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课标解读(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课标解读(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解读之习作一、总目标及内容: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见闻”,就是我看到的,听来的;“体验”,在我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我自己产生的一种情感、认识;“想法”,在精神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产生的一些主意。新课标强调“见闻”“体验”和“想法”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把学生的写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二、写作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一)12年级课程目标与内容“写话”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初级阶段的“内容”和“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话”提出三点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
2、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二)36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二学段(34年级)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56年级)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
3、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习读书笔记,学写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三、写作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解读(一)第一学段(12年级)1、关于“写话”的兴趣课程标准首先提出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与口头语言比起来,书面语言要严格得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头语言交流的时候,因有现场的语境,陈述对象就在身
4、边,借助当时的具体情境和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情,表达内容易于理解。而书面语言则要通过语言文字,通过符号来表述。因此所写的每一个句子的意思就必须表达清楚,要通顺,要完整,要连贯。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虽篇幅不长,但写话时,从用字到组词,到连词成句,再至连句成段,一词一句必须根据要表达内容,通过思考去组织语言,再用文字写下来。所以写话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对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要其掌握,绝非易事。因为难,学生对写话易产生畏难情绪,而这种负面的情绪会影响表达水平。只有儿童喜欢写,才能写得好;只有乐于表达,才能表达好。所以,课程标准强调写话的兴趣。2、关于“写话”的题材要学生对写话有兴趣,首先要“有话
5、可写”“有话要写”。课程标准提出的“留心周围事物”正是提示写话题材的源泉问题。低年级的儿童只有通过“留心”,通过“看”,才能认识世界。倘若儿童对周围世界缺乏认识,要他们去反映,去表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让低年级儿童学习写话,必须把他们带到语言和思维的源泉中去。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周围世界那些鲜明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儿童都会感兴趣。可以说“留心周围事物”是顺应儿童急切认识世界的需求的。周围世界的事物是儿童智慧的重要的能源,所以需“留心”才是。3、关于“写话”的内容基于学龄初期儿童的阅历浅,书面表达的能力刚开始培养,儿童写话的内容宜浅近且
6、是儿童感兴趣的。写话的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意味着低年级儿童的写话内容是自由表达,可以自主。通俗地说,儿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象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限制和束缚。事实上,只有自由地表达,才能快乐地表达。老师考虑儿童写话内容时应首先关注儿童的生活。学校与家庭是儿童特别感到亲切的,活动在里面的人物、角色也是他们喜爱的。写话写他们的生活,儿童一定会感兴趣。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只是要引导儿童对周围事物“留心”。例如,“家里或班级最近有什么新鲜的事儿?”“你在哪儿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当时你心理感觉到怎么样?”“你心里想说什么?
7、”“你和怎么对话的?”这既是引导儿童表达,其实也是在启发儿童思维。如此引导,儿童会比较乐意地表达,也易于表达出来。于是他们就会为此而兴奋,从而促进写话兴趣的培养。关于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想象中的事物”,初看上去似乎要求高了,其实不然。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想象”是他们乐于、甚至是擅长进行的智力活动。儿童的想象力往往高于成人。课程标准中提出这样的要求,正是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顺应他们的天性以促其发展。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二年级儿童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我真想有翅膀”“我真想飞”,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称呼常有“大树公公”“蝴蝶妹妹”“小草弟弟”等。这些随意间发出的愿望和带有对喜欢的动植物拟人的称呼正是
8、想象力的显现。这里特别要强调课程标准中提出“写想象中的事物”,不仅是个写话内容的问题,更包含想象在早期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创造性上的深层意义。写“想象中的事物”,并非离开儿童的生活与经验,而是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贴近他们的生活,从他们亲身经历的,从周围事物中获得表象,在热烈的情绪以及启发下促其组合成新的形象。儿童的想象活动是老师无法替代的,但又少不了老师的启发、引导,提供创造想象的契机。所以,老师在提示写话内容或者讨论题目时应注意把握,从而有效激起儿童的想象。为此,建议写话的内容要富有美感,富有儿童情趣,最好带有童话的色彩。这种“美感”“童趣”和“童话色彩”是很容易激起儿童想象的。例如找春天
9、常常是低年级写话的题目。如果换成我看到了春姑娘的笑脸春姑娘的大柳筐唱歌给春姑娘听等,题目的美感、题目的想象空间就有了童趣、童话色彩,儿童的思维,想象的翅膀就会飞起来。4、关于“写话”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是对儿童写话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具体要求。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连词才能成句。因此,运用词语是写话的起点。词语怎么掌握,课程标准指出:一是阅读中习得的,二是生活中学会的。当阅读中出现一些常用的、生动的词语,教学时必须突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事物、景物联系起来,感受词的形象和情感色彩。并通过组成词组、词语搭配及组成句子,学习
