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5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39925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5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5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5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58页).doc(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3、 胀:指胸膈胀满。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6、濡泄:又称湿泄。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端络,理出头绪。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10、痎疟:疟疾的总称。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法,取法、效法之意。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麤,粗的

2、异体字。俛,俯的异体字。13、烦冤:烦闷不舒。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尺,尺肤部。寸,寸口脉。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 ) A、阳生阴长 B、阳杀阴藏 C、阴静阳躁 D、阳化气,阴成形 E、水为阴,火为阳(C)2、素

3、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 ) 、阳中之阴 、阳中之阳 、阴中之阴 、阴中之阳 、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 ) 、通 、泄 、发热 、发泄 、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E、寒伤气 (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 ) A、寒伤形 B、热伤气 C、形伤气 D、气伤形 E、寒伤气 (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 A、病因 B、病机 C、正气 D、病性 E、阴阳 (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

4、理是( )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 胀”的机理是( )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 A、水谷之精气 B、天地之精气 C、真元之气 D、药食之气 E、正气 (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 A、固表发汗 B、发散属阳 C、宣通肺气 D、补虚 E、涌泄属阴 (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 ”,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 ) A、温病 B、飧泄 C、痎疟 D、咳嗽 E、濡泄 (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 )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 D

6、、津液 E、营血 (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 E、卫气(E)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 ) A、糟粕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 E、营血 (C) 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 E、营血 (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 ) A、二便等污秽之物 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饮

7、食化生的精气 D、精血津液 E、卫气 (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 ) A、上下 B、左右 C、水火 D、血气 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 A、阴阳离决 B、脾气内绝 C、邪气壅盛 D、阴阳竭绝 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经文中“之”是指( ) A、阴阳五行 B、脏腑气血 C、养生规律 D、呼吸精气 E、七损八益(E)24、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这句经文说明了

8、( ) A、阴阳的统一性 B、阴阳的对立性 C、阴阳的运动性D、阴阳的可分性 E、阴阳的物质性 (D)25、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 A、一致 B、离合 C、一阴一阳 D、一元 E、气 (C) 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 A、寒暑 B、喜怒 C、湿邪 D、燥邪 E、劳作 (B)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 ) A、寒暑 B、喜怒 C、悲 D、恐 E、劳作 (A)三、多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的走向是 ( ) 出上窍 走五脏 发腠理 归六腑 出下窍

9、 ()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 出上窍 走五脏 发腠理 归六腑 实四肢()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不知七损八益,则年五十出现( ) 阴气自半 起居衰 体重 九窍不利 耳目不聪明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阳胜则出现( ) 身热 寒厥 齿干 腠理闭 喘粗为之俯仰 ()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例哪些属于阳的特性( ) 静 躁 化气 成形 生清()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例哪些属于阴的特性( ) 静 躁 化气 成形 生浊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阳的范畴里包括下例哪些内容( ) 生杀之本始 天地之道 变化之父母 万物之纲纪 神明之府 ()8、据素问阴

10、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应做到( )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以右治左 以左治右 以我知彼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阴胜则出现( ) 汗出 数慄而寒 齿干 腠理闭 身常清()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发散为阳”的是( ) 辛 甘 酸 苦 咸 () 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涌泄为阴”的是( )辛 甘 酸 苦 咸 ()12、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述阴阳在诊法中运用的原文是 ( ) 审清浊而知部分 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 观权衡规矩 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观太过与不及之理 ()四、简答题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体现

11、了内经什么学术特征?“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句经文以寒热互变为例,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相互转化规律。“重”的含义有二:第一,重,重复、重叠。如冬日感寒为重寒,夏日感热为重热。第二,作“极”解。义同上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其义为:由于重复感寒(热),或寒(热)过极,物极必反,寒可转化为热,热可转化为寒。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即是“重寒则热”的体现。 试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之机理?本句以阴阳为纲,论述了机体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病理。飧泄,为完谷不化的泄泻。?胀指胸膈胀满。清气,属阳当升。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衰于下,则成完谷不化的飧泄证。浊气,属阴当降,阴滞于上而不能

12、降,则壅塞胸膈,表现为胸膈胀满。因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故后世常用此句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而反上升,浊阴之气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掌握此特点,就能判断疾病发生的所在,并指导临床。试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中“清阳”、“浊阴”的含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上窍,指耳、目、口、鼻等头面部七窍;下窍,即指前后二阴。清阳,指呼吸之气及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浊阴,为二便污秽之物。“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津液。“清阳实

13、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指饮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质。浊阴,指饮食物化生的糟粕。 如何理解“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本句原意为属阴的季节,感受阴邪,邪气内伏,就可能发为阳性病证。反之,属阳的季节,感受阳邪,邪气内伏,就可能发生阴性病证。体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说明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如指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即在属阴的季节又感受寒邪,寒为阴邪,若当时不病,则寒邪内伏,至春季阳生之时逢阳化热,若复感风邪,则风邪引动伏邪,则两阳相合而发为温病。如何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原文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气居于内,为阳气的主持;阳气居于外,为阴气的役使。守,

