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现量观”试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26493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夫之“现量观”试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王夫之“现量观”试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夫之“现量观”试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夫之“现量观”试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夫之现量观试释 鲍文城观点 2020-09-06 11:32:23王船山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对明王朝失败的教训有 着十分深刻的思考,作为明朝的遗臣,他在进入清代之后,在政治上 很难也不愿再有所作为,但他对于政治的思考并没有停止,他站在总 结政治经验的立场上,潜心于做学问。他游走于儒、道、佛之间,不 仅深入地精研孔孟之学,非常投入地探索老庄之道,而且,还多与僧 人交往,对佛学深入钻研,并能兼容佛学。他积极阐发宋明理学的思 想,将佛学与理学结合起来,吸取法相宗的思想,以其创造性的观点 来阐述关于识的新理论。极徊色法,乃真实理,一分是现量;又同时意识于前五和合,觉了实 法,亦是一分现量。

2、第七所执非理,无此量。第八本即如来藏,现量 不立,何况比非?故颂但言性,不言境量。(相宗络索)这即是说,前五根结合前五尘境所生之识,都是真实知觉,不假 忖度,不加分别的本等色法,所感觉到的是事物的本色,是纯直觉的 结果,所获即纯现量。第六识是意根与法境契合,是觉了实法,除审思比度的思维比 量之外,于定中亦能直观外境,知真实理。第六根的重点在于审 思比度。它似比量,实为非量。第七识为遍计所执而生之识,所执非理,是一切虚妄、错觉的 根源。即“情有、理无之妄想,执为我所,坚自印持(王夫之语), 因此既无现量,也无比量,只有非量。第八识是但言性,不言境量,既无现量,更无比量,是绝对至 上的存在,如来藏

3、,所以非境,没有量。法相唯识的核心理念是唯识无境,而要证成这一命题,需重视 根尘生识,根与法境是因缘和合的,根识互动,认识是一个复 杂的过程,根境相合生起六识,一根一境有特殊联系,现现别 转,各自缘相。当然,佛教所追求的终究是有限世界之外的此岸世界,所以,量 论的实质是超越言象的意,是以直觉、悟来作为根境之间的连 接环节的。所谓的不落言诠于相离相、于念离无念,其实可以 看成是得意忘象的升华。比方,陈那认为,圣教量既可为现量直接 获得,也可借比量而实现,他指提现量和比量,不立圣教量,注重的 也就是唯识无境。王夫之的现量观与此是统一的,只是,王夫之发 挥得更充分,他指出:现量乃圆成实性显现影子,然

4、犹非实性本量;比量是依他起性所 成;非量是遍计妄性。瑜伽论三量外,有至教量即以所闻至 教为己识量。此量从根入,与意识和合而成,以三量所摄。假设因闻至 教,觉悟己性真实,与教契合,即现量;假设从言句文身,思量比度, 遮非显是,即属比量;假设即着文句,起颠倒想,建立非法之法,即属 非量。(相宗络索)王夫之将量分为现、比、非三种(亦三量所摄),强调以现 量直接体悟唯识真性,但他认为现量并非圆成实性本身,而是圆成实 性的影子,其宗旨仍在识得本心,便可成佛。王夫之相宗络索对相宗的概念重新进行阐释,以现量论来 发挥因明学的思想,对陈那等的量论作了更富有哲理性的发挥和更细致的分析,其对佛教哲学认知体悟方式的

5、探索是很值得重视的。王夫之王夫之对于法相唯识论贡献很大,他的理论是近代哲学思想中的 亮点,是很值得重视的,他对于现量观的分析和阐释,非常深刻,至 今仍是很值得探索和诠释的。王夫之是近代具有深刻理论的哲学家,又是真正对佛学有深入研 究的内行理论家。他的法相唯识论代表了当时佛教哲学的最高理论水 平,是唐以后唯识学研究的新的理论高峰。梁启超曾说:晚清思想 家有一伏流,曰佛学。前清佛学极衰微,高僧已不多,即有,亦于思 想界无关系。其在居士中,清初王夫之颇治相宗,然非其专好。(清 代学术概论)虽然说,与王夫之的这个哲学思想体系相比拟,他的 佛学研究并不能算是大的亮点,但他对于相宗唯识论的阐发绝对可以 说

