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2012-2016年333教育综合(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师范大学2012-2016年333教育综合(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 1、教育内在价值 2、直线课程二、简答题 1、信息时代对中小学生的素质要求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什么?三、论述题 结合实际,谈谈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二部分中外教育史一、名词解释 1、教育漫话2、习明纳 3、“六艺” 4、科学教育思潮二、简答题 1、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 2、简要评论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意义三、论述题 什么是环境教育,结合实际谈谈环境教育的意义。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一、简答题 概念学习是什么,举例说明。二、论述题 华莱士的“创造四阶段”论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
2、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第一部分 教育原理一、名词解释1、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主要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了知识而教育、为了能力而学习、为了真理而学习和教育。教育育人的实质就是使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形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内在价值的根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就是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2、直线式课程: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课程
3、”这一概念一般与“螺旋式课程”并列或作比较时使用,是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重要思想之一,他将课程排列方式分为直线式与螺旋式两种,提出直线式课程概念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出螺旋式开除概念,即一门课程在学生不同的年级,在深、广和难度上有变化性反复,并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在智育上以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大胆假设。二、简答题1、简要分析信息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的要求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之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得的信心经济活动迅速扩大
4、,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险、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运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影响:a带来了巨大的教育变革,使课堂教学突破面授形式,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b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超越时空限制,使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 c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能够史研究者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 d教育管理便捷化 e中小学生要多动手实践,养成捕捉信息的习惯,在实践中
5、积累、丰富自己的检索知识,培养竞争意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提高信息交流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途径。重视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2、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为适应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对社会的依存性,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育又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嫩带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他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
6、续性和继承性。主要表性:A、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B、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C、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可以在ABC里加些论述的话,自圆其说就可以。)三、论述题结合案例,论述在课堂教育中如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体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学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发
7、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既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教学活动所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在教学中就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基本要求:a 书本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 b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c 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d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自己举例子一定要结合原理)第二部分中外教育史一、名词解释1、教育漫话:洛克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洛克的绅士教育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他认为,一旦绅士受到了教
8、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会都上正轨了。主张把他们培养成身体健康、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干的事业家,这是他绅士教育的目的。在教育漫话中把体育作为第一个问题加以论述,此外,还论述了德育和智育。2、习明纳:是最早由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发明者,是一种专题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习明纳是在教授指导下,由高年级学生和优秀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通过对习明纳特点及其影响的初步探讨,揭示了它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意义,以期引起人们对其注意,并通过研究、借鉴,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3、“六艺”:有礼、乐、射、御、书、数构成的“六艺”教育,中心是礼、乐。“六艺”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
9、活动,其形成于西周时期。因为当时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教育方面逐渐增加了政治伦理内容,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4、科学教育思潮:始于1914年一批学者在美国发起的“中国科学社”和创办科学杂志,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思想相互应,逐渐形成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开展科学实验为追求的科学教育运动。其主要表现在学校中提倡科学教育,尤重依照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教育并养成学生的科学技能和态度;提倡以科学方法研究儿童、研究教育,开展教育科学实验,促成教育的科学化观念。二、简答题1、简述夸美纽斯教学原则及其意义夸美纽斯详尽地论述了各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其中包括自然适应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自觉性和积极性
10、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A、自然适应性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夸美纽斯的整个教学思想之中,尤其是教学方法之中。其基本含意是: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即“秩序”或“规律”。这些秩序或规律,无论在动、植物以及人的活动中都发挥着作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自然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法则。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才会合理可靠,并发挥出应有的效力。B、直观性原则。在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中,直观性原则居于首要的地位。他认为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而彻底。他为教师们定下了一条教学上的“金科玉律”,即:“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
