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 学号:2011040404024 班级: 14040401 姓名: 习志波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仿制改进改型到今天可以独立设计制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发展道路。涡喷5发动机是我国根据前苏联BK-1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仿制的第一种涡喷发动机,由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研制。涡喷5是一种离心式单转子带加力式航空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255千牛,加力推力为325千牛,重量为980千克,主要用于国产歼-5战斗机。涡喷5发动机大量使用了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合金,加上喷管的加工工
2、艺要求精度高,叶片型面复杂,加力燃烧室薄壁焊接等多项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当时的制造能力是一个考验。经过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及努力,首批涡喷5发动机在1956年6月通过鉴定,开始投入批量生产,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一年多,为国产歼-5战斗机的顺利投产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涡喷5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已从制造活塞式发动机时代发展到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时代,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批量生产喷气式发动机的国家之一。涡喷6发动机是我国根据前苏联提供的P-9B型发动机技术资料制造的一种加力式涡喷发动机,主要用于装备国产歼-6战斗机及稍后研制的强-5强击机。同涡喷5发动机相比,涡喷6在性能上
3、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亚音速发展到了超音速,压气机的结构也从离心式发展为轴流式,其最大推力为255千牛,加力推力为318千牛,虽与涡喷5相差不大,但重量却减轻了23%,只有708千克,直径也缩短了48%,大大减少了飞机的迎风面积,适合歼-6超音速飞行。虽然涡喷6第一台发动机在1958年就已组装完毕,但因为受到当时“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使得涡喷6发动机出现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1959年3月交付的60台发动机不断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使得当时全军的歼-6飞机几乎全部停飞。1960年,中央军委决定对沈阳航空发动机厂进行全面质量整顿,并对涡喷6发动机进行重新试制。涡喷7发动机是按前苏联提供的P-300发动
4、机的技术资料制造的,主要用于当时研制的2倍音速歼-7飞机。1965年,涡喷7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足完备,试制工作进展顺利,同年10月第一台发动机即装配完成。1966年12月通过技术鉴定,开始批量生产。涡喷13系列发动机的研制使我国结束了不能研制生产高性能涡喷发动机的历史,虽然其性能及技术还不是特别先进,但却是我国从仿制改型向自行设计制造的重要转变。涡喷13发动机在结构上对压气机进行了大幅度改进,使得喘振裕度明显提高,低压转子加了轴间轴承,振动小,压气机转子盘和叶片大量使用了钛合金,既减轻了重量又提高了叶片的工作强度。此外,还增加了较为先进的发动机控制装置,提高了发动机的控制性
5、能可靠性和稳定性。“昆仑”发动机是我国第一种完全自行设计研制的国产涡喷发动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所使用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完全立足国内。“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有几分偶然因素在内,最终能有今天的这个结果非常不易。1984年,上级下达了研制“昆仑”发动机验证机的任务。“斯贝”MK202引进后,由西安航空发动机厂负责试制生产,国内称其为涡扇9发动机。随着歼-7飞机研制生产的顺利进行,当初引进的数十台“斯贝”MK202也被用到了第一批生产的飞机上。随后,为满足歼-7未来生产改型的需要,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在90年代初期又开始进行涡扇9的全面国产化工作。国家于80年代中期决定发展涡扇10系列发动机。依据装配对象的不同,涡扇10系列有涡扇10涡扇10A涡扇10B涡扇10C涡扇10D等型号,其中涡扇10A是专门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上马的新歼配套的。中国为加快发展涡扇10系列发动机,采取两条腿走路方针:一是引进国外成熟的核心机技术。中美关系改善的80年代,中国从美国进口了与F100同级的航改陆用燃汽轮机,这是涡扇10A核心机的重要技术来源之一;二是自研改进。但总体来说,涡扇10A的性能参数在国内还是首屈一指,这也使得中国航空动力事业达到了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水平,在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