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钢琴演奏考级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十级(全)(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钢琴演奏考级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十级(全)(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十级(上)第十级一共有四项内容。在乐曲分组上,第十级和第八九级是一样的,分别是“基本练习”、“技巧性练习曲”、“巴洛克古典风格乐曲”和“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第一项内容是基本练习。第十级的基本练习一共有六组,包括了从一个降号到六个降号的大小调音阶和琶音,是六组“降号调”。弹奏时音阶和琶音需要向与反向相结合。和第七级、第八级相比,第九级和第十级取消了属七和弦琶音和减七和弦琶音,但音阶和琶音扩展为同向和反向的结合以及增加了两只手四个音大和弦的练习。在弹奏同向反向音阶和琶音之前,可以找一下规律:音阶和琶音的跨度是四个八度,上行的前两个八度是同向,到中间时双
2、手开始 反向,回中间后,两只手再同向上行两个八度,从高点下来两个八度到中间之后,反向两个八度,回到中间之后再共同向下行。找到规律后就不会太难了。希望大家在准备第九级的阶段中,都把同向与反向练得非常熟练。另外,第九级、第十级和第一级、第二级有相呼应之处,是增加了主和弦的考核。第一级、二级时曾练过小和弦;到第九级、十级就该练大和弦了。因为在高的级别中会遇到较多大和弦类的技术,在基本练习中练了主要的大和弦,知道基本的弹奏方法,对作品的演奏会有很大的好处。大和弦的弹奏方法和要领与演奏小和弦在主要方面是一样的。弹奏时身体要挺拔,上身可略前倾,以协调使用身体的力量。全身和全手臂的力量都要协调用到,手指在弹
3、奏的瞬间可以“抓”一下,把四个音同时抓到一起,使之声音集中。由于弹和弦的时候下键很快,给了键盘一个作用力,键盘也就有一个反作用力,传回手臂,因此,在和弦发生的同时,手肘要略放开一点儿,以释放反作用力,使声音具有弹性。在这个瞬间肘关节往外的动作,开始练习时可以夸张一些,以体会力量的通畅和反作用力的释放,等熟练以后就要使动作逐步简练和自然,只需要保留很小的手肘动作,起到减震作用即可。因为弹和弦时,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把反作用力,压回键盘,造成声音没有弹性而发不出来;也有学生把反作用力顶回肩膀,既难看且声音难听。另外,弹和弦时,手不要离键过远过高,触键的位置要靠近键盘一点儿为好,尤其手不是特别大的学生
4、,靠近键盘一点儿弹比较牢靠,过高容易出现敲击的动作和声音。除了弹奏和弦的要领以外,指法也要很清楚,1、2、5指以外的音用3指还是4指,要根据音的距离而定。同时,此时暂不用的手指不要碰键,不出杂音,音响才能比较干净。主和弦是用二分音符写成,每音两拍,可用相同的速度弹奏。减去了大调属七和弦琶音和小调减七和弦琶音,增加的是双手四个音一起的大和弦转位进行(具体弹法可参阅第九级中的相关说明)。不过在第十级中速度要求更加提高了一点,是每分钟126拍,而且所有音阶和琶音都是用十六分音符写成,要同速弹奏。在考试的时候,不能低于这个速度。第二项内容是技巧性练习曲,一共三首,自选一首。第一首练习曲“博士”(选自儿
5、童园地)德彪西曲这首曲子选自德彪西的儿童园地。德彪西的儿童园地是由六首曲子组成的一个组曲,是德彪西为自己的女儿写的。其中的第一首练习曲“博士”,描绘了小孩子们整天练琴练得十分枯燥,好像“克列门蒂”都弹成“博士”了,当然这不是真的博士,而是带有嘲讽意味的。曲子开头是模仿克列门蒂名手之道的练习曲方式来写的。但是德彪西写得很有意思 ,他把规整的织体变出好多花样,好像小孩在弹这首曲子的时候,弹着弹着就想入非非,开始重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把练习曲弹出这样那样的变化 ,像玩儿似的非常高兴,越发挥弹得越兴奋。所以,相比于一些较刻板的练习曲而言,这首乐曲完全是一个艺术品。这首曲子速度每分钟144拍,最少每分
6、钟132拍。一开始的时候,和克列门蒂练习曲的织体很像,但是刚刚到第3小节右手就开始有了变化,忽然把高音从连的变成了跳的,出现一个轻巧的曲调。第5小节开始,曲调上加了连线,变成了保持音,为了旋律连贯,可以加一点浅浅的连音踏板。第7至10小节非常有意思,第7小节从PP开始有一个很明显的渐强又渐弱的力度标记,可以做得幅度大一点,多一点表情。但是第8小节作曲家却没有写要渐强渐弱,完全是在PP的力度范围里做的,不要做表情,这样两个小节就有很明确的区别和变化,第9和第10小节也是类似的。所以一定要把每两个小节的这种表情对比做出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看谱一定要非常仔细,因为每两个小节之间不仅是表情上的区别,
