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 要会计监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或活动,是经济监督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又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会计监督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需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监督系统的构成要素和构成过程,然后设计和测试了这一监督系统运行机制。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国会计监督的构成。会计监督本身就是一个体系,是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和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其次,根据目前中国会计监督现状的特点,分别从三个方面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中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以及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第三,针对中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强化对策,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保障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第四,中国的会计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必须在有效的运行机制下进行。就运行机制的有效性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第五,为保证会计监督作用机制的良好运行,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最后,对本文分析得出的会计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相关结论及措施做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关键词:会计监督 体系 监督权 机制-第 15 页-目 录1前言.12会计监督的构成.12.1内部会计监督系统.12.2外部会计监督系统. .22.3 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两者的关系. .33 会计监督体系的职能. .33.1 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前提. .33.2 会计监督产生
3、的根源. .53.3 会计监督体系产生的作用机制. .54 现状分析. .64.1从控制环境看会计监督现状.74.2 从控制程序与监控看会计监督现状. .74.3 从信息沟通看会计监督现状. .85 会计监督现状的强化对策. .85.1 监督体系内外环境的优化. .85.1.1法制环境优化. . .85.1.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95.1.3 会计职业道德环境优化. .105.1.4 会计技术环境优化. .105.2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05.2.1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115.2.2 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126 会计监督体系运行的措施. .137 结论. .14致 谢
4、. .161 前言经过二十几年的,中国社会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形成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可见,会计监督体系是具有层次性的。这种层次性还表现在,会计监督有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之分。内部会计监督体系主要是指通过会计、内部审计等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监督;外部会计监督体系主要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中介组织等在得到授权或者受托的情况下,对指定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监督。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形式所具有的职能作用;但广义
5、地说,它还包括对会计监督活动进行再监督的含义,这时的“会计监督”就体现了“监督会计”的另一层含义,即会计监督既指会计作为监督主体所实施的监督活动,也指会计作为被监督对象由其他经济监督形式所实施的监督. 会计监督主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督主体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 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2 会计监督的构成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个监督体系。这里,我们主要分析一下构成这一体系的内外两个层面上的内容,即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和外部会计监
6、督体系。2.1 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内部会计监督体系是微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体系。具体由企业 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经营成果等各方面进行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会计法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出了原则性规定,主要包括: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控制。
7、实施内部会计监督过程中,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标上看,内部会计监督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保证单位资金、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单位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会计核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主体上看,内部会计监督的责任主体不仅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本身,也包括单位法定代表人及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等其他机构或人员。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监督的主要执行主体;从客体上看,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从方法上看,内部会计监督主要体现为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两种手段。从主要意义上讲,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共同构成了内部
8、会计监督体系。核算监督主要依赖于会计核算职能的发挥,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核算监督的行为主体,制度监督则主要依赖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单位负责人是其第一行为与责任主体。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形成单位的“自控”机制,在为单位内部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单位其它相关主体的利益,确保内部会计监督保持有效的运作。然而,单位内、外部利益主体之间(如企业经营者与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存在利益冲突的,这种“自控”机制会因单位内部人员的合谋而失效,因而需要有高效的“外控”机制来保障。因此,在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上,还需要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再监督。2.2 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外部会
9、计监督体系是由独立于被监督单位之外的主体来执行的,它以单位整体作为监督的对象,但主要通过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来实施。外部会计监督体系由社会会计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两部分构成。社会会计监督即民间审计监督,它是中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形式,主要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其主要职责是鉴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政府会计监督指由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的会计监督,它是宏观层面上的会计监督形式,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各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这是中国
