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1.1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及方法、重视公共工程及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2、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4公共管理的职能:方案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管理活动为根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展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开展规律的学问。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根本思路 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从研究焦点
3、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及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工程、环境、战略及绩效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标准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及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及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政治经济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根底上,
4、依赖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及多门学科相融合。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及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工程、环境、战略及绩效的研究。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标准的。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历研究;又是标准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标准公共管理行为。5更具现实性。1.5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政策途径途径:强调及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及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密切相关。企业管理途径途径: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提升公共部门的效劳质量。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复习思
5、考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2、公共管理学二、简述体1、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是什么?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三章 公共组织本章教学目的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展的管理活动。本章主要是对组织形态的公共管理主体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及其变革进展阐述。本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公共组织的构造形式及其特点、各种公共组织类型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公共组织变革等;并培养运用公共组织理论具体分析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1 公共组织的性质及构造 3.1.1 公共组织的内涵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6、。2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效劳、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根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2精神要素目标,责权构造,人际关系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建立的目标和动力,因此追求全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行为的公开就必然成为其一切活动和措施的根底。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法制既是公共组织活动的依据,又是公共组织活动的手段之一。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视:公共管理活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社会公众的高
7、度关注,必须承受来自舆论或公众的批评及监视。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重大工程公开招标制度等。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公共组织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和表达,这种整体性、全局性和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政治性的充分表达。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拟困难: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但由于公共利益大多是抽象的,加之人们存在不同看法,因而这一目标在实际中又是模糊不清的。相应地,公共组织绩效也比拟难以通过准确量化的指标进展评估。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垄断性。3.1.2 公共组
8、织的构造决策层协调指挥层技术操作层2.公共组织的横向构造也称为部门化构造1按业务性质分工2按管理程序分工3按管理对象分工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3.1.3 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 1. 政府组织1政府组织的含义: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进展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2政府组织的根本特点:政府组织的根本职能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组织从事公共管理的手段是行政权力;政府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政府组织提供的产品是公共物品;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非营利组织是以增进社
9、会公共利益为目标,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非官方性公共组织。及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效劳性。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的性质特点,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准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或公共权威,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准政府组织包括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工商联、青联、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事业单位,村民自治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等等。3.2 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指不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公共效
