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的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环境的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气环境的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上)中学地理新教材的处理技巧 中学地理新教材的处理技巧 湖南省耒阳市一中曹飞跃 中学地理新教材与原中学地理教材相比,在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材的表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构建了新的学问体系,大幅度更新了学科内容,也更加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化和实力培育。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宽阔的国家里,采纳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明显是不现实的,老师有必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材作相应的处理。下面以第一二单元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处理: 一、补充 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或联系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时事、学生生活等方
2、面与地理教学有关的事例,是地理老师常用的方法。 例如,教材中提到,目前能够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离地球有150亿光年200亿光年。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大多数天体的寿命与太阳差不多,约为100亿年,那就是说现在看到的最远的天体其实许多已经不存在了。不存在的物体还能被人们看到,宇宙实在是太奇异了。宇宙的演化是同学们感爱好的话题,天文学界建立了不同的宇宙模型,其中比较得到公认的是大爆炸宇宙学说。老师在讲解并描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大爆炸宇宙学说的学问。地外文明的话题使很多人感爱好,并引起了很多科学幻想的故事,然而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有很多谜。老师适当加以讲解并描述,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
3、学生深厚的学习爱好。 大气环境爱护教学设想 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地球保温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危害和爱护(防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课本上的地图,比较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危害和解决的途径,从而培育学生读图实力,并提高发觉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相识环境爱护的意义,并树立“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环境爱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环境问题的教学以“成因、后果、措施”为主要的教学线索来进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作用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落实。 1.通过投影漫画“地球出汗了”这一例子,引导学生思索和探讨:地球为什么
4、会出汗?大气出现了什么问题了? 2.通过材料“我国科学家近年来也发觉,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空也存在臭氧浓度的大幅度下降现象”,引导学生思索和探讨:臭氧为什么会削减?臭氧层破坏会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应如何去爱护臭氧层? 3.通过材料“在北美和加拿大绵延数千里的森林正在消亡,成千上万的湖泊正在干枯,酸雨正落在广袤的荒野上;在瑞典,4000个湖泊因酸度太高,鱼类无法生存;在美国佛蒙特州和纽约州,60%的高海拔红云杉已消逝”,引导学生思索和探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怎样防治? (一)全球变暖 1.成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剧烈汲取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自然缘由。 2.后果:海平面上升,影
5、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导致世界各地经济结构的改变。 3.措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纳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的破坏与爱护 1.成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人类运用消耗臭氧物质。 2.后果: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干脆危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 3.措施:削减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主动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加国际爱护臭氧层合作。 (三)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1.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自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2.后果: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6、,危及人类健康。 3.措施: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是根本途径;探讨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有效措施。详细措施:1)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制固定污染源和汽车污染源的排放量,加强排放限制地的管理。2)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3)主动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限制技术,实行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4)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探讨,刚好驾驭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改变状况和发展趋势,以便刚好实行对策。5)调整工业布
7、局,改造污染严峻的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削减污染排放量。 1.引起全球气温上升的因素是: A.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自然气B.耕地面积不足,林区开拓梯田C.工业生产和家庭广泛运用冰柜和电冰箱D.沿海填海造陆E.城市交通用地限制征用耕地面积F.跨流域调水,调整地表径流H.引水浇灌,改造沙漠、戈壁滩、石山G.过分抽取地下水 答案A,B,C。 2.依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如右图),请推断近百年全球气温的改变趋势,并分析缘由。 答案近百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在上图所示的100多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头气温上升加速,最终几十年成为近
8、百年最热的年份。缘由:气候变暖的缘由是多方面的。除了自然方面的缘由,主要是人为方面的缘由,人为缘由表现为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土地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化缘由引起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等。 3.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改变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改变趋势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上升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A.预案自然气广泛取代煤B.预案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C.预案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自
9、然气等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1)0.300.32;1.11.5;1.62 (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需进行国际合作。大气环境 第三节大气环境学问摘要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4.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学问结构 巩固练习一、单项
10、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是以氮氧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B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C大气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D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3下列说法真确的是()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汲取太阳紫外线4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高空气压的凹凸状况与地面相同B高空气压高,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做垂直下沉运动C近
11、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D气流在水平方向上总是有高压指向低压51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全部的气压带6关于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我国一些灾难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关我国的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季,故主要是由暖锋活动形成我国夏季也有冷锋活动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ABCD7当上海东洋面上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反气旋时,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是()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B盛行下沉气流,燥热少雨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8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9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 10读下面四幅“
12、海陆风示意图”,推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二、综合题1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层,B代表_层。(2)A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_,缘由_。(3)B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缘由是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缘由是_。(4)C层中的_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5)天气最困难的是_层,试分析缘由_。1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推断理由是_。(2)一般的说A地比B地降水量_,缘由是_。(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13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1)图中是_压,是_压。(2)图中是_力,是_
13、力,是_。(3)该风向形成图是()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C图中的风向右偏D图中的风向左偏(4)在_的作用下,大气由_气压区向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5)当风一旦形成,立刻就受到_力的作用,使风向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偏,南半球向_偏。_力只变更风的方向,不能变更风的速度。(6)近地面的风,除受_力的影响外,还受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垂直,而是成一_。 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D5.C6.B7.D8.B9.B10.B二、综合题11(1)对流层平流层(2)降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干脆热源(
14、3)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大量汲取太阳紫外线增温(4)电离(5)对流该层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易凝聚成云致雨12(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丰富A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因气温渐低,有利于水汽的凝聚、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上升,不利于水汽的凝聚,难以形成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到高纬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13(1)凹凸(2)地转偏向水平气压梯度风向(3)BD(4)水平气压梯度力凹凸(5)地转偏向右左地转偏向(6)地转偏向摩擦(7)夹
15、角 2.2.7大气环境爱护 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环境爱护 巩固夯实基础 一、全球变暖 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缘由: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殊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二氧化碳能剧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上升。 3.影响 (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干脆威逼。 (2)引起世界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导致各地经济结构的变更。 4.防卫措施 (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纳新能源。 (3)爱护森林,植树造林。
16、(4)要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破坏 1.缘由:人类大量运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如运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 2.危害:干脆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使全球变暖。 3.解决措施:削减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主动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