6、是为往圣继绝学的理论靓点,他不仅开近代法相唯识学研究之先 河,而且很有理论创见。一 技学用维之害背 T-Wl卅高治B弁那娜曾 理一氏集孑金移霎 为I钟6一 布附王夫之舐 MrH 上较 伏伏氏始遗卦;名更星山 11 inHHV n_i . *nf amnldii - i-fw一 之害也女王万本伏我,微:才之道推址 |榜物理人取之嫌以叨价看失凶之故而斗必 道雄本於伏羲西加女王之例典空挈之所打 者瓦扪排移以摩钝之尚出之因也帅蛇把 ”之情也六卜.扑3林f卜网象用支加 川也转的转坤入有M也而和游以也力引以 -n- mu I ir IT fT 9 4. .illllBliYm2XM刖:TV ,| 千山迪杏

7、 对第:凝Hie (A n . n u tmlBi-i-lli liiii-iilBiiliiilii -=三乜龙飞三三可坎上 理.儿学刊“勿用勺侬在利建供初出匕像氯勋初盛而未 也此卦怨三之1MtMg之剑 坤般也儿IL出於其工仃出地之分上/; 上而不得遂故我电冬春委氯勃地中而生 於畤糖皆典之琢褥逊西木科 知交理教之自爵曲元亨利11我|馅肚 JtQAMNH”q . 4船山遗书王夫之著有三藏法师八识规矩赞和相宗络索等佛学文著, 而相宗络索是王夫之的佛学代表作,也是近代法相唯识学复兴的 引导性的理论篇章。相宗络索分二十三节,即:八识、九缘、四 缘、十二支、三境、三量、三性、见分三性、五位唯识、二障、

8、四分、 五受、三界九地、三有身、二类生死、六位心所、六识五种、八识十 证、八识三藏、八识所熏四义、七识能熏四义、邪见五种、八识转四 智次第、八识转成四智。相宗络索是一篇非常抽象而含义丰富的佛学论文,它以佛学 概念或范畴为目,以法相唯识论的基本理论为纲,梳理了法相唯识论 的基本的思想脉络。而现量观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理论范畴。何为现量呢?王夫之首先指出:量者,识所显著之相。因区画前境,为其所知之封域也。境立于 内,量规于外。前五以所照之境为量,第六以计度所及为量,第七以 所执为量。(相宗络索)通常,量指的是计量、数量,引中指衡量事物之尺度或标准。 而在佛教哲学中,量用来指分辨知识真伪的准绳,后来

9、,又引申为 认知活动或认知而得到的知识。也就是说,认知的来源、形式、方法 和内容等,都以“量来表示。量在梵文里称为波罗马那(Pramana) 。公元前54世纪, 印度哲学佛教的尼耶也派推进了量理学说,对量作了比拟确定的 解释,以量”来表示认识,后来,正理经提出了比拟确定的表述, 认为能知的主观由之而知对象为量的观点,用以指认知的知识来源 和认知方法。作为佛教哲学范畴,量包含四方面内容:其一为量 者,主要指认知主体;其二为“所量,主要指认知对象;其三为量 果,主要指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结合的结果;其四为称量,主要 指认知方法。量者乃是欲识知所显示之相,为的是区分认知之境相,识别 认知之范围。而所量

10、只有以现量和比量去理解,而所谓的声教 量与譬喻量皆乃假名,非是真实量。所量所指向的是两相,即自 相与共相。陈那说所量惟有二相,谓自相与共相。缘自相之有境心即现量, 现量以自相为所见境故。缘共相之有境心即比量,比量以共相为所见 境故。除自相、共相外,更无余相为所量故。(陈那集量论现量 品)所量指向自相时便是现量,现量以认知对象是自相;所量指向共 相时是比量,比量的认知对象是共相。也就是说,当认知主体以个别 性、特别性方面去认知对象时,认知对象所显现的是具体特征,是自 相;而当认知主体一般性、共同性去认知对象时,认知对象所展现的 便是共性特征。可是,关于量论,佛学理论中有“四量说,即除了现量比量