14、镇守于内。使,役使于外。言阴阳内外相合互用,不可相离也。阐明了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的阴阳双方依存互根、相互为用、消长转化的关系。在人体来说,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是阴精的功能表现,二者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这种观点对分析病机和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针刺治疗要“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在临床上如何运用?引,引经络之气,调节虚实。阴,泛指内脏、五脏、阴经、胸腹部、下部等;阳,指体表、六腑、阳经、背部、上部等。应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原则,是因为人身的阴阳气血是内外上下交相贯通的,人体的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这一针刺原则,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情况。比如,从阳引阴

15、,可取背部的背俞穴,治疗五脏的病变;也可取阳经的穴位,治疗阴经的病变;也可取上部的穴位,治疗下部的疾病。试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即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一定要四诊合参,先辨疾病的阴阳属性。因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是相对平衡的,疾病的发生,就是人体阴阳失去了平衡,即阴阳偏胜或偏衰,所以在诊治疾病时,无论是察色、按脉,还是问诊、闻诊,必须先辨别其病的阴阳属性。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正确指导临床治疗。 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1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此处阴胜是指服用酸苦涌泄之品太过而言,阴盛则伤阳,故导致阳病;阳胜是指服用辛甘发散之品太过而言,阳盛则耗阴,故导致阴病。指出药食气味阴阳太过,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后世医家对此句有所发挥,认为阴气偏胜,则见阳气亏虚之证;反之,阳气偏胜,则见阴精耗伤之证,并以此作为分析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原则。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试述壮火、少火对人体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其中“壮火”、“少火”本指药食气味的阴阳性能而言,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意为:药食气味纯厚而作用

17、纯阳,服之则耗散人体的正气,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而作用平和,食之则能使人体正气壮盛。即具有纯阳作用的壮火之品能够损伤人体的正气,具有平和作用的少火之品能够补益人体的正气。后世医家对“壮火”、“少火”有进一步发挥,将“火”解释为阳气,壮火是过亢的阳气,即病理之火;少火是平和的阳气,即生理之火。这种壮火、少火的理论,不仅成为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后世主火的学术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试论风、热、燥、寒、湿五胜为病的特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指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本段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和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并把它们互相联系得

18、出结论,这就是六淫致病的基本特点。它丰富了中医病机学的内容,突出了病因辨证的要点。指出邪气性质不同,致病症状亦有明显差异。对后世研究病邪特点、分析疾病机理,指导中医临床治疗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丰富了“六气为病”的理论。若六淫邪气侵袭人体,感而即发,其临床表现常见风气太过,则肢体振掉动摇;燥邪太过,则津液干涸,孔窍皮毛干燥,尿少便干;湿邪太过,则脾失健运而泄泻稀溏;火热太过,则腐肉成脓,发为痈肿;寒邪太过,则损伤阳气,气化失司,聚水而成浮肿。为什么阳胜的病人“能冬不能夏”?阴胜的病人“能夏不能冬”?反映了什么学术观点?阳胜的病人,在夏季会因暑热而更加损伤阴液,使病情加重;若在冬季,则可借助

19、冬季之寒凉,来驱散体内之热邪,使病情稍有好转,故阳胜的病人“能冬不能夏”。阴胜的病人在夏季可借助夏季之暑热助体阳,以驱散寒邪,使病情稍好转;若在冬季,则冬季之寒凉会更伤体阳,使病情加重,故阴胜的病人“能夏不能冬”。这是因为自然界阴阳之气一年四时有盛衰消长的运动,人体内阴阳之消长运动必须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的消长运动保持协调统一,因此,阴胜、阳胜的病人,因体内阴阳失衡,不能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相适应, 故往往因四季变更而病情加重或死亡。内经这一理论反映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点。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1)认识生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

20、四肢,浊阴归六腑”。三对“清阳”、“浊阴”含义各异,但均指生理活动。(2)解释精气的生化过程:药食气味分阴阳,滋养形体,充实精气,而气化作用又促使药食转化为精气。如饮食不节气味太过,也可损伤阴精阳气。(3)说明病因致病特点和规律:六气致病特点:“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不同病邪所伤不同:“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4)分析病机:阴阳升降失常:“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阴阳偏胜“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5)指导辨证:阳证:“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

21、齿干以烦冤”。阴证:“阴盛则寒,汗出,身常清”等。阴证、阳证是病机的反映,同一症状,可见于不同病机,如“腹满”,既可由阳盛伤阴,邪实中焦所致,也可由阴盛阳衰,中焦不运所引起。(6)归纳药性功用:气味分阴阳:“阳为气,阴为味”。“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少火、壮火: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后世将少火引申为人体的正常阳气,生理之火;壮火引申为过亢的阳气,病理之火。(7)指导诊法:以阴阳为辨证总纲,如“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8)指导针刺治疗:如“善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9)指导养生:“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10)以五行沟通天人

