绍的粮库,放火将其烧毁,袁绍大军
26、不战而忘,袁绍不久后也因被曹操数次打败吐血而死2、刘备本是一个微乎其微的百姓,可后因与祖辈与皇室有关,天子口喻将其提拔为皇叔,这也让心疑的曹操对他有了一丝警惕刘备是个正人君子,他为人忠义,心胸宽广,平凡却素有大志从而桃李满天下,变为妇孺皆知的好口碑所以,投靠刘备的英雄豪杰特别多,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都是千古英才,出力拔萃徐庶就是其中的一位徐庶是个才华横溢的谋士,后被刘备所用因为刘备势力单薄,一直吃败仗,惨烈的局面僵持不下来因为偶然的机遇,经部下介绍而得了徐庶,徐庶刚进蜀营,刘备便打了一个打胜仗曹操听见了,便从徐庶的老家把徐庶的老母架过来,同时命令手下写好文书,说徐庶的母亲饱受苦难,被囚于牢狱之
27、中徐庶生来就是个孝顺的儿子,一听这话,便含泪弃了刘备,投曹操而去虽说这种手法奸诈,的确不是英雄所为,但这样恰恰可以体现出曹孟德的爱才之心啊!二、性格特点之二心胸狭窄,血腥残忍,疑心过重,具体事例:1、曹操妄图杀死董卓而未得手,还赔了一把价值连城的宝刀,心中很是悔恨,他想起兵灭了董卓,可势力远不及董卓的一本再者,如果再在这城中拖延下去的话,免不了会被通缉,引来杀身之祸于是,曹操与陈宫连夜逃往郊外,在一家亲戚开的驿站歇息片刻当晚,曹操在客房休息,忽闻楼下传来刺耳的磨刀的声响,吃了一惊于是揣着宝剑,小心翼翼的走到了楼下,不知不觉中,磨刀的人倒在了血泊中,而曹操生怕别人会告知官府,便把所有的人全都杀害
28、了陈宫还不知道曹操做了些什么,却被曹操告知此地不宜久留,应当速速离开一脸茫然的陈宫忽然看见了成片的血迹,吃惊的望着曹操,却看见他已经走远了,于是跨马去追他这时,驿站的掌柜来了,他见曹操这么慌忙地离开,十分不解,说:“我们本想用猪肉款待客家,却不知客家这么急着要走,诺,这是我为您准备的美酒,你捎上吧!”掌柜摇了摇头,笑着离开了陈宫这才恍然大悟,却发现曹操已经将掌柜的首级斩下他大惊,去问曹操为何这样做,曹操却说:“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陈宫愕然沉默四、总述在罗贯中著写的三国演义当中,曹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在我看来,曹操心胸虽然狭窄,但也不乏英雄豪杰的霸气和正人君子的气度在三国割据天下
29、之时,曹操的势力是最大的,最后也是曹操门下的诸侯统一了天下,由此可见,曹操不乏过人的才华,就像诸葛亮所说的:“只有袁绍、吕布、刘备和刘表这四个诸侯可以攻克曹操”这四个人都是那时的豪杰可见,曹操一人便抵得上千军万马,我们不能否认一个英雄在三国时代的统治就像司马懿在史记中说的那样,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事实而已,谁又能断定,在三国的纷争中,到底谁更接近一个君王呢?这只能留给后人去评述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者:指 导 教 师:所在学习中心:所 学 专 业:学号:年级:完 成 日 期:题目: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摘要: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
30、法它成功的塑造了若干类型形象系列,如以诸葛亮为基型的智多星军师形象系列、以张飞为基型的鲁莽英雄形象系列、以刘备为基型的仁君忠臣形象系列,以及以曹操为基型的奸雄形象系列这些形象同中求异,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画廊足智多谋诸葛亮:艺术手段、忠贞品格、创作方法;明君与枭雄刘备:明君形象、对刘备形象的批评意见;豪气冲天关羽:刚愎自用、因小失大、总论关羽形象;忠贞神勇张飞:“忠勇”的内容及其表现?“鲁莽、暴戾”的内容及其表现、“粗中有细”的内容及其表现关键词:人物 形象 分析论 文 目 录一、 足智多谋诸葛亮1 艺术手段“2 忠贞品格4 创作方法5二、 明君与枭雄刘备6 明君形象6 对刘备形象的
31、批评意见8三、 豪气冲天关羽9 豪气冲天关羽9 刚愎自用,因小失大11 总论关羽形象“12四、 忠贞神勇张飞13 “忠勇”的内容及其表现13 “粗中有细”的内容及其表现14 “鲁莽、暴戾”的内容及其表现14论文正文名著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是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和武将赵云是书中塑造的两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而诸葛亮更是神化了 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至于用八阵图阻止陆逊
32、、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劝告邓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总之,诸葛亮不管在能力还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足智多谋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怎么能成为世代相传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作者耗
33、费笔墨最多的艺术形象从“水镜先生”司马徽第一次提到他的道号“伏龙”(即“卧龙”),为他的出场预作铺垫(嘉靖元年本第六十九回刘玄德遇司马徽,毛本第三十五回),到他去世后被安葬于汉中定军山(嘉靖元年本第二百九回武侯遗计斩魏延,毛本第一百五回),他一直处于作品情节的中心,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书的第一号主角罗贯中满怀挚爱之情,倾注全部心血,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将他塑造为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一、历史上的诸葛亮(181234),本来就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十四岁便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家乡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辗转来到刘表控制的荆州十七岁时,诸葛玄病卒尽管此时诸葛亮年未弱冠,
34、又与荆州牧刘表及其大将蔡瑁都有亲戚关系,但他胸有大志,襟怀高迈,不愿托庇于权门,于是带着弟弟诸葛均,毅然隐居于隆中(汉代属荆州南阳郡邓县,今属湖北襄樊市),一面躬耕陇亩,一面关注天下大事,研究治国用兵之道,长达十年之久建安十二年(207),奋斗半生而屡遭挫折,当时依附刘表、屯兵新野、势单力薄的刘备三顾茅庐,向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请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了先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分鼎立之势,外结孙权,内修政治,待时机成熟,再分兵两路北伐,攻取中原,以成霸业的战略方针在刘备的恳切敦促下,诸葛亮出山辅佐,从此成为刘蜀集团的栋梁,在历史的舞台上大展宏图,创造出非凡的业