10、劳活动的公共组织。非营利组织简称NPO,是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效劳的重要主体之一。1、非政府性和非政治性。 2、非营利性和公益性。 3、组织性和合法性。 4、自愿性和自治性。3.3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公益事业目的,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效劳组织。1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2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3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4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要实现事业单位社会化以及运行法制化和民主化的目标,就必须以政事分开为根本原那么,根据各类事业单位不同的性质,进展分步骤、分类别的改革。3.4 公共组织的变革3.4.1 科层制组织
11、及反思1专门化2等级制3规那么化4非人格化5技术化6公私清楚化1组织标准化2工作秩序化3管理标准化1传统科层制组织的缺陷2传统科层制组织面临的困境:第一,组织环境的困境;第二,组织构造上的困境;第三,组织方式上的困境3.4.2 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及内容1提高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2提高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3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1组织构造变革:包括横向部门构造和纵向层级的变革。2权力关系变革:一是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二是横向分权;三是在纵向权力分配上,实行集权及分权互相的融合及共存。 3技术变革:主要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根治传统组织形态中强调分工
12、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标准工作流程和简化管理程序,减去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站式的管理及效劳。 4产品和效劳变革:基于效劳对象的需要,持续尝试开展更好的效劳流程和效劳方式,为社会提供最低本钱、最好品质的产品及效劳。 5人力资源变革:第一,投资于训练及开展活动,让工作人员获得新的技术及能力;第二,将工作人员社会化,融入组织文化,使其学习到有助于提升组织绩效的新常规;第三,改革组织的标准及价值,重视融合组织自身文化的多样化员工,激发创新精神;第四,持续改良对多样化的员工所采行的晋升及奖励系统;第五,对高层管理团队进展变革,改善组织学习及决策制定。 公共组织变革越来越表现
13、出以下的开展趋势:一是倡导学习型组织;二是倡导构建无缝隙组织、网络组织和虚拟组织;三是强化公共组织的社会效劳职能。 复习思考题一、名次解释1、公共组织;2、非营利组织;3、准政府组织;4、事业单位二、简述题1、公共组织的要素有哪些?2、公共组织的特征有哪些?3、公共组织的主要构造形式有哪些?4、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三、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内容第四章 公共领导本章教学目的 领导贯穿于方案、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公共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本章主要从理论及实践结合的角度上学习公共领导的前沿理论、领导体制、领导方法、领导能力。本章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领导素养,培养学生运用
14、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模拟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领导能力。4.1 公共领导概述4.1.1 公共领导的含义和特点1关于领导含义的几种界定2领导包含的三方面内容3领导的含义:领导是领导者在一定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展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它包含了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个根本要素。 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展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展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公共领导的具体含义包括:1公共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公共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3公共领导是公共领导者及被领导者之间的积极互动的过程;
15、4公共领导是权威和公共认可的关系;5对公共领导的绩效评估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1公共领导者赖以发挥其领导作用的组织依托是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2公共领导职权的公共性、效劳性。从公共领导职权的来源、使用和后果来看,都具有公共性;3决策的“公断性;4公共领导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1导向、统领的作用2影响、表率的作用3协调、沟通的作用4迎接挑战、引发和推动变革的作用4.1.2 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及新开展1特质理论。用以区分领导者及一般人的不同特征,并以此来解释他们成为领导者的真正因素的理论。 特质理论的优点:第一,它给人一种直觉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符合人们的常识;第二,把领导者作为领导系统
16、的核心要素,作为领导过程的主宰,这有其合理性;第三,它在领导理论的开展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质理论的缺陷:直觉性和形而上学性。2行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为领导者的因素是他的行为,只有那些行为上表现出既关心工作生产又关心个人下属的领导者才是最有效的;认为领导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得到的。 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一是勒温等人的集权式领导、民主式领导和放任式领导的领导方式理论;二是领导连续流理论;三是利克特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和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的领导方式理论。 3权变或情景理论。实践证明,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领导方式。领导行为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
17、素质和能力,而且取决于诸多的客观因素,用一个通式表示就是: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这个公式说明,领导方式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一个变数函数。因此,有效的领导行为是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领导权变理论的实质。领导权变理论主要包括:菲德勒的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 进入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领导理论又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有归因理论、领导魅力理论、认知资源理论、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基于价值观的领导理论和团队理论。 4.2 公共领导体制4.2.1 领导体制的含义和内容1.领导体制的含义: 领导体制是指公共组织中领导职能、领导权力
18、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1领导构造2领导的层次及跨度3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及权限划分4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4.2.2 公共领导体制的根本类型3.层次制和职能制 4.完整制和别离制 4.2.3 公共领导体制的改革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是公共领导活动中为完成公共领导职能、实现公共领导意图所设置的机构体系、运作机制和规章制度进展的符合实际和适应社会开展要求的改革。 1领导职能相互混淆2领导权力过于集中3领导权力的约束滞后4公共组织机构高度膨胀5用人制度缺乏活力1完善领导职能分工,理顺各种关系2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适当下放权力3改革组织人事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4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合
