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的术语定义和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的术语定义和翻译.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的术语定义和翻译对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的术语定义和翻译蒋莉莉,靳茂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210003,南京)摘要:对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定义,对标准中部分评定规则进行
2、概念分析,指出规则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对概念和术语的翻译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术语;定义;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影响因素Term definition and concept translation in sdandard of NB/T 47014-2011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s for pressure equipmentsJin Maoming (Jiangsu Province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Institute, Nanjing 210000, China)A
3、bstract:Defined important concepts in standard of NB/T 47014-2011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s for pressure equipments.Analyzed partial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Pointed out the logic error in qualification rules.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concept translation.Key words: Terms; Definition;Pressur
4、e vessels;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Affecting variable1. 概念、定义、术语1.1 概述概念是人脑通过思维对客体共同的、本质的特性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并对抽象的结果赋予特定的语言符号。定义是对概念的语言描述,在层级概念体系中,每个下位概念都可以采用内涵定义模式:概念的定义=用于区分所定义概念同其他并列概念的区别特征+上位概念。术语是专业领域中概念的语言指称(或语言符号)。在一个概念体系中,一个概念和它的术语应保持唯一对应关系,一个术语只表示一个概念,相同的概念只有一个术语。1.2 术语的应用一个概念的定义描述和术语具有完全等同的
5、认知结果,但术语的语言形式简明,便于语言表达,好的术语还可以“顾名思义”和具有派生性,以组成新的术语。当一个概念用较复杂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后,而这个描述又有较高使用频率时,对概念进行术语定义是必要的。另一种情况是某一通俗语言在特定的概念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概念本身又不明确时,对概念进行准确定义也是必要的。1.3概念和术语的协调1.3.1 概述当相近似的概念体系在不同的语种中存在相近似的概念和术语时,如果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不能直接把一种语言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照搬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应进行概念和术语的协调,否则会引起概念的混乱。概念和术语的协调是建立在相同概念层上的协调,不同的概念层上
6、可能有相同的语言指称,但可能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因此对概念和术语的协调首先要从概念层开始,建立相同的概念层是协调工作的基础,术语的协调只有在概念层基本上相同时才有可能实现。GB/T 16785-1997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中对概念和术语的协调工作给出了一般方法。1.3.2 概念和术语的翻译不同语种间的概念和术语的协调最终反映在翻译的形式上,术语的翻译应在符合概念本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形式上的对应和意义上的对应,当无法做到时,则保证概念本质一致是首要的。2. NB/T 47014-2011中的术语和概念2.1分别评定和组合评定的定义标准中对分别评定和组合评定只是语言描述,没有形成定义。但在
