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Oracle-EBS-R12-各模块会计分录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Oracle-EBS-R12-各模块会计分录模板.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Oracle-EBS-R12-各模块会计分录模板Oracle-EBS-R12-各模块会计分录模板ORACLE EBS各模块会计分录-第一章 采购模块一、资产采购(科目来源:库存组织)1、物料接收 借 材料采购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 应计暂估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2、接收返回供应商 借 应计暂估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 材料采购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二、费用采购(科目来
2、源:PO系统选项、手工输入)1、接收借 材料采购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 应计费用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2、交货 借 费用科目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注释:不作应计暂估的采购接收、交货时不产生分录,如服务采购3、用户返回接收 借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 费用科目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4、接收返回供应商 借 应计费用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 材料采购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三、外协采购(科目来源:成本要素)1、物料接收 借 材料采购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 应计暂估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2、接收返回供应商 借 应计暂估 接收数量*采购单价 贷 材料采购 接收数量
3、*采购单价第二章 库存模块一、名词解释 1、对方科目:手工输入一个或多个科目 2、存货科目包括: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料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料费用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资源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外协科目 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制造费科目 3、生产成本科目包括: 生产成本-物料科目 生产成本-物料费用科目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生产成本-外协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4、存货/生产对应科目: 存货科目和生产科目相同成本要素的科目互称,如物料、资源等科目 。二、库存采购(科目来源:库存组织、子库存)1、接收交货 1)记录成本项目 借 存货科目 交货数量*标准单价
4、贷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交货数量*标准单价*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 差额 2)不记录成本项目 借 子库费用科目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2、库存返回接收1)记录成本项目 借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交货数量*标准单价*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 差额 贷 存货科目 交货数量*标准单价2)不记录成本项目 借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贷 子库费用科目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三、杂项处理(科目来源:子库存、手工输入)1、杂项出库 借 对方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杂项入库 借 存货科
5、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 对方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四、销售交易(科目来源:子库存、OE定单类型) 1、销售出库 借 销售成本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2、销售退货 借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 销售成本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五、转帐(科目来源:子库存、组织间网络)1、子库存转帐 借 转入子库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 贷 转出子库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组织间直接转移 转出组织: 借 组织间往来-应收帐款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 贷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组织间往来-运费 运费 组织间往来-转移利润 交易数量*
6、标准单价1*加价比例 转入组织: 借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 组织间往来-应付帐款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物料费用比率 组织间往来-差异 差额3、组织间在途转移 (1)FOB点在收货点 转出组织: 发货: 借 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贷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对方接收后: 借 组织间往来-应收帐款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 贷 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组织间往来-运费 运费 组织间往来-转移利润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加价比例 转入组织: 接收: 借
7、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 组织间往来-应付帐款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运费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物料费用比率 组织间往来-差异 差额 (2)FOB点在发货点: 转出组织: 发货: 借 组织间往来-应收帐款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 贷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 组织间往来-转移利润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加价比例 转入组织: 对方发货: 借 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 组织间往来-应付帐款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1*(1+加价比例) 组织间往来-运费 运费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物料费用比率
