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参考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参考范文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参考范文3篇 生态文明指的是我们和自然社会和谐共处,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我们要以这个为宗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的好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参考范文3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1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验了人类依靠自然、畏惧自然再到折服自然的改变。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见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实力快速增加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折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
2、,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白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敬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肯定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当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相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定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要敬重自然规律,按自
3、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依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动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建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爱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爱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须要在肯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需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
4、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需重新谛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敬重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肯定要深刻领悟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
5、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宝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供应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宝。”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须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记,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爱护供应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困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行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爱护须要资金,资金须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爱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运用
6、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削减甚至避开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才智不断地相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爱护环境就是爱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爱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行。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记。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须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爱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情愿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
7、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剧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变更。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支配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爱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困,盲目追求增长,很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奢侈极其严峻。这种任由稀缺资源接着免费运用、廉价运用、粗放运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
8、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供应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主动探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动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究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动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夫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阅历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依据资源禀赋的
9、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主动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连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给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爱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敏捷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改变。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激励人们找寻替代资源、节约运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
10、技术创新提高资源运用效率。 推动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途图”。欠发达地区往往隐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肯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爱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爱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有、社会和谐,必需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爱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
11、究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爱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爱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浇灌、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平安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
12、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惊慌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中学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发展供应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究“在爱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爱护”的路径,形成面对将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
13、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肯定要深刻领悟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宝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供应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宝。”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须要
14、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记,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爱护供应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困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行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爱护须要资金,资金须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爱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削减甚至避开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才智不断地相
15、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爱护环境就是爱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爱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行。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记。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须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爱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情愿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剧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变更。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
16、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支配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爱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困,盲目追求增长,很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奢侈极其严峻。这种任由稀缺资源接着免费运用、廉价运用、粗放运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供应生态市
17、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主动探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动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究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动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夫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阅历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依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主动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
18、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连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给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爱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敏捷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改变。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激励人们找寻替代资源、节约运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运用效率。 推动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途图”。欠发达地区往往隐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肯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
19、加快经济发展与爱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爱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有、社会和谐,必需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爱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究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
20、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爱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爱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浇灌、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平安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惊慌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
21、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中学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发展供应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究“在爱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爱护”的路径,形成面对将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3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
22、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挽救“面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漂亮中国的深化学习,结合爱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化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化,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别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化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化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靠性与其对自然的依靠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
23、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干脆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定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化特殊是学校德育教化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绽开,相对忽视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化,没有把生态道德教化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化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化重要性的相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化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化”的统领下,用生态教化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
24、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惜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化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化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困难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需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化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养,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化,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化,以及实施生态爱护和生态创建意识的教化,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化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敬重生命、敬重生
25、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限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退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养,才能使人拥有爱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实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化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化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运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化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化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化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
26、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惜,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观赏大自然,培育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观赏之情,来消退人与自然对抗的心情,从而主动地复原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环境,培育起人与自然主动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学问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学问,并注意校内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化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别日子里参与校内外环保宣扬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化。 六、国
27、家生态平安教化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平安作为生态道德教化的重点。全球环境的改变,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干脆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平安。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平安问题,假如对国家生态平安不刚好予以高度重视并实行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建立国家生态平安预警与防范体系,变更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平安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平安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化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醒悟地相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平安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爱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化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主动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化,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须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