7、特定的语言群体中,“分别评定”或“单独评定”、“组合评定”的使用频率较高,是焊接工艺评定中的重要概念,建议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术语定义。分别评定和组合评定时应保证工艺评定因素中对评定结果有影响的因素保持在允许的变化范围之内,对这个概念如何准确定义是关键。标准中的描述并不完全准确,由于没有对通用评定因素进行“重要因素”和“补加因素”的分类,因此标准在描述分别评定时没有包括通用评定因素不同的情况,而且也没有包括用于分别评定的试件是多种焊接工艺的情况。GB/T3375-1994焊接术语中对“焊接工艺”的定义是:制造焊件所有有关的加工方法和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
8、等。GB/T3375-1994中“焊接工艺”的概念基本上都属于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影响评定结果的全部因素=焊接工艺+其他影响因素(如厚度、热处理、冲击要求、专用评定规则中的重要因素和附加因素等)。如果在评定标准中对“焊接工艺”的概念重新定义,扩大为“影响评定结果的全部因素”,可做如下定义:1)影响因素(或评定因素):在焊接工艺评定中,影响等效评定结果的焊接工艺评定因素。(注:根据试件的焊接工艺评定因素覆盖范围,判断产品或焊件的焊接工艺是否符合要求的评价方法,简称“等效评定”)2)焊接工艺:影响等效评定结果的全部影响因素。3)单一焊接工艺:一个焊缝中只包含一种影响因素相同的焊接工艺。
9、4)多种焊接工艺:一个焊缝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响因素不同的焊接工艺。5)分别评定(单独评定):多种焊接工艺的焊件进行等效评定时使用多个试件,用多个试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焊接工艺,并保证所有的影响因素符合评定规则的要求。6)组合评定:单一焊接工艺或多种焊接工艺的焊件进行等效评定时只使用一个试件,用一个试件中部分焊接工艺或全部焊接工艺,并保证所有的影响因素符合评定规则的要求。以上将评定方法分为分别评定和组合评定,其分类特征是评定时需要试件数量(即PQR的数量)的多少,而NB/T 47014-2011中对这两个概念的描述只是从焊接工艺数量的多少来定义的,这将造成分类的不完整,因为用于分别评定的试件可以
10、是单一焊接工艺,也可以是多种焊接工艺。有关标准释义中增加“混合评定”这一概念用来完善“分别评定”时试件是多种焊接工艺的情况,如果从严格的标准定义上来看,“混合评定”是不合法的,因为它既不是标准中所描述的“分别评定”也不是“组合评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标准没有对分别评定做出准确的定义,没有对概念类型做出正确的分类,分类特征不合理,同时对单一焊接工艺的评定出现分类上的遗漏。“分别”和“组合”的特征表面上看是焊接工艺数量的“分别”和“组合”,而焊接工艺的数量根本上是由试件的数量来决定的,所以定义“分别评定”和“组合评定”这一概念时应以试件的数量做为分类特征,否则“分别评定”将把多种焊接工艺的试件
11、排除在外。从概念分类层次上看,标准中的“分别评定”和释义中的“混合评定”其实是“本文中定义的分别评定”的再次分类,其分类特征是:分别评定时每个试件中包含焊接工艺的数量,显然这种分类已经没有意义,而且在语言符号的处理上也有一定难度。2.2保温温度范围和保温时间范围的概念标准6.1.4.2中的规定“除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外,当规定冲击试验时,焊后热处理的保温温度或保温时间范围改变后,需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依据有关标准释义,对温度范围和时间范围的解释是“这两个范围是指相应标准或技术文件所规定范围”,本人认为这样的解释理由不充分。热处理“保温温度范围”在焊接规范和评定标准中可以是不同的概念,
12、在焊接规范中可以指规范规定的允许最低和最高热处理温度或其他规定,也可以指热处理保温温度允许的波动范围,而在评定标准中应是指产品的名义保温温度与试件的名义保温温度之间允许的偏差,这三个概念中前面两个已经被标准规定是不存在改变的,如果改变了就是不作为热处理对待或是改变了热处理类别或者是不合格的热处理工艺,能改变的只可能是第三个,而第三个在NB/T 47014-2011中并没有进行规定,同时对标准中用语“保温温度或保温时间范围改变”既可以理解为“保温温度改变”,也可以理解为“保温温度范围改变”,在这里陷入了概念的混乱,这也是特定语言环境中汉语语法和英文语法问题造成的(该句话是从ASME标准中翻译而来
13、的),同时也是因为“时间”和“温度”这一特殊的概念和“范围”这一概念进行组合后,形成的新概念如果不加以明确定义,其概念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做了定义也仍然可能产生概念的混乱,这是自然语言的局限性,因此用符号语言对“范围”这个概念进行定义是必要的:定义:试件名义保温温度:Tc,试件实际保温温度:Tct1,产品名义保温温度:Tp,产品实际保温温度:Tpt2,热处理规范中的温度范围:Tmin - Tmax,评定标准中温度范围:Tp=Tct(t为Tp相对于Tc允许的波动范围)经过以上的符号语言定义后,对于各种“范围”的概念都可以准确描述,如:“当Tp超出Tmin - Tmax范围时”、“当Tp超出Tct范
14、围时”、“当Tp超出Tct1范围时”、“当Tpt2超出Tct1范围时”,不知道标准中指的是哪种“范围”。保温时间范围的概念也存在相似的问题,但这个保温时间范围也不应该是指“相应标准或技术文件所规定范围”。是否问题真的这么复杂,一定要涉及到“范围”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将ASME中相应的条款QW407.2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版的翻译(图1 )做个对比就会发现,问题出在翻译上以及对翻译的理解的偏差上。图1英文“a change in temperature and time range”中关于温度的概念,是翻译为“温度的改变”,还是翻译为“温度范围的改变”,根据原文“essentially equival
