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二)(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二)(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丘不与易也 D.使子路反见之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 C.夫子怃然曰 D.子见夫子乎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子路拱而立 B.对曰:“然。”夫子怃然曰C.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杀鸡为黍而食之 D.君子之至于斯也天下之无道也久矣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耰而不辍A.左右欲刃相如B.子路从而后 C.范增数目项王D.侣鱼虾而友麋鹿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
2、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 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道之斯行B.亡之命矣夫 C.夫子矢之曰 D.毋吾以也7、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一言以为知多见其不知量也 B.人虽欲自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偃之言是也觉今是而昨非 D.莫春者春服既成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A.异乎三子者之撰 B.不吾知也 C.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D.贤哉回也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子在川
3、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10、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一言以为知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愿枉车骑过之C.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尧舜其犹病诸B.问知 C.举直错诸枉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道了解B.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无如知何,拿他没办法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这 D.小人之过也
4、必文文:文采1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尧舜其犹病诸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B.不仁者远矣 C.己欲立而立人 D.仁者安仁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结于 B.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敏锐聪明 D.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1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义然后取 B.见得思义 C.饭疏食饮水 D.仁者安仁1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A.见义不为,无勇也 B.文之以礼乐 C.以告者过也 D.德之不
5、修,学之不讲1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如丘之好学也 B.恭而无礼则劳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8、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恭而无礼则劳敏于事而慎于言 B.君子笃于亲敏于事而慎于言C.古之学者为己弟子孰为好学 D.不如丘之好学也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9、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笃于亲A.生而知之者,上也 B.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C.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D.敏于事而慎于言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生而知之者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6、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仁不好学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知之者上也知:知道有知识 B.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贫困C.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及比得上 D.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狂:狂妄22、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A.见义不为无勇也 B.文之以礼乐 C.以告者过也 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二、论语名句默写。(1)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_,_。(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是知也。(4),不知其可也。(5)往者不可谏_。(6)君子之于天下也_义之与比。(7)不义而富且贵。(8)岁寒_。(9)欲速则不达。(10)人能弘道_。(11)君子坦荡荡_。(12)三军可夺帅也_。(13)_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4)子曰:“,则远怨矣!”第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