11、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觉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觉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觉的跟前。气味应该放到嗅官的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到味官和触官的跟前。C、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自觉地学习,是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喜爱,是学习的不可抑制的欲望。因此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激发起来。他认为,“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父母、由教师、由学校、由所教的科目、由教授的方法、由国家的权威激发出来的。”D、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夸美纽斯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他主张学生在学校中应该学习周全而有系统的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先
12、从教学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做起,他指出,“一门功课的排列,应组成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整体,其中一切部分全该来自一个共同的来源,各在各自正当的地位。” E、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提出了巩固性教学原则,就是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教材。他也为实行这个原则拟定了一些规则;首先要把学习的基础打好。他指出,“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 F、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A夸美纽斯正确地提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其能力来进行。教学的科目及其内容的排列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其理解。他指出:“一切应学的科目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过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就不要
13、给他们去学习。”其次,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使他们负担过重。意义:a堪称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为近现代资产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b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的教学理论包含了大量宝贵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c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的痕迹。呼吁开展普及教育,试图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普及教育。泛智论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d详细制定了学年制度和班级授课制度;提出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编写了许多教科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14、。e 夸美纽斯在教育工作的一切重要领域都留下了开拓者的足迹以及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近代教学理论方面,他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贡献,奠定了近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2、简述杨贤江“全人身指导”教育思想。杨贤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主要思想是对中国的青年们提出了“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指导,既关心他们的文化和知识学习,同时对它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给以正确指点和引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作用。称之为“全人生指导”。杨贤江认为,青年期是关键期,人生由此定型,青年期因为身心剧烈变化,造成心理复杂
15、、易变、失衡。青年身心特点极易导致青年问题,尤其是青年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最集中最尖锐的反应。这些问题都是教育者的责任,然而历来学校教育,大都偏重课本,对青年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很少关心,如何完成指导其人生发展的职责?因此,要对青年全面关心、教育、引导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作用。杨贤江向青年提出通过对人类有所贡献来谋取个人幸福的人生观。要求青年干预政治,投身革命。青年还需学习新兴社会科学,掌握理论武器,并向社会学习,深入工农,与之共同奋斗。他的青年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一带青年,也为人民共和国的青年教育、学生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16、三、论述题论述环境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试论在我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特点:a终身性: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 b全球性:环境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的教育, 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互相影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不管来自
17、北美、欧洲或亚洲,在地球周围积存构成的温室效应将影响整个地球。虽然这些环境问题发生在某个国家或地区,但其灾难性后果必将是全球性的。“地球只有一个”,必须共同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因为“我们已进入了人类进化的全球性阶段,每个人显然地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自己的祖国,另一个是地球这个行星”。 c学际性: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各个学科协同进行的综合教育,具有学际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学际性特点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行。所以,环境教育决非某一学科的任务,而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各个学科,而且还包括技术科学、数学科学、哲学
18、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只有这些学科通力协作,环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意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保护规律,这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基础。第二:加强环境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得以实施的手段。它可以帮助人们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使成年人醒悟到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可以使青年了解、认识地球,从小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第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第四: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可以做到正确的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政策、
19、方针、制度,并在执行中得到完善。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一、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原型;讲授概念的方式;概念间的联系;学生在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经验、民族、语言能力、价值观以及使用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等自身的因素。概念学习的过程包括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两个环节。第一: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a、概念的形成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b、概念的同化指将新概念纳入到学生认知结构
20、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之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第二:概念的运用是指概念获得之后,就能在认知活动中发挥作用,并认知活动产生影响,它一般反映在知觉和思维两个水平上。在知觉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已经获得的概念,帮助识别具体的同类事物并将其归入这一类型。在思维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二、论述题结合实际分析华莱士提出的创造过程的“四阶段论”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所提出的四阶段论,华莱士认为任何创造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四个阶段.而艾曼贝尔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创造活动过程由提出问题或任务、准备、产生反应、验证反应
