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与建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分析与建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空间分析与建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空间分析与建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Q1310264(二)课程英文名称:Spatial analysis and modeling(三)开课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四)课程性质和地位:空间分析与建模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空间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问题,而地理数据模型则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本课程的教学就是以空间数据的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重点讲述基于空间数据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与实际应用。(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阐述了三维地理数据建模的理论、技术与实现方法,涉及三维模型结构、空间建模、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多个方
2、面,并以3D Max、sketchup软件为主要建模进行学习,进行GIS三维模型的构建与录入。(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学分数:2.5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 序号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 计1导论662空间分析与建模基础82103地形可视化分析82104空间分析建模实例应用810185复习224合计321648(七)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式、上机软件操作、案例演示与讨论。(八)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理论讲授式、软件操作并部分案例讨论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1.考核要求:考试课2.考核方式:卷面考试+软件操作相结合3.考试成绩:严格考核学生出勤
3、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5%,期中成绩占15%,期末成绩占70%。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1章 导论教学要点: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对空间分析与建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陌生感,并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重点要求掌握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的发展现状,对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和领会。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 第1章导论1.1空间分析与建模1.1.1发展概况1.1.2相关学科1.1.3国内的专业领域1.2空间分析1.2.1空间分析的定义1.2.2空间分析的研究内容1.2.3空间分析的功能和分类1.
4、3地理模型1.3.1地理模型的相关概念1.3.2地理模型的构建原则1.3.3地理模型的功能与分类教学重点和难点: 空间分析地理模型第2章 空间分析与建模基础教学要点:对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进行了解,并重点掌握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进行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了解。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 第2章空间分析与建模基础2.1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2.1.1空间实体及描述2.1.2实体的空间特征2.1.3实体的时间特征2.1.4实体的属性特征2.1.5实体的空间关系2.2 空间数据结构2.2.1 栅格数据结构2.2.2 矢量数据结构2.2.3 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
5、2.3 地球体2.3.1 地球的自然表面2.3.2 地球的物理表面2.3.3 地球的数学表面2.3.4 地球上点的高程2.4地图投影2.4.1地图投影的产生和定义2.4.2 地图投影的变形2.4.3 地图投影的分类2.4.4 常见的地图投影2.5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2.5.1 坐标系统2.5.2常用坐标系2.5.3 时间系统教学重点和难点: 空间实体及空间关系地图投影第3章 地形可视化分析教学要点:数字模型可视化的基本方式、手段、实现途径和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重点突出使用数字地形模型、地形分析、三维可视化进行相关能力培养和实际软件操作应用能力。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 第3章地形可视化分析
6、3.1数字地形模型3.1.1DEM的表示方法3.1.2DEM的构建3.1.3DEM的分类3.1.4DEM之间的转换3.2 数字地形分析3.2.1地形因子分析3.2.2地形特征提取3.2.3地形统计分析3.2.4地学模型分析3.3三维可视化3.3.1三维数据模型3.3.2 可视化工具及平台3.3.3 三维场景制作流程3.4 可视化分析3.4.1剖面分析3.4.2通视分析3.4.3水文分析3.4.4其他可视化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字地形模型;三维可视化第4章 空间分析建模实例应用教学要点:针对实例学习空间分析建模的一般过程及流程,重点掌握几种常用软件进行空间建模的方法和模式,并能掌握制作实际案例
7、作品。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 第4章 空间分析建模实例应用4.1 空间分析常用工具4.1.1叠加分析工具4.1.2缓冲区分析工具4.1.3网络分析工具4.1.4重分类工具4.1.5表面分析工具4.2选址分析4.2.1实验目的及准备4.2.2实验内容及步骤4.3 适宜性分析4.3.1实验目的及准备4.3.2实验内容及步骤4.4 网络分析4.4.1 实验目的及准备4.4.2 实验内容及步骤4.5 山顶点的提取4.5.1 实验目的及准备4.5.2 实验内容及步骤4.6 三维可视性分析4.6.1 实验目的及准备4.6.2 实验内容及步骤4.7 模型生成器建模4.7.1 基本概念及模型类型4.7.
8、2 模型形成过程4.7.3 实例建模教学重点和难点: 空间分析建模实例制作考核要求: 1. 导论(领会)2. 空间分析与建模基础(识记)3. 地形可视化分析(识记)4. 空间分析建模实例应用(应用)三、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实验指导书:空间分析与建模,杨慧,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参考文献:大型三维GIS平台技术及实践,吴信才,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GIS工程师训练营:SuperMap GIS二三维一体化开发实战,SuperMap图书编委会, 2013年出版。道路交通网络三维GIS数据组织与可视化,测绘出版社,左小清著,2011年出版。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邬伦等著,2010年出版。计算机地图制图,艾自兴,龙毅,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