10、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并可以通过同义词、词语归类逐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切忌以词解词式的抽象的单纯词义教学。在校外认识周围世界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将食物的形象与学过的相应词语联系起来。事实上课程标准在写话部分特别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不仅是认识周围世界,而且是通过周围事物丰富儿童的语言,在低年级尤其是词语的积累。应该说,这是把事物形象与词语结合,并在现实相关场景学习运用、加深理解的一条最佳途径。随着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留心和认识,在大脑中形成的表象也随之增多,和词的链接变得日益畅通,周围世界时儿童学习语言最为丰富而鲜活的课堂。第一学段要求使用的四种标点,除了逗号最常用以外
11、,其他的三种其实是三种句型语气的表示,即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分别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阅读教学中结合语句的意思,感受不同句型表示的不同语意和语气,分别教给这三种标点符号,并教给标点正确书写的要求。老师应有计划地相机安排教学,并进行训练。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应从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工整,大小适中,一笔一画,字体端正、规范,标点正确,并有意识地培养儿童注意“文必加点”。5、写话指导和方法“写话”是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初级阶段的内容,它为下一步“习作”做好铺垫,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初步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写话”,一般从指导学生写一句话开始,逐步过渡到写几句话
12、、一段话,以至两三段话。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都应有一定的要求。如何指导儿童写话呢?方法各异,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这里就指导原则略述几点:(1)先“说”后“写”,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说”是“写”的先导,从“说一句话”开始。遣词造句的基本功是儿童运用语言的起点写话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奠基性的训练,需要及早进行,注意基础的扎实。学龄初期的儿童在口头表达中,虽然会说话,但是句子概念并未建立。而句子概念的建立如果仅仅是通过讲解名词术语,儿童往往感到抽象,不知其要领。只有在大量的“说一句话”、“写一句话”的语言实践中,才会逐步感悟。 说话的训练实际上是通过口头说出规范的句子。因儿童识字量所限及写字速
13、度慢,所以“说”较之“写”要易,更为快捷有效。 说话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可结合汉语拼音,结合识字及短文的教学,突出常用的、生动的词语,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句式,进行句子训练。例如学习了“轻轻地”一词,可引导儿童说“什么轻轻地做什么”,儿童稍加思考便会高兴地说“风轻轻地吹着”;“小河水轻轻地流着”;“妹妹轻轻地唱着歌”;“爷爷睡觉了,我轻轻地走进他的房间”等等。实际上这些说话训练,正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和生活中习得词语的很好的方式。事实上只有词语能运用,才成为积极的词汇,才可能在大脑词语仓库中成为可以周转的词语。有了用词的基础,组句也就不难了。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指定一个词儿,让儿童“造句”。
14、那样会远离儿童生活,限制儿童思维,对真正的表达能力并无多大作用。 先让儿童说好,写起来就方便多了。在此基础上,一年级下学期可经常进行“写一句话”的训练,写什么由儿童自主。一学期下来,累计每个学生就可写上百句话,这样的训练量是可观的。至于内容,一般不宜统一规定,而应引导儿童写自己一两天里最想说的、最高兴说的一句话。于是儿童就会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自认为有趣的,用“一句话”书面表达出来。可以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例如“今天音乐课上,学了新歌,我真高兴”;“春天来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张开了笑脸”;“今天妈妈送给我一盒彩笔,我要画出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阿姨好多
15、日子没看到我,说我长高了”;“下午我一回家就和妈妈做了一个数学游戏,说的是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妈妈还加了扑通跳下水”渐渐地,儿童从他们写的许许多多的“一句话”中逐渐懂得“一句话”,能回答“什么人怎么样”、“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什么地方怎么样”等问题,句子的概念也就在此过程中逐渐感悟到。老师应在训练过程中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 (2)引导观察,为写话提供丰富题材 在一年级下学期写一句、两三句话的基础上,二年级有条件的可引导进行观察写话的训练三五句、七八句都行。有计划地让儿童看一看,说一说,再写一写。这是训练写话的极好形式也是发展观察力、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思维
16、与语言的重要手段。因为要进行观察写话,儿童就得经常留心周围世界,关注其变化。学校里沸腾的生活场景、大自然呈现的美感,都会唤起儿童的注意:“今天太阳特别红,朝霞满天,月亮还没有下去”;“花草上滚动着露珠,一阵风吹来,露珠洒落了一地”;“妈妈买来一条鱼,小头小眼扁身子,全身银光闪闪不长鳞”;“上学路上,我见同学搀扶着盲人向医院走去,连忙迎上去问长问短,盲人感激的神情、同学助人的举动都留在心里”这些自己所做的、所经历的、所思考的,都是儿童感受和体验到的;那些美的场景、有趣的事物,都会仔细观察一番。一段时间后,儿童大脑里便会贮存不少表象,这是他们思维与想象的基础,更是他们写话、作文的丰富题材。许多事实
17、表明在一篇又一篇短小的观察写话训练中,儿童运用字词句的能力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儿童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时期,经常观察,写话、写日记,不仅是儿童力所能及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 (3)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的结合 写话,是一种训练书面语言的简单形式,其核心是通过写话训练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又通过发展思维能力更好地发展语言。因此,在写话训练中,必须抓住核心,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进行。 通过写话,发展儿童的思维与语言,必须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只有儿童感兴趣才能萌生表达的欲望,高高兴兴地去想、去说、去写。因此,教师要选取美的景、有趣的事、可爱的动植物,为儿童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写话题材和形式,