8、 组织间往来-差异 差额 接收: 借 存货科目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 贷 组织间往来-在途库存 交易数量*标准单价2六、在制品交易(科目来源:子库存、离散类型) 1、任务令领料 借 生产成本对应科目* 领料数量*标准单价 贷 存货对应科目 领料数量*标准单价 2、任务令部件返回 借 存货对应科目 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贷 生产成本对应科目 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3、完工入库 借 存货对应科目 完工数量*标准单价 贷 生产成本对应科目 完工数量*标准单价 4、完工返回 借 生产成本对应科目 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贷 存货对应科目 返回数量*标准单价 5、废品交易 借 对方科目 废品数量*标准单价 贷
9、生产成本科目 废品数量*标准单价七、标准成本更新(科目来源:库存组织、转移网络) 借 在途库存 在途数量*(新成本-旧成本) 贷 成本更新科目 在途数量*(新成本-旧成本) 借 存货科目 库存数量*(新成本-旧成本) 贷 成本更新科目 库存数量*(新成本-旧成本)第三章 车间模块一、名词解释1、生产成本科目包括: 生产成本-物料科目 生产成本-物料费用科目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生产成本-外协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二、在制品移动交易(科目来源:离散类型、成本要素)1、资源交易(1)标准成本 借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 贷 资源吸收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2)实际成本
10、 借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 贷 资源吸收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2、资源退回交易(1)标准价格 借 资源吸收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 贷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标准价格(2)实际价格借 资源吸收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 贷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资源数量*资源实际价格3、制造费分摊 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 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 贷 制造费吸收科目 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4、制造费退回分摊 借 制造费吸收科目 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 贷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 制造费计算基准值*标准价格三、外协处理(科目来源:离散类型、成本要素、库存组织
11、)1、外协采购交货(1)标准成本 借 生产成本-外协 交货数量*标准价格 贷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交货数量*标准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 差额(2)实际成本 借 生产成本-外协 交货数量*采购价格+交货数量*实际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贷 材料采购 交货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交货数量*实际价格*物料费用比率2、外协采购返回接收(1)标准成本 借 材料采购 返回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返回数量*标准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PPV差异 差额 贷 生产成本-外协 返回数量*标准价格(2)实际成本 借 材料采购 返回数量*采购单价 物料费用吸收科目 返回
12、数量*实际价格*物料费用比率 贷 生产成本-外协 返回数量*实际价格+返回数量*实际价格*物料费用比率四、任务令差异结转(科目来源:离散类型)(1)上一级投入产出差异结转,即物料价值的引入和释放的差异,全部进入物料差异科目:借 生产成本差异-物料差异科目 物料价值引入-物料价值释放 贷 生产成本科目 物料价值引入-物料价值释放(2)本级投入产出差异结转,即本次加工非物料价值的引入和释放的差异,进入对应差异科目:借 生产成本差异-资源差异 本级资源价值引入-本级资源价值释放 贷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本级资源价值引入-本级资源价值释放借 生产成本差异-外协差异 本级外协价值引入-本级外协价值释放
13、贷 生产成本-外协科目 本级外协价值引入-本级外协价值释放借 生产成本差异-制造费差异 本级制造费价值引入-本级制造费价值释放 贷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 本级制造费价值引入-本级制造费价值释放五、标准成本更新(科目来源:离散类型) 1、任务令领料借 生产成本科目 领料数量*新旧成本差 贷 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 领料数量*新旧成本差2、本级资源消耗借 生产成本-资源科目 本级资源使用量*资源新旧成本差 贷 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 本级资源使用量*资源新旧成本差3、本级外协物料借 生产成本-外协科目 本级外协项目使用量*外协项目新旧成本差 贷 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 本级外协项目使用量*外协项目
14、新旧成本差4、本级制造费借 生产成本-制造费科目 本级制造费基准值*制造费新旧成本差 贷 生产成本-标准成本差异 本级制造费基准值*制造费新旧成本差第四章 应收帐款模块一、发票处理(科目来源:自动会计准则、AR系统选项、手工输入)1、输入销售发票/借项通知单 借 应收帐款 交易数量*销售价格*(1+税率)+运费 贷 待实现销售收入 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运费 运费 销售税金 交易数量*销售价格*税率 借 待实现销售收入 结转金额 贷 销售收入 结转金额2、输入贷项通知单 借 待实现销售收入 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贷 应收帐款 交易数量*销售价格3、贷项通知单核销 借 应收帐款(CM) 交易数量*销
15、售价格 贷 应收帐款(INV) 交易数量*销售价格 ( 汇兑损益 贷项、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二、到款处理(科目来源:付款方法、调整类型、AR系统选项)1、登录到款借 银行存款/现金/商业票据 到款金额 贷 预收帐款 到款金额2、到款核销借 预收帐款 核销金额 财务费用-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 贷 应收帐款 核销金额+现金折扣 ( 汇兑损益 到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3、杂项收款借 银行存款/现金/商业票据 (+/-)收款金额 贷 对方科目 (+/-)收款金额三、调整(科目来源:调整类型、AR系统选项、发票、到款)1、发票帐目调整借 对方科目 调整金额 贷 应收帐款 调整金额2、收款汇