7、在音符上也是有变化与不同的,练习时一定要加以注意。第11小节是两只手的交叉,表情是渐强,到达第12小节在左手的e音上停住。从第12小节又开始非常轻巧的音流,左手的八分音符要弹得清楚精巧,并把强弱的倾向做出来。第14小节和第16小节左手第一拍的g音都要很好地把渐强的高点做出来。第17和第19小节有不一样的表情了,左手的八分音符随着流在第二拍和第四拍处先强出来一些,随即立刻渐弱,因为第一拍和第三拍是P,所以第二拍和第四拍的地方,根据标示的由强到弱,一定要把第一个音的强做出来,此音上可以加右踏板轻点一下。第21小节渐缓一点,以区分乐段,这之后便又回到主题,开始新的段落。第二次主题和第一次相比有了新的
8、花样,第24小节起,左手像鸟一样,在右手上方飞来飞去,非常灵活自如。第27小节开始有优美的旋律,是非常富有幻想的,拍子可以弹得稍微有一点自由。第33小节开始十六分音符没有了,大多是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所以速度虽不变,但音乐本身有缓下来的感觉,中间也有很多表情起伏。从第45小节开始,主题又回来了。这次前10个小节都与曲首相同,不一样的是从第55小节开始,音乐忽然开始上升,逐渐活跃起来,仿佛阳光灿烂、情绪高涨,音乐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第57小节起每一拍换一次踏板,与左手的曲调很好的连起来。在第65和第66小节,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表情,每个小节的前两拍都是由强渐弱的,而后两拍又是反着的,是由弱渐强的。
9、第67小节以后情绪非常活泼向上,尤其中声旋律有明确的由弱到强,要求每一次旋律的渐强都要做得很充分。第72小节的渐强幅度非常大,直接冲落到后面的低音区长音。这里的长音拍子要数清楚,很准确,不要随意。最后两小节的强音要非常干脆直率。这首曲子虽然放在练习曲类里面,但是一切在想象力的启示下都变得非常有灵气,而且越来越阳光灿烂。德彪西的曲子,不像之前巴赫的曲子是没有标识的,需要演奏者自己去处理、理解。德彪西把所有的要求都写在谱子上,所以演奏者要仔细发现研究其变化,从中找出作曲家对曲子的要求,从而进行理解和体现。这也是到了较高的级别时怎么去读谱,对大家提出的一个要求。第二首八度练习曲卡本良斯基曲这首八度练
10、习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卡本良斯基的作品。首先,八度技术在第十级的程度时必须进行练习,因为第十级有很多曲子都会牵涉八度,对八度没有一定的掌握的话是无法完成这些作品的。所以这个阶段对八度进行重点地练习是很必要的。这首八度练习曲相对于其他的八度练习曲来说是不太难的一首,是一首以重复音为主,同时加以音阶式进行和变化的曲子。弹奏八度根据不同的需要有很多种弹法。主要分为以手腕动作为主的八度、用手臂动作为主的八度以及用全身、全臂协调结合来弹的八度。这首练习曲的八度大多数重复音的地方是需要手腕灵活和主动去弹奏的。弹奏这首曲子首先要把握这首曲子的情绪和氛围,在曲首作曲家写着“快板、带有很多幻想的,想入非非的”,大家
11、就可以把握一定的表情范围了。右手开始是很轻的八度重复音,所以,可以采取手腕的灵巧动作,下键不要太结实,而要带有幻想的感觉,音色略显黯淡、情绪较为平和,好像一个故事开始轻轻叙述。手腕一定要非常灵活,使指尖下键像鸡啄米一样的动作来弹奏出很轻的八度,敏锐、均匀而轻快。左手的八度较慢而低沉,主要是用手臂动作为主导的。第8小节后半拍开始左手的快速八度出现了,此时曲调在右手,带有一定的神秘感。这时左手的重复音的弹奏也是一样的要以手腕灵活动作为主。第18小节开始从P慢慢渐强上去,这个时候不能单纯用手腕的动作去弹八度了,随着加强,要慢慢因地制宜为手腕和手臂结合的八度,再到手臂、全身协调弹奏的八度。因为手腕的八
12、度适宜于轻快的,特别是轻快的重复音,比如李斯特第六狂想曲中间有很多需要快而轻巧的手腕八度的功夫。而到强了以后的八度不能单纯用手腕来弹,因为光用手腕的力度不够,强时要用手臂的力量协调来用力。第22小节开始的左手八度就是如此,把手臂和全身的力量逐渐加上去以逐步到达曲子的高点。第25小节以后又开始慢慢的渐弱了,弹奏的时候要注意,动作要非常精练,指尖非常贴键,因为动作过大的话,会使声音发出变得很躁。第28小节之后左手只是很均匀的背景。很轻的用手腕小动作去弹,此时右手的曲调要弹得很有表情。八度的技术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能速成的,所以开始时要很慢地来练习,逐步掌握了再加快。这首曲子是比较幻想、充满神秘感的曲