10、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单位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实行的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它要对政府负责,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国家审计监督、税务监督、证券监管、银行监督、保险监管等形式。财政监督是财政部及各级财政(厅、局)依法对企业会计活动所实施的监督,是最主要的国家监督形式;审计监督是指或政府审计机构依法对企业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的监督;税务监督是由国家税务机关依照的规定,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各种政府监督检查部门,所针对的单位、监督检查的目的和重点各不相同,但强调的都是对单位会计活动及会计资料的监督检查,都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从一般意义上讲,民间会计监督与政府会
11、计监督共同构成了外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会计监督主要通过对单位会计信息的鉴证来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实现为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而政府会计监督则主要通过对单位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核查来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以维护国家利益。2.3 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两者的关系上述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构成的会计监督体系,在监督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而且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内部监督是基础,具有自律性。外部会计监督中是补充和主导,具有鉴证性、权威性、强制性。但是,由于实施监督职能的主体不尽相同,各个层面会计监督的客体、目标、范围、依据等也会随之
12、发生变化。因而,研究现阶段的监督体系就必须对其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察,深入分析,客观评价,进而得出更为体系、全面和完善的结论。新的会计法就是从体系论的角度对会计监督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界定,明确了它是由内部会计监督、注册会计师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而这一体系又是由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和外部会计监督体系共同构成的。3 会计监督体系的职能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必须在有效的运行机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这就需要对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前提、产生的根源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作用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3.1 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前提分析会计监督存在的前提,不能不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
13、不对称角度入手。监督和被监督之间存在共同的利害关系,但更多的情况是双方易于形成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形成会计监督存在的前提之一。利益冲突的形成原因,从理论上讲,是由于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目标取向不同而形成利益冲突。所有者将资本投入到企业,就是要为了使其保值增值,可以综合表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是不一致的,经营者可能更为关心自己的薪金、声望、地位等。所有者的资本一旦投入企业,就形成法人财产,经营者可以支配这些财产,经营者在享有经营自主权的同时,自然关注其自身利益。在一般情况下,为在任期内取得经营业绩,经营者会倾向于采取风险较大的方案甚至是违法经营
14、等短期行为,而不是采取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方案;为提高自身声望与地位,会不计成本追求企业的规模扩张等。这些做法,会在不同程度上损害所有者的利益。正是由于这种利益冲突,需要设计有效的约束机制来保证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实现,会计监督正是在这一需求之下产生的。经营者要以会计资料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所有者以会计报告来衡量自身目标的实现程度,以会计监督防止利益受损。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会计监督存在的前提。根据非对称信息理论,市场上买卖双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通常供方有较完全的信息,需方有不完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希望通过输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而较少信息
15、的一方则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规律来达到自利的目的,这就是经济学所关注的“机会主义”和“损人利己”现象。在会计上,有的会计人员及其组织利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规律,采取“隐瞒财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等方式进行作弊。具体表现有三:一是会计人员自身利用信息优势谋取私利。二是会计人员与经理人员采取合谋的手段进行舞弊。上已述及,经理人员关注的是自身的收入、声望和地位等,与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所不同。在公司制企业中,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是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企业的。而经理人员直接经营企业,掌握企业全面的信息,他们可以通过隐瞒企业的真实信息来达到自身
16、的目的。三是企业所有者利用信息优势欺骗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人。尽管企业要通过会计报表向外部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但是企业的真实情况可能只有企业内部人员知道,这使企业有条件提供假会计资料来偷漏税、骗取银行贷款或骗取其他信用等。因此,必须构筑监督体系来解决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利益冲突,否则企业不可能正常运转下去。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信息主要是指会计信息,那么所实施的也必然是会计监督。不进行会计监督,财务欺诈或会计造假会盛行,使市场交易费用变得无穷大,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转;也使人们会逐渐怀疑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有用性,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存在方式。既然一方要隐瞒信息,另一方要窃取信息,那么双方博弈的“均衡点”
17、应是通过会计监督体系促进会计财务信息公开、公平、公正。3.2 会计监督产生的根源现在再分析会计监督产生的根源。会计监督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权利,如果行为者没有权力,就无法实施监督。会计监督权来自于两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中,存在着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它们之间呈树状结构,一般的企业具有四个层次:所有者(股东)经理人员,经理人员中层各职能部门,中层各职能部门普通员工之间分别存在一个委托代理关系。在第一层次中,所有者拥有企业财产的终极所有权,他将财产交与经理人员经营管理,当然有权监督经理人员;在第二个层次中经理人员将经营权进一步分解,委托各职能部门行使,当然有权监督各职能部门;第三个层次
