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其次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洁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培育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 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 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学例1 思索:依据实际状况还要扣除什么的面积? 1. 独立解答,并在4人小组内沟通你的想法
2、? 2. 指名汇报,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86(6383)2 =48(1824)2 =48+84=132(m2) 132-26=106(m2) 答:粉刷的面积是106m2。 3. 小结: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往往要依据实际状况求出一个面或者几个面的面积, 而不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和,所以我们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十三第1题。 提示:损耗的纸块面积应加上去。 2. 练习十三第2题 细致看图,数一数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四、全课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
3、案 教学目标: 1、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找出等量关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驾驭形如ax+b=c,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经验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难点: 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并依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爱看花卉展览吗? 生:喜爱! (课件出示2022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现场?) 师:这是2022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现场。从1995年起先举办的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浓缩 了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史。正如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会长施天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花展可以看
4、出云花正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和花卉展览有关的数学问题,好吗? 板书:解决问题(二) 二、走进新课 1、图示信息,找寻等量关系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和文字部分)。 师: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依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用红色闪动条件和问题:草本花卉1 400 000盆,草本花卉比木本花卉的20倍还多20万盆呢!木本花卉有多少盆呢? 问:题目中是怎样说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之间的关系的?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画法?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线段图: 师:细致视察线段图,你能发觉哪些等量关系? 学生自由探讨,
5、老师巡察指导。 依据学生的沟通板书: 木本花卉的盆数20+20=草本花卉的盆数; 草本花卉的盆数-木本花卉的盆数20=20; 木本花卉的盆数20=草本花卉的盆数-20。 2、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视察这些等量关系式,看看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未知的? 生:草本花卉的盆数是已知的,木本花卉的盆数是未知的。 问:能依据上面的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木本花卉的盆数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试着设未知数,并依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学生试做后,指名板演。 解:设木本花卉有x万盆。列方程得: 20x+20=140 20x=120 x=6 师:这道题做正确了吗?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
6、。 206+20=120+20=140 师:通过检验,我们发觉木本花卉的20倍+20和草本花卉的盆数相等,符合题意,说明我们的 解答正确,可以写上答语了。 (板书答语) 师:刚才我们依据草本花卉的盆数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了方程,你还能依据另外的两个等量关 系列出方程求出草本花卉的盆数吗?请试一试。 学生试做后,指名汇报,板书: 解:设木本花卉有x盆。列方程得: 140-20x=20 20x=140-20 20x=120 x=6 答:木本花卉有6万盆。 解:设木本花卉有x盆。列方程得: 20x=140-20 20x=120 x=6 答:木本花卉有6万盆。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程解决了“木本花卉有多少
7、盆?”的问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哪个方程 好一些? 生:第一个方程好一些,因为这个方程的等量关系简单找。 三、完成练习,巩固深化 1、教科书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的第(1)小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再独立解答。沟通时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 找等量关系的,又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方程的步骤是怎样的,是怎样检验的。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索过程,突出要依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的第(2)小题和第3题。 五、总结学法,谈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得到这些收获的? 沪教版三
8、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依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初步驾驭分析方法,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运用小括号。 3理解并驾驭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依次,能够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重点】 初步驾驭分析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简洁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 开场谈话,揭示课题。 2、 出示几个条件:兔子灯有25盏,莲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 3、
9、依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 学生回答,老师贴板书,并记录下老师没有打算的问题。 5、 在这些问题中哪几个可以一步计算? 6、 你能不能把剩下的这些问题分分类?和你的组员探讨一下。 7、 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讲老师调整板书) 二、尝摸索究,获得新知 (一)和倍问题 1、 我们先一起来探讨第三个问题“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几盏?”(媒体出示) 2、 你们每个人先试着做做看好吗?要求:列式计算,省略答句。 3、 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大组汇报: 1) 学生说想法。(老师可提示:要求什么?哪个条件没有干脆告知你?) 2) 谁来列式?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板
10、书: 3) 你能把这两个式子和并写成一个式子吗? 板书:253+25或25+253 = 75+25 = 100(盏) 5、 其次种解法 1)还有其他方法吗? 可能出现的算式是: A. 425 问:可不行以这样列式?有没有道理? B. 1+325 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组员听听。 C. (1+3)25 2) 学生能说出的就让学生讲,学生不能讲的就由老师提示。 我们刚才说了“把兔子灯看成是1份,那么莲花灯就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3=4份。”我们还知道“每份是25盏”,那么4份有几盏呢? 边说边媒体演示: 逐步形成以下板书。 6、 比较:这两种方法更喜爱哪一种?为什么? 7、 练习: 黑板上全部求和的题
11、目中任选两题。 汇报时,媒体出示线段图 统计哪些同学用了第一种方法,哪些同学用了其次种方法? (二)差倍问题 1、 尝试练习: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多少盏? 2、 学生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3、 练习:黑板上另外的有学生提出的减法问题中任选一题 4、 小结:今日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都有什么特点?有几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驾驭方法 1、 选择题: 1) 松树有38棵,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3倍。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 A. 383+3 B. 383+38 C. 383+1 2) 第一层书架上有51本书,其次层书架上的数是第一层书架的3倍,两层书架上的书相差多少本?( ) A. 51351 B. 51
12、(3-1) C. 51(3+1) 3) 学校买了足球15只,买的篮球比足球多6只。足球和篮球一共买了多少只?( ) A. 15615 B. 15(61) C. 15615 2、 兔子灯有25盏,_,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多少盏? 学生自由补充条件,其他学生随机回答。 四 小结 五 板书:灯市 六 作业 1 体育室有排球14只,足球的只数是排球的3倍,足球有多少只?足球比排球多多少只? 2 超市里有24箱酸奶,橙汁是酸奶的5倍还多9箱,橙汁有多少箱?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箱? 3 有甲乙两个粮库,甲库存粮123吨,乙仓存粮比甲仓的3倍少20吨,甲乙两个粮仓共有存粮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七 反思:
13、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笔算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笔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实力:驾驭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娴熟地计算; 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笔算习惯,通过应用题进行节约用水的思想教化。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算理,驾驭笔算方法,进行娴熟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上的数乘一个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百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供应材料 1出示打算题32542 指名一生说说计算方法,师板演。 2改一改,构建新的学习材料 师:假如我42改成142,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的”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二)分析探讨 1探讨这样的题目应当怎样算? 生想一想,
14、做一做,同桌交换想法。 2指名一生板演,其它学生视察他的做法和你的是不是相同,以及他有没计算错误: 325 142 650 1300 325 46150 3比较两题,325的末位的5的位置怎样?5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生答:5是百位上的1与325的积的末位,所以要写在百位上。 4试一试:把下而各题做完(投影出示)(指名口答) 325417 213358 9753336 3252085 小结:百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的积的末位的位置应当怎样处理? (百位上的数乘另一个数,积的末位要和百们对齐) 5投影出示,练一练(全班练做) 326285437 148164222 (三位同学做在卡片上,放投影机前校
15、对。) (三)认同规律,得出计算方法。 视察三题,你发觉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是怎样的? (独立思索,四人合作完成书P81页的填空,全班探讨汇报) (四)运用规律 张家镇每天节约用水256吨。照这样计算,一年可以节约用水多少吨? (师关于节约用水的思想品德教化)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么样? (六)作业本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驾驭三位加三1.驾驭“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
16、决方法,快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驾驭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分析数量关系,驾驭解题方法。 难 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日我们接着探讨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方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视察图示,想一想:依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
17、一议,全班沟通) 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沟通)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依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须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按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
18、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沟通,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沟通。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 (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意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驾驭好解题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数学教案 第
19、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相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驾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 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驾驭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 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 (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 (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 2.引出
20、:假如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日要探讨的问题。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用什么方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1)细致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沟通,全班沟通) 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再求什么? 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其次步分别求什么? (3)依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 68=48(元)8个碗多少钱 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沟通,全班沟通
21、) 1838 =68 =48(元) 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须要验证,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顾与反思”。 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沟通。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沟通解题思路; (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 (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练习十五第7题。 (1)尝试解答; (2)沟通解题思路; (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 3.练习十五第8题。 (1)看懂表格里分别是求什么。 (2
22、)每格分别怎么解答? (3)说说解题思路。 4.练习十五第9题。 (1)尝试解答,板演齐练。 (2)反馈解题思路。 5.练习十五第10题。 (1)沟通解法。 (2)同桌合作解答。 (3)全班反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体现教学重点-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注意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
23、思路,并能依据详细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驾驭从条件想起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视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探讨情
24、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准备怎样解答?在小组内探讨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依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依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简单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假如“红花比黄花少7朵”
25、,应当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沟通,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探讨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探讨小结: (1)都是依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沟通,依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
26、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沟通,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依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探讨,沟通。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老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
27、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用画图的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一教案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一教案分析 【 内容】 教材第29页的例8,练习六的第1、3题。 【 目标】 1.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运用估算,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驾驭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依据详细情境合理