13、子,八度也以轻巧为主,只有高潮的时候需要突出些,但强的地方篇幅并不长,也就两行左右,之后又回到神秘轻巧的音色了。选这首乐曲也是为了防止有的人认为凡是弹八度就是很响和很用力的,因此练习这种以非常轻快而有弹性的八度为主,同时又有较大力度变化的八度乐曲是很有必要的。第三首f小调练习曲(OP.25,No2)肖邦曲这首f小调练习曲是肖邦练习曲中技术最容易的一首,考级中选用,也是让大家体会一下肖邦练习曲的感觉。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流畅的练习曲,右手要弹得非常歌唱,虽然是快速的音流,但是如何弹奏得非常歌唱,需要用心去感受。左手要把节奏律动弹出来,每三个音是一个律动,每小节 两组,在第一组的低音上加一些踏板,因为
14、手可够到。关于这首曲子两只手的拍子,有的老师认为右手都是以三连音写的,所以每两拍是右手两个三连音来对左手的一个大的三连音。这种对法对业余的学习者是比较难的。但如要有能力的话,可以通过分手先感受好节奏,再逐步合起来。对一般考生而言,可能采取简单一些的节奏处理更为保险,就是每个小节按两个大拍去感觉,右手的六个音对左手的三个音,这样的节奏就会很容易弹奏,也更能表现出节奏的律动来。当然,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处理,但也能做到简洁明快、更易达到流畅。除此之外,右手的快速音流要当作旋律去感受和弹奏,有着曲调自然的起伏,而左手有点类似圆舞曲的圆形律动,要把节奏“悠起来”,把韵律感连贯始终。曲中左手也有一些要突出的
15、地方,比如第17小节的降f音,在这里有着特殊的效果,强调一下有着不一样的语气和色彩。类似的地方还有第36、37小节和第40、41小节等等,这样的地方可以稍微加一点踏板来帮助强调音的恳切语气。曲子的最后一段到第58小节的地方有一个和前面不同的表情,乐谱上是跳音上加连线,即半连奏的弹法标识出来,要弹得非常晶莹剔透和悠闲幻想。接近结尾的地方,第63小节音乐开始变化得与前不同,非常的优雅美妙要用内心去好好感受。曲终的尾声,节奏有很大的自由,第68小节的倚音要比较长,完全自由化的来弹,有很多渐慢,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还需特别注意,曲中第57小节的地方有一个错音,此小节右手的最后一个音是f,而不是g,
16、请大家加以更改。第三项内容是巴洛克古典风格乐曲,一共三首,自先一首。第一首D大调奏鸣曲斯卡拉蒂曲斯卡拉蒂一生中写有五百多首奏鸣曲,D大调就有很多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这首奏鸣曲是一首非常欢快、积极的乐曲。斯卡拍蒂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的人,他的作品中也就自然流露着很多欢乐和积极的人生观和天性。斯卡拉蒂出生于意大利,他在中年的时候去了西班牙宫廷,成为西班牙公主的老师。公主的琴弹很很好,他为了公主的学习而写作了很多的作品,这些奏鸣曲一开始是为练习的目的出现的,但因其有高度的音乐性和趣味性,因此一直流传至今,并很受欢迎。斯卡拉蒂的创作风格在当年是很新颖的,他打破了很多当时作曲的程式与规范,其作曲技术比当时
17、领先了半个世纪以上。除此之外,他的作品中也展示了钢琴技术的很大发展与创新。由于他在西班牙待了很多年,因此,他很多作品中都有大量模仿西班牙吉他的技术。其他还有很多华丽技术,如快速双手交叉和大距离跳进等,直到今天都是学习钢琴的技术难题。奏鸣曲的一开始是快速上下跑动的十六分音符,在D大调明朗的调性上出现,要求手指非常清楚,很有颗粒性,下键很利索、果断。在第2小节第四拍快速音流由右手交给了左手后,第3小节右手出现了快乐而朝气的主题,很挺拔而有精神。从第7至10小节是两只手的音流轮流交替出现,两只手的衔接要做得没有缝隙,干净利落。在进行中谱子上有明显f(第一遍)、p(第二遍)的不同标记,要仔细做出来。从
18、第11小节开始是第一次双手交叉,两只手的交接要很干净。这里要特别注意,找到跳进的规律,尤其是左手需要先单独把左手拿出来弹,可以明白音乐的进行是很有规律的。两只手的配合要练习得非常顺畅。到第15小节是两只手三度间隔的手指跑动,一直到16小节的第三拍主部告一段落。从第16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是副部。副题是优雅灵活的,和主题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弹奏时要强调优雅、优美的一面,与主题有所对比。第21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进入了第二次的双手交叉演奏,和前一次有一些不同。这一次两只手都更多的是级进,好像两条旋律线在一起交错进行,但两只手都是断奏,都要干净利落,并半随着较大幅度的渐强。第23小节最后两拍的sf后立即变