18、道理同第二个层次。在企业外部,国家对国有企业拥有所有权,从而拥有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权。在我国,这种监督权是授权财政部门来行使的。同时,国家也授予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以会计监督权。3.3 会计监督体系产生的机制会计监督体系的机制是在分析会计监督的存在前提和产生根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上所述,在公司制企业中,存在着多层代理关系,维护这种代理关系,是会计监督体系存在并得以有效运转的根本动机。这不仅需要企业内部建立起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更需要企业会计制度的有效。经营者对生产经营活动要进行监督。经理层受所有者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在经理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这样的矛盾:经理层要
19、确保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履行受托责任,而各职能部门可能只关注自身的利益。那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经营者如何保证自己目标的实现?如何有效激励并制约下级为自己的目标服务?要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有效控制,运用会计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购进、销售、生产、支出、损益形成处理、筹资投资等环节的会计监督,实际上就是以经营者为主体所实施的行为。经营者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是通过委托会计人员实现的。通过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最终保证经营者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这一层次,会计人员实施的监督是最基础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企业的权利制衡结构中,会计人员处于
20、经理阶层与普通员工的中间层次,处于这样一种地位的会计人员如何能实施会计监督呢? 上已分析,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因经理人员经营权的进一步分解而产生。任何层次的监督人都会偷懒,如何保证会计人员会有效运用这一监督权呢?如果没有良好的约束激励机制,会计人员同样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即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因此在设计会计监督体系时,按互相牵制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防止个别会计人员的离轨行为。同时,经营者对会计人员有效的监督给予物质上奖励或提升的机会来激励监督的积极性。会计人员的直接责任人是经理人员,只要经理人员有足够的利益刺激和恰当的约束机制,这一层监督的运行应当是顺利
21、的。 所有者要通过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与评价实施监督。所有者与经营者由于各自目标不同,会出现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那么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所有者如何保证自己目标的实现?如何有效激励并制约经营者为所有者的目标服务?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是否尽到责任,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不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我们所说的对经营者的监督就只表现在形式上。在这方面会计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利用会计信息考核与评估所有者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管理人员有无营私舞弊等。所有者正是通过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把对经营者的监督落到实处。但是当经理与会计人员出现“合谋”这一较为复杂的情况时,对其
22、实施监督,首先要考虑经理人员的利益激励问题。在传统的独资、合伙企业,由于经理人员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拥有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因而经理有足够的刺激去监督会计人员。在公司制企业中,对经理人员实行待遇丰厚的年薪制,或采用股票期权等分配方式,将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化,从而提高经理监督的积极性,解决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合谋”问题。其次,考虑如何监督经理阶层。尽管通过激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合谋”问题,但因经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属内部代理层次,不触及财产权关系,其“合谋”动机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解决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建立“三权分立”的
23、法人治理结构,由董事会进行重大问题决策,并借助监事会进行日常监督,另外借助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形式予以监控。4 会计监督现状的分析4.1从控制环境看会计监督现状(1)法律约束力不强当前的法制环境,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情况。“无法可依”加上脆弱的会计监督使得虚假会计报表不断增多,履禁不止;“有法不依”存在是因为一些行为主体的法制观念淡薄,无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违法不究”则更多的是因为有些法规缺乏明确而严肃的执法机构,使法规形同虚设;“执法不严”使得当今社会人情法、徇私枉法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从现行法律体系中存在不具有操作性的条款,会计监督功能相对弱化。 (2)内在
24、约束不够在委托代理制度的安排下,委托代理过程中的契约交易不仅需要权利的分立和保护,更需要建立一种契约的责任伦理。与权利法律的外在约束不同,契约责任伦理是当事人依照对有关契约责任的共识,建立自己的内在约束,从而控制和消除交易中自利行为的发生。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利益的差别,代理人有可能通过会计舞弊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从事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活动;甚至,委托人与代理人有可能共同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和优势,通过会计舞弊等非道德行为(当然是违法行为),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身利益。 4.2 从控制程序与监控看会计监督现状 (1)和的监督被忽视 所有者拥有整个企业,而债权人则是将自己的
25、一部分资产贷给该企业,是与企业经济利益最相关的人,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必须而且理所当然要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是,会计法并没有作相关规定,再加上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使得所有者和债权人的监督被弱化。虽然在会计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还做了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有关会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监督,并且受国家法律保护”。但是,从其考虑,对自己没有利益的监督是不现实的。 (2)内部会计监督与社会会计监督被削弱 会计监督中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监督悖论。 一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针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的主要监督任务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对和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的编制等提供
26、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性。但是会计人员和如何监督单位负责人呢?不可能进行监督。 二是社会监督。在现行会计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主要指民间审计,而民间审计的主体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是会计监督的主体,与被监督者没有明显相关利益,只是一种,其监督权来自政府强制力,是一种;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毕竟不同于政府(会计监督主体之一)强制力的代表政府机关,它要向被监督者收取审计费用,而且价格不菲,它与被监督者是一种。 4.3 从信息沟通看会计监督现状会计监督体系设计之初很少考虑信息之间的沟通问题,从会计监督之运行结果上看,会计监督的信息缺乏沟通的渠道,难以形成监督的合力。在控制程序