18、力求新异有趣,使儿童感受写话之乐。当儿童兴致勃勃时,思维积极活动,观察贮存在大脑中的映象顿时清晰起来,想象画面涌现眼前。所掌握的词语也随之迅速排列组合,语言训练便成为儿童的主动需求,效果就大不一样。 写话的训练形式力求多样,切忌单一。可以是看图写话、观察写话,也可以是情境写话、转述式写话、听写、读写、出示主导句扩写等,或进行对话式写话、想象性写话,结合图画,从画面想象到画外,进行创造性写话。在这些形式多样的写话教学中,必须设计好多种句式,反复地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包括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型的训练,也包括常用词语和学过的生动词语的运用、组合以及课本上出现的各种不同句式的训练,做到形式多样,
19、训练扎实。总之,贴近儿童生活的,富有童趣的,又能引发学生想象的这些题材必会受到儿童的欢迎。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课本及自身语言的示范作用。 在进行写话指导与训练过程中,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可以从模仿开始,逐渐地培养独立性,并注意发展创造性。这样让儿童从说到写,从说一句话到写一句话,然后到写三五句话,再到一段话,基础打得扎扎实实的。 综上所述,写话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工具的学习掌握,而且在写话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并培养儿童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二)第二学段(36年级)从第一学段的写话过渡到第二、第三学段的习作,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兴趣、观察、习作题材以及内容形式、速度连同书写格式
20、,都有进一步的要求。课程标准规定的这些要求如何理解,又怎样让学生达到,在这里作如下解读:1、关于习作的兴趣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则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不仅是一般练习书面表达,而且要乐于表达,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乐于书面表达,才能表达好;也只有表达好,才会乐于表达,两者是紧密关联的。怎么才能做到“乐于书面表达”?这就关系到实际的教学质量。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作文教学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要写,有
21、话会写,有话能写好,老师不断地给予引导与鼓励。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及习作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如何改革,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在“习作”的第二条和第三学段的第二、第三条都从习作内容和教学形式上提出了明确要求。2、关于观察观察不仅是学生获取作文题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由此让学生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第一学段“留心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第二学段提出“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以看出,中年级的“观察”比一开始的“留心”提高了一步,不仅是一般的“观”,还要“察”,即要求看
22、得细,且要动脑筋去思考、去研究。到第三学段,要求“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既是“习惯”,就需要学生将观察视为自我需求,做到主动地观察、经常地观察。显然,课程标准对学生观察的要求,是一步步提高的,以一步步扩大和加深对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的习作源泉。作家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小学生习作的源泉也不例外。应该说,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得益。课程标准在小学三个学段如此强调学生的观察,不仅是因为观察在儿童发展与习作中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而且可从儿童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及学习语言的特点看到其意义。(1)从儿童的思维特点看,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
23、儿童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接触客观事物,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即表象(也称映象),成为他们思维与想象的材料。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这些表象来进行的。(2)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儿童的阅历浅,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但又是富有魅力的。他们常常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这个光彩夺目的世界,而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周围世界的。因此,带领小学生去观察,不仅是让其获取习作素材,更是他们发展所需的,必会受到他们欢迎。(3)从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来看,儿童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观察的对象和词语之间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发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也就是说,词语形象链接起来,让词带着形象,活生生地进
24、入儿童的意识。这样,通过观察促进了事物与词之间的联系,成为丰富儿童词汇、发展儿童语言的极好途径。要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学生的周围世界是宽阔而丰富的,学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两个范畴。大自然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无论从外形到内涵都是极其丰富和富有美感的。无论从外形到内涵都是极其丰富和富有美感的。这里有着数不尽的学生渴求理解、值得欣赏和思考的画面及其因果关系。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感和丰富的内容,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教学前,应优选鲜明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不同季节的风光,可以是山川田野的静态和动态,也可以是宇宙天体以及在其间赖以生存的各种生命体,从