19、为PP也是很有演奏效果的,要仔细做好。第29小节最后一拍到第34小节的旋律是副题的发展,延续了副题优雅、优美的特点,情感上稍微比前面浓郁一点。从第34小节开始是更难的一种双手交叉,左手变成双音了,跳进更远了。第38小节前半部分以前左手的准确性是重点,而要准确弹奏左手,关键是左手要以两组为一个手位的移动方式来“定位”每一组双音,也就是说,是每两拍换一次手位。类似的是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也每两拍作为一组有联系的指法,也就是说每次用123指235指为一个手位移动。第38小节后半拍部分开始左手变为单音,跳进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这时要想保证左手的准确率,最好可以用右手来作为坐标,在级进中保证准确的位置,左手依
20、此两面跳进,就能容易很多。也就是说,右手可以不用眼睛看就能准确的弹奏出来,左手却要担负大跳的任务,眼睛可主要看左手大跳时的高音,而左手大跳的低音和右手即将演奏的音是同音,因此折牢有规律下行的同音,则可以大大加强弹奏的准确性。第45小节最后两拍开始至第47小节的双手相隔的三度进行要很有棱角,把每四个音的第一个音强调出来。从第50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是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一样,也是由流利的十六分音符引出,到第53小节的最后两拍出现的符点音符和六十四分音符的时值时,演奏者的头脑要很清楚,关键要抓住六十四分音符两头的从低到高的两个a音,这是节拍的点,六十四分音符有装饰音的效果,在第三拍弹够附点八分音符的
21、低音a后,非常快速地进行到第四拍的a音,中间毫无停留,在四分之一折中完成六个音,一气呵成。接下来第55小节的双手交叉段落和前面的第34小节开始的段落的交叉方式是类同的,只是第34小节是上行的,此处变为了下行,弹法相同。乐曲后面的部分是基本都是前面出现过的材料,因此在弹奏的时候可以参考前面相关材料的处理方法来进行演奏。譬如,第64至67小节的技术类型与第22至25小节相同,第77至84小节的技术类型与第34至42小节相同。第二首第三英国组曲的前奏曲巴赫曲巴赫曾写过三部组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德国组曲(也称帕蒂塔),各有六套以舞曲为主的组曲。这首前奏曲选择其中很重要的英国组曲的第三组。英国组曲的
22、特点是在法国组曲的基础上,每一首在曲首有一首比较宏大的前奏曲。这首前奏曲是按照古典协奏曲的形式来写的,这里所谓的协奏曲不是钢琴和乐队的意思,而是一架钢琴演奏的有充分对比的大型乐曲。用一架钢琴来模仿乐队,既有乐队中的齐奏、合奏,又有主奏、独奏,还有单独的乐器和全部乐器交叉出现的对比,从而形成一种协奏的气氛和效果。这首前奏曲就是这样的,十分乐队化,里面有很多乐器的效果,音响非常丰富,这首前奏曲也是当时巴赫就英国人的约请来写的。这首乐曲的风格比较宏伟,因为当时英国的乐曲风格也是非常宏伟的。我们知道,亨德尔当时也在英国,他的很多作品也是风格比较宏大的,所以这首曲子跟英国亨德尔、普塞尔的风格比较接近。演
23、奏这首作品,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是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多是敦厚的石头建筑,讲究宏伟对称。音乐作为流动的建筑,演奏时要表现出建筑的结构感。乐曲一开始A段是一种合奏的感觉,非常挺拔、神气。从右手到左手主题动机的节奏要很清楚,很有精神地表现出来。第16小节,伴随中声部的十六分音符音流,右手的高声部要留住并突出,做出音乐表情的倾向。第22小节有一个装饰音双手基本上是三对二的,右手最后一组是四个音(为了接到后面的a音)。弹奏时要先在慢速中把这些音弹顺,才能逐步达到自然流畅的效果。到了第32小节是第一个段落的终止。在巴赫的作品中要特别注意每个段落的终止式,尤其这首前奏曲中有很多段落,在每段的结尾
24、到下一段开始的部分。如果把终止式抓住的话,段落划分就会比较清楚,就不会是很没头没尾地连轴转了。A段在第32小节结束后,B1段的第二动机出现了。这个第二动机是比较流动的,两个小节为主,也有三个小节。中间交叉着出现曲首的八分音符的音型。乐谱上有marc.的记号,说明应把八分音符强调出来。第45小节出现了第三动机,也是很流动的。第三个动机是用分解音型写的,要用腕部转动帮助手指把它弹清楚。B段在第67小节的第一拍结束。从第67小节的后两拍开始了A2段(第三个段落)。也是开始在降B大调,但很快转入了频繁的转调。第四个段落在第124小节结束,第五个段落还是从B段的材料开始,我们把它作为B3段。第五个段落在