19、理设置机构,克制机构臃肿5加强权力制约及监视4.3 几种常见的公共领导方法4.3.1 领导方法概述1. 领导方法的含义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配置资源、沟通和协调关系、统筹安排时间、 统御和鼓励下属的各种手段及途径。2 .领导方法的特征1领导方法的目的性2领导方法存在正确及错误、有效及无效之分3领导方法的多层次性4领导方法的具体相关性5领导方法存在动态变异性4.3.2 领导协调 1领导协调的含义:领导协调是指公共部门领导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调配、协调政府及社会之间、政府不同组织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公务员之间,政府不同职能之间等可能产生的阻碍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社会和谐开展的因素,进展调整、控制,使
20、社会和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预定目标,发挥整体最大成效的过程。2领导协调的特点:平等性、互利性、结果不确定性。1领导协调的内容:一是领导工作关系协调;二是领导人际关系协调。2领导协调的原那么:第一,以人为本;第二,客观公正;第三,注重整体;第四,求同存异;第五,互惠双赢;第六,灵活机动。4.3.3 领导沟通1领导沟通的含义:领导沟通,即领导者为实现其目标,通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手段实现及组织内外的追随者、被领导者进展的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及互动,以保证公共利益和目标的有效协调和实现的过程。 2领导沟通的作用:第一,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第二,统一思想,提高绩效;第三,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
21、系,鼓舞士气,增强组织的凝聚力。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非正式渠道;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2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4要完善民主监视机制5注意沟通及信息技术的关系4.3.4 领导鼓励1.鼓励的含义:鼓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激发人们的动机,开发人的能力和潜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被领导者表现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2.鼓励的原那么:1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原那么;2正鼓励和负鼓励结合原那么;3按需鼓励原那么;4差异鼓励原那么; 5公正原那么。:1物
22、质鼓励;2参及鼓励;3目标鼓励;4情感谢励;5需要鼓励;6典范鼓励;7荣誉鼓励;8信心鼓励;9赏识鼓励。4.4 领导能力4.4.1 领导能力的内涵及其根本条件1. 领导力的含义: 领导能力就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历以及对领导方法等的把握程度等影响具体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性的总和,它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1领导能力的发挥,必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组织构造中进展;2发挥领导能力,需要领导者明确组织的目标、责任及价值;3发挥领导能力,离不开领导者的根本素养,包括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 4.4.2 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1. 领导的创新能力主要表达在五个方面:广阔的知识面敏锐的
23、问题意识全新的思想观念良好的精神状态敢于承当风险的胆识1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的含义2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内容:一是战略洞察力和战略判断力;二是战略分析力及战略综合力;三是战略预见力和战略创新力;四是战略统筹力和战略决断力。3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加强哲学修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二是努力拓展知识面;用丰厚的知识积累作为战略思维的材料;三是在实践中锻炼;四是善于利用外脑。1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重要性2制约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因素3领导执政能力所包含的内容4.4.3 领导方式 1.领导方式的含义:领导方式,是在特定环境中领导者采用的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具有策略性和指向性。 1集权型领导方式 2
24、民主型领导方式3放任型领导方式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领导;2、公共领导体制;3、领导方法;4、领导能力二、简述题1、公共领导的特点有哪些?2、领导体制的根本类型有哪些?3、领导协调的内容和原那么有哪些?4、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有哪些?5、领导鼓励的方法有哪些?三、论述题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的作用。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能力的内容。第五章 公共政策本章教学目的 公共政策是现代公共管理运行的核心平台和主要方法之一,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政策过程是公共管理运行的重要过程。本章从不同视角下对公共政策内涵的不同界定出发,从政策科学
25、及公共管理实践的角度阐述公共政策的理论开展及其研究主线、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分析及其方法、公共政策开展等内容。5.1 公共政策概述一、公共政策含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其他政治团体为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公共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那么、标准的总称。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公共政策有法律、规章、法令、措施、方法、方法、通知、条例等多种形态。公共政策的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和其他政治团体,具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等,及企业、个人等私人主体做出的决策、决定有根本区别,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强制性。2、公共政策目
26、标。各项公共政策有其明确的目标,是为了到达一定公共管理目的,无论是总政策、根本政策,还是部门具体政策,都具有这一特点。3、公共政策过程。从动态的角度看,公共政策表现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及终结等完整过程。要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就需要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管理及控制,否那么,难以到达政策初衷。4、公共政策形态。就公共政策表现形式而言,公共政策有法律、规章、法令、措施、方法、方法、通知、条例等多种形态,归纳起来,都是对政策对象提出的行为标准、准那么。即要求政策对象作什么、不作什么,哪些行为是政策允许、鼓励的,哪些是政策限制,甚至制止的,以到达调节政策对象行为,标准经济
27、社会活动,实现政策目标的目的。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及特征 从公共政策形态、现象观察,公共政策涉及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经济社会现象的调节、控制,但从本质上讲,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和其他政治团体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经济社会运行所作的调控行为。 公共政策表达了公共权力机关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及公共管理的其他范畴相比,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公共性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 1、公共政策的指导功能。2、公共政策的控制功能。 3、公共政策的协调功能。 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四、公共政策的分类 一按照政策层次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总政策、根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二按照政策所涉及的领域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
