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整理版(2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整理版(29页).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 国 古 代 史整理:莫金权 审核:何金成 时间:2022年8月20日星期六第一部分 阶段特征及新课标卷相关题目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
2、,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一)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1.(2015,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
3、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2013,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 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 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3.(2011,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 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4、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2010,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 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5.(2009,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二、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
5、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中国同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1.(2015,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2014,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
6、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2012,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 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利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4.(2010,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 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
7、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2007,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 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6.(2007,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7. (2007,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8、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220589年)【总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
9、界上居领先地位1.(2011,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 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2009,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四、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581年907年)【总特征】政治:封建社会的繁荣: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
10、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1.(2014,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2008,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 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 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
11、C. 朝廷对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五、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9601368年)【总特征】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1.(2015,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12、,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2014,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 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3. (2013新课标,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 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4. (2013,25)自汉至
13、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5.(2012,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 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6.(2009,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
14、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7.(2008,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 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8.(2007,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六、 明清时期(1368184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总特征】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
15、化和日趋腐朽衰落;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出现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停滞,近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明显落后于西方;文艺空前繁荣,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1.(2015,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
16、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2014,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 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3.(2013新课标,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 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
17、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4.(2013新课标,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 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5.(2013新课标,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 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6.(2012,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
18、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7.(2012,28)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 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 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
19、员惟命是从 8.(2012,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 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 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9.(2012,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20、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10.(2011,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11.(2010,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2.(2010,26)王安石提出
21、“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3.(2009,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 .决策 B .行政 C. 监察 D. 司法 14.(2008,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5.(2007,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6.(2010,
22、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史学常识及材料解析
23、题1.(2013新课标,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 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 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 (2009,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 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 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3.(2008,24)
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4.(2015,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
25、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
26、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5.(2014,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
27、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
28、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6(2013,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
29、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7.(2013,41)(1
30、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2011,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
31、,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
32、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
33、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第二部分 高考考点训练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1:分封制1.(2011海南,1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
34、崇2.(2015江苏,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3.(2015重庆,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者在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4.(2012浙江,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
35、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考点2:宗法制5.(2013海南,2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6.(2015浙江,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7.(2013山东,9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
36、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8.(2013广东,12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9.(2010广东,12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秦的统一10(2013北京,12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
37、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考点4:皇帝制度11.(2012海南,3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12.(2015江苏,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
38、印证历史13.(2015天津,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考点5:郡县制14.(2015海南,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15.(2015浙江,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16(2010安徽,14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
39、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7.(2011浙江,38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节选)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
40、制度的主要差别。18.(2011福建,3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6:汉初郡国并行制19.(2011上海,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20(2012广东,13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