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1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401275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文言文(1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下文言文(1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文言文(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文言文(14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2八下文言文五柳先生传一、解释加点词语。1. 何许人也(处所 ) 2. 不详其姓字(不知道 ) 3. 因以为号焉( 以之为)4. 每有会意( 体会、领会 ) 5. 亲旧知其如此( 亲戚朋友 ) 6. 造饮辄尽( 往、到 ) ( 就 )7. 期在必醉( 期望 ) 8. 曾不( 竟不 )吝情( 舍不得 )去留(去、离开 )9. 环堵萧然(空寂 ) 10.箪瓢屡空( 经常是空的 ) 11.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12.以此自终( 过完自己的一生 ) 13.衔觞赋诗(酒杯 )14. 不戚戚于贫贱( 忧愁的样子 ) 15. 不汲汲于富贵( 心情急切的样子 )二、默写并翻译全句。1. 闲静少言,

2、 不慕荣利。译: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2.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 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3.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译: 他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4.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译: 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5.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译: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6.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译: 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译: 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三、简答。1. “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句子: 宅边有

3、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 点到“五柳先生”隐者心境的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这也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3. “五柳先生”三大志趣? 1、 读书 2、饮酒 3、做文章4. “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5. 表现其生活贫困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6. 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7.如何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了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马说 韩愈一、重点字词解释故虽( 即使)有名马,祗( 只是)辱

4、(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两马并驾)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因为)千里称(著称 )也。马之千里者,一食( 吃一顿 )或( 有时 )尽粟一石。食( 通“饲”,喂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这样的 )马也,虽(虽然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通“现” ),且( 犹,尚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 用鞭子打 )之不以(用 )其道(正确的方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鸣之而不能通( 通晓 )其意,执策(鞭子 )而临(面对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难道)真无马邪?其( 其实)真不知马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5、也。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因为千里马而著称。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别千里马啊!三、课文内容理解1. 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 其真不知马也。2.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

6、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 描写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具体写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 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句子: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7. 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托物寓意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喻指 能发现、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喻指 人才 ,食马者喻指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8.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9. 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

7、酬的情感,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和摧残人才的控诉。10. 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我的看法:(参考)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过硬的技能、品德良好、有正义感、热爱科学,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 11. 强调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2. 三段最后的三个“也”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痛惜 、愤怒、嘲讽 。13. 有关马的成语(三个):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老马识途、一马当先1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抨击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催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词语1. 致(得到 ) 2. 假借( 借

8、 ) 3. 弗之怠(不懈怠 ) 4. 走(跑 )送之5.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6. 以是( 因此 ) 7. 硕( 大 ) 8. 叩(请教 )问9. 辞色(言语和脸色)10.援( 引、提出 )疑质(询问 )理 11. 叱咄(训斥、呵责)12. 理愈至(周到 )13. 俟(等待 ) 14. 穷冬( 隆冬 ) 15.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16. 至舍(学舍,书馆)17. 四支(通肢 ) 18. 持汤( 热水 ) 19. 沃灌( 浇洗 )20. 衾( 被子 ) 21. 遇逆旅( 旅店 )22. 被绮绣(通披)23. 腰白玉(腰佩 )24. 容臭( 香气 )25.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6.

9、蕴( 旧絮 )袍敝(破 )衣27. 无慕艳意( 羡慕 )二、重点词句翻译1.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未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4.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有道德的前辈请教。 5.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四、课文内容理解1. 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的情况? 幼时得书之难、成年后

10、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文中写作者加冠以后求学情况时,先写“叩问之难”,再写“旅途之艰” 最后写“生活之苦”2.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反衬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的表现出他虔诚和恭敬的态度,也突出了求师的艰难3. 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4.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参考) 1 .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

11、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交流,共同进步。2.尊师重道也是中华传统的美德 ,严师出高徒5. 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股。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6.用文章中的两个字概括求学的经历是“勤”“艰”。7.文中渲染从师求学艰难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8.作者不对同舍豪华生活羡慕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9.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对学习好坏有所影响 ,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

12、作者的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10.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蕴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衬托作者求学时的生活之苦,更突出作者甘于清贫发愤读书,以求知为乐的境界。小石潭记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 水尤(格外)清冽(清凉)2、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水中高地 )(不平的 岩石 )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来 )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呆呆的 样子 )5、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 凄清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 ) 蛇:(像蛇一样)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10、皆若空游无所

13、依。(在空中)11、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一样)1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感到凄凉 )(感到寒)13、下见(看见)小潭 14、隔篁(竹林)15、如鸣佩环(好像)16、心乐之(以为乐)17、近岸,卷石底以出(而)18、俶尔(忽然)远逝19、潭西南(向西南)而望20、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1、不可久居(停留)22、乃记之而去(离开)23、隶而从(跟随)者二、翻译下列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2、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14、披拂:青葱的 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 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就题字离开了。1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15、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1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三、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四、解释下列加点字的不同意义1环 如鸣佩环玉环 2清 水尤清冽清凉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以其境过清凄清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4可 明灭可见可以 不可知其源可能 不可久居能够五、课内阅读1、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是点。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16、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鱼 ,实为写 水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

17、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幽深冷寂,孤凄悲凉4、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岳阳楼记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则有去国怀乡( 离开 ) 南极潇湘

18、(尽) 百废具兴 (同“俱”,全,皆 )若夫淫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 样子) 横无际涯(广远)(边) 连月不开(放晴) 薄暮冥冥(迫近) 波澜不惊(起、动) 朝晖夕阴 ( 日光) 去国怀乡 (国都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长烟一空(全)宠辱皆忘(一起) 把酒临风(持、执)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代官员降职或远调)越明年(及、到)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21)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22)增其旧制(规模)(2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做太守)(24)或异二者之为(两种心情)(25)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 (