28、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三按照政策实施的时间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短期公共政策、中期公共政策和长期公共政策 四按照政策协调社会生活方式不同,将公共政策分为分配性政策和调节性政策 五、公共政策系统 一公共政策主体 1、政府机构 ;2、立法机构 ;3、司法机构;4、执政党 ;5、利益集团 ;6、公民 二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作用的对象。具体可按“事和“人进展划分。“事是指政策需要解决的各类公共政策问题。“人是指公共政策调控、制约和标准其行为的各类社会成员。即公共政策主体运用各类政策工具,通过对各种公共政策问题和人们的行为进展调控、制约和标准,以实现其政策目标。 三、公共政策环
29、境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到达预期效果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所面临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山川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等条件。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所面临的经济开展水平和条件。 3、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所面临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等条件。 4、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所面临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气和宗教信仰等条件。5、国际环境。国际环境是指公共政策制定、实施所面临的国际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关系,开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等条件。5.2 公共政策分析5.2.1 公共政
30、策分析的含义及内容1. 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公共政策分析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来进展的,旨在认识政策形成原因、理解政策内容和价值、深化对政策过程的认知、研判和评价现有政策得失、寻求改良决策效率和质量的方法路径、改善公共政策运行效率和效能的一种研究方式和研究工作。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不是对政策过程作出精准的描述,而是要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现实的政策问题;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个研究领域,公共政策分析及经济社会的开展密切相关。 1对政策内容的研究2对决策过程的研究3对决策输出的研究4对政策的评估5对决策信息的研究6对决策过程倡导的研究7对政策倡导的研究5.2.2
31、 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1线性规划2排队论3马尔可夫预测法4本钱效益分析1动态规划2决策树3灵敏度分析5.2.3 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1.5.4 公共政策开展5.4.1 公共政策开展的趋向5.4.2 公共政策环境政策生态环境分为两类:5.4.3 公共政策开展及公共管理价值的实现1学科渊源2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及地位:公共政策的行为引导功能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及分配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和规制功能2.通过公共政策开展实现公共管理价值的途径:1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导向。公共政策的价值应及公共管理的整体价值相一致,公共政策通过外化的形式使公共管理的整体价值得以表达和实现。公共政策开展的价值导向首先建立在
32、对政策的价值分析的根底之上,然后实现公共政策价值观的整合。2构建公共管理稳定的运行平台。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公共决策贯穿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根底从根本上说,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公共政策对之进展规制和调节,从而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整合和优化。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2、公共政策环境;3、公共政策分析二、简述题1、公共政策的本质及特征是什么?2、公共政策分析的内容有哪些?3、公共政策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哪些?4、公共政策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哪些?第六章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本章教学目的 公共人力资源是重要的公共资源,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公
33、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本章全面介绍了当代公共管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理论,从理论及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阐述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及环节、公务员制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当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理论,熟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内容、具体环节和公务员制度,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6.1 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理论6.1.1 人力资源及公共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2. 人力资源的特点:(1) 生物性;2能动性;3效性;4
34、智力性;5再生性;6社会性。传统人事管理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差异:1关于人性的假定不同2工作的性质不同3管理内容不同4管理部门的地位不同5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同6.2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6.2.1 职务分析1. 职务分析的含义: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它是全面了解、对该职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说明和职务标准的系统过程。 1目标选择及组织2制定职务分析的方案和方案3信息的收集和分析4结果表达5结果的运用1工作实践法2观察法3访谈法4问卷法5典型事例法6工作日志法7定量分析方法6.2.2 人员招聘1组织的用人策略2招聘人员的选择3真实工作预览4招聘的一
35、般程序5招聘工作责任的划分1内部招聘2外部招聘1求职申请表的筛选2测试3面试4对求职者的背景调查6.2.3 人员培训及开发培训过程评估分析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和标准设计对学员进展培训前测试;选择培训方法;方案培训内容提供安排培训进度;开展培训活动;监管培训活动评价衡量培训的结果;对培训的结果和目标、标准进展比拟培训流程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工程培训实施阶段选择培训方法;实施培训培训评估阶段制定评估标准;选择评估方法;进展培训评估反响1. 培训需求分析(1) 组织层面的分析;(2) 任务层面的分析;3个人层面的分析1培训方案的种类横向政府整体培训方案部门培训方案个人培训方案2培训方案的
36、种类纵向 短期培训方案中期培训方案长期培训方案第一,确定培训目标;第二,拟定培训方案;第三,选择受训者;第四,选择培训者;第五,选择培训方式和方法;第六,实施培训方案;第七,培训效果评估;第八,制定培训鼓励政策。第一,组织借助培训和教育的功能;第二,培训呈现高科技和高投入趋势;第三,培训日益走向社会化;第四,培训向纵深开展;第五,培训质量成为培训的生命力。6.2.4 绩效评估1.绩效评估的含义及其功能 1绩效评估的含义: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综合的指标体系对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产生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进展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2绩效评估的功能控制功能,鼓励功能,开发功能,沟通功能
