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德国的崛起及原因(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战后德国的崛起及原因(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要 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衰败局面,而且美苏冷战使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尽管如此,战后的联邦德国仍然取得了高速经济发展。战后德国的崛起令世人瞩目!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关键词 二战后 联邦德国 崛起 原因二战后,世界处于暂时的和平时期,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让各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联邦德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它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被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功。联邦德国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二战后联邦德国的崛起战后初期的德国,一千多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国民财富的一半以上毁于战火,基础设施几乎瘫痪,物资奇缺,黑市
2、横行,价格飞涨,民不聊生,经济完全崩溃,政治影响完全丧失。1949 年9 月建立的以阿登纳为总理的联邦政府,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下,联邦德国的国民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50 年代是西方通常誉之为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时期。这10 年中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工业总产值从487 亿马克增加到1.647 亿马克,增长了2.4 倍。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也从233 亿美元增加到726亿美元,增长2.1 倍。60 年代这10 年中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仍有5.8%,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 倍,国民生产总值以美元计增长1.6倍。其时,联邦德国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收入为4,978 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3、87.9%。在资本主义大国中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联邦德国还有一个世界上花费最大、设计得很周详的社会保障计划,1977 至1978年度全年社会福利金额总计达3,000 亿马克(约合1,250 亿美元),即平均每个居民享用社会福利金2,015 美元。二、崛起原因联邦德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复兴,有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一)良好的经济基础战前,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就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战争期间,德国的工业又有扩展。估计集中战前全国股份公司的72.6%,股份资本的79.8%。据粗略估算,整个西德地区由战争导致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减缩只在10%左右。德国原有科技文化水平较高,战后初期西部又从东部接纳了近
4、千万难民。这支由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廉价的熟练工人所组成的庞大建设大军,为联邦德国经济复兴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人力基础。(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根据雅尔塔会议确定的原则,战后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非军事化立国的战后政策,使联邦德国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不必为战后东西方对抗局势背上沉重的军备竞赛的包袱。7(三)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联邦德国经济在恢复过程中,一度原料和资金十分缺乏,但美国在战后最初3 年对德20 亿美元的援助,缓解了联邦德国这方面的危机。1947 年下半年,美国制订了马歇尔计划,从1948 年到1951 年期间,联邦德国依据马歇尔计划等共获得36.5 亿美元援助。其后,
5、从50 年代中期起,美国私人资本大规模涌入联邦德国。1957 年美国对联邦德国私人直接投资5.8 亿美元,到1969 年猛增到42.8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8.1%。几十亿美国资本对联邦德国工业加速现代化无疑起了促进作用。(四) 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德国在二战后恢复经济的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就是质量管理。它们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有效的管理。德国在管理上做到了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推行的工人参与管理制度化。实践证明工人参与企业的管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调节生产关系机制。它在塑造新型劳资关系、调动工人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经济生活更加民主化、
6、人道化、改善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方面,发挥了公认的积极作用。(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它实行税制改革,鼓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实行奖励投资、支持出口的政策,刺激人们扩大生产;推行劳资共同决定制度,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协调劳资关系,改善和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六)推行法治从1949 年到1982 年德国共制定经济法2000 多件,占同期全部制定法的70%以上。这一时期的主要立法是1957 年7 月颁布的反对限制竞争法(亦称卡特尔法),1966 年至80 年代初,这一时期的主要立法
7、是1967 年6 月颁布的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法(简称稳定法)。在这以后,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又执行有限调节的政策。(七)对教育的重视二战后,德国对教育这一特殊“生产”领域备受重视。德国崇尚“实用”和“功利”的观念,把人才培养直接地、明确地同新技术革命形势下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1950 年联邦德国的在校大学生为10 万人,到1970 年增加到41 万人。此外,还非常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由于教育和训练,联邦德国就业的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极大地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腾飞。(八)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二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1951 年4 月,以法国、
8、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1958 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联邦德国在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又长期军费负担极轻,工人工资较低等,无疑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复兴和工业的迅猛起飞。参考文献:1 孙敬水,张品修. 德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及借鉴.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 (08) .2日出水宏一,赵纪元译. 日本西德经济比较. 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年10 月.3 崔红星. 德国快速发展的奇迹从何来?. 时代潮. 1998 (06) .4 崔红星. 二战后的德国法治与经济腾飞. 法学.1998 (04) .5 刘美平. 德国“经济奇迹”深层根源探究及其对中国改革之启示. 北方论丛. 2002(01).6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困及影-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