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大合唱》教材分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河大合唱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教案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积累美丽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概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学打算 老师:搜集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以及黄河大合唱的CD。 学生:搜集了解黄河大合唱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5.黄河大合唱。 2师生沟通课前搜集的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
2、中华民族的宏大精神和不行战胜的力气,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宏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忱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下面我们先来观赏一段黄河大合唱的CD,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惊慌而镇静地打算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激昂,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观赏演出 1读课文第4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
3、样的合唱队。 2读课文第5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妙?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细读课文68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4指导读好6、7、8段,留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概的渲染,从而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概,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7段,要引导学生留意几个细微环节描写,举、捏,凝合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概磅礴,势不行挡。 四、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 学生自由读第10、11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细致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
4、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惊慌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决的信念。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颈项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巧、利落、灵敏。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厚: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欢乐,迫不及待的报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打算,镇静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多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这是作者绽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行
5、战胜。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情场面,热忱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五、回来整体,情感升华 1再听黄河大合唱CD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 2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 六、学习生字 1强调读准槌、闸、蚕的读音。 2生字扩词,加以运用。 3记清字形,工整地书写。特殊是炯字右边与同字的区分。 七、选做题 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朗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竞赛。 黄河的主子教材理解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令人胆战心惊。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
6、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似乎只要一个小小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淹没。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我不禁心惊胆战,而那艄公却很镇静。他用心致志地撑着篙,当心地凝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自若,他们向岸上指指引点,那从容的神情,就犹如坐在公共汽车上阅读窗外的景色。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当心
7、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假如没有足够的志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仰慕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完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靠着英勇和才智,冷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子。 选自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9册 与你共赏: 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令人胆战心惊。然而,在这惊涛骇浪中,驾羊皮筏子的艄公却满载着五六位乘客和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敢与汹涌的黄河激流作一番较量。从那如履平地、谈笑自若、镇定自若的神态中,我们发觉了艄公仅用那么一根不粗不