25、第161小节的第一拍结束。之后出现了一个连接段,我们把它作为第六段。连接段开始有一些颤音,在乐谱中写的是处理为双手三对二,右手以十六分音符三连音来写的。在快速弹奏中,三个音会比较合适。练的时候可以分手先练清楚,双手分别把把节奏弄好了,再合起来练。 第六个段落到第179小节之后,要注意的是第180小节开始的右手八分音符上行是主题的一个新的变形。主题在前面一般都是从上往下行的,但这次变化为逆向上行,整个从下往上走。大家一分析就可以知道还是主题的动机,但变化了,所以此处应算A3段。这首曲子的结束是很有气势的,在当时用大键琴来演奏的情况来说,就已经是非常宏大的了。总之,从这首乐曲分为六个段落来看,都是
26、有完整终止的,每段结束的最后 一个音又马上接着下面的段落开始了,并没有停顿。因此,把终止式处理好了,作品的结构感就会好得多了。这对于很长的曲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乐曲节奏的感觉要始终统一。速度的选择也要按照附点四分音符(即三个八分音符)q.=6672,也就是每分钟要弹奏66至72个音符,每个小节又有三拍,这个速度提供给大家参考,在这个范围中大家可以选择,以弹奏出比较稳重、神气的感觉,会比较适合这首乐曲。太快的话容易显得不稳重,太赶,太慢的话就会比较拖沓,显不出神气的感觉来了,所以这个速度大家要认真核对。第三首降A大调奏鸣曲(第四乐章)(Op.26)贝多芬曲降A大调奏鸣曲这个乐章是技术性很强
27、的。当时在这首乐曲写作的时候,因著名的作曲家克拍默写了一首很好的曲子, 贝多芬则用这首作品和他进行了一次比赛。初看这首乐曲会觉得技术性很强,但是这首乐曲更有很强的音乐性,所以贝多芬是以音乐取胜的。降A大高是一个很美好的、可以抒情坦述的调性。这个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变奏曲的主题就是非常优美的。奏鸣曲的第乐章一般是快板乐章,这个乐章的速度,在乐谱上已给大家标明,是每分钟116个四分音符。这首曲子的一开始似乎很像练习曲,可是之后很快音乐性的旋律就出来了。开始的十六分音符既要求技术性、很干净的弹奏,也要很强调音乐的律动,四个音一组的感觉。中间很多渐强渐弱的标记,要仔细看清并表现出来。第13小节的第二拍开始
28、至第26小节,两只手此起彼落,相互交叉。八分音符的优美曲调在两只手之间不断交替,一直到第27小节开始两只手又一起了。这期间两只手的曲调有呼应,也有区别,经常左手的曲调出现时整体效果是p,而右手曲调出现时要求是mf,每句中还有更让渐强渐弱,大家在弹奏时要很好地把这些做出来。另外,在第一个句子结束的时候,只要不是标明渐强的一般乐句,特别要注意轻一点收掉,不能很响或很短的弹奏最后一个音。接下来的段落从第29小节的第二拍开始,这一段要特别注意弹好sf,即要求突强的和弦,这些和弦要有爆发力,要有精神和魄力。第33小节的第二拍开始,左手仍然是和前面一样的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音型,但是右手的曲调是由后半拍出现
29、的八度进入的。这个段落弹奏的时候要突出曲调,同时又不能把节奏的韵律弄反了,因为节拍点还是在左手。第37小节的第二拍开始,两只手又反过来,左手是曲调,而节拍点在右手,右手是体现节奏律动的音型。第43小节开始,右手出现了几串快速下行的音阶,在这三次的音阶进行时,每一次的最高音作曲家都写上了sf加以强调。另外,每一次的音阶出现音符的数量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多两个音(在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中加上了六连音和八连音),因此在相同的节奏和时间里完成每一串音阶,就要求大家牢牢抓住统一的节奏,并很自然地弹出来,不要有痕迹。第49小节开始是连接段,这个连接很有意思,从p开始了本乐章开头的主题。这里,要把段落感很好的区
30、分并弹出来。这样的表情也是贝多芬很喜欢用的,在渐强到很强的时候,忽然变成了p.此处的十六分音符中间可给一个很小的气口来划分段落。从第81小节的第二拍开始中间的段落,这个段落的开始要弹得很轻,是一种隐伏的力量往上进行,到顶端的时候有两个爆发的和弦,干脆有力。作为奏鸣曲来说,基本的材料就是以上的这些,后段有转调的地方,但是作曲家用的材料还是这些。到最后一段中有一个表情是要加以注意的,在第163至165小节和第167至169小节,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进行中有很有表情、很短的高音曲调出现。谱上有先渐强到突强再渐弱的表情要求,必须仔细体会做到。弹这首曲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高低声部互相呼应,此起彼落的这种