15、ent(基本相当或基本相同)”的概念,应该理解为Tp和Tc允许有一定偏差,所以原文中的概念无论理解为“温度的改变”还是“温度范围的改变”,都不影响对评定条件的正确判断,即:Tp和Tc不能相差太大(具体允许相差多少那得去问美国人)。同样,对时间概念的翻译,无论翻译为“时间的改变”还是“时间范围的改变”,也不影响对时间条件的判断,即:“在热处理温度下累计时间不得少于产品所用时间的80%”。ASME原文是从不重新进行评定的角度进行定义的(正向定义),但47014-2011在做反向定义时,如果定义为“温度的改变需要重新评定”,这个结论跟原文本意不同;如果定义为“温度范围的改变需要重新评定”,但这个“范
16、围”是个不确定概念,事实上温度范围又是允许改变的,只要两者温度基本相同即可。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逻辑条件选择错了,原文正向定义中从来就没有“温度改变”和“温度范围改变”这些概念,对于原文第一段的含义仅仅表示该评定规则的性质或是“标题”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翻译时应该完全忽略range这个单词),第一段话并不是评定规则,第二段话才是真正的评定规则。正向定义中真正的条件是“产品和试件的热处理基本相当”,所以反向定义的条件应该是“产品和试件的热处理相差较大时”,其隐含条件为“Tp和Tc相差太大时”。正向定义中“基本相当”是个模糊概念,所以反向定义中对温度的限制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范围。NB/T 47014-
17、2011中6.1.4.2条同时存在正向定义和反向定义,反向定义的错误反而影响正向定义的理解,甚至相互矛盾,如果将条款中“焊后热处理的保温温度或保温时间范围改变后需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去掉,完全不影响对整个条款的正确理解,而且基本上还能够与ASME的相应规则保持一致。在多个条件的描述次序上宜将“冲击要求”的条件放在第一,以和评定规则的整体逻辑结构保持一致。参考QW407.2 ,如果按47014-2011的6.1.4.2条进行反向定义,可描述为如下两个必要条件(反向定义时,标准中正向定义内容应删除):1)当有冲击要求时,除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以外的焊接方法,产品热处理温度和试件的热处理温度
18、不一致时,应重新评定。(注:用“不一致”对应正向定义中的“基本相当”,保持概念的模糊性)2)当有冲击要求时,除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以外的焊接方法,在低于下转变温度的热处理时,当产品的累计热处理时间超出试件总热处理时间1.25倍时,应重新评定。由于这两个判断语句中包含较多的逻辑关系,为了快速的分析出全部逻辑结果,有必要对剩余的逻辑情况做补充描述:3)无论是否有冲击要求,对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保温温度、保温时间都不作为评定因素。4)当无冲击要求时,除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以外的焊接方法,保温温度、保温时间范围不作为评定因素。从人的思维方式上来看,应按“3),4),1)2)”的定义次序才
19、是最合理的。但该条款在实际执行中,多数工厂并没有执行“基本相当”这个规定,而是执行的更严格的Tp=Tc ,而且无论是否有冲击要求都在执行。2.3冲击试验要求的概念什么叫“有冲击试验要求”,在标准中没有解释,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给实际应用带来一些困惑,比如:不锈钢材料设计厚度低于5mm,但制造规范要求有低温冲击实验的情况,在评定标准里算“有要求”还是“无要求”,如果算有要求,评定规则该怎么执行。再如:如果用一个厚度4mm的试件来评定8mm的产品,无论产品是“有要求”还是“无要求”,进行评定时都可以不进行冲击试验,所谓的“有冲击要求”也是名存实亡的要求。在ASME标准中,对5mm以下的厚度规定有冲
20、击要求的评定规则,是有3.3mm10mm 和2.5mm10mm小试样冲击试验来保障的,而我们的标准中没有这个小冲击试样。有冲击要求下的评定规则和冲击试验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当冲击试验不能满足评定规则要求时,照搬ASME 的标准必然造成逻辑上的无法解释。可以用两个方法来解决,如果标准要和ASME对5mm以下的的评定规则保持一致,必须增加小试样冲击试验方法;如果没有小冲击试样,对5mm以下以及5mm-10mm之间的评定规则就不可能和ASME保持一致,这是逻辑分析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小冲击试样,5mm以下的材料无论是在设计标准中还是在评定标准中都不应该有“冲击要求”的概念,除非对1
21、0mm以下有冲击要求的评定规则和无冲击要求的评定规则进行协调。在没有小试样冲击试验作为保障的前提下,“冲击要求”的概念和评定规则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所以无法对“冲击要求”进行概念定义。假如存在小试样冲击试验,则可对“冲击要求”做如下定义:是指设计文件或制造规范或材料标准有冲击试验要求。(对于某些材料标准中厚度6mm时不提供冲击指标的情况,不作为判断是否有冲击要求的条件。)3. ASME 第IX卷 焊接和钎焊评定中有关组合评定的翻译问题QW-200.4是组合评定时对打底焊缝的母材厚度的评定规定(图2),其中中文翻译“或者可按照QW-200.4(b)的规定,只对用于根部焊道的WPS进行评定。”,这句