8、细的竹篙,靠着英勇和才智,冷静和机敏战胜了黄河,创建了奇迹,真不亏黄河的主子。 主子并不是专指一样东西属于谁,而在于谁能用自己的才智和英勇去折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想想,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学习的主子?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材理解 黄河之水天上来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为现代闻名作家刘白羽的一篇散文。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化自李白的诗作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出文章的基调: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 结构分析 本文描写了在刘家峡和在飞机上看黄河的不同感受,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磅礴气概和奇妙风采。 全文共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
9、),写在刘家峡所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自然段),写兰州的黄河令我悲观。 其次层(第自然段),写刘家峡黄河的宏伟壮丽。 其次部分(第自然段),写在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的黄河。 第一层(第自然段),写飞机上升过程中看到的景象。 其次层(第自然段),写在飞机上看到的梦幻一般的黄河。 语意理解 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悲观。 此句为下文描写在刘家峡看到的黄河的宏伟壮丽做了铺垫,使兰州的黄河与刘家峡的黄河形成显明的比照。 黄河在我的记忆中恒久是奔腾咆哮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殊深,那是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远眺黄河,那是何等惊心动魂的气概呀! 这是作者年前第一次远眺黄河时的印象。奔腾咆
10、哮的激流是恒久刻在作者脑中的,对黄河的第一印象。风陵渡,在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黄河南下自此向东转弯,因旁边有风陵而得名。同蒲铁路经此,经黄河大桥通陕西省孟塬。为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冰排,大块的浮冰。天崩地裂,形容声响剧烈或改变巨大,像天塌下来、大地裂开一样。也说天崩地坼()。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振动很大。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看法、举动或气概(专指正直、豪迈的)。在作者的记忆中,黄河是雄壮豪迈、移山倒海的奇观,作者的这个印象也与兰州段黄河的安逸安静形成了显明的比照。 谁知当我埋怨兰州的黄河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刘家峡,黄河向我展示了宏
11、伟壮丽的景象。 此句为下面对刘家峡黄河描写的总起句。说明白作者对刘家峡黄河的总体印象宏伟壮丽。平淡无奇,平平经常,没有稀奇之处。刘家峡,黄河上游峡谷之一,在甘肃中部永靖、临夏和东乡族自治县三县间,长约千米,落差米,富水力资源,峡口建有刘家峡水电站。 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对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茫茫银雾直耸高空,巍然不动。 这段文字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刘家峡黄河的宏伟壮丽,是对总起句的注解。句子的开头以设问提起,更加突出了黄河之壮丽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三个如字连用,强调了黄河气概的翻天覆地。狂飙,急骤的暴风,比方猛烈的潮流或力气。原子弹,核武器
12、的一种,利用铀、钚等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进行杀伤和破坏。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污染。蘑菇云,由于原子弹、氢弹爆炸而产生的蘑菇形的云状物,其中含有大量烟尘。火山爆发及星体碰撞等也能形成蘑菇云。巍然,形容山或建筑物宏伟的样子。这段文字暗喻了黄河水势之壮丽、威力之宏大有如原子弹爆炸一般,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宏伟气概。 我再举首仰视,只见 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那奔腾的黄河水发出千万惊雷般的轰鸣。 此句为仰视所见。 岩壁立,高而险的山岩如峭壁一样屹立。万仞,仞,古时尺或尺叫做一仞,万仞,形容山特别高。摩天,跟天接触,形容很高。从仰视的视角来看,峡谷两岸的
13、山峰愈显得高耸入云,险峻奇伟。烟雾缭绕是黄河的奔腾咆哮撞击出的遮天的水雾。惊雷是使人震惊的雷声。黄河水的奔腾咆哮之声用千万惊雷来形容,可见其声势之浩大,气概之雄壮。 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多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洁白浪头竟比岸上的山头还高;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覆盖。 这是从坝顶俯视的黄河全景。前文的平视、仰视根本看不清黄河奔流的状态,满视野只有一片烟雾缭绕,满耳只听到万雷轰鸣。而在坝顶俯视,则看清了黄河奔腾不息的状态有如多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一个生动的比方,一个扭字,无比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打着巨大的旋涡倾泻而下的壮丽场面
14、。其水量之大,水流之急,以至于由于猛烈撞击产生的浪头竟高过了岸上的山头!激流与浓雾飞旋而下,波浪相互撞击,猛烈地向上涌起,向前翻滚,其势浩荡,其状汹涌,其神雄劲。三个远去连用,抒发了大河东去,大浪淘沙的豪迈情怀。 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宏伟神姿,是在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的飞机上。 一个简短的过渡,将镜头切换到飞机上。也说明白上文所看到的无比壮丽,还不是我所见到的真正的黄河雄姿,极大地激发了读者随作者共同一览黄河真正雄姿的愿望。 一种出乎意料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回旋在茫茫大地之上! 这是在万米高空俯瞰到的奇妙的黄河:它像天宫的仙女无意间飘落的玉带,雾里
15、看花,飘忽闪耀,曲曲折折,飘落凡尘。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曲折折地延长的样子。这幅图景简直让人分不清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甚至产生了梦幻一般的感觉。 这情景真让人惊羡。 此句与上文在刘家峡看到黄河奔涌时的这场景真有点惊人形成比照。黄河的浩浩荡荡,雄劲豪迈只是有些使人惊讶;而高空俯视下的黄河之美则令人不禁惊异赞美!有点惊人与让人惊羡的对比,更生动地反映出此时情景给作者带来的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从侧面表现出黄河于惊涛骇浪之外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美。 苍莽的母亲大地啊,是你的乳汁,从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中喷涌出这一道培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河流。 此句由赞美黄河转而赞颂孕育了黄河的祖国大地。苍莽