35、绩 诸葛亮的崇高品格,不仅深受蜀汉民众的尊崇,甚至还得到敌方的敬重在他的诸多优秀品格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智慧,集中体现于隆中对;二是忠贞,集中体现于出师表总之,他确实不愧为一代贤相,名垂千古二、诸葛亮逝世以后的一千余年间,历代胸怀壮志、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深情地缅怀和颂扬着他,广大民众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他的业绩,各种通俗文艺也反复讲唱和渲染着他的故事罗贯中继承了这种尊崇诸葛亮的社会心理,在史实的基础上,吸收了通俗文艺的有益成分,加上自己的天才创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雅、睿智、充满理想色彩和艺术魅力的诸葛亮形象,一个家喻户晓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诸葛亮形象,虽以历史人物诸葛亮为原型,但已有了很大的变
36、异,比其历史原型更高大,更美好,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成为中华民族忠贞品格和无比智慧的化身,成为中外人民共同景仰的不朽形象为了塑造好诸葛亮艺术形象,罗贯中花费了大量笔墨,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一)充分突出诸葛亮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历史上的诸葛亮,尽管一出山就与刘备“情好日密”,受到刘备的充分信任;但他在刘蜀集团中的地位却是逐步提高的,按照通常的政治机制,这也是很自然的他刚出山时的身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没有记载,估计是幕宾之类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夺得荆州江南四郡,诸葛亮始任军师中郎将;此时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早已封汉寿亭侯,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
37、军,封新亭侯,诸葛亮的地位略低于关、张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定益州,诸葛亮升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掌管左将军府事务,此时刘备的官衔是“左将军领荆、益二州牧”),其官品与关羽、张飞同列,而在刘蜀集团中的实际地位则超过关羽、张飞直到刘备称帝(221),诸葛亮任丞相,才正式成为蜀汉的头号大臣而且,在刘备称帝之前,诸葛亮虽曾参与谋议,但大部分时间是留守后方,足食足兵,从未统管过军事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把诸葛亮写成一开始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指挥一切的统帅,大大提高了他在刘蜀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出山不久,夏侯淳便率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这是他面临的第一场考验这时玄德请孔明商议
38、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第三十九回)在这初出茅庐第一仗中,刘备一开始便将指挥权交给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一一调遣众将,甚至连刘备也要接受他的安排火烧博望的胜利,树立了诸葛亮的威信,也确立了他指挥一切的地位从此以后,他在刘蜀集团的指挥权牢不可破,从未受到过质疑每遇大事,刘备总是对他言听计从,文武众官也总是心悦诚服地执行他的命令赤壁大战期间,他出使东吴达数月之久,刘备方面积极备战,一切准备就绪后,仍然要等待他赶回去指挥调度: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
39、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第四十九回)诸葛亮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就连身份特殊的头号大将关羽,由于违背军令私放曹操,诸葛亮也要下令将他斩首;只是由于刘备出面说情,希望容许关羽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第五十回五十一回)这些描写,大大超越了历史记载,使诸葛亮始终处于刘蜀集团的核心,地位明显高于所有文武官员,而又使读者觉得可信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屡遭挫折,而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则节节胜利,两相对照,读者不由得深深感到:刘蜀集团的成败安危,不是系于刘备,而是系于诸葛亮(二)竭力渲染诸葛亮的智慧,特别
40、是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上面说过,历史人物诸葛亮的突出品格之一便是智慧,但那主要是善于把握天下大势,善于总揽全局,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的政治智慧,隆中对就是其集中体现至于军事方面,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说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诸葛亮善于管理军队,治军严整,但在运用奇谋妙计上却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干,优于当统帅的谋略;随机应变的本领,不是他所擅长的有人认为陈寿贬低了诸葛亮;但事实是,历史上的诸葛亮确实并不特别擅长出奇制胜然而,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不仅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而且通过大量的虚构情节,着力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他塑造为用
