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说课稿(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说课稿(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洋县龙亭中学 宋群芳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文章是先秦诸子散文,阅读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他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再由个人说到国家。进而导出本文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全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使结构非常清晰,富有说服力。作者抓住论述的中心,
2、以高度概括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观点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此为基础,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本身的特点,我设置了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a、 用准确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b、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C、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反复诵课,理解文句,培养学习自学文言文的能力b、通过设计
3、带有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蕴含在文中作者的观点(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三、学情分析 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学生接触此类文章,对文体理解上必然存在困难,且初中学生对孟子的思想不可能过于透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理清论证思路上。把难点放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时代意义上。四、说教法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破上述重点难点,我预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这样的:首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适时进行必要的引导
4、和点拨,采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前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并做好充分预习的前提下通过设置问题,进行读书指导,安排有趣且有助于本文学习的活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多读、多思、多讨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共同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因为这样能增加课堂容量,便于展示相关资料,也便于信息加工,更能在视听效果上给学生最直观的感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教法是:1、朗读法: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一些文言词汇,体会孟子散文的美感和气势。2、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的
5、导向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提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3、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采用以上这些方法来
6、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文章的论点、论据,把握作者是怎样用事实和事理论述观点的。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文中关键性的字词或语句,可利用上下文和课文注释加以揣摩、掌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按文章结构来记忆、背诵课文,培养一定的文言语感。六、说教学过程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展示学习目标,使本节课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及作品孟子,积累孟子的名言警句,然后老师再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归纳有关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准确掌握各个知识点。朗读课文,整
7、体感知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起示范朗读及引导作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读出情感)。3、正音(教师适时对学生易读错的字音给予订正)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把握句中的停顿。5、学生齐读课文。诵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对文言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细读课文,疏通文意,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积累词汇,理解文意的过程,也是初步
8、体会文章主旨的过程。本环节我这样来设计:1、检查预习情况,学生自主翻译,划出不会解释的字词和翻译不通的文句。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由会的同学帮助解决疑难词句。3、课堂释疑,学生提出尚不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4、积累文言词汇,检查学生翻译掌握情况本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扫清词句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几个步骤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紧推,把学生放在学习的首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和能力。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1、自主思考课文开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
9、点是什么?举他们的例子想说明什么?通过思考,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总结明确“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紧扣这一问题,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也领会理解“举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的写法这一教学难点。这篇短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通过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论证方法,如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论证方法。2、拓展延伸: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思考题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
10、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思想主旨,不仅积累了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3、辩论小活动有人说“逆竟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不仅理解感知逆境成才、多难兴邦的道理,学会在困境中奋起。更能贴近生活,客观理智的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与顺境。总结升华: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为,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畅说
11、欲言,锻炼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关注社会。课堂小结: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要能经受磨难,学会在困境中奋起。课堂反馈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七、教学理念1、以学生读学为主,教师适当引导点拨为辅,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运用了人本教育的理念,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收获了道理,体验到学习的成就与快乐。2、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增强了合作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用好自己的40分钟。3、拓展延伸不仅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而且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文言教学中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我的上述构思,以新课标为理念,抓住文言文的特征展开教学。在教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主要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文言知识的积累,学习了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着这样的思考,我精心设计教案,争取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上述的设计与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教师不吝赐教。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