21、、结果五个阶段组成,并且可以循环运转.这里,以华莱士的四阶段论来看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作前期准备的阶段.由于对要解决的问题,存在许多未知数,所以要搜集前人的知识经验,来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为创造活动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如: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据说,光收集资料整理成的笔记就200多本,总计达四万多页.可见,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是凭空杜撰,都是在日积月累,大量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酝酿阶段酝酿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以便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策略.在这个过程
22、中,有些问题由于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答案,通常会把它们暂时搁置.但思维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这些问题会无时无刻萦绕在头脑中,甚至转化为一种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让人产生狂热的状态,如“牛顿把手表当成鸡蛋煮”就是典型的钻研问题狂热者.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有机结合思维的紧张与松弛,使其向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豁朗阶段豁朗阶段,也即顿悟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思维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灵感.如:耐克公司的创始人比尔鲍尔曼,一天正在吃妻子做的威化饼,感觉特别舒服.于是,他被触动了,如果把跑鞋制成威化饼的样式,会
23、有怎样的效果呢?于是,他就拿着妻子做威化饼的特制铁锅到办公室研究起来,之后,制成了第一双鞋样.这就是有名的耐克鞋的发明.验证阶段验证阶段又叫实施阶段,主要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形成的方法、策略,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这是一个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从而得出最恰当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第一部分 教育原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的给定性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 部条件。环境的给定性是指自然、历史、由前人、他认为儿童所设的环境,他对于
24、儿童来说是客观的,先在的。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年12月,他在美国经济学第78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二、简答题1、解析教学的三中水平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学可以分为三种水平: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探索水平。教学发展的几种水平,是诊断和评价教学的重要依据。A 记忆水平:这是一种低级的教学水平。它的主要特征是:教师总是照本宣科、一味灌输,不会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只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机械的掌握知识,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B 理解水平 它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认真详细的讲解教学内容,学生通
25、过认真听讲,思考与练习,基本上能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但这种教学注重教而不注重学,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注重学生的学。C 探索水平:这是教学的较高境界。它的主要特点:教师注重引导,启发,善于提出发人深思,能挑战学生智慧的问题。善于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引导学生的探究走向深入,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与争论中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攻克难关,师生分享教学的快乐。2、简要评述泰勒课程观 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研究的范式,并使他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从事的“八年研究”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泰勒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其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他
26、在这本书里首次提出了课程编制所涉及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成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而对于上述四个问题的回答便构成了课程编制活动的四个步骤:教育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学习经验和结果的评价。这四个步骤相互联系,并按其前后次序构成一个环型。他的课程原理系统,完整而重点突出,其中,确定目标是主要的基础的一环。泰勒的课程与原理被称为“目标模式”,对课程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至今仍在西方课程领域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三、论述题结合案例,论述如何有效地运用榜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品德?德育方法
27、:是指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的方法。它不仅指教师运用的方法或以教师为主的方法,从整体上说是在教师德育影响下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包括: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修养法,陶冶法和奖励法。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品德方法。注意的要求:a选好学习的榜样b激起学生对榜样的羡慕之情c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自己举例说明第二部分中外教育史一、名词解释1、四书集注:四书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四书集注一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金科玉律,代代传授,对
28、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不可低估。2、双轨制:英国的教育自中世纪以来就形成了双轨制,贵族与平民是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接受教育。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二、简答题1、简述洋务学堂的特点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这些洋务学堂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国语言文字学校,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第二类是各种专门技术学校,如福建电气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第三类是军事技术学校,如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29、天津武备学堂。洋务学堂的特点:洋务学堂与封建官学、书院、私塾等中国传统学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人们常称其为新式学堂。所谓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洋务学堂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人才。洋务学堂属于提供专门训练的专科性学校。大多数洋务学堂都带有部门办学的性质,是具体洋务机构的组成部分或附属单位,直接针对本部门和机构的需要培养人才。(2)在教学内容上,洋务学堂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课程包括外语、数学、格致、化学等一般性课程以及和各自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意学以致用。(3)在教学方法上,洋务学堂比较能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重视理解。洋务学堂注意
30、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多学校都安排有实践性课程,有的还建立了实习制度。(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洋务学堂普遍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洋务学堂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所以其又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如零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在传授西文与西艺的同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管理也免不了封建官僚习气等。2、简述斯兵塞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影响。斯宾塞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代表作是教育论第一教育论与“为生活准备”教育目的A概述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反对传统教育,强调科学教育,成为当时英国教育变革中有影响的一本著作。教育论围绕着