22、关系:人体脏腑与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体、五志、五色、五音、五声、五味的关系,通过五行归类和生克制化,建立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时五气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大体勾画出内经理论体系中“四时五藏阴阳”的系统结构,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一、名词术语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3、神明:指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4、治节:治理调节。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5、中正之官:胆正直刚毅,不偏不倚,故为中正之官。6、膻中:其义有二,一指胸中气海,一

23、指心包络。这里指心包络。 7、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消化吸收的功能。8、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强健。9、伎巧:指人的智力发达,精巧多能。10、决渎:疏通水道的意思。决,通也;渎,水道也。11、州都:指水液汇聚的地方。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称州都之官。12、气化:此指肾气(阳)对膀胱所藏津液的蒸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包括津液的升腾、输布和尿液的形成、排泄。13、使道:指十二藏相互联系的通道。14、主蛰:此以冬眠伏藏之虫,比喻肾主藏精的功能。15、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16、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

24、本。17、方士:指通晓方术之人,此指医生。18、唇四白:指口唇四周的白肉。19、至阴:从阳位到达阴位。脾居中焦,位于上焦阳位与下焦阴位之间,故曰至阴。20、女子胞:即子宫、又名胞宫。位于少腹之中,主月事孕育胎儿,为奇恒之腑之一。21、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言异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在形态上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22、传化之府:传导变化饮食物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23、魄门:指肛门。魄与粕古通用。24、肺朝百脉:经气由肺通向全身经脉,而百脉又都流注于肺,故曰“肺朝百脉”。朝,会合之意。百脉,指全身经脉皆

25、会合于肺。25、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26、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27、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遊溢,浮游淫溢之意。精气,即饮之精气。28、四支不用:即四肢不能随意运动。29、脾不主时:此言脾不单独主一时令。脾土居中央,以灌四旁,各脏无论何时,均需要脾转输的精气,四季末各有十八日为脾所主,故脾不独主一时而旺四季。30、肠澼:指下利脓血的泄泻。二、单选题1、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A、谋虑出焉 B、伎巧出焉 C、神明出焉 D、喜乐出焉 E、治节出焉 (C)2、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 ) A、三焦

26、B、脾 C、肝 D、肾 E、命门(D)3、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膻中指的是( ) A、虚里 B、心包络 C、穴位 D、气海 E、心 (B)4、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膻中的主要功能有( ) A、产生七情 B、聚藏精气 C、代君行令 D、辅助血行 E、以上都是 (C)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对水谷消化吸收 B、分清泌浊 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 E、以上均不是 (B)6、据素问六节藏象论的论述,十一脏的功能取决于( )A、肝 B、心 C、胆 D、脾 E、肾 (C)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

27、、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B)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 )A、生命的根本 B、主思维活动 C、主推动血在脉中运行D、主面之华色 E、以上均不是(A)9、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肾其华在( )A、毛 B、骨 C、筋 D、血 E、发 (E)10、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华”中,心其华在( )A、面 B、骨 C、筋 D、血 E、发 (A)11、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的五脏的“其充”中,肺其充在( )A、毛 B、皮 C、筋 D、血 E、发(B)12、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具有生血功能的脏腑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A)13、

28、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 ) A、秋气 B、夏气 C、冬气 D、春气 E、土气 (A)14、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述的仓廪之官是指( ) A、肝 B、心 C、脾胃 D、肺 E、肾(C) 15、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 E、以上均不是 (A)16、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 A、藏精气而不泻也 B、泻而不藏 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 E、以上均不是(C)17、据素问五藏别论,传化之府中不包含( ) A、三焦 B、胆 C、肠 D、胃 E、膀胱 (B)18、据素问五藏别论,为“五藏使”的是( ) A、脉 B、脑 C

29、、髓 D、魄门 E、女子胞(D)19、据素问五藏别论,水谷入口,则( ) A、肠实而胃虚 B、胃实而肠虚 C、肠胃俱实 D、肠胃俱虚 E、以上均不是(B)20、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 )A、面 B、发 C、气口 D、目 E、七窍(C)21、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伤阳的邪气为( ) A、饮食不节 B、起居不时 C、贼风虚邪 D、情志不节 E、跌仆损伤(C)22、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 ) A、泄泻 B、四肢不用 C、水肿 D、饥不受食 E、腹痛(B)23、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 )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脾不主时 D、脾主四

30、时末十八日 E、以上均不是(D)24、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 ) A、水液 B、尿液 C、水湿 D、水谷精微 E、汗液(D)25、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伤于风者”( ) A、下先受之 B、上先受之 C、脏先受之 D、腑先受之 E、表先受之(B)26、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者,土也,治( )” A、东方 B、西方 C、北方 D、中央 E、南方(D)27、素问五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 )” A、视 B、步 C、握 D、摄 E、行(A)28、素问五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 A、视 B、步 C、握 D、摄 E、行(D) 29、灵枢脉度指出肺和则( ) A、呼吸微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