27、及监控上,不仅各控制板块相互“扯皮”而又相互推托责任,就连基本的监督权归属问题都值得推敲。在现行模式下,各专业监督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实施,为了各自的行政管理目的,政出多门、的现象很严重;各部门之间在某些方面权责不清,部门利益保护主义严重。这就导致了权力重叠。例如,各部门制定的法规与地方是矛盾的、有差异的,权力重叠还会导致出现权力“真空地带”,使得某些领域没有部门去监管,难以形成监督的威慑力与合力。 5 会计监督现状的强化对策会计监督方面的许多问题不容忽视。首先优化监督体系的内外环境,包括法制环境的优化、企业制度环境的优化、环境的优化和会计技术环境的优化;其次,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约束
28、机制、外部约束机制、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从而保障现代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 5.1 监督体系内外环境的优化5.1.1法制环境优化在监督与被监督的环境中,监督者具有监督权,被监督者承担被监督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法律环境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完善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会计法的颁布和实施,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主要内容的逐步建立,这对于加强会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在维护、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现象仍是层出不穷、。这一问
29、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使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受到冲击,因此,健全和完善这一会计法规体系,无疑成为当前会计监督体系法制环境优化的头等大事。 首先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其次,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中国目前是会计制度和并行,由于会计制度比会计法的规定具体详细,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较为原则抽象,会计制度成为会计操作和会计监督的标准,这样不利于全面贯彻会计法。今后对会计制度应逐渐弱化,将有关会计确认计量问题转移到会计准则中,有关纳税问题转移到税法中,使会计法成为会计管理真
30、正意义上的根本性法律,使会计准则成为会计操作的根本性技术标准。 (2)加大力度 目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的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纠正和杜绝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二是要理顺行政执法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尽量建立公开、统一的,规范行政决定、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等行为。三是要坚持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实施行政执法的行为主体必须合法,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行政执法的对象必须合格,行政执法的行为必须符合。四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政治、业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实际执法能力。五是建立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
31、,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确保其合法、适当及有效。 5.1.2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会计监督作为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及来实施并完成其保护各委托人利益的职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重新组合了产权组织和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企业制度环境优化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证。具体来讲,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
32、行考核和评价,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所有者因为其拥有财产的终极所有权,而拥有会计监督的最终权利。经营者履行受所有者之托,享用经营权,同时要承担受托责任。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在这种制度结构下,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对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因此,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效合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5.1.3 会计职业道德环境优化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就是要培养会计职业界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精神境界。对于会计工作中来自各方面的不正当干涉,会计人员要有勇气抵制,始终站在公众
33、利益的角度,以法律为行动准则,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公允。本文认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切实加强,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中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规定,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实现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飞跃,逐步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感。 (2)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建立制度,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水平;明确规定各岗位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各自的职责
34、和要求。 (3)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会计监督实施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会计工作的目的本身,陷含着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可能性价值,所以应将会计工作的目的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将社会性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加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道德观,应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5.1.4 会计技术环境优化会计作为一门科学,有其内在。会计本身也是一种技术手段,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和结果,为了能够约束和规范会计行为,形成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应配备一个科学的会计技术环境,具备合理的监督程序和先进的监督手段,
35、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正确评价经营成果和合理分配经济利益,保证会计监督体系的良好运作。充分利用、远程通讯、信息等高科技技术,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可操作性。 5.2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一个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应是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模式结构和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建立协调有序的会计监督体系运行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会计监督体系的健全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5.2.1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1)健全制度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体系,其范围遍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其核心体系就是会计控制体系。制度在内容上,应当突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环节,即从会计环节入手