31、教育的目的任务、课程理论和教育方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内容涉及到德、智、体诸育的方方面面,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B结构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包含了四篇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是教育论一书的首篇。在这篇文章中,斯宾塞从知识价值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a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在分析“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过程中,斯宾塞批评了英国的古典主义教育。斯宾塞指出,这种古典主义的教育同样也影响到了学校的课程设置。第二,对教育的主张。斯宾塞认为,真正的教育应放在对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放在对实用知识的追求上,为使人们过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认为,“什么知识
32、最有价值”,只有引申为“什么知识对个人最有价值”时,才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因此,应当确定知识的比较价值,确定哪些知识对个人的生活最有用处。第三论智育、德育、体育一、论智育1.对智育的重视斯宾塞十分重视智育问题。(1)斯宾塞设置了五部分的学科内容: 第一部分,为准备直接的自我生存活动,应开设生理学、解剖学。 第二部分,为间接自我生存做准备的活动,主要通过获取生活资料和职业来实现。 第三部分,为抚养子女的活动,主要通过一些教育学科来实现。 第四部分,为将来尽公民职责做准备,应开设历史学和社会学。 第五部分,为准备将来在欣赏自然,文学和艺术等闲暇活动中满足爱好与感情的需要,应开设油画、雕塑、音乐和诗歌
33、等课程。(2)对斯宾塞课程论的评价总之,斯宾塞的课程论是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与生活需要出发,来论述科学知识作为教学科目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他也批评了英国古典教育不重视科学的保守与落后性质。斯宾塞的课程论体系,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重点,代表了近代课程改革的方向。论教学原则和方法斯宾塞在关于智育问题的论述中,也重视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他提出了“自然教学”的原理和方法。(1)课程的安排上和教学应当从简单到复杂。(2)教学应当从不正确到正确。(3)教学还应当从具体到抽象。(4)教学方式的安排要必须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相一致。二、论德育1.道德观斯宾塞的道德观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
34、价值观。他在“德育”一文中提出自己的道德观。.自然后果法在“德育”一文中,斯宾塞着重论述了德育的原则与方法。他把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则归结为对“自然后果”的利用。斯宾塞如此强调“自然后果”法的有其重要原因。从自然后果教育的原则出发,斯宾塞提出了许多关于儿童教育的方法。三、论体育1.体育观“体育”是教育论的最后一篇。斯宾塞对青年的健康与体育问题非常重视。在体育上,斯宾塞认为,身体养育和训练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三、论述题1、论述蔡元培大学教育思想即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地位。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一)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但
35、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只为做官,因此,蔡元培改革北大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大学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1.改变学生的观念 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长。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要求学生从此以后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并强调对学生人格的培养。2.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论其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如何,都加以聘任。据此,他一方面延请了学有所成,富有声誉的专家学者来北京大学任教,另一方面也辞掉了一些不称职的中
36、外教师。3.发展研究,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蔡元培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机关,而且是要创新知识,推动学术进步的场所。据此,他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并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书,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要求学生砥砺德行,敬爱师长,并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对于私生活糜烂,甚至于引诱学生与之堕落的教师则予以坚决解聘。(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 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
37、指导思想。同时这一原则还体现在对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但蔡元培任校长后才真正实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四)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在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上,蔡元培采取了以下措
38、施: 1.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2.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3.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总而言之,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大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指导的教育思想经蔡元培提倡,逐渐成为北大的教育、管理制度,使北大开始走上现代大学的道路。2、论儿童研究的试制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答:改革的背景:(1)国内背景;(2)国际背景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努力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学业成绩;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精选适合学生发展和时代需要的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
39、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的、具有国际竞争意识的未来人才;重视评价改革,评价方式进一步多样化,注重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目标:(1)总体目标在于“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40、,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
41、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消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内容是: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
42、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制定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一、论述题举例分析问题解决策略中的启发式策略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即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使个人从初始状况的情境达到目标状态的情境过程。启发式策略 包括:(1) 手段目标分析法。该方法是解决明确限定性问题的核心策略,它要求问题解决者通过观察目标来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然后尽量缩小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比如学生为完成一篇复杂的学期论文,把问题分解成一些更小
43、的问题或是次级目标,然后依次完成各个次级目标,这时,学生就是使用了手段目标分析法。(2)顺推法。该方法类同于“倒树状”的搜索策略和“爬山”策略。问题解决者以对学生的当前状态的分析作为开始,并尽力从开始到最后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决策点,必须连续成功地作出正确的决策,沿着正确的途径前进,才能获得成功。学生在自己开始之前,列出需要完成学期论文所有步骤的清单,这时使用的就是顺推法。(3)倒推法。问题解决者从问题的最后开始,或者是从目的开始,并尽量从那里倒着推回来。这种方法适合于那些从起始状态出发可以有多种走法,但只有一条路能够达到目标状态的问题,如几何问题。(4)产生和检测法。该方法也叫试
44、误法。问题解决者简单地产生行动选择路线,不必用一种系统的方式,然后思考每一种行动路线是否有效。比如,用这种启发式的学生,在自己确定需要作研究之前,可以坐下来商讨和写出学期论文的简介。尽管这种启发式通常被认为效率不高,但在一个完全新的环境中,有时用它来收集信息是很好的。举例说明,什么是表征学习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路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1) 符号学习。 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2) 概念学习。 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3) 命题学习。 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质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判断(如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命题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意义的单元。-第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