19、26)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 (2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28)而或:有时。(29)何极:哪有穷尽(30)锦鳞:美丽的鱼。二、翻译下列句子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心理)。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6、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20、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它连接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9、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12、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13、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14、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15、山岳潜形: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16、商旅不行,山岳隐没了形体。17、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18、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19、浮光跃

21、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2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21、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2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而乐”吧?2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25、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三、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1、和:政通人和( 和乐 ) 2、通:北通巫峡(到达,通往) 春和景明(和

22、煦 、和暖) 政通人和(通顺 、顺利 )3、空:浊浪排空(天空 ) 4、极:南极潇湘(到达 ) 长烟一空(消散) 此乐何极( 穷尽 )5、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四、课文内容理解1、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极为赞赏的。“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者之为”是指以物喜,以己悲。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了对比。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属予作文以记之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时间上写洞庭湖

23、气象万千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前人之述备矣”“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

24、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政通人和,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 :百废具兴 ,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气象万千 形容水势浩大的是:浩浩汤汤. 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心旷神怡3、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 “若夫”、“至若”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 “退”指处江湖之远。5、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八个字写出“以物喜”和“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

25、、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的正确读法是先/天下之忧/而忧7、文段中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大观”与上文“胜状”一词照应;文中写景转入写人的一个表示转折语气的词是:“然则”“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是岳阳楼。8、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明是“古仁人”,暗指“滕子京”9、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0、“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

26、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1、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看,以 议论 为主,兼有强烈的 抒情 色彩。12、“古仁人之心”具体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3、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醉翁亭记一、解释句中加点字词1、环滁皆山也:环绕。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

27、趣。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7、晦明变化者:阴暗。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发:开放。9、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10、伛偻提携:腰背弯曲 11、山肴野蔌:菜蔬。12、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13、弈者胜:下棋。14、觥筹交错:酒杯。15、颓然乎其间: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16、阴翳:遮盖。17、太守谓谁:为,是。18、鸣声上下: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19、乐其乐:以为快乐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

28、互错杂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渐渐听到水声潺潺,(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7、饮少辄醉:喝的少也总是醉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11、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12、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

29、不一13、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14、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15、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1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1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1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19、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20、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2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

30、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三、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1、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水之乐 )2、本段描写景物,先写 琅琊山 ,再写 酿泉 ,最后写 醉翁亭 ,这样写景的顺序是 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3、第一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用意不在此而在彼。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这里指醉翁亭 。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山之僧智仙也 ,命名者是太守自谓也。6、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环滁皆山也7、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8、文中

31、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读第二段,回答问题1、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野芳发而幽香 。2、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风霜高洁 3、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4、“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5、写出第2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云归而岩穴暝读第三段,回答问题1、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滁州人、宾客、太守 乐2、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众宾欢也3、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 的语句。射者中

32、,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4、第3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 众宾欢也 ; 太守醉也5、“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6、写滁人游山时踊跃而热闹的语句是: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8、第3段描写的主要用意是表现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读第四段,回答问题1、“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滁州人、宾客2、“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醉翁

33、亭记3、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4、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醉能同其乐5、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衬托太守之乐6、“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7、本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先用 禽鸟 之乐衬托 人 之乐,再用 人 之乐衬托 太守 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 与民同乐 。四、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五、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

34、,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满井游记一、解释加点的词。1、冻风时作:(兴 )2、局促:(拘束)3、天稍和:(暖和) 4、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5、于时:(在这时)6、波色乍明:(初、始)7、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8、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35、9、娟然:(美好的样子) 10、倩女之靧面,(洗脸)11、髻鬟之始掠:(梳掠) 12、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13、麦田浅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浃:(湿透) 14、泉而茗者(茶)15、罍而歌者(酒杯)16、红装而蹇者,(这里指驴)17、呷浪之鳞:(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18、堕事:(坏、耽误)19、潇然:(形容无拘无束潇洒的样子)20、恶能:(怎能)二、翻译下面句子。1、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2、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3、麦田浅鬣(li)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4、倩女之靧(hu)面而髻鬟之始掠: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

36、样5、若脱笼之鹄(h):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6、泉而茗者,罍(li)而歌者,红装而蹇(ji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7、曝(p)沙之鸟,呷(xi)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8、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狐兔兽类;羽,指飞禽;鳞,指鱼等水生动物;鬣,指马驴一类动物。9、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10、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三、问答思考题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2.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

37、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3.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4.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5.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者游览满井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游览满井时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6.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宠之鹄描写

38、波光的比喻句是: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7文中表现闲适满意的一个词语是:悠然自得。8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专题复习考试过关题古诗文默写(满分140分)1、黔娄之妻有言:_,_。五柳先生传2、_,松柏有本性。3、长风万里送秋雁,_4、沉舟侧畔千帆过,_5、过零丁洋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是_,_.6、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

39、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_、_。8、诗中表达奉献的句子:_,_。已亥杂诗_,_。无题(李商隐)9、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_。(陆游游山西村)10、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蜂11、诗中表达离愁的诗句:_,_。已亥杂诗_,_,_,_。(相见欢(李煜)12、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间深情厚意的送别诗句_,_13、所学的诗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句有:_。_。14、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_,_。15、,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6、行路难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17、巴山楚水凄凉地,。18、,身世浮沉雨打萍。19、,。伤心秦汉经行处,。2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词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2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动写静的句子是,.22、亭亭山上松,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