16、率调整借 银行存款/现金/商业票据 到款金额*新旧汇率差 贷 汇兑损益 到款金额*新旧汇率差 第五章 应付帐款Note: 注释:应付中的借项通知单和贷项通知单其实,无论借项通知单还是贷项通知单,都是金额为负数的发票,目的也都是要冲减已经存在的某张常规发票,二者的区别在于,当操作用户录入某常规发票,发觉金额录错了,想要调整金额小一点,这时录入的借项通知单,当采购的货物由于某种原因退回给供应商,这时首先由供应商开出他们自己的贷项发票,送给我们,然后由操作人员在应付中录入贷项通知单,冲减原来的发票金额.Note: JasonZhou 2005-08-02一、说明 1、应付帐款的分录较多,因为它分录的
17、产生是以发票的分配行为根据,发票录入、付款时每个发票分配行产生一组分录。2、预付款处理:1)预付款核销时,会在预付款发票的分配行上产生一个调整行,其科目为旧科目,金额为核销金额的负数;同时在预付款的付款凭证上增加两行记录,预付款发票负支付,被核销发票正支付。2)取消预付款核销时,会在预付款发票的分配行上产生一个调整行,其科目为旧科目,金额为取消核销金额;同时在预付款的付款凭证上增加两行记录,预付款发票正支付,被核销发票负支付。3)反复做预付款核销、取消核销操作,每次产生的分录行会越来越多。4)核销和取消核销时的批准其实是预付款分配行调整的批准。二、录入发票(科目来源:采购定单、税码、供应商地址
18、、AP系统选项)1、匹配采购定单1)作应计暂估的采购借 应计暂估/应计费用 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 差异 贷 应付帐款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汇兑损益 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2)不作应计暂估的采购借 采购订单目标科目 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 差异 贷 应付帐款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 汇兑损益 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2、直接分配借 对方科目集 发票金额 贷 应付帐款 发票金额三、录入借项通知单(科目来源:采购定单、供应商地址、税码、AP系统选项)1、匹配采购定单1
19、)作应计暂估的采购 借 应付帐款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 汇兑损益 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贷 应计暂估/应计费用 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 差异 2)不作应计暂估的采购 借 应付帐款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1+税率) ( 汇兑损益 定单、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贷 采购订单目标科目 匹配数量*采购单价 应交税金 匹配数量*发票单价*税率 IPV差异 差异 2、直接分配 借 应付帐款 发票金额 贷 对方科目集 发票金额四、付款(科目来源:银行帐户、AP发票、 AP系统选项)1、正常付款 (备用金、普通发票) 借 应付帐款 支付金
20、额+现金折扣 贷 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 支付金额 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 (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2、借项发票核销(零支付) 借 应付帐款(INV) 核销金额 贷 现金/银行存款 核销金额 借 现金/银行存款 核销金额 贷 应付帐款(DM)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3、远期支付确认 借 承兑汇票 支付金额 贷 银行存款 支付金额4、取消付款(1)付款金额为正数的支付行借 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 支付金额 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 贷 应付帐款 支付金额+现金折扣 (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2)付款金额为负数的支付行 借 应
21、付帐款 支付金额 贷 现金/银行存款/商业票据 支付金额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五、预付款处理(科目来源:供应商、AP系统选项)1、录入预付款发票 借 备用金 发票金额 贷 应付帐款 发票金额2、预付款核销 核销,未批准: 借 应付帐款(INV) 核销金额 贷 银行存款(付款银行目前科目)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批准: 借 银行存款(付款银行付款时科目) 核销金额 贷 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 借 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 贷 备用金 核销金额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3、取消核销 取消核销,未批
22、准: 借 银行存款(付款银行目前科目) 核销金额 贷 应付帐款(INV)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 批准:借 备用金 核销金额 贷 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借 应付帐款(PREPAY) 核销金额 贷 银行存款(付款银行付款时科目) 核销金额 ( 汇兑损益 付款、发票外币汇率差*外币金额)六、更新发票分配(科目来源:发票、手工输入) 借 应付帐款 分配金额 贷 旧分配科目 分配金额 借 新分配科目 分配金额 贷 应付帐款 分配金额第六章 固定资产模块一、固定资产增加(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新购固定资产 借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 贷 固定资产中转 固
23、定资产净值 2、购入已使用固定资产 借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 贷 固定资产中转 固定资产净值 贷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借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二、固定资产折旧(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借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 贷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三、固定资产重新分类(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借 累计折旧科目1 累计折旧 贷 固定资产科目1 固定资产原值 借 固定资产科目2 固定资产原值 贷 累计折旧科目2 累计折旧 借 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 贷 累计折旧科目2 本月折旧四、固定资产调整(科目来源:资产分类)1、价值调整 借 固定资产 调整价值 贷 固定资产中转 调整价值