25、中选取儿童最关注最有兴趣的事物;还可以从大自然相对永恒的客体到大自然发生骤然变化的种种现象中,优选观察对象。社会生活的观察,首先应优选生活中光明美好的景象,尤其需突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人物、事物、景物,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感受当代人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熏陶、坦然,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高年级可做进一步考察。指导学生观察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一般从大自然到社会生活,从景物到人物。观察的程序注意从整体场景,到形象,到细节,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每学期可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如在什么时候,带学生到哪儿去观察什么,如何进行指导,教师需
26、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保证观察活动的质量。观察中老师有序的安排观察程序十分必要。观察有序,所获得印象必然是清晰地贮存于学生记忆屏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也会有序的进行,习作就易于做到构思有序、条理清楚。针对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和接受程度,从指导观察逐渐过渡到主动地自行观察。尤其在高年级形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醒学生应观察有序,另一方面又放手让学生各自独立观察,往往可以使他们在自主、详细的观察中获得独特感受。这样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获取习作素材,让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事,就可以根本上培养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习作的内容也不再是老师命题,被动“作文”的弊端也会得到逐步地克服。3、关
27、于习作内容和文体对于中高年级的习作内容,在低年级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的基础上,要求提高,明确提出“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这“见闻、感受、想象”六个字,看似难度不小,但是在“观察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在表达形式上,又特别指出“不拘形式”,难度便可为中年级的学生接受。所谓“不拘形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课程标准对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就是“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也只有做到“自主”“自由”“创造”,才能写出各自的独特感受,才能是表达自己想写的、高兴写的内容。“不拘形式”首先是文体不限,学生可以记叙、描写、说明,可以写童话、写小故事、写书信,甚至写小
28、报道。比方说,写“我们伸出友爱的小手”的活动,给灾区小朋友捐款,学生就可以写报道,可以写信给灾区的小朋友,也可以写个故事,如班上有个小朋友怎么砸坏储蓄罐,把自己的钱节省下来寄给灾区等。这些都是按着学生自己的想法,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有学生很想写首小诗,或者写两首儿歌,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由此看来,写“见闻、感受、想象”三者,学生科根据自己观察所得有所侧重,既可以结合起来三者都有所表达,也可以择其一二表达。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已把习作的要求阐述得很清楚了。因此在学生动笔前,老师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观察的场景和过程、自己的见闻、感
29、受和想象。然后启发学生交流,各自表述观察过程中“最感新奇有趣的”“留下最深印象,最受感动的”事物,让学生先通过口头表达,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启发,加深观察印象,使感受更加明晰,再作书面表达。这样写起来就方便多了,学生的信心也会增强。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且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1)关于记实作文要求写生活的真实,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真实的场景和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实作文关键是一个“实”字,是“真实”,是“事实”,是“实实在在”。既然是“记实”,那就不是幻想,更不可随意编造。这就需要学生平时注意多观察,多体验,关心周围世界中的人物、事物、景物、
30、“丰富自己的见闻”,做到在观察中“积累习作素材”,在观察中思考。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并留下许多生动的画面和难忘的印象,进而激起积极情绪,习作就能做到有感而发。写记实作文就有了材料,有“实”可“记”,内容具体、生动,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为,记实作文不仅讲究真实,而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也意味着写记实作文,学生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班级、学校,到家庭、社区,老师、小伙伴、家人,这些处所中熟悉的人物、事物,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是他们乐于表达的人和事,老师需引导学生关注、搜集习作题材。学生写社会生活画面,重点是写人。因为人是生活的主人公,从场景写到人
31、,特别要指导学生从观察细节着眼,去发现人物的特点,捕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感人的话语。观察得细,才写得具体,也才能做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实感”才有“真情”。简言之,记实作文写的是真实的生活,表达的是真实的情感。(2)关于想象作文想象作文是写学生想象的情境、想象的事物,是通过想象展开而成文。写作想象作文实质上是将积累的表象加以创造的过程。想象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儿童巨大的财富。儿童擅长想象,往往超过成人。世界上一切的创造都是人类想象的结果,我们要使今天的孩子成为明天的创造性人才,必须极早重视他们想象力的培养。课程标准中,从低年级
32、“写想象中的事物”到中高年级“写想象”“写想象性作文”,在写话和习作中,有一个明晰的脉络,又有坡度,蕴含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儿童想象发生尤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激起儿童想象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直接的印象”,二是“需要的推动”。也就是说,儿童的想象是在热烈的情绪的支配下,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在儿童进入与主题相关的特意创设的想象情境后,获得“直接印象”;在老师启发性的导语下,引起内心向往,产生“需要的推动”。客观的“推动”要能形成持续的主观需要,重在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老师的引导要促使学生把观察的事物与想象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中的场景、