22、话的翻译与整个条款的内容不太协调。对照该句话的英文原文可建议翻译为:“而对于根部焊道的WPS的评定,或许只需要符合QW-200.4(b)的规定”。如果按概念翻译可译为:“而对于根部焊道的WPS的评定,如果符合QW-200.4(b)中的情况,则根部焊道的评定不必遵守QW-451的规定”。中文版翻译“或者可按照QW-200.4(b)的规定,只对用于根部焊道的WPS进行评定。” 对应的英文:图2 (ASME第IX卷的QW-200.4)4. 术语和定义的翻译4.1术语翻译的原则是概念翻译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应遵守GB/T 10112-1999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
23、规则 第2部分:术语和GB/T 16785-1997 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三个标准的基本原则。焊接工艺评定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或语种)中有着相近似的概念体系,术语和术语体系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由于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习惯,在同一概念的翻译上很容易造成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概念和术语的协调就是消除不同语种之间翻译中的偏差,使相同的概念在不同语种中有明确的语言指称或术语,对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在翻译上尽可能的消除语言上误解,否则应进行不一致性的协调。NB/T 47014-2011中将ASME第IX卷中的“Filler metals”全部翻译为“填充金属”是不妥的,还要看具体情况。标准中翻
24、译的原则是翻译“概念”,当“Filler metals”表示焊接工艺评定因素时应翻译为“焊接材料”,当“Filler metals”表示溶化、并成为焊接接头时应翻译为“填充金属”。ASME第IX卷QW/QB-492中对“Filler metals”进行了定义(图3),其概念为汉语的“填充金属”,但在ASME QW-404中“Filler metals”的概念又表示为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并非完全表示填充金属,也包括焊剂和保护气体等,这和GB/T3375-94 焊接术语中的概念“焊接材料”是基本上一致的。ASME将一个语言指称在一个体系中表示为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是不妥当的,而进行汉语翻译时应区分其
25、不同的概念,应按我国的术语体系翻译为相应的概念或术语。ISO 15614-1-2004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范和鉴定 第1部分 钢的电弧焊和气焊与镍及镍合金的电弧焊中没有“Filler metals”概念,只有“Filler material”表示焊接工艺评定因素概念,同样不能把“Filler material”翻译为“填充材料”,也应翻译为“焊接材料”。类似的翻译问题还有很多,建议翻译国外标准时应考虑与我国标准体系和术语体系保持一致。图34.2概念翻译应和相应的概念层保持一致表1是ASME第IX卷和NB/T 47014-2011中“WPS”和“PQR”在概念层中的相互翻译。 表1试件-产品过程中
26、的概念层ASME第IX卷47014-2011英文中文翻译ASME中的英文缩写47014中的简称47014中术语或定义工艺评定层对试件焊接的工艺评价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试件评定后形成的焊接文件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s and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cords焊接工艺规程和工艺评定记录WPS(包含PQR)注:此处WPS记作“原始WPS”或“试件WPS”,ASME在焊接工艺评定后不形成“报告”这个概念,只形成“原始WPS”和评定记录(PQR)PQR(包含pWPS)
27、注:包含pWPS和试件焊接文件,评定合格后pWPS即成为“原始WPS”。pWPS:预工艺评定规程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注:标准中的英文翻译为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cords工艺评定应用层某些评定因素在评定范围内的改变后,根据原始WPS重新编制WPS(如材料牌号的改变,覆盖焊缝类型的改变,次要因素改变等等)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s焊接工艺规程WPS注:此处WPS记作“变更的WPS”-注:实际生产中一般不编制变更的焊接工艺规程-针对图纸的焊接文件(根据评定后形成的焊接文件编制)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
28、ons焊接工艺规程WPS注:此处WPS记作“产品WPS”WPS或焊接工艺卡注:根据PQR编制,所有工艺评定因素与产品一致,并符合评定规则。焊接工艺规程或焊接工艺卡(实际上多为焊接工艺卡汇总)指导焊工的焊接文件不详不详不详WPS、焊卡、WWI注:直接采用WPS或转化为焊接工艺卡或焊接作业指导书WWI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卡、焊接作业指导书从表1中可以看出,NB/T 47014-2011中我们对“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英文翻译和ASME第IX卷中“PQR”,在英文中为相同语言符号,但概念却不完全一致,在ASME中PQR并不能代表“试件评定后形成的焊接文件”,“原始WPS”才是和我们的“工艺评定报告”