31、意思做出来,整个音乐性就会得以加强了。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十级(下)周铭孙第四项内容是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一共四首,自选一首。第一首谐谑曲(Op.16,No.4)门德尔松曲这首曲子非常欢快,有一种无忧无虑、欢喜雀跃的情绪,仿佛在愉快地旅行中。难点在于其中各种各样、不同力度、不同音域,不同表现力的号角声。要把这些号角声弹奏好是非常难的,主要是因为号角的动机节奏在作者要求的急速当中,其重复音是不太好弹的。这也是这首作品放在第十级的原因。所以要特别说明的是,号角的动机应该先放慢弹清楚和舒服了,然后逐步加快,最后必须达到谱上标明的速度。放慢一些是很容易弹,但是却不能表达好这首作品
32、所要求表达的气氛和意思,也就自然不是第十级的程度和水平了。这也和原来第十级中门德尔松的猎歌有同样的问题,很多考生把速度放慢了很多来弹,技术上本身就不能达到第十级要求,音乐上更是与原曲相去甚远了。所以,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号角”的因素。一般来讲,在欧洲,号角和马队有很大的关系。吹号角的时候,一般是在打猎之前,或者是旅行要开始了,所以,号角吹起来了,马队要出发了,贵族们兴高采烈地去打猎、出游。总之要想象是非常愉快的行进。并没有资料告诉我们乐曲指的是什么意思,但我个人觉得把它想象成一种愉快旅行是比较合适的。开始的号角是p,一种从远处传过来的感觉。第一句是单音的号角声,不是很难弹,十六分音符的重复音
33、轻一点,倾向附点四分音符,在长音上弹够时值。第二句双音的号角动机是很难弹的,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指法和用力的感觉。一种弹法是谱子上的, 上面重复的b音用4指来弹,下面的g音用1、2、1指换指来弹;另外一种可将上面的重复音用4、3、2指换指来弹,下面的g音用1指。两种方法都可以加一点手腕动作与手指动作结合来弹,音乐会显得比较轻快而有弹性。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在思想上把每个音都想得非常用力、非常响,这样反而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弹奏时,要抓住主要的音,也就是附点四分音符,其他的十六分音符要弹出经过的感觉,有一种倾向到较长时值音符的感觉,有主有次。号角之后是马队的轻快行进,双手的跳音在每两拍的第一个
34、音上可以稍微给上点节奏点,体现出轻快行进中的节奏感。第13小节的第四拍开始的这一句,右手两次出现了一个高音b(作曲家加上了重音记号),在轻快马车队伍的背景下,好像一声嘹亮的号声。在弹奏时,嘹亮号声下面的跳音要保持轻快的性质。这一句到第17小节很轻的结束。第17小节最后,右手出现了更加明亮的号角声,好像马车走到了近处。第19小节最后半拍开始的大二度的号角声增加了音响的紧张性。声音嘹亮,但左手依然是轻快的跳音。第22小节开始的这一大段,一直是轻快的断奏。弹奏这种段落的断奏时,手指始终不要距离琴键太远,自然地把声音断开就可以了,并在适当的节拍点给予适当的强调,声音就会在轻快的进行中多一些律动的感觉。
35、在这样大段轻快跳音段落中,一些稍长的音以及作曲家作曲家标示出来的连线一定不要忽略,要仔细做出来。比如第26小节左手的第一个音,是前一个句子的结束音,是四分音符,弹够时值可以使得音乐句子的语气感较强,并有较稳定的感觉。再如第27、28小节左手的第一拍到第二拍,不仅第一个音是四分音符,这个音本身是较长的音符,而且在这个音与下一个音之间加上了小连线,仔细做好的话,这些变化因素可以给音乐增加很多趣味。第31小节左手出现的升f音长达五拍,是加在低声部的b和升f之上的高声部, 这个声部的区别与长短要强调出来。第39小节有非常轻巧的右手琶音,很有趣味,触键一定要精巧、细致、敏捷。第40小节最后半拍开始,号角
36、的声音又出现了,并一直延续了七个小节。这的次号角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嘹亮,每一次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在左手弹奏的号角声之上,还穿插有右手的轻快双音。第46小节最后半拍开始,是双手共同号角声,第一次出现了ff的力度,号角的声音应是非常威武的。因为是ff,所以在这样的力度中还要弹出这样的速度来是非常难的,手指需特别坚挺才行。在第48小节,音响已十分宏大,但最后音乐的织体忽然变化,右手流利的十六分音符轻声进入,在左手和声的推进下与整体力度和气势的渐强下,正为逐步走向乐曲的最高潮进行铺垫。第54小节左手的八度号角在低音出现,气势继续推进,这时的左手要非常坚挺,像一把叉子一样。如果手比较软,稍有塌陷,没有力