11、之外,还有譬喻量和声量,那么,为何说除现量比量外,更 无余相为所量?为何说声教量譬喻量等皆为假名,非真实量呢?其实,量取决于相,或者说,量生于相,因为相只有自 相共相两种,所以,认识、甄别事物的量自然也就只有现量和比 量。而现量即是以自相(各附己体的个别性、殊特性)为所量 (认识对象);比量即是以共相(通在诸法”的共性、一般性) 为所量。个性与共性是根本,而所谓“声量譬喻量是附属的,不 必列为真实量。世亲就认为只有现量和比量,他说:由彼境义生识是现量, 观不相离境义所知是为比量。(参看陈那集量论所引的世亲论 轨)说白了,现量的认识对象是自相,比量的认识对象是共相。而在王夫之的哲学理论中,量就是

12、相,他把“相理解为由识 所显现之相。同时,他认为,量是受境相所限制的,即“为其所知 之封域。在佛家视野里,量(认知对象)为识之变现,是外在的 尺度,而“境是内心自我所显现的幻相,所以说“境立于内。与之对 应,量规于外,量以外在尺度来衡量识的程度。其实,量规 于外只是外表的,是识的变现,而心外无物,真正的尺度还在心里, 所以,量实质上也是立于内的。王夫之把量与相看成是相通 的,显然是为了突出量作为规范的作用。王夫之根据量的主体的不同分成三类量J第一是五相之量, 即由眼、耳、鼻、舌、身五识”与色、声、嗅、味、触五境结合而 成的五类量(陈那称之为五根现量);第二是“比量,即由意识, 即眼、耳、鼻、舌

13、、身五识之外的第六识来恒思审量的量;第 三是非量,第六识之外,还有第七识和第八识,第七识以执 着为量,所见非真实,故称非量;而第八识是以阿赖耶识本身为认识 对象,没有对境,本等昭昭灵灵,可以识知一切者,本是真如之智 即如来藏,所以,没有量。这即是说,第八识生成一切的本体,非 任何尺度所能衡量,非任何规范所能封域,既无现量,更无比量, 因而没有量。王夫之以瑜伽三量来阐述现量、比量和非量,这种观点与无著所 说的三量,与世亲、陈那的二量都不一样,他更重视量相的 统一,但同样都突出了非量的重要性。王船山故居当然,王夫之的量论是继承了陈那集量论的基本精神的, 他对佛学的量论作了发挥。王夫之说:现者,有现

14、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义。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 现无疑,不参虚妄。(参看相宗络索)这就是说,现有三义,一是现在义,在时间上不涉过去;二是现 成义,不依思虑而不假造作;三是显现真实义,即绝对真实的自性的 显现。不难看出,王夫之这是对陈那量论的发挥。陈那强调了现量的三个要素,即无分别、不迷乱、现现别转各 自缘相,他说:谓假设有智于色境等,远离一切种类名言、假立无异 诸门分别,由不共缘现现别转,故名现量。(理门论)所谓的无 分别,就是不依赖任何思维活动,超越语言概念,纯用感觉;所谓 的不迷乱,就是指不被错觉、幻觉所误,保持正智;所谓的现现 别转各自缘相,主要是强调各种感觉器官与认知对象保持特定关系, 不混淆、不错乱。如眼根观色相,耳根听声相等。陈那关于现量的这三个要素被王夫之概括为现在、现成、真实。 接着,王夫之对现量同各识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他说:前五于尘境与根合时,即时如实觉知,是现在本等色法,不待忖 度,更无疑妄,纯是此量。第六唯于定中独头意识,细细研究,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