33、音响、人物或动物活动,使学生对观察对象的感受变得敏锐起来,丰富起来,引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进而形成进行想象作文的动机。其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象作文的题材要能引起儿童的创作欲望,激起儿童好奇和求异的心理。比如,学生观察污染的河水,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小河水臭了,你静静地望着它,你是不是觉得小河水要说什么?你觉得它是不是在向你诉说,还是向制造污水的罪魁祸首责问?你觉得它是哭着说,还是愤怒地说?”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也只有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他们习作时才不至于只会写见闻、感受,而写不出想象。只有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教学环境和心理状态下,才能将记忆中的表象奇特地加以组合。学生的潜能
34、通过想象会发挥得最好,能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出曲折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果。这种训练形式,促使学生运用文字把自己幻想中的画面、色彩、情感、意愿表达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怀着美好的愿景向往未知世界。儿童的潜在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想象作文创造性很强,进行想象作文一是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选取美好的事物作为想象的客体,儿童怀着饱满的情绪展开想象的翅膀;二是创设童话,充满幻想的情境,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激起学生想象;三是选取适当的阅读教材改写、续写,如改变人称、改变处所、改变结构、改变体裁、补充情节等创造性复述活动,进行多种题材想象作文。总之,想象作文必须在丰富生动、宽松的情境中伴随热烈的情绪进行
35、。此外,想象作文虽不是以写实为主,但所想象的事物又往往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儿童的知识面不够宽,老师在指导想象作文时,适当介绍材料,作好内容上的铺垫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有关想象事物知识方面的内容不可或缺。“纪实作文”与“想象作文”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天然的联系。纪实作文并不排除必要的想象成分,想象作文也应以真实的生活感受为基础。而且,想象作文也不等于通篇都是想象的,一篇作文中,只是有些段落、有些片段富有想象力,也是很好的。(3)关于应用文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信息、接受信息。同时,由于商品社会的需要,应用文的使用将更为普遍。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
36、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则提出“学习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书信、便条是常见应用文,注重格式,教学时需明确指出,并加以训练;读书笔记是促进学生阅读、增强阅读效果的一种形式,一般要写明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读后主要感想及格言佳句摘录。但是并不要求学生每读一本书就写一篇读书笔记,那样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阅读量和阅读兴趣的形成。应用文一方面由于它的应用性强,在交往中显得很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应用文不可能用过多的笔墨来描摹对象、抒发情感,因为相对来讲,比较抽象、概括,有一定难度。小学生对应用性文体的习作一般也缺乏兴趣。这就需要:强调其应用价值的同时,通过创设生活的情境,引导儿童理解
37、应用文体的对象、性质、作用,培养学生学写应用文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辅以应用性语言训练,可促进儿童的思维活动更加明确、清晰。应用文体除书信、便条、读书笔记外,可结合班级活动和儿童生活,指导学生写表扬信、招领启事、借条、领条等常见应用文,指导中需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及要领。(4)关于修改习作课程标准习作部分在第二学段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学段还提出“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习作第一稿时,难免有一些疏忽,不那么完善;就是大作家写文章也都是需要修改的。文章总是越改越好,老师应指导学生逐渐地学会修改文章。在习作完成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遣词造句、文章条
38、理、结构安排等方面复看、检查,作必要的修改。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习作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一般难以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错误。不过,词句的工夫可在低年级打扎实,阅读课上大量的语感教学及片断的语言训练,连同课外阅读中的习得,可使学生习作中的语句基本通顺,词语搭配比较恰当。至于文章条理、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能力,主要是在阅读课上结合范文的学习教给或提示。所谓“读写结合”“范文引路”是普遍适用的。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开始应该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在作文评讲课上,老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指出语句方面、篇章方面学生典型例子中的不当之处,然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并教给修改的办法。并可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文章写好后,让学生自己念给自己听,请“耳朵做先生”。文章一读,不通的、不顺的、不妥当的都可以发现。还应鼓励学生交流习作,并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在整个小学阶段,从一、二年级写话起到36年级的习作过程中都须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字,做到字体端正,书写规范、整洁,行款格式正确,并根据课程标准各学段要求掌握的标点符号一一教给,指导运用。小学毕业时做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养成文必加点的习惯。-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