37、量支撑的话是弹不下来的。或者说弹不出特别有力的声音,动作很难非常迅速。第59小节的双手八度进行非常有气势,终于到了全曲的高潮段,此时整个人的腰背要十分挺拔。将近6小节的八度以所要求的力度、速度以及下键的那种敏捷和坚挺的程度都是很高的。第63小节的号角声是左手很低的音加上右手的八度,很有气势地奏出。紧接的第65小节是非常轻巧的对比,ff和pp的对比要做得非常好,有角色变换的感觉,第66小节和第67小节又是类似的对比,上下的快速移动加为距离比较远,也是不太容易的,需要多多练习。一直到第68小节的最后半拍的由四个音的和弦表现的号角,我认为这次需要手掌与手指非常坚挺,以最大限度的支撑力,去完成号角群非
38、常嘹亮的声音。第71小节又是p的性质,在音乐上很是生动和风趣,要注意谱上有很多的细致连跳划分,这些都是语气和表情,弹好了会很有意思。第79小节至第83小节与前面第26小节至第30小节的材料相仿,但调性不同了,左右手的素材也反过来了,仍然是轻快的。第84小节的左手最后一个音到第85小节,两个声部也要区分清楚。第97小节在渐弱很多以后,忽然右手的号角动机又以f的力度出现,这里是一把小号的独奏,明亮而有力。第100小节的音乐忽然变化很多,右手成为了十分灵巧的十六分音符,敏捷而充满灵气。左手也时不时出现缩短的类似号角的声音,很有意思。第103小节右手敏捷的上行琶音停在长音b上,下声部出现了一个模仿马蹄
39、似的音型,也是很有特点的。最后的第105小节和第106小节右手在高音保持的前提下,下面的双音进行是不一样的,第105小节都是断奏,在第106小节则加上了两音连线,弹奏时要把区别做出来。全曲最后在轻而不虚的音中结束,好似马队远去,很有意境。门德尔松从小就是天才,并且一直是无忧无虑地生活。他曾根据意大利旅游的经历创作了意大利交响曲。我们可以想象“谐谑曲”这样的作品也可能和作曲家那些愉快的旅游、马队等有很大的关系。有了联想之后,表现出来的音乐会有意思得多。第二首辉煌的大圆舞曲(Op,34.No。3)肖邦曲这首辉煌的大圆舞曲是作品34之3,是肖邦圆舞曲集中的第四首。圆舞曲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具有很强的
40、节奏律动感,首先要在左手体现出来。这一点将在后文具体给予说明。另外,关于此曲的典故是:当时,肖邦家里有只猫,这只猫非常可爱,肖邦非常喜欢它。这首圆舞曲中间有很多特殊效果就是描绘猫爬到琴键上玩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乐曲一开始是非常辉煌的,大型舞会的开场是一个很热闹、很红火的场景。因此开始的和弦要弹得要非常尽兴和兴奋。和弦的弹奏和我们大和弦的弹法一样,要全身都准备好,弹出很辉煌的声音来。这个和弦左手是十度,一般来讲很多学生的手会够不到,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办法,左手弹下面三个音,把最上面的e交给右手去弹。右手刚好还是在一个八度之内,加上左手最上面的音,共弹奏四个音的话双手七个音就可以一个音都不缺地弹奏出
41、来了。另外,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弹奏这些和弦时心里一定要有节奏,在弹之前想好了拍子和节奏,再开始弹,这样出来的三拍节奏律动才会很明显。在第3小节以及第5至第8小节和弦后面,右手加上了后面的两个c音,这两个c音因在弱拍,所以在音量上绝不要超过第一拍的和弦,要很好地强调第一拍的强拍感,才能表现出节奏的律动感。在第6小节的开始有渐强(crese),的标记,这时,因为前面的和弦是非常辉煌饱满的,要做出渐强的效果就可以在第6小节的时候忽然弱下来,继而做出一个三小节的幅度很大的渐强来,一直到第9小节的第一个音。到第9小节第一个音,饱满的和弦弹完了以后,右手要再次轻下来,这时密集音符的跑动也要弹出节
42、奏的律动来。所以除了第一个音以外,其他的音都不要太响了。第9至第19小节就是圆舞曲开始的一个引子,这个引子的音绕来绕去,好像猫在玩线团一样,弹奏的时候要把握好节奏律动,六个音一组的感觉。第17小节圆舞曲开始了。左手三拍子的感觉要很好,这类的圆舞曲音型非常典型,弹第一拍时手的重量要沉下去,第二、第三拍要把音轻轻地抓起来一点,如果三拍都往下的话,就会丧失圆舞曲的律动感。第32小节句子的尾部要到一个高点,要把最高音亮出来。后面第33小节又重复出现一次,如前一次很兴奋的话,这里可以用轻的处理和第一次形成对比。我建议这两次一样的段落中至少要有一次是明亮、辉煌、潇洒的处理。就是说,第一次亮的话,第二次可弱