16、,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西北高原深深的地层,指黄河的发源地马曲,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所以,对黄河的赞美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就是对祖国母亲的赞美。 它纵横奔驰,滂沱摇泻,咆哮苍天,排挞岩谷。 此句接着赞美黄河的雄劲气概。纵横奔驰,指黄河奔放自如,势不行当。滂沱摇泻,形容黄河水量巨大,一倾千里,气概雄壮。咆哮苍天,指黄河涛声巨大,如苍天中万雷轰鸣。排挞岩谷,挞即打,指黄河惊涛拍岸,巨浪涛天,劈打着岩石和山谷。 这时,一曲赞美黄河的响亮歌声,从我心中飞出,飞向长天,飞向黄河,随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 黄河的宏伟神姿令我震撼,令我惊异,是宽
17、阔无垠的西北高原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条宏伟而漂亮的河流。我赞美黄河,我赞美苍莽的母亲大地,赞美我们的祖国!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歌颂。 写作特点 1按刘家峡和飞机上观黄河的不同所见和感受结构篇章,层次清楚,结构整齐,思路显明。 2.综合运用对比、比方、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黄河的宏伟气概与奇妙风采,生动传神。 3.不断变换视角,呈现黄河在各种角度下的不同风采,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通篇文字激荡着一股磅礴气概,抒发了对黄河和祖国的热情之爱,豪迈雄壮,震撼人心。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读,体会黄河磅礴的气概和培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育学生酷爱祖国山河
18、,酷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摘抄这种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品评文中的好词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主动相识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美丽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概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美丽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课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打算:搜集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诗歌。 教学时间 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把多种方式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把摘抄作为深化理解、梳理感受的重要途径,把背诵作为内化语言、厚实积淀的重要手段,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1)导入新课。 导课1:谈话
19、导课,让学生沟通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相识黄河,顺势揭题。 导课2:激情导课,营造一个图文并茂、音像交融的情境,让学生伴着宏伟的音乐,看着黄河纵横奔驰、一泻千里的雄姿画面,听着激扬高亢的诗歌,相机揭题。 (2)初读,读通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生字新词许多,因此读通课文和对新词有个感性的理解是教学关键的前提。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要激发起阅读的爱好,给以充裕的自读时间,是可以自主完成这一目标的。 自主学习,读通课文。让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沟通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通过小组互助、同桌互帮、朗读展示等激励措施使学生勤于读书、乐于读书、擅长读书。教学的难
20、点是课后生字、多音字及难读字的正确读法,教学前应当有所预设,对学生帮学、沟通不到位的,应适当帮助,做到放扶有度。 小组帮学,理解新词。可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画出新词,通过多种方法沟通,从感性上理解。对学生而言,这篇课文生僻的词语许多,假如不能有个初步理解,会对下一步理解句段、体会感受构成障碍,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这个阶段较为集中地理解词语。所谓感性的相识,是指对于一个词语,可以由此想象到一个画面、一个情境即可,不求精确、全面地说明。下面是几种感性理解词语的方法提示。 归类理解,如找出课文中细雨蒙蒙、晴空万里、霏雨初霁等描写天气的词语,找出天崩地裂、万雷轰鸣、汹涌澎湃、纵横驰骋等描写磅礴气概的词语
21、。 图示理解,如通过画简笔画或课文插图理解层峦叠嶂、岩壁立、万仞摩天、蜿蜒回旋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如通过细雨蒙蒙和晴空万里来推想霏雨初霁的意思,联系自己看到过的瀑布想象天崩地裂、一泻而下、汹涌澎湃的意思,联系旅游名山大川的经验或者从影视中看到过的情景,想象层峦叠嶂、岩壁立、万仞摩天的意思。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整体感知,全班沟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下面表格的第一、二列。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即在刘家峡和从乌鲁木齐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的黄河。 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
22、课文。 分别画出这两部分中描写黄河的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方法品尝体会。 诵读:对这两个重点部分,要多次出声练读,读出黄河的磅礴气概和奇妙的风采,读出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学生表演读、老师范读、语气对比读、句式对比读等形式沟通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变文字为画面:把眼前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画卷,一边读一边绽开丰富的想象,享受作者形象的语言带来的魅力。可以是一边默读一边想象,也可以选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来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摘抄和旁注:把自己认为好的段落摘抄下来(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标记出来),在印象最深的词句旁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或是对景色的赞美、或是对作者遣词造句的评判、或是抒发自己的感受,均可