28、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3= 2408= 3208= 4207= 4509= 6307=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30 182 77 94 3.师: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8。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8的情景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大约”是什么意思? (大约是也许、差不多的意思) 师:要求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是不是要求出平均每天的住宿费详细是多少钱呢?(不是)那计算的结果能用“=”连接吗?(不能,应用“”) (2)师: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9、? (2673) 2.探讨估算的方法。 师: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267除以3大约等于多少呢?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沟通、探讨。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沟通、探讨,充分想象,然后组织汇报。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 267300 3003=100 所以平均每天的住宿费是100元。 方法二: 267270 2703=90 所以平均每天的住宿费是90元。 老师小结:方法一的估算方法是先把被除数估成整百的近似数,再计算商。方法二的估算方法是把被除数估成整十的近似数,再计算商,方法二估算的结果较为精确。 3.探讨: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少?比80元呢? 沟通反馈:因为实际
30、的被除数比270小,所以商比90小比80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沟通。 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仔细读题后独立完成,完成以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师:今日你学会了什么呢?你还有不明白的吗? 小结: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我们一般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除数不变的方法进行估算。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驾驭
31、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娴熟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依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实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阅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育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回顾策略 1、依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索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板书:
32、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沟通: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2、做期末复习第2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沟通: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 完成思索题。 指名学生读题,相互沟通是如何思索的。 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你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5. (42+18)3=180(本) 27. (56-8)3=16(米) 28. 45幅
33、61幅86幅 思索题 (200-1)5=995(米)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且没有进行分组对比,从而导致题型过于多和乱,必需把题型更加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共同体中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参加进来,自始至终我始终灌输的太多,使那些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这样就失去复习课的查漏补缺的目的和真正意义,经过大家的研讨课我也有了对复习课的重新相识,比如1.复习课要对学问进行整理,形成学问的网。老师要对学生整理学问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感觉整理的学问是有系统的,不能简洁地对学问进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从学问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学问之间的联系。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34、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西师版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教学目的】1.经验用两步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试验目标】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原来抽象、困难、静止的数学学问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学问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视察、体验、发觉,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
35、说运算依次。(课件出示)1254+543402-120(90-25)32.2.情境引入老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学生: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视察,视察后提出问题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老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日我们就来用这些学问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4。老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老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系吗?学生自主用图画表示山雀与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关系,老师巡察指导(课件出示线段图的画法)先用1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
36、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指导学生写出答语。(课件出示)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沟通。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老师:你发觉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2.教学例5。老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挚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件
37、出示例5,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沟通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沟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1:我这样思索: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需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知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干脆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知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课件出示算式(80-15)3。学生2:我这样思索,依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依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三、活动思索(课件出示内容)学生在独立思索
38、的基础上先在组内沟通思索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沟通。四、独立练习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沟通。五、小结老师:通过今日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解决问题课后问卷解决问题:1、一辆汽车从新华村开往县城,每小时行42km,开出2小时后离县城还有6km。新华村到县城的马路长多少千米?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各个数据吗?2、草场上有山羊75只,绵羊比山羊的4倍多20只,草场上有绵羊多少只?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只数吗?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学问驾驭状况统计图表一能精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的人数正确率%能正确画出线段图的人数正确率%试验班(40人)3895%3792.5%比照班(40人)3587.5%3
39、075%效果分析: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试验班学生有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就大大提高了画线段图的正确率,全班40人中,有37人都能正确画出线段图,正确率达到了92.5%,而比照班的正确率只有75%,可见,利用多媒体课件,特殊是对画线段图的展示和指导,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视察、体验、发觉,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驾驭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原来抽象、困难、静止的数学学问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学问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从而依据问题,正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使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到了95%。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