36、,并向其他管理环节延伸,逐步形成内部控制网络。 为了加强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内容应有以下规定: 货币资金控制,强调了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程序、不相容岗位的内部牵制; 财务风险控制,要求控制财务风险,加强对筹资业务的管理; 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强调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控制程序; 实物资产控制,要求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入库、领用、保管等环节的控制; ,建立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销售与收款控制,强化对发出以及账款回收的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控制,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加强的责任制; 控制,要求加强决策责任制,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担保业务控制,要求严格控制担保业务
37、,建立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以上规定中尤其是加强资金与存货的内部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仅仅依靠少数管理人员不可能完成有效的控制,只能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明确、规范各个控制点的责任、权利,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纠正偏离会计目标的行为。 (2)合理设置与科学定位内部审计机构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以加强,首先要解决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定位的问题。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目前,在中国企业中有些企业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大部分只设立审计部。如果只设审计部并将其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下,董事会
38、对总经理的制衡就缺乏监控措施,的情况将更为加剧。因此,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及对其定位上,应坚持两条原则:其一,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其二,权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和权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2.2 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1)协调政府监督机制 政府监督中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在会计监督中存在着重复、交叉监督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即要有一个社会民主评议机制和政府监管人员对其监管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建立这一机制是杜绝,防止监管人员公权私用,实现
39、政府监管科学化。政府各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要依法监督、相互协调,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同开展会计监督,避免重复检查,突出监督重点,转变监督职能,实行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种专业监督的作用。 (2)规范社会监督机制 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均做到真正的独立、公正,才能真正超然于委托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之外,才能不偏不倚地做出判断,提出意见,对受托于已的客户和社会公众负责。 增强独立性,提高可信度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与生命,中国国内民间审计行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增强独立性,提高可信度,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优化执业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
40、;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注册会计师实施条例,完善;加强各级的监管力度,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奖惩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重新审视会计市场的准入制度并进行相应调整,推进审计市场化进程,更好的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保证公平竞争 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部门挂靠、部门垄断、地方分割等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充分说明政府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还没有真正理顺。政府应改变,由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政府要为注册会计师制定执业基本要求和标准,对注册会计师业务,要加强检查监督,但不干预;要采取正确的舆论引导,要在财政、税务政策上支持行业发展;
41、用事实来引导企业对会计公司的选择,从而让市场发挥其优胜劣汰的作用;实行价格市场化,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合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 (3)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 要逐步解决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监督。社会公众的检举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曝光是一种人民群众参与的舆论监督。会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经济管理工作,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揭露违法会计行为,这应是法律赋予各单位、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监督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鼓励任
42、何单位和个人来揭露违法者,为查处违法者提供更多的情况、线索、证据,使违法者难逃法律惩治,既维护法律的尊严,也起到了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 会计监督作为中国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6 会计监督体系运行的措施会计监督作用机制的良好运行,有赖于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健全法制是其中之一。对此,我们提出以下意见: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新修订的会计法较前虽有很大改进,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进一步完善。如会计报表由不直
43、接负责经营管理工作的董事长在会报表上签章并承担责任,同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总会计师要在会计报表上签章,而总经理要不要签章并承担责任?监事会是否应该对会计报表履行监督程序并在会计报表上签章并承担责任?在会计法中对这些问题应做出明确规定。又如,外部会计监督形式对企业往往会造成重复检查,但却都能查出现新问题,然而没有哪个监督部门做最后结论,并承担责任,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没有被真正解除。因而会计法应做出关于会计责任解除的相应规定,即规定除故意欺诈外,会计报表一旦被某个会计监督部门认可,该部门就应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负责,这样可以强化会计监督体系中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其次,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目前需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会计监督实施办法、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规定。同时,要对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进行清理,严格有关会计规章制度的报批和备案制度。特别是要对地区性的会计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应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