37、1敏感性2可靠性3准确性4可承受性5实用性1排序法2量表法3关键事件法4行为对照表法5行为锚定评价法6目标管理评估法7360度评估法1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的职责分工2考评者的选择3培训考评者4评估时间确实定5绩效面谈6.2.5 薪酬管理1公平性2竞争性3鼓励性4经济性5合法性1外在因素2内在因素1经济性薪酬2非经济性薪酬1付酬原那么及策略确实定2职务分析3职务评价4薪酬率设计5外部薪酬状况调查及数据分析6薪酬分级和定薪7薪酬制度的执行、控制及调整6.3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6.3.4 公务员制度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1严格区分政务官及事务官2强调政治中立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4实行“功
38、绩晋升制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1公务员的范围2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3职务及级别4录用5考核6职务任免7奖惩8培训9交流及回避10工资福利保险11辞职辞退12退休13职位聘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2、职务分析;3、绩效评估;4、公务员二、简述题1、人力资源的特点是什么?2、职务分析的方法有哪些?3、绩效评估的方法有哪些?4、薪酬制度设计的根本过程是什么?三、论述题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绩效评估的功能。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薪酬管理的根本原那么第八章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只讲8.38.3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8.3.1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概述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含义:
39、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及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概念相互联系,仅仅是指对政务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广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及广义的政务信息资源概念相联系,不仅包括了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一切相关内容和含义,还包括了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立、信息设备制造及信息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信息规那么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养等活动。2政务信息资源本体开发和应用开发3政务信息资源开发评价1政务信息资源利用的含义: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是公共部门、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意识地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实现自身的需求、解决各自问题的过程。2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关系: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手段,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是目的,
40、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辨证统一关系。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政务信息资源利用的前提;政务信息资源利用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1机制框架2经济框架3建立工程框架4建立内容框架8.3.2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1推行市场化的政策取向 2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科学开发政务信息资源 3重点建立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 4完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环境 5重视信息人才开发和培养完善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重视政务信息内容的完善和效劳进一步改良政务信息资源根底建立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立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
41、8.3.3 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立130号通告1分散性2不配套性3间接性4模糊性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立的内容框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政务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政务信息平安、保密法律制度国际信息合作及交流法律制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狭义;2、政务信息资源利用二、简述题1、西方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有哪些?2、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有哪些?第九章 公共危机管理本章教学目的 公共危机管理是当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危机管理的前沿理论及前沿实践问题、公共危机管理在各个阶段上的具体工作内容、公共危机管理的各种运
42、行机制、公共危机管理法治等内容。本章要求学生树立公共危机管理的意识,全面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前沿理论及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9.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9.1.1 公共危机的内涵1突发事件的含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平安和社会秩序的 紧急事件。2公共危机的含义:公共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者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平安事件等引发的、给社会正常的生产及生活秩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平安带来严重威胁的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1突发性和紧急性2
43、高度不确定性3影响的社会性4决策的非程序化9.1.2 公共危机管理构造体制及职能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防止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响、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活动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公共危机管理组织构造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组成机构之间的职责划分及其互关系。公共危机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和沟通(communication),称为“3C活动。及“3C活动相适应,公共危机管理组织构造也包括五个局部:指挥及协调、实际操作机构、信息传递机构、物资保障机构和财务管理机构。危机管理中,指挥及协调机构居于核心位置,负责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各个危机管理操作机构的行动;危机管理实际操作机构是主体,负责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