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菜菜阅读.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24835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菜菜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菜菜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菜菜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菜菜阅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归纳一、古诗理解性默写?望岳?1借齐鲁大地衬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决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

2、,家书抵万金。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1说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说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说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5说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及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及老翁别。&?归园田居?1说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

3、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说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借故土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土思念之情的语句:仍

4、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游山西村?1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名句综合运用1生活中,常有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决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适宜的是: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我们想到达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

5、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6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二、八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复习归纳集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6、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献:山峰。良:实在、真。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朝:早晨。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

7、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山峰: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 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盘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衬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

8、潭,回清倒影。 5衬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7、构造。构造: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风光,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及

9、此意境一样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10、。二、?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及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及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及: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户:窗户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三、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及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

1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

12、悠闲。五、构造: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叙描写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表达,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

13、乐观的胸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及为乐。五、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三、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文章知识

15、: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议:交通,交织相通。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及世隔绝之地。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标记,寻向所志。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具答之具:详尽。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来问讯咸,都。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及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

16、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风光。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

17、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本文最能表达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气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

18、“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阔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表达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及对抗。 6、讨论、答复以下问题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阔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及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

19、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四、?陋室铭?刘禹锡唐2002年河北省中考题?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及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及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

20、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五、?爱莲说?宋代哲学家周敦颐2001年河北省中考阅读题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益:副词,更。2、植:树立。3、鲜:少。4、濯:洗涤。5、亵:亲近而不庄重。6、妖:妖媚。7、蕃:多8、宜:应当9、独:只,仅二、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21、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穿,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干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慨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

22、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23、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的意思都是构造助词,的。的意思都是构造助词,无义。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慨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背诵: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公园花展,欣赏牡丹的人总比欣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比照,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及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题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