43、;如第一次轻巧的话,第二次就可明亮些。总之,有些变化会更吸引人。第48小节的第三拍,开始了新的段落。右手的曲调感觉与之前不一样了,处理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分句,所有的句尾、手腕都要往上提,这里可做出语气,乐句有较委婉的感觉。左手的律动这个时候后两拍不一定是绝对平均的,有的时候可以稍稍撑开一些,有一点点的自由,好像要等一等的感觉。如果弹得和前面一样很平均的话,音乐就会比较呆板,缺乏就有的表现力。到了第81小节开始的这一段,右手的两个长音的连线要声音饱满,好像是模仿猫叫,紧接着第83、84小节则是小猫的爪子轻轻地、灵巧地从琴键上抓抹过去,像小猫在琴上玩,要巧妙、轻捷。到第97小节右手变为八度,音量更饱
44、满了,情绪也比之前面更兴奋一些。而第113小节开始的这一段,谱上要求轻声处理,与之前对比。第129小节开始的主题再现由华丽的颤音连接过来。此前第128小节降b音上颤音中渐强的同时可以在节奏上稍微拉宽一点,以自然并充分地引出后面的主题段落。第145小节是尾声,曲调在右手优雅地歌唱,左手的和弦则轻轻地衬托在下面。第148小节左手的最后一个双音,是一个十度,一般的学生手可能会够不到。这时,可以用右手轻轻的帮助完成上面的f音,然后再继续后面的曲调。弹的时候,右手弹的这个f音音量不能响,而且不要和后面的d音连在一起,不然就会给人感觉好像曲调从第148小节就开始了(好像f音是曲调的一个部分)。另外,第15
45、1小节起,左手的和弦的低音也是隐藏着旋律的,好像是右手曲调中的一个小插句。第155小节后面的段落休止符很重要,要把拍子数得十分清楚。第160小节开始的尾声要效果辉煌,好像是热闹的舞会进行到最后,所有的人都沸腾起来。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后可以逐渐加快,这样有一种十分震动人心的感觉。在第167小节的最后一个音,到第168小节的第一个音,双手都是远距离的跳进,且需要弹奏出明亮的声音。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跳得不太准确的话就会有功亏一篑的感觉。这里,眼睛可以主要关注左手的低音f音,而右手的高音f音可以利用前面一个f音的位置,手掌打开,伸展到高一个八度的位置,就可以准确找到高音f(而不是用眼睛来看)。这样的话
46、,就可以很好的保证这个关键音的准确了。弹最后几个和弦的用力是往上扬的,在十分饱满而辉煌的同时,声音要传到大厅的每个角落。这首曲子非常辉煌华丽,中间有很多描写猫的转圈、灵巧、叫声、温柔、小爪子等等地方,十分有生活气息。因为这首乐曲有特殊的描写对象,所以在弹奏时要把意思进行理解后,再在弹的时候体现出来 。第三首猫和老鼠科普兰曲这首猫和老鼠是作曲家科普兰在18至19岁之间写作的。乐曲非常形象,也是非常钢琴化的。大家都看过一部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所以对这些形象会很熟悉,虽然这首曲子的写作比动画片还早些,但是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些动画片中的一些形象来想象。这首曲子的拍子变化非常多,有很多的自由,但是我们还是
47、要好好地研究谱上标明的节奏,根据作曲家的要求来演奏。这首曲子最主要的角色是一只猫和一只老鼠,猫在曲中貌似强大,所以它老是去追逐、扑抓老鼠。老鼠很小但很机灵,它以机智灵活取胜,反弱为强。所以最后从精神上来讲,老鼠是胜利的一方。虽然这个曲子最后好像是两败俱伤,但是中间很多地方老鼠也是很得意的。一开始的时候,描写了在一个夜晚的空屋子或谷仓里猫的形象。前面几个小节好像是猫刚睡醒,它觉得自己很威武,伸了个懒腰,很神气的样子。在中等的速度中出现,以弱开始。紧接着,第4小节,猫想试一试自己的爪子并做一些扑抓的动作。这个小节比较难,在于其很快的速度,第一、第二拍都要弹十个音,而最后两拍是长音延续。在练习的时候
48、大家要准备好手的把位,以保证准确性。从第5小节开始是一种描写老鼠的双手交叉的托卡塔音型。老鼠非常的机智,在空屋子里面跑来跑去,非常灵巧。所以这一句要弹得非常轻、非常灵活,速度也是很快的,尤其是要把较远距离的跳进音型弹得灵巧自如、很准确的话还是很不易的。不过,这的个小节是很有规律的,因此在弹奏时要先分手找到规律,之后再合起来弹。在较慢时保证弹准确后再逐步加速。第9小节开始,大尾巴的猫又出现了,在步的、慢悠悠的在空屋子里很神气地巡视,此时作曲家用了很不协和的和弦来表现一种很阴险、邪恶的感觉。第13小节左手低音有五个带跳音点的音,作曲家要求声音很干,好像猫静观老鼠可能出现的地方,伺机待发。忽然,猫看风老鼠了,急速扑上去,有一种突然闯出来的感觉。这里的速度又一下子达到了每分钟138个四分音符,几个和弦很快地抓上去以后,在最后半拍,右手有一个下行的刮奏直接连到了后面的猫和老鼠的追逐和逃窜,双手需很灵巧的进行。第二次出现快速交叉的音型和第一段很像,但并不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