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__期末复习__苏教版四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阅读__期末复习__苏教版四年级下册.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课内阅读_期末复习_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精品文档】第 10 页课内阅读班级: 姓名: 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一)走,我们去植树一颗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 )、幸福。多栽一棵树,就多增添一片新绿;亿万棵树连起来,就让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 )。今天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长成参天大树。叫风沙( 乖乖 )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一颗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表示 每棵树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让百鸟翩翩起舞”的意思是 为动物建造美好的家园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
2、树造林有哪些好处。(至少写出三点) 送来清新的空气,绿化祖国,让风沙低头、百鸟起舞。 4.、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颗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一颗露珠就是一位精致的精灵,片片树叶都是美妙的舞台。 5、你知道植树造林的好处是: 减少噪音,调节温度 , 天然除尘(二) 燕子(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身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段话先整体写燕子的 羽毛 ,然后写燕子的 翅膀和尾巴 。把 尾巴 比作 剪刀 。这句话写出了小燕子的 活泼机灵 的特点,流露出作者 对小燕子的喜爱 之情。 (2)几对燕子飞(卷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
3、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象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 普)出一(只支)春天的歌。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2、用“-”画出的文中的比喻句,并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把电线比作细线,把燕子比作音符。 3、你觉得文中的“痕”字用得好吗?谈谈看法 用得好,因为“痕”字似有像无,很形象逼真。耐人寻味。 (三) 古诗两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1、将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词语。酒旗风: 酒旗迎风招展 。 过前川: 走过前面的小河 。3、解释文中所填写的
4、诗句的意思。(1)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春色无边。 (2) 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真是大好春景呀。 4、在这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简单地说说理由。 我更喜欢春日偶成,因为我喜欢诗中的美景,喜欢作者那种少年般的心情。 (四) 三顾茅庐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 疏疏朗朗 ),潺潺的溪流( 清澈见底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 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
5、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 , 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同诸葛亮见面。1、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2、用“ ”在文中标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1分)3、在最后一句的空白处加上标点。(1分)4、写出近义词。(2分) 吩咐( 嘱咐 ) 茂密(茂盛)5、从标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体会到刘备对人才的尊重与虔诚 。 祁黄羊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6、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主公让我举荐能替代我的人, 事关国家安危, 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 ,可以担此重任 ,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1、给选文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标点。(2分)2、带点词语“郑重”和“慎重”能否对换?为什么?(3分) 不能,因为“郑重”是祁黄羊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的。“慎重”是谨慎而认真的对待。 3、你从悼公的惊讶中感受了什么?(2分) 我感受到悼公没想到祁黄羊会举荐他的儿子。 4、读画“ ”的句子,“压根儿”的音节是(y gnr ),意思是 从来,根本 。这句话说明了祁黄羊 做事从国家安
7、危出发,没有一点私心。(3分)第一次抱母亲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在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1、用“ ”画出“我”是怎样抱母亲的。(1分)2、“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此时会想些什么?(3分)我感受到母亲被儿子的孝顺所打动,这是激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母亲会想儿子变了,变的细心体贴了。 3、回忆往事,当你躺在母亲怀抱中时是怎样的感受?把它写下来。(3分)
8、我感到母亲深深的爱,我感到很温暖,很幸福。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身乌黑 ,一对俊俏轻快的 ,加上剪刀似的 ,这就是 的小燕子。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2分)2、作者郑振铎按照从 整体 到 部分 的观察顺序写了小燕子的 外形 。此外,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还写了小燕子为春光增添生趣以及 在天空、湖面飞行 、 在电线休息 等内容。(5分)鸟语 还有画眉啦 黄莺啦 百灵啦 它们的 语言 丰富极了 一听到它们的叫声 我便以 知音 自居 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 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2分)2、“语言”是指 ;“知音”是指 。(2分)3、写出与“猜想”意思相近的词语。(2
9、分)猜想( )( )4、从这段话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 。(2分)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老人 着一 短而硬的小胡子,一 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 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2、用“ ”把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画下来。(2分)3、联系上下文,说说“冷不丁”指的是 。(2分)4、读了这段话,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分)(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
10、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1、“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一句中“这里”指的是 。(2分)2、在文中用“ ”画出能够说明“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一天”的句子。(2分)3、用“ ”画出能够说明樟树的香气永久保持的句子。(2分)4、由这一自然段,我们联想到宋庆龄什么样的品质?(2分)(十)天鹅的故事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
11、面终于( )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 )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 )。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他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 )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语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A、解释说明 B、转折 C、声音的延长3、文中“破冰勇士”指( ),加引号是( ),说它顽强是因为它( )。4、文中的“这一举动”指( )5、片段最后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场面描写,这句话应用( )的语气来读。(十一)生
12、命桥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 ),没有( ),没有( ),秩序井然,( )飞跃。顿时,山洞上空划出了( )令人( )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 )作桥墩的( )。那情景是何等地( )。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猎枪。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结合上下文解释。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 3、猎人们目瞪口呆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4、“那情景是何等神圣”指的是什么情景?用“ ”画出相关语句。5、从这短文中你感受到羚羊们的什么精神?(十二)云雀的心愿“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
13、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1、用下面的词语造句。可以也可以2、填空:树冠可以 雨水,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 雨水, 能储存水。3、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改为陈述句)4、为什么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十三)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 )。他站在( ),面对着( ),身系着( )手里只有那么一根( )。他凭着( ),( ),战胜了( ),在滚滚的黄河上( ),成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黄河的主人”是指: 3、人们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的原因是: 4、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