29、在概念上对等的语言符号,如果翻译为“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s”(WPS),虽然满足了与ASME的一致,但却与我国的“应用层”中的“WPS”的概念产生冲突。如果翻译成“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cords”或“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port”,则概念或简称上PQR与英文语境中的“PQR”为不相同概念,使得在英文语境中无法进行概念协调,同时使得我们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真正的“试验记录”的英文翻译无法跟ASME中的“试验记录”保持一致。建议对这个术语不翻译,因为在这个概念层中,两种自然语言的形式,已经无法
30、做到既保持概念本质的一致,又满足语意形式上的一致,该怎么翻译成英文,那是外国人自己的事情。无法合理翻译的原因是ASME对概念的不合理定义造成的,是将“评定层”的概念和“应用层”的概念定义为相同的语言符号(WPS)所造成的,这一点在阅读ASME第IX卷时应能明显的感觉到混乱。但为了在汉语语境中用符号表示“试件评定后形成的焊接文件”,对这个概念进行英文翻译似乎又是必须的,那就必须符合一个原则,即:在英文翻译的全称上或简称上,既不能与我国“应用层”中的英文翻译相同,也不能与英语语境中已被定义的概念相同,而翻译结果却不必和汉语语意形式保持一致,例如可以翻译为“CWPS”-“试件WPS”,或“CPQR”
31、-“试件PQR”,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英语语境中进行概念协调,这就好像外国人将apple帮我们翻译为“葡萄”一样,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翻译,那么永远无法把“apple”再定义为“苹果”,但如果外国人帮我们翻译为“坚硬的葡萄”,则我们在汉语中可以重新定义:“坚硬的葡萄”是“苹果”,所以“apple”是“苹果”。ASME中从“原始WPS”到“产品WPS”中间可能需要编制“变更的WPS”,而我们的制造厂一般情况都没有“变更的WPS”,而是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直接编制用于指导焊工的焊接文件。严格的说将针对图纸的“焊接工艺卡”的汇总称为“焊接工艺规程”或“WPS”是不恰当的,“焊接工艺规程”是根据试件评定
32、合格后,依据评定覆盖规则编制的包含一系列变化评定因素的焊接文件,它不包含任何特定的产品信息。焊接工艺卡是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或“变更的WPS”(如果编制),编制针对产品的焊接文件,它包含具体的产品信息和明确的工艺参数。 NB/T 47014-2011中6.2.3条规定次要因素改变需要重新编制预焊接工艺规程的说法让人无法理解,ASME中对WPS变更是在工艺评定“应用层”上的规定,而我们是在“评定层”上进行的规定,而且预焊接工艺规程属于原始焊接文件,又怎么能随意更改。六、总结对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的分别评定和组合评定进行准确定义,在理论上保证评定方法分类的正
33、确性和完整性。对标准中的热处理评定规则与ASME 第IX卷相应的条款进行对比,提出不同的观点。对“有冲击要求”时的母材厚度评定规则进行逻辑上的分析,提出增加小试样冲击试验的必要性,以及无小试样冲击试验情况下修正厚度评定规则的必然性。对概念的翻译提出两个要求,首先翻译要使概念本质保持一致,并符合母语的术语体系,第二,两种语言之间对概念的相互翻译必须考虑概念所在的概念层,对存在种差的并列概念(WPS)在翻译时应能区分开来。文中观点和认识难免有认识上的误区,仅供探讨和参考,实际执行标准时应按标准原文或标准释义。参 考 文 献1 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术语S2 GB
34、/T 10112-1999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S3 GB/T 16785-1997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S4 GB/T3375-1994焊接术语S5 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S6 ASME 第IX卷 焊接和钎焊评定(2010版,中文版/英文版)S7 ISO 15614-1-2004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范和鉴定 第1部分 钢的电弧焊和气焊与镍及镍合金的电弧焊(中文版/英文版) S8 NB/T 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S9 JB4708-2000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释义S作者简介:蒋莉莉,女,1983年,南京,工程师,主要从事压力容器检验管理工作。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07号龙江大厦9楼 江苏省特检院邮编:210000电话:13770770855email:1377077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