41、兵如神的谋略大师,成为中华民族无比智慧的化身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出山后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火烧博望,便具有很大的虚构成分历史上,刘备曾与曹操大将夏侯?、于禁等相拒于博望,“久之,先生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那是在三顾茅庐之前,自然与诸葛亮无关罗贯中来了个移花接木,将此事安排在诸葛亮出山之后,使他成为克敌制胜的英明指挥者作品先写曹军的气势汹汹,写十万曹军与刘备数千人马的悬殊对比,酿造出泰山压顶的紧张气氛;然后写诸葛亮调兵遣将,关羽、张飞对他的计谋都心存怀疑,“众将皆未知孔明韬略,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玄德亦疑惑不定”结果,战斗的进程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预计发展
42、,刘备军大获全胜,使得关羽、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的大将心服口服,称赞道:“孔明真英杰也!”(第三十九回)于是,诸葛亮料事如神的军师形象初步得到了表现随后的火烧新野,纯属虚构的情节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水火并用,层层设伏,让曹仁、曹洪率领的十万大军先遭火烧,再被水淹,损失惨重(第四十回)从此,诸葛亮的无穷妙计,不仅赢得了整个刘蜀集团的高度信任,而且使曹军十分害怕,动不动就怀疑:“又中孔明之计也!”在决定刘蜀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大战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大放光彩本来,在历史上的赤壁大战中,最主要的英雄应该是周瑜;诸葛亮除了出使江东,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外,究竟还有哪些作为,史书上并无明确的记载
43、然而,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却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尽管他在吴军中身居客位,但是,他却是“赤壁大战”这一情节单元的真正主角孙刘联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穿;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由他与周瑜共同商定;而实行火攻的决定性条件东风,又由他巧妙“借”来可以说,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智慧;如果没有他,周瑜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孙刘联盟与曹军之间的矛盾和孙刘联盟内部矛盾的旋涡里,在与周瑜、曹操这两个杰出人物的斗智中,他的远见卓识、雅量高致和神机妙算,一次又一次地迸发出
44、耀眼的火花周瑜对他又敬又嫉,多次企图除掉他,他都一一从容化解,安如泰山,既使周瑜无可奈何,又维护了孙刘联盟,保障了战役的胜利斗智的结果告诉人们:曹操之智不及周瑜,周瑜之智又不及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才是大智大勇的头号英雄在“三气周瑜”、“刘备夺取汉中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情节单元里,罗贯中也安排了许多虚构的情节,从多种角度入手,把诸葛亮的智慧谋略表现得精妙绝伦在与对手的政治斗争中,他总是善于把握全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掌握制胜的主动权在军事较量中,他总是知己知彼,重视掌握情报,善于调动对方,善于打心理战,善于“用奇”,或伏击,或偷渡,或伪装,或奔袭,虚虚实实,千变万化,一次又
45、一次地赢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兵势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诸葛亮精通这些军事原则,真是用兵如神为了突出诸葛亮的谋略,作品常常运用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心高气傲的周瑜多次感叹:“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直到临终,他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强烈地表达了他力图压倒诸葛亮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善于用兵的曹操在与诸葛亮交战时老是疑神见鬼,一败再败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更是多次承认:“吾不如孔明也!”甚至在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司马懿率兵追赶,还被诸葛亮的遗像吓得狼狈而逃,落了个“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话柄通过这些第一流人才与诸葛亮的对
46、比,诸葛亮那“无穷如天地”的谋略被表现到了极致(三)多方刻画诸葛亮的忠贞品格在诸葛亮人生的后半段,即从“白帝托孤”到“秋风五丈原”(223234),这一方面日益得到强化在这十二年里,诸葛亮独力支撑蜀汉政局,日理万机,尽心竭力,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平定南方之后,他亲率大军北伐,临行呈上著名的出师表,对后主谆谆告诫,并慨然表示: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禳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第九十一回)在“六出祁山”的漫长征途上,诸葛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也遭受过意外的失败首次北伐,虽曾势如破竹,连夺三郡,但因马谡自作主张,丢失街亭,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事后,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挥泪斩马谡;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上表自贬三等;并诚恳叮嘱部下:“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第九十六回)在外有强敌,内有庸主的艰难形势下,他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作出了非凡的业绩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他因积劳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首先想到的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