23、。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点评做好旁注的指导。 梳理学习成果,填写上面表格的第三、四列。其中第三列的景色可摘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第四列概括出作者的感受。 (5)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和方式美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概,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最终把自己喜爱的段落背诵下来。 2.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黄河的: 描写山峦的: 也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留意舷、挞、峦、哺几个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留意眺的笔顺和魄的笔画。
24、 (3)仿照课文描写黄河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4.实践活动。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资料 刘白羽 现代闻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起先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憧憬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今矢志不渝地投身到变更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与了抗日斗争、解放斗争和抗美援朝斗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显明时代色调、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长江三日日出等多
25、篇作品被选入中学、高校教材。1950年参与编制反映解放斗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成功,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其次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路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黄河 黄河是中国其次大河,全长千米,流域面积.24万平方千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麓的马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终在山东省北部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侯度猿人;
26、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距今10000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都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黄河河口年平均流量为米秒。有洮河、湟水、天宝河、汾河、渭河、洛河、泌河等支流。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流经峡谷,水流较清;河口至河南省孟津县为中游,穿行黄土高原,含泥沙量增大,水色浑黄;孟津以下为下
27、游,流入华北平原,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于地面的地上河。黄河在建国以前常常泛滥成灾,历史上较大的改道就有次之多。建国后,在上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并兴建三门峡、青铜峡、刘家峡、龙羊峡等水利工程,在下游修固堤岸,进行综合治理。沿河重要城市有兰州、包头、郑州、济南等。黄河闻名的壶口瀑布,翻天覆地,奔腾而过,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闻名的龙门,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假如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由此产生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又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霏雨初霁霏,(雨雪)纷飞;霁,雨后或雪后转晴。下过纷飞的雨后刚刚转晴。 层峦叠翠层,重叠,重复;翠
28、绿的山峦重重叠叠。 静谧宁静。 云海怒涛云如海潮一般泛起汹涌的波涛。 璎珞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万弩齐发弩,弩弓,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气射箭的弓。多数的箭一齐发出。 长风一拂狂风吹过。 燕子教材分析 燕子是一篇老课文,在选入三年级教材时略有改动。例如原有教材是微风吹拂着才千万条才伸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在选入本册教材时改成了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绽开带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等,这样的改动,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在此提请大家留意。 因为是老课文,信任大家对内容比较熟识。又因为是一篇文质美丽的老课文,拿燕子作课的公开教学比较多,所以信任大家对燕子的教学案例也了解颇多。
29、在此,对燕子的教学不再绽开,就讲要点:如何突破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燕子的欢乐。先请大家看一则案例: 师:小燕子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回到了它憧憬中的南方,它肯定特别(兴奋)。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小燕子的欢乐? 生:小燕子兴奋地玩起来呢!你看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拂过,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转瞬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师:真的啊,就像你到了儿童公园,一会儿跑到这边,一会儿又跑到那边,兴奋极了。 生:小燕子像我一样顽皮,有的横拂过湖面,尾尖间或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水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我知道它是有意的。 师:你喜爱这些小燕子吗?让我们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你的喜爱。 没有过多的
30、硬棒棒的字词的讲解,而是从暖和的感受入手,运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来体会小燕子的欢乐,这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供大家参考。 试飞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默读课文,了解宋庆龄英勇沉稳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4. 了解课文的记叙依次。 教学打算 搜集关于宋庆龄和孙中山的一些故事或者其他资料。 宋庆龄那温文尔雅、慈爱漂亮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刻进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对她产生一种尊敬之情。可是在她文雅纤弱的外表之下,同时还具备着英勇坚毅和沉稳的气质,这些却是我们不太熟识的。在这篇课文之中,通过试飞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宋庆