24、 借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2、年限调整、方法调整、残值调整 借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五、固定资产转移(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成本中心之间转帐 (1)折旧时效:当月折旧 借 累计折旧科目1 累计折旧 贷 固定资产科目1 固定资产原值 借 固定资产科目2 固定资产原值 贷 累计折旧科目2 累计折旧 借 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 贷 累计折旧2 本月折旧 (2)折旧时效:下月折旧 转帐当月: 借 累计折旧科目1 累计折旧 贷 固定资产科目1 固定资产原值 借 固定资产科目2 固定资产原值 贷 累计折旧科目2 累计折旧
25、 借 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贷 累计折旧1 本月折旧1 转帐后月份 借 累计折旧1 本月折旧1 贷 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借 折旧费用2 本期折旧1+本月折旧2 贷 累计折旧2 本月折旧1+本期折旧2 2、公司间转帐(不同平衡段) (1)折旧时效:当月折旧 借 累计折旧1 累计折旧 公司间应收1 固定资产净值 贷 固定资产1 固定资产原值 借 固定资产2 固定资产原值 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 贷 累计折旧2 累计折旧+本月折旧 公司间应付2 固定资产净值 (2)折旧时效:下月折旧 转帐当月: 借 累计折旧1 累计折旧 公司间应收1 固定资产净值 贷 固定资产1 固定资产原值 借 固定资产2
26、固定资产原值 贷 累计折旧2 累计折旧 公司间应付2 固定资产净值 借 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贷 累计折旧1 累计折旧1 转帐后月份 借 累计折旧1 本月折旧1 贷 折旧费用1 本月折旧1 借 折旧费用2 本月折旧2+本月折旧1 贷 累计折旧2 本月折旧2+本月折旧1六、固定资产报废(科目来源:资产分类、资产帐簿)1、报废 (1)折旧时效:当月折旧 借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 贷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 借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销售清算科目 销售金额 清理费用 清理费用 报废损益 差异 贷 销售收入 销售金额 费用清算科目 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 (2)折旧时效:下月折旧 报废当月: 借
27、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销售清算科目 销售金额 清理费用 清理费用 报废损益 差异 贷 销售收入 销售金额 费用清算科目 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 借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1 贷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1 报废下月: 借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1 贷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1 2、报废取消 借 销售收入 销售金额 费用清算科目 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 贷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销售清算科目 销售金额 清理费用 清理费用 报废损益 差异 借 折旧费用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贷 累计折旧 本月折旧+折旧调整 七、固定资产价值重估(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重估方法1:重估折旧,不摊销累计重估、不报废累
28、计重估 (1)未完全折旧资产重估 借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贷 累计重估 固定资产净值*重估比率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重估比率 (2)已完全折旧资产重估(折旧年限延长) 借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贷 累计重估 差异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旧折旧年限/新折旧年限)*(1+重估比率)-累计折旧 2、重估方法2:不重估折旧,不摊销累计重估、报废累计重估 重估时: 借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贷 累计重估 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累计折旧 新每月折旧额: 按照新固定资产原值和剩余月份重新计算 固定资产报废时,假设没有清理收入和清理费用发生: 借 累
29、计折旧 累计折旧 累计重估 累计重估 贷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 报废损益 差异 3、重估方法3:不重估折旧,摊销累计重估 借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 累计折旧 累计折旧 贷 累计重估 固定资产原值*重估比率+累计折旧 每月摊销累计重估: 借 累计重估 摊销金额 贷 重估摊销 摊销金额 八、在建工程处理(科目来源:资产分类) 1、在建工程价值转移 (1)已经资本化在建工程之间转移价值 借 固定资产科目1 转移价值 贷 固定资产科目2 转移价值 借 累计折旧科目1 折旧调整价值1 贷 折旧调整费用科目1 折旧调整价值1 借 折旧费用科目2 折旧调整价值2+本期折旧 贷 累计折旧科目2
30、折旧调整价值2+本期折旧 (2)未资本化在建工程之间转移价值 借 在建工程中转 转移价值 贷 在建工程1 转移价值 借 在建工程2 转移价值 贷 在建工程中转 转移价值 (3)已资本化价值转移到未资本化在建工程 借 在建工程 转移价值 贷 固定资产 转移价值 借 累计折旧 折旧调整 贷 折旧费用 折旧调整 (4)未资本化价值转移到已资本化在建工程 借 固定资产 转移价值 贷 在建工程 转移价值 借 折旧费用 折旧调整 贷 累计折旧 折旧调整 2、在建工程调整 借 在建工程 工程费用增加值 贷 在建工程中转 工程费用增加值3、在建工程资本化 借 固定资产 工程总费用 贷 在建工程 工程总费用4、
31、在建工程报废,重新起用 同固定资产,只是没有累计折旧第七章 总帐模块一、手工分录(科目来源:手工输入) 借 借方科目 金额 贷 贷方科目 金额二、币值重估(科目来源:帐簿) 原币 本位币 借 外币科目 0 新转换金额-旧转换金额 贷 外币科目 0 新转换金额-旧转换金额 汇兑损益 0 差异三、利润结转(科目来源:帐簿) (1)当打开下年度第一个会计期时,系统自动将期初的损益类科目清零,结余 转入该期的本年利润科目,没有分录产生。 (2)当下年度第一个会计期属于打开状态时,本年度发生的每一笔业务,系统过帐时自动将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转入该期的本年利润科目,没有分录产生。 如:JUL-99,有一笔分录如下: 借 应收帐款 100 贷 销售收入 100 过帐时如果下年度第一期JAN-00已经打开,则记帐过程如下: JUL-99 借 贷 余 应收帐款 100 余额+100 销售收入 100 余额-100 本年利润 余额+0 AUG-99、SEP-99、OCT-99、NOV-99、DEC-99 借 贷 余 应收帐款 余额+100 销售收入 余额-100 本年利润 余额+0 JAN-00 借 贷 余 应收帐款 余额+100 销售收入 余额+0 本年利润 余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