31、龄性格中的另一面,她为了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而英勇地登上飞机亲自进行第一次试飞。本文详细生动地记叙了这一次不平常的试飞。通过对宋庆龄外貌神态的描写以及观看试飞的人群反应的场面描写,使我们领会到宋庆龄英勇无畏的精神风采,从而对她更加崇敬与酷爱。 这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多方面的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在写人的习作中学习借鉴。 建议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向我们介绍了这次试飞的时间、地点及原由。在这一段有这么一句话:这架取名为洛士文号的飞机,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关系重大。这次试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为什么关系这么重大呢?可以让学生在后面的课文中去找。可以在后面第2
32、段找到这样的话:孙中山和负责飞机研制工作的航空局局长杨仙逸紧紧握了握手。在第15段找到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在第20段宋庆龄说的话:先生,我们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自己的!从这里,我们知道,洛士文号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假如这次试飞胜利,那就标记着我国胜利研制出了自己的飞机,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1段让学生们了解到这次试飞的意义,就能理解孙中山和宋庆龄为什么这么重视这次试飞,更能理解宋庆龄为什么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亲自参与试飞了。 第29段写的是试飞前的场面。为宋庆龄的出场做好了铺垫。大沙头机场来宾满座雷鸣般的掌声说明当时场面的盛大。也说明白
33、这次试飞的影响的巨大。这里介绍了两位人物,一位是航空局局长杨仙逸,一位是飞行员黄光锐。他们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而从美国回到自己的祖国的。第9段设置了一个悬念,全部的人都关注是谁作为试飞的乘客,大家猜想肯定是一位特别英勇的男子汉。 在前面的铺垫之下,宋庆龄出场了。第10段写漂亮、潇洒、温文尔雅的宋庆龄安静地离开人群向飞机走去。人群哗然,太出乎意料了,谁也没有料到参与试飞的竟然是文雅纤弱的孙夫人。这里的文雅纤弱的孙夫人和前面的特别英勇的男子汉形成巨大的反差。用意在于突出宋庆龄的英勇无畏。同时也突出宋庆龄的出场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振动。潇洒:(神情、风貌、举止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温文尔雅
34、:看法温柔,举止文静。哗然: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纤弱:纤细而柔弱。 第1115段写的是人物的对话。首先是杨逸仙惊慌地说:总统,这太危急!从这里,我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当时的身份是总统。由总统夫人亲自进行第一次试飞,可见孙中山先生的决心之大,宋庆龄夫人之英勇,也可以想象这次试飞影响之巨大。孙中山总统说,飞行员一样危急。他的回答让我们看到这位民主革命先驱的宏大精神和民主思想,飞行员也是人,他的生命也应当珍视。第13、14段写人们焦灼地请求孙总统劝阻夫人参与试飞。呼啦拥纷纷这些词说明大家看法一样,而且心情特别惊慌。第14段补充说明大家惊慌的缘由。因为在11年前,我国的第一位飞行家冯如就在不远处坠机身亡,
35、为我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珍贵的生命。第15段孙中山转述宋庆龄的话非常重要,万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庆龄毅然确定参与试飞的目的和动身点,她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为了中国的强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爱国之心和英勇之情在这句话中尽显出来。 第1618段写的是试飞。这儿写夫人微微笑了笑,举手向人们告辞,夫人的微笑是对群众最好的宽慰。腾空而起随着悬这些词描绘了飞机起飞和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一个悬字,更突出了人们的担忧。 第18段,写的是这次试飞的详细状况。突然拔高像一只雄鹰俯冲、后翻、拔高、侧翼形象地描写出飞机在空中进行绝技表演的精彩和惊险。这些高难度动作一是说明飞机的
36、性能好,同时也说明试飞危急。当飞机冲向低空时,人们却看到宋庆龄微笑着向人们招手,多么从容英勇。 第19段,写宋庆龄和飞行员一起从飞机上走下来时,谈笑自如,亲切地向人们招手致意。这是宋庆龄第三次向人们微笑招手。再一次表现了她的从容镇静。突出人物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第20段写宋庆龄激烈地抓住孙中山的手说:先生,我们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自己的!激烈抓,还连用两个感叹号,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庆龄激烈的程度。为什么激烈?为什么兴奋?为祖国有了自己制造的飞机而激烈,为祖国的进步而兴奋。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第21段写宋庆龄代表国民感谢杨仙逸,她真心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强大起来。在读者的心中
37、留下了高大的形象。 本课生字的读音要留意纤字的声母是x而不是q。惴读翘舌音。潇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了上下结构。 课后第1题,本文是按时间依次,事情发展的先后依次写的。 课后第2题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随文勾画,结合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对课文理解加深以后再完成。 课后第3题激励学生沟通自己的体会。 选做题可以在课前打算时进行资料搜集,也可以在教学完成后,作为自己的爱好阅读。没有条件的地方,老师可以搜集资料供应给学生运用。 夹竹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生字,并能规范书写;能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夹
38、竹桃的特点,选背自己喜爱的段落。 3.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宠爱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学习夹竹桃静默无闻、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打算 老师:夹竹桃的文字、图片资料。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了解夹竹桃。 教学建议 月是家乡明,人是家乡亲。家乡的一山一水总是那么令人魂牵梦绕。夹竹桃用诗一般美丽动人的语言,描绘了如火似雪的夹竹桃,刻画了具有韧性的夹竹桃。如此婉美、如此有韧性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很多奇妙的想象,也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情景中。 课文按总分总的依次分成了三个部分介绍夹竹桃。第1段概括介绍夹竹桃是最值得作者留念、回忆的花。第24段从夹竹桃花的颜色、花的韧性、花的香气以及由花影引起的想象来介绍
39、夹竹桃。第5段写作者对夹竹桃由衷的赞美。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夹竹桃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天窗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头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时间虽已较远,但内容通俗,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 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剧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全文结构清晰,充溢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奇妙,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
40、子的心灵。全文分三个部分。12段,写天窗的来历。36段,写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安慰。78段写从天窗的奇妙,悟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本文,要留意通过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别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爱好,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绽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老师可抓住文章的难点:为什么说独创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在解决难点时,老师先让学生充分质疑,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句子,再用小组探讨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启发,帮助解疑。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
41、使学生的相识由抽象变为详细,使难点化难为易。特殊要留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参加热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课题:在初读课文后可结合课题质疑:什么是天窗?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安慰?为什么说天窗是奇妙的? 第12段:主要写了天窗的来历。于是在段中起到过渡作用。 第36段:写小小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安慰。可以先让学生勾画出自己从天窗中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3段中,安慰在字典里就是劝慰的意思,同时还要留意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第4段:卜落卜落中落读轻声,写出了雨脚的声,更表现了孩子天真的心。扫荡一词带有作者深厚的臆想色调,也
42、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点,通过这个词语,既将透过天窗所感受到的自然改变与从中所获的安慰有机联系起来,又为以后的内容作了铺垫。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好好品尝。 第5段:休息加上引号,表示是不情愿,被逼迫。 第6段:留意最终一句与整段的关系。 第7段:留意抓住奇妙这一重点词,引导学生逐层理解。 第8段: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难点。可引导学生质疑:如: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然后联系课文,探讨沟通。 夜色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漫步,我发觉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妙,我不再怕黑了。课
43、文分两节,第一节讲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其次节讲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漫步,我才发觉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妙。本课浯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溢了童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妈妈在给我讲关于英勇的故事。妈妈拿着一本故事书,耐性地给我讲着书中的故事。其次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漫步。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觉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妙。这两幅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爱好。 课后编有三道练习题。第1题是朗读、背诵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有意识地积累书面语言。第2题意在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本课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44、解,又可以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还能教化和激励学生做一个英勇的孩子。第3题是写字练习。 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育学生英勇的品质。 回家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海子回家与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打算 老师:文字课件。 学生:搜集一些平凡中见宏大的英雄事迹。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叫海子的人,少年时代无论怎样也要回家,但中年当上警察后却因公务繁忙很少回家,后来在处理一起案件时间荣牺牲的事。文章层次清晰,情感真挚,通过写海子回家来表现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使人深受感动。 海子在少年时代无论怎么困难都要回家,但中年后生活条件好了却很少回家。课文通过这一显明的对比写法,烘托出了海子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这是